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編譯自medium,原文作者Paul Ford
幾個月前,Edd Dumbill跟我分享了一個他的新發現。他指出,如果你在Twitter上搜索“綠色泡泡”(green bubbles)的話,你會發現人們的態度驚人的一致——討厭綠色的泡泡。
我每隔幾天就會在Twitter上搜索“綠色泡泡”,通常都會出現新的像這樣抱怨的人。彷彿綠色泡泡與現代社會水火不容。
這些推文中所謂的“綠色泡泡”其實指的是蘋果的短信處理方式。當iPhone通過蘋果的iMessage服務成功把短信發送到另一台iPhone上時,文本框所顯示的背景顏色是藍色。就像這樣:
當iPhone向非iPhone用户發出短信時,文本框的背景色就會變成綠色——但有些人卻十分厭惡這種綠色。
“反綠色泡泡聯盟”的出現並非偶然
在Twitter上,討厭這種綠色泡泡的羣體由各種各樣的人羣組成。
這個自發的“反綠色泡泡聯盟”十分有趣。它同時也證明了一件事:有時,非常微妙的產品決策將會影響到文化的運作方式。
蘋果在產品決策上,選擇將相對更為舒緩的藍色用於自己的短信息平台的背景色,而將一個類似於Android機器人身上的綠色作為一種“標識”,讓人們能一眼看出這是來自於蘋果生態系統之外的短信。
並且,就如Twitter中的那些人所指出的:在iMessage服務出現之前,iPhone的文本框背景默認就是綠色的,但它的景深更為明顯,更加像一個真正的“泡泡”,不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它們兩者使用不同的顏色其實也有益處。比方説,大家都知道,使用iMessage服務收發的文本其實走的是數據流量,而不是由運營商以文本中的文字數量為基準收取短信費。所以,不同的顏色也能夠讓人們一眼看出自己是否需要向運營商繳納短信費用,這其實真的挺實用。但是,這一決定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引發了一場讓人苦笑不得的“階級鬥爭”。因蘋果所做的這個產品決策而造成的社會影響已經顯而易見。
到底什麼是“產品管理”?
也許,我應該停下來定義一下什麼叫做“產品管理”。因為我相信,很多正在閲讀這篇文章的人對於這個詞只有一個模糊的定義。而更糟糕的是,事實上“產品”確實是一個很難加以定義的詞語。它在矽谷和西雅圖有着一種特定的含義,而在美國的東海岸它通常又是指另一種集中化的設計。
維基百科通常是我搞清一個詞彙的首選方式,在這其中有一個怪異的定義:產品管理是公司為了管理一個產品或者產品線的產品計劃、產品市場和產品生命週期所採用的一種組織生命週期性功能。接下來,我又搜索了一下什麼叫做“組織的生命週期性功能”,於是,得到了下圖:
哦,我的頭好大。
幸運的是,去年,Ellen Chisa為計算機協會寫了關於產品管理的一篇很好的文章。她列舉了產品管理所要做的工作:負責產品的用户界面設計,撰寫產品的功能規格,協調整個產品工作小組,並時刻從客户的角度考慮問題。好吧,這個定義還是很有用的。我的意思是,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用户界面,什麼是功能規格,以及如何從客户的角度看問題。
相信我,這些事情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多了。
這是蘋果在產品決策上的鬥爭手段
讓我用一個貼近事實的例子來説明。大家都知道Medium是個文章發佈分享平台,而Genius.com是一個歌詞分享平台。那麼如果我説,Medium和Genius基本上是相同的網站你贊同嗎?
