每年iPhone的概念機中總會有一款是曲面屏幕,這似乎映襯了人們對曲面手機的某種期待。現如今,三星和LG終於將概念做成產品,博得眼球的同時,似乎沒有給出一個讓市場臣服的理由。
我始終認為技術應該是靠需求來驅動,而偉大的產品往往誕生於精準的判斷和偏執的追求。在討論曲面手機的現實意義時,無論是廠家宣傳還是消費者臆測,那些亮點多少顯得蒼白無力。
以上每個觀點都言之鑿鑿,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真實的應用場景裏,手機通常有三種存在形式——手持、攜帶、擱置。
人體工學是個偽命題?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户外揹包,還是功能座椅,產品的精髓來源於工程師對人體工學的深度研究。所以如果一定要將曲面手機的握持感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話,人體工學肯定是躲不掉的。三星的Galaxy Round,Galaxy Note Edge和LG的G Flex分別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曲屏方案,其中Galaxy Round是最適合在這方面做文章的,左右彎曲肯定要比直板更貼合手掌,但貼合面部基本上就只能靠幻想了。G Flex的上下彎曲正好與之相反。其實無論是上下還是左右,不可變的弧度都有片面之嫌,因為每個人的面部曲線和手掌大小都是不同的,即使曲面能整體上提高產品的觸感,但要以此支撐曲面屏的存在價值,這是低估消費者智商的表現。
當人們放下手機,人機之間的交互來自心理層,無論是攜帶還是擱置,這時候的手機應該是“靜謐”的。在欣賞一幅畫作時,藝術家可以用不同的線條來勾勒狂野和安詳,這對物什來説也是一樣的,如果將曲面手機的凸面朝下,在複雜的現實場景中,一定會給人帶來不平穩的感覺,所以放下手機的時候,用户會潛意識地將凹面的屏幕朝下放置。但解決了穩定性,視覺上的不和諧始終也是繞不過去的。即使不糾結於用户心理,在看不到屏幕的情況下,來電或者消息提醒相對而言很難靈活處理。
視覺效果因機而異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G Flex是可以掰直的,但因為無法隨心所欲地能屈能伸,這似乎無法給用户帶來任何實際意義。現在曲面屏電視推廣得相對成功,因為沒有太多的尺寸限制,同時應用場景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太多人懷疑曲面屏將引領一次電視革命,畢竟從視覺效果上講,曲面電視比直板電視要更加震撼,並且OLED技術也給電視機的纖薄提供了可能。
而當人們用手機觀看視頻時,曲面屏幕能否將視覺效果大幅提升?這是個不證自現的問題。主流手機的屏幕尺寸和比例都有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做優化必然涉及到光學方案,除了單方面的研發光源特性以外,手機的硬件工藝也得着手跟進,且不説這樣的力度能不能做到,如果廠商選擇一條道走到黑,手機作為智能終端的屬性也就被喧賓奪主,這種本末倒置的追求,對其最友善的評價也就酷炫了。
至於耐磨和抗摔,這些都是被過度放大的問題。並不是説這對手機不重要,而是針對這些問題,市面上都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康寧第三代玻璃還是各種精心調製的聚碳酸酯,體現了電子設備對這些材料的需求是過剩的。既然現狀如此,何苦還要通過距離和角度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這麼做只適合那些換機週期較長的用户。
試錯總是難免的
聽上去曲面屏似乎只能是洗不白的黑科技,其實差距只是產品與偉大產品之間的一步之遙。令其他廠商尷尬的是,當他們做出產品時,人們往往將目光投向蘋果,而蘋果也很配合的申請了相關專利。這其實是對喬布斯時代的蘋果那兩次改變世界的慣性使然。我們還不得而知曲面屏的iPhone會是什麼樣子,只能保持觀望,不過度臆測。
三星和LG當然沒有白痴到將自家技術的未來寄託在蘋果身上,雖然三星負責人在CES大會上豪言將曲面手機推向世界,但面對骨感的現實,曲面技術的實際意義似乎更像是為可穿戴的未來佈局。因為依靠技術創新在夕陽產業中完成重新定義的成本相對較低,無論是智能手錶、智能手環,還是VR眼鏡,因為屏幕的物理屬性,很難在手機的陰影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屏幕作為最主流的輸出設備,形態上的改變顯然更符合可穿戴的需求。
技術與創新的距離
所以哪怕曲面手機只是一次試錯,對廠商來説都無傷大雅,因為技術還在自己手裏。有人因此也指出蘋果不熱衷與此也是防止以後受到三星的制約,這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為技術和材料買單的是消費者,如果蘋果能將產品做到極致的話,三星分分鐘就從競爭對手變成了上游供應商。反觀蘋果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就能明白制約與角色,對蘋果來説並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是討論曲面技術的自身價值,沒有人會懷疑它的存在意義,要知道無論是三星還是Sony,或者説抄近道的LG都已經不計成本地研製最好的材料,雖然比愛迪生找鎢絲看上去要靠譜一些,但前沿科技始終還是苦逼的。在一個賠本也要賺吆喝的時代,如果消費者連賠本的機會都不給的話,廠商們也許應該反思一下。因為再逆天的科技如果不以自然為前提,給人的感覺無非是有活力,而無創新。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六爺
我始終認為技術應該是靠需求來驅動,而偉大的產品往往誕生於精準的判斷和偏執的追求。在討論曲面手機的現實意義時,無論是廠家宣傳還是消費者臆測,那些亮點多少顯得蒼白無力。
引用降低屏幕表面磨損機率
背面弧度更加貼合手掌
正面弧度更加貼合面部
塑料材質更抗摔
OLED屏色彩更亮麗
收縮角度保護隱私
......
