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3個月HTC Vive,我們有這9個發現

雷鋒網 於 02/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雷鋒網按:本文是來自“硬創公開課Online | HTC Vive”的分享紀要。

分享嘉賓Nada,VR媒體元代碼及VR空間StrongVR創始人,也是國內最早關注VR的專業媒體人之一。

注:Q來自雷鋒網和雷鋒網讀者,A是Nada。

一、6888元是一個嚐鮮價



Q:怎麼看待HTC Vive 6888元的定價,是否過高(有人認為初代的Vive會是炮灰)?

A:定價方面,如果再低,可能也沒法增加銷量。

對於普通消費羣體來説,通過好的設備讓他們知道真正的VR體驗是什麼才是重要的,而不是通過降成本。

Oculus的創始人Palmer Luckey説過:VR在成為所有人都能買得起之前,必須先成為所有人想要的東西。

我覺得創業者也要想想這點,而目前所知,至少Rift是壓着成本在賣的。

二、國內的內容起步較晚


Q:Vive在國內現在有哪些優質的內容推薦?今年還會看到有哪些比較期待的內容?

A:目前國內沒有優質內容。第一水平低,第二拿到晚。

關於VR內容,和VR內容最接近的技術實現,是主機遊戲。而主機由於政策原因在國內荒廢了,到2014年才解禁。

開發者方面,之前開發3D主機遊戲的開發人員上手是最快的;不過那些人要不在國外,要不是做外包,要不被大公司包養。至於計算機圖形,遊戲引擎之類,針對Vive的房間級跟蹤,想要和普通的遊戲區隔開來,設計思路和難度又上了一個台階。

Q:如果説國內現在的開發基礎相對薄弱,那麼歐美的內容有什麼推薦的,Nada簡單介紹幾款你比較印象深刻的體驗吧?

A:奇葩之慘叫》,這是我看到HTC Vive最想玩的遊戲,屬於潛行間諜類遊戲。非常歡樂。

三、Vive的體驗改進



Q:現在大家還沒有拿到Vive的正式版,Vive Pre已經是比較接近正式的版本。你們已經使用將近3個月的Vive。談談讓你印象最深刻的幾點體驗吧?

A:我覺得聊這個很有難度,尤其在大家幾乎沒有參照對比的情況下。

Vive Pre重量分配比較舒服,但還是有點重的;玩的時候請控制好室温,不要太熱,因為並不透氣。

印象最深刻就是如果別人沒吃過蘋果就少説廢話,塞一個蘋果進他嘴裏才是正道。説起來沒啥,但體驗起來每個人都很吃驚。

Q:光線對Vive的兩個光學基站會不會有影響?

A: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環境光是沒問題的,在室外也不是不行,Valve自己在室外測試過,但表示”不推薦“。最好不要讓陽光直射lighthouse。

四、OC、PSVR和Vive的差異



Q:能講講,Oculus Rift CV1、PSVR和Vive有什麼比較大的差異?

A:

CV1是最精緻、最完善、最輕的產品。

Vive追蹤範圍最大,自帶手柄。



PSVR工業設計最好,Sony的第一方遊戲最多。

對開發者來説的話,國內範圍,Oculus是最早普及的。但由於Facebook被封禁的問題聯繫起來比較困難;HTC國內有人,你有水平做事認真拿到開發版沒問題;Sony這邊開發者支持最完善,日本團隊會打飛的來幫助你進行技術指導。他們説的是:“除了直接給你錢,其它什麼忙都能幫。”

內容導向方面,Oculus最看重不暈眩,內容體驗要求高,更針對民用;Sony會寬鬆一些,現在看到很多遊戲會比較暈(但他們稱根據自己經驗用着用着就習慣了);而Vive由於其形態,一般你也不會去開發出來那些讓人暈眩的內容。如果要凸顯房間級跟蹤和手柄的話,設計難度也是最高的,目前沒有看到殺手級應用。

五、國內VR頭盔的現狀



Q:據我們了解,去年國內有相當多做VR頭盔的團隊,現在他們的現狀怎樣?

A:國內有説法稱”零配件被國外企業封鎖“。但實際上這沒有封鎖可談,比如Oculus和三星的合作的屏幕,就是Oculus去研究出來虛擬現實需要什麼樣的形態的屏幕,然後讓三星實現的,因此他們做出來的屏幕自然不會給其他人。

總的來講,VR行業還太早期。頭顯廠商愛講的故事是“VR界的小米”,但如果國產手機的質量,發短信還有亂碼,打電話有雜音,是不可能出現小米的。現在VR處於這個階段。

六、現階段設備上的技術瓶頸

Q:現在內容開發,Vive有哪些明顯的技術瓶頸,會限制最終的效果?