我的意思是你得從宏觀角度來看:兩個網站都允許用户發佈文本內容,並且允許其他用户在文本中進行跳轉,或是在頁面右側加入標註。他們向用户呈現文字或是數據的方式驚人的相似。
人們可以非常輕鬆的在Genius上建立一個和Medium相仿的個人主頁。這兩個網站資金也都非常的雄厚,組織經營方式都很專業,並且都有着很強的野心。
説完了相仿的地方,我們再來花一分鐘逛逛這兩個網站,看看他們不同之處吧。看看他們是如何設計的頁面,如何讓讀者感到文章觸手可及,或者説,這麼一個大型的網站是如何運作起來的。
很顯然,正是在數據和技術架構上的這些不同之處,讓他們變得互不相同。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上的不同,但兩者由此所帶來的用户體驗從根本就發生了轉變。而這些差異就是產品管理不同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這就是定義“產品”的一種方式,Genius與Medium之間的差異在產品決策上體現出來。
這兩個網絡平台都坐擁數以百萬計的用户。這聽起來似乎很多,但其實像Android和iOS這種手機系統平台,簇擁者的數量甚至能夠達到數十億。諸如Verizon或AT&T這樣的運營商巨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手機制造商相互的明爭與暗鬥,硬件廠商之間不斷的競爭與發展等,都是我們所難以想象的。
我想説的是,製造一台手機並非易事——其中所涉及的變量非常的多。從設計到真正量產這段過程中所需花費的時間也是非常長的。
只有人們真正做到了Ellen Chisa所敍述的那幾條之後,才能被稱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管理者。而好的產品經理之所以工資如此高昂,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在這幾點上做到比其他人更加完美。
早在Google推出android系統之時,蘋果就開始投訴Google侵權模仿iPhone的界面。
這就是產品決策上的鬥爭——Google可能會説,無論是誰選擇了為手機配上觸控屏,都肯定會存在這種相仿性;但蘋果則認為,他們擁有這種觸控交互方式的專有權。
這些科技巨頭深知產品決策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蘋果的“綠色氣泡”是一種社會歧視
如果,我們假設蘋果知道:把非蘋果平台的信息背景色做成綠色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在其網站上介紹圖:
這是從蘋果官網所截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兩台iPhone的界面佈局十分相似,但呈現出的效果卻完全不同。
如果我當時在蘋果工作的話我會對此感到憤怒。
蘋果啊,你這樣做到底到底是想放大品牌效應還是想放大社會矛盾呢?如果用綠色泡泡交談的人們僅僅是因為使用了比較便宜的android智能手機就開始對自己的貧窮感到可恥,或是感到自卑,那麼這個責任是否該由蘋果來負責呢?
雖然這的確有可能拉動iPhone的銷量。但蘋果此舉相當於把“醜陋的綠色泡泡”與“金錢和促銷活動”畫上了等號。
所以,難看的綠色泡泡被蘋果當作了一種營銷手段。但這也不是説,Google就是好人,蘋果就是壞人。他們都有權力和能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行使這種權利。氣泡的顏色雖然只是小事一樁,但數以百萬計的人都陷入了這個矛盾的焦點中。而這一產品決策似乎被放大成了很嚴重的一件事。雖然這一產品決策可能是投機性的,但絕非是完全投機的。蘋果很可能意識到過,這樣做會導致矛盾的出現。
那麼,為什麼不給那些買不起你的產品的人配上一種更加立體的綠色呢?或許還是會有人覺得不妥,但總比現在的顏色要好。而蘋果所需要做的,可能只是需要修改一行代碼而已。只需要適當的處理,就能減少藍色和綠色之間的緊張關係。那麼,蘋果你為什麼要這麼小氣呢?