以上每個觀點都言之鑿鑿,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真實的應用場景裏,手機通常有三種存在形式——手持、攜帶、擱置。
人體工學是個偽命題?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户外揹包,還是功能座椅,產品的精髓來源於工程師對人體工學的深度研究。所以如果一定要將曲面手機的握持感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話,人體工學肯定是躲不掉的。三星的Galaxy Round,Galaxy Note Edge和LG的G Flex分別選擇了三種不同的曲屏方案,其中Galaxy Round是最適合在這方面做文章的,左右彎曲肯定要比直板更貼合手掌,但貼合面部基本上就只能靠幻想了。G Flex的上下彎曲正好與之相反。其實無論是上下還是左右,不可變的弧度都有片面之嫌,因為每個人的面部曲線和手掌大小都是不同的,即使曲面能整體上提高產品的觸感,但要以此支撐曲面屏的存在價值,這是低估消費者智商的表現。
當人們放下手機,人機之間的交互來自心理層,無論是攜帶還是擱置,這時候的手機應該是“靜謐”的。在欣賞一幅畫作時,藝術家可以用不同的線條來勾勒狂野和安詳,這對物什來説也是一樣的,如果將曲面手機的凸面朝下,在複雜的現實場景中,一定會給人帶來不平穩的感覺,所以放下手機的時候,用户會潛意識地將凹面的屏幕朝下放置。但解決了穩定性,視覺上的不和諧始終也是繞不過去的。即使不糾結於用户心理,在看不到屏幕的情況下,來電或者消息提醒相對而言很難靈活處理。
視覺效果因機而異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G Flex是可以掰直的,但因為無法隨心所欲地能屈能伸,這似乎無法給用户帶來任何實際意義。現在曲面屏電視推廣得相對成功,因為沒有太多的尺寸限制,同時應用場景比較簡單,所以沒有太多人懷疑曲面屏將引領一次電視革命,畢竟從視覺效果上講,曲面電視比直板電視要更加震撼,並且OLED技術也給電視機的纖薄提供了可能。
而當人們用手機觀看視頻時,曲面屏幕能否將視覺效果大幅提升?這是個不證自現的問題。主流手機的屏幕尺寸和比例都有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做優化必然涉及到光學方案,除了單方面的研發光源特性以外,手機的硬件工藝也得着手跟進,且不説這樣的力度能不能做到,如果廠商選擇一條道走到黑,手機作為智能終端的屬性也就被喧賓奪主,這種本末倒置的追求,對其最友善的評價也就酷炫了。
至於耐磨和抗摔,這些都是被過度放大的問題。並不是説這對手機不重要,而是針對這些問題,市面上都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康寧第三代玻璃還是各種精心調製的聚碳酸酯,體現了電子設備對這些材料的需求是過剩的。既然現狀如此,何苦還要通過距離和角度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這麼做只適合那些換機週期較長的用户。
試錯總是難免的
聽上去曲面屏似乎只能是洗不白的黑科技,其實差距只是產品與偉大產品之間的一步之遙。令其他廠商尷尬的是,當他們做出產品時,人們往往將目光投向蘋果,而蘋果也很配合的申請了相關專利。這其實是對喬布斯時代的蘋果那兩次改變世界的慣性使然。我們還不得而知曲面屏的iPhone會是什麼樣子,只能保持觀望,不過度臆測。
三星和LG當然沒有白痴到將自家技術的未來寄託在蘋果身上,雖然三星負責人在CES大會上豪言將曲面手機推向世界,但面對骨感的現實,曲面技術的實際意義似乎更像是為可穿戴的未來佈局。因為依靠技術創新在夕陽產業中完成重新定義的成本相對較低,無論是智能手錶、智能手環,還是VR眼鏡,因為屏幕的物理屬性,很難在手機的陰影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屏幕作為最主流的輸出設備,形態上的改變顯然更符合可穿戴的需求。
技術與創新的距離
所以哪怕曲面手機只是一次試錯,對廠商來説都無傷大雅,因為技術還在自己手裏。有人因此也指出蘋果不熱衷與此也是防止以後受到三星的制約,這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為技術和材料買單的是消費者,如果蘋果能將產品做到極致的話,三星分分鐘就從競爭對手變成了上游供應商。反觀蘋果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就能明白制約與角色,對蘋果來説並沒有太大關係。
如果是討論曲面技術的自身價值,沒有人會懷疑它的存在意義,要知道無論是三星還是Sony,或者説抄近道的LG都已經不計成本地研製最好的材料,雖然比愛迪生找鎢絲看上去要靠譜一些,但前沿科技始終還是苦逼的。在一個賠本也要賺吆喝的時代,如果消費者連賠本的機會都不給的話,廠商們也許應該反思一下。因為再逆天的科技如果不以自然為前提,給人的感覺無非是有活力,而無創新。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六爺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