A:不説Vive了,我説通用的技術瓶頸吧,給大家一些“為什麼設計VR應用和普通應用不同“的地方的參考。

首先,是暈眩。在解決了設備上的問題後,剩下引發眩暈的原因是生理上的。只要人看到的和感覺到的不一致,就可能暈眩。比如暈車。比如在VR裏你用手柄控制自己移動但實際沒動。

Vive説不暈,是因為他展示的內容都是1:1的,你在一個小房間內走動。但如果我要開發一個大型的MMORPG,就很難。甚至你坐電梯,你看着沒動,但前庭器官感覺到了加速度,也會暈。不過呢,人的大腦容易暈,容易受騙,也能適應。Vive的遊戲可以設計成每一關都是上下電梯的來增大空間,適應了就不暈了。

VR接下來最大的問題一個是移動,另外一個就是力反饋。我估計接下來的內容會對在虛擬世界進行移動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當這個定下來後之後就是力反饋,我們希望摸到東西。這個就很遠了。

總的來講VR是讓大家當造物主,所以大家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吧。

七、VR如何保證內容豐富?



Q:最關鍵的是內容,Vive現在在如何保證內容的豐富和品質?

A:沒有辦法保證,打個比方,人突然有了筆,能寫字畫畫了,人就多了一種創作工具,但是你沒有説可以“保證足夠的豐富的圖畫和文字”,何況説不清原始人連圖和文字都分不清楚。

VR是全新的媒介,純粹藝術上的探索都非常早期,更不要説標準化的東西了。最明顯的,現在業內對於VR影視和VR遊戲的定義,就是模糊不清的。

不過,目前能看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內容,同時在消費級產品 VR 設備裏。Vive給予創作者空間是最大的,所以更可能出來一些有趣的東西。

具體的措施方面,Valve有大批量地發送開發版本。前段時間的Unity開發大會Vision Summit就送出了1400套。總的量可能在Vive DK1時代是1000套,然後Vive Pre是7000套。開發者生態培養和Mod社區是,Valve 一直在做的事情,而Steam幾乎是培養了國內玩家正版遊戲付費習慣的平台;另外Unity和Unreal也馬上就會推出在VR裏進行VR應用開發的測試版,會極大降低VR應用的門檻,也是各位的創業機會。
八、VR界的“小米”什麼時候來?



Q:你覺得性能完整的VR設備是否有可能在一年後降到1999的水平,比如小米介入。

A:不可能。第一產能跟不上。第二技術選型還沒完全確定。比如Oculus用基於計算機圖形的攝像頭跟蹤,而Valve採用鐳射。國內廠商如何選擇山寨方向,都是要思考的。

降到比較容易接受,第一是心理預期吧。iPhone已經把大家心理預期定下來了,所以銷量好。第二是本身的成本,目前涉及到的訂製化零配件太多,生產線建立開銷巨大,這要等國產山寨大規模仿製跟進才行。而他們成氣候需要等到行業本身有了殺手級應用,有很大需求。這個我估計至少三年。

但另一方面,在五年內,VR設備都會是”你用了更好的就不想要之前“的狀態。所以就算降了,也很難説你想要了。

Q:VR第一波會不會像網吧的形式開始?

A:會,因為VR需要親自體驗,而你可以把網吧看成體驗店吧,才能促進銷量。VR的普及邏輯會更接近網吧在中國鋪開的方式,而不是移動互聯網

九、與裸眼3D的競爭



Q:裸眼3D設備現在也有一些推出,這個方向和VR有競爭嗎?

A:之前與裸眼3D廠商也有交流,只能説他們碰上了VR是生不逢時吧。基本上和3D電視一樣,沒有太多應用場景。

如果到了傳説中的全息影像級別,那是可以的,但目前那還僅僅是傳説。

友情通告:

一、HTC Vive官方將在3月10日在深圳舉辦Vive開發者峰會,歡迎點擊鏈接報名(H5頁面,移動端打開體驗更佳)。

二、硬創公開課Online第二期將在近期舉行,主題是無人駕駛,嘉賓來自一名實踐無人駕駛多年的大牛。

三、雷鋒網的兄弟站極客購現已上線Vive海外代購,輸入“硬創公開課”有驚喜。

題圖來自:Androidauthroity.com

雷鋒網陳杰、薛威等一眾讀者對本文亦有貢獻。

附上:此次公開課的分享羣,儘管分享已經結束,但本羣會作為雷鋒網的VR愛好者羣。歡迎愛好者和開發者們掃碼,加入切磋。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硬創觀察
標籤: HTC Vive  V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