相關閲讀:
華爾街:Alphabet在奔赴萬億公司的路上,明年將超過蘋果
果粉看過來,你想要知道的蘋果2016年大動向全在這裏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訾竣喆
幾個月前,Edd Dumbill跟我分享了一個他的新發現。他指出,如果你在Twitter上搜索“綠色泡泡”(green bubbles)的話,你會發現人們的態度驚人的一致——討厭綠色的泡泡。
引用“我討厭這些綠色的泡泡!”——@yayaa_11
“如果你仍然與我用綠色的泡泡交談,那麼咱們就沒法繼續愉快的玩耍了。”——@smallsleek3
我每隔幾天就會在Twitter上搜索“綠色泡泡”,通常都會出現新的像這樣抱怨的人。彷彿綠色泡泡與現代社會水火不容。
引用“與那些發綠色泡泡的人交談,我渾身難受。”——@shaquorexo
這些推文中所謂的“綠色泡泡”其實指的是蘋果的短信處理方式。當iPhone通過蘋果的iMessage服務成功把短信發送到另一台iPhone上時,文本框所顯示的背景顏色是藍色。就像這樣:
當iPhone向非iPhone用户發出短信時,文本框的背景色就會變成綠色——但有些人卻十分厭惡這種綠色。
“反綠色泡泡聯盟”的出現並非偶然
在Twitter上,討厭這種綠色泡泡的羣體由各種各樣的人羣組成。
引用“這太令人噁心了。一旦我發現我給某個人發送信息時顯示的是綠色泡泡,我就不會再信任這個人了。”——@haleyphamily
“我永遠也不會和發送綠色泡泡的人約會。雖然很抱歉,但我不會改變我的想法。”——@sarahlovrien
“即使是看到你發送的是綠色泡泡,但她仍然給你回信息的話。不要猶豫,趕緊娶了她。這才是真愛!”——@Broquete
這個自發的“反綠色泡泡聯盟”十分有趣。它同時也證明了一件事:有時,非常微妙的產品決策將會影響到文化的運作方式。
蘋果在產品決策上,選擇將相對更為舒緩的藍色用於自己的短信息平台的背景色,而將一個類似於Android機器人身上的綠色作為一種“標識”,讓人們能一眼看出這是來自於蘋果生態系統之外的短信。
並且,就如Twitter中的那些人所指出的:在iMessage服務出現之前,iPhone的文本框背景默認就是綠色的,但它的景深更為明顯,更加像一個真正的“泡泡”,不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它們兩者使用不同的顏色其實也有益處。比方説,大家都知道,使用iMessage服務收發的文本其實走的是數據流量,而不是由運營商以文本中的文字數量為基準收取短信費。所以,不同的顏色也能夠讓人們一眼看出自己是否需要向運營商繳納短信費用,這其實真的挺實用。但是,這一決定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引發了一場讓人苦笑不得的“階級鬥爭”。因蘋果所做的這個產品決策而造成的社會影響已經顯而易見。
到底什麼是“產品管理”?
也許,我應該停下來定義一下什麼叫做“產品管理”。因為我相信,很多正在閲讀這篇文章的人對於這個詞只有一個模糊的定義。而更糟糕的是,事實上“產品”確實是一個很難加以定義的詞語。它在矽谷和西雅圖有着一種特定的含義,而在美國的東海岸它通常又是指另一種集中化的設計。
維基百科通常是我搞清一個詞彙的首選方式,在這其中有一個怪異的定義:產品管理是公司為了管理一個產品或者產品線的產品計劃、產品市場和產品生命週期所採用的一種組織生命週期性功能。接下來,我又搜索了一下什麼叫做“組織的生命週期性功能”,於是,得到了下圖:
哦,我的頭好大。
幸運的是,去年,Ellen Chisa為計算機協會寫了關於產品管理的一篇很好的文章。她列舉了產品管理所要做的工作:負責產品的用户界面設計,撰寫產品的功能規格,協調整個產品工作小組,並時刻從客户的角度考慮問題。好吧,這個定義還是很有用的。我的意思是,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用户界面,什麼是功能規格,以及如何從客户的角度看問題。
相信我,這些事情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多了。
這是蘋果在產品決策上的鬥爭手段
讓我用一個貼近事實的例子來説明。大家都知道Medium是個文章發佈分享平台,而Genius.com是一個歌詞分享平台。那麼如果我説,Medium和Genius基本上是相同的網站你贊同嗎?
我的意思是你得從宏觀角度來看:兩個網站都允許用户發佈文本內容,並且允許其他用户在文本中進行跳轉,或是在頁面右側加入標註。他們向用户呈現文字或是數據的方式驚人的相似。
人們可以非常輕鬆的在Genius上建立一個和Medium相仿的個人主頁。這兩個網站資金也都非常的雄厚,組織經營方式都很專業,並且都有着很強的野心。
説完了相仿的地方,我們再來花一分鐘逛逛這兩個網站,看看他們不同之處吧。看看他們是如何設計的頁面,如何讓讀者感到文章觸手可及,或者説,這麼一個大型的網站是如何運作起來的。
很顯然,正是在數據和技術架構上的這些不同之處,讓他們變得互不相同。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上的不同,但兩者由此所帶來的用户體驗從根本就發生了轉變。而這些差異就是產品管理不同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這就是定義“產品”的一種方式,Genius與Medium之間的差異在產品決策上體現出來。
這兩個網絡平台都坐擁數以百萬計的用户。這聽起來似乎很多,但其實像Android和iOS這種手機系統平台,簇擁者的數量甚至能夠達到數十億。諸如Verizon或AT&T這樣的運營商巨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手機制造商相互的明爭與暗鬥,硬件廠商之間不斷的競爭與發展等,都是我們所難以想象的。
我想説的是,製造一台手機並非易事——其中所涉及的變量非常的多。從設計到真正量產這段過程中所需花費的時間也是非常長的。
只有人們真正做到了Ellen Chisa所敍述的那幾條之後,才能被稱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管理者。而好的產品經理之所以工資如此高昂,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在這幾點上做到比其他人更加完美。
早在Google推出android系統之時,蘋果就開始投訴Google侵權模仿iPhone的界面。
這就是產品決策上的鬥爭——Google可能會説,無論是誰選擇了為手機配上觸控屏,都肯定會存在這種相仿性;但蘋果則認為,他們擁有這種觸控交互方式的專有權。
這些科技巨頭深知產品決策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蘋果的“綠色氣泡”是一種社會歧視
如果,我們假設蘋果知道:把非蘋果平台的信息背景色做成綠色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在其網站上介紹圖:
這是從蘋果官網所截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兩台iPhone的界面佈局十分相似,但呈現出的效果卻完全不同。
如果我當時在蘋果工作的話我會對此感到憤怒。
蘋果啊,你這樣做到底到底是想放大品牌效應還是想放大社會矛盾呢?如果用綠色泡泡交談的人們僅僅是因為使用了比較便宜的android智能手機就開始對自己的貧窮感到可恥,或是感到自卑,那麼這個責任是否該由蘋果來負責呢?
雖然這的確有可能拉動iPhone的銷量。但蘋果此舉相當於把“醜陋的綠色泡泡”與“金錢和促銷活動”畫上了等號。
所以,難看的綠色泡泡被蘋果當作了一種營銷手段。但這也不是説,Google就是好人,蘋果就是壞人。他們都有權力和能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行使這種權利。氣泡的顏色雖然只是小事一樁,但數以百萬計的人都陷入了這個矛盾的焦點中。而這一產品決策似乎被放大成了很嚴重的一件事。雖然這一產品決策可能是投機性的,但絕非是完全投機的。蘋果很可能意識到過,這樣做會導致矛盾的出現。
那麼,為什麼不給那些買不起你的產品的人配上一種更加立體的綠色呢?或許還是會有人覺得不妥,但總比現在的顏色要好。而蘋果所需要做的,可能只是需要修改一行代碼而已。只需要適當的處理,就能減少藍色和綠色之間的緊張關係。那麼,蘋果你為什麼要這麼小氣呢?
相關閲讀:
華爾街:Alphabet在奔赴萬億公司的路上,明年將超過蘋果
果粉看過來,你想要知道的蘋果2016年大動向全在這裏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訾竣喆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