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顯示:這家創業公司的 AR 頭顯能比肩 HoloLens?

雷鋒網 於 24/03/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Glyph(文中圖片來自 The Verge)

不知道大家對 Glyph 是否還有印象,與市場上其他的 VR/AR 眼鏡相比,雷鋒網覺得這款外形酷似耳機的眼鏡確實有些“奇葩”,也有媒體稱其為“個人影院耳機”。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Glyph 主要採用了視網膜投影技術,可用來觀看 3D 視頻,進行遊戲。

Glyph 的開發商 Avegant 是一家矽谷創業公司,2015 年他們曾獲得聯絡互動的 2400 萬美元 B 輪融資,2016 年再次獲得後者的增資 1000 萬美元。

日前,該公司宣佈基於 Glyph 他們研發了新的 AR 顯示技術,並致力於將其轉化為消費級產品。據外媒 The Verge 報道,記者在其體驗的demo 中,不僅看到了虛擬的太陽系,具有沉浸感的海洋,還與房間中一位真人大小的虛擬人物聊了會兒天。關於其他詳細信息,雷鋒網編譯如下。

新 AR 頭顯

產品體驗

客觀來説,Avegant 展示的頭盔需要與電腦相連,佩戴並不是很舒服,與之對比的 HoloLens 則是完完全全的無線。據介紹,這款原型產品試圖擴大視場範圍,用户可看到的範圍與 Moleskin 筆記本大小差不多。它所顯示的圖像也感覺更清晰,色彩更豐富、更真實一些。

在太陽系的 demo 中,我能夠看到衞星繞着跟保齡球大小的地球轉動,還能認出木星上的大紅斑點。Avegant 想用這個 demo 展示,在固定的環境中(固定的外部環境),這些物體如何在不同的焦距時同時存在。這樣使我即便站在太陽的後面,還能眯着眼睛看那些逐漸遠離我視線的虛擬行星,直到在遠處變為透明。

在海洋場景的 demo 中,我站立不動,海龜沿着房間滑行。同時,我能蹲下,看着魚缸中形狀各異的生物。該公司表示,所有的圖像都是來自 Unity 引擎的公共素材庫。這個 demo 還用到了攝像頭,使頭盔可以實現位置追蹤,並且知道房間中桌椅的位置。不過,他們稱最後的產品會同 HoloLens 那樣,實現 Inside-out 追蹤。


頭顯上有很多線

由於這次體驗的產品沒有像 HoloLens 的追蹤系統,所以我無法與外部環境交互。但這卻是 AR 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不僅能夠讓虛擬物體與真實世界融為一體,還能把真實物體變得虛擬。例如,用 HoloLens 操作 《Minecraft》,手指輕輕一點便能打翻咖啡桌,一片狼藉之下是虛擬的海洋。目前來看,Avegant 產品的圖像質量和遠處對焦效果更佳,但還遠達不到 HoloLens 那樣的位置追蹤效果和交互。

這家公司對未來實現這些功能充滿信心,更為令人激動的是光場顯示。用於 AR 頭盔的光場顯示技術主要是通過複製人眼如何捕捉光線,然後構建出可被放在不同焦距處的虛擬圖像。人眼可用觀看真實物體的方式來查看這些虛擬圖像。

這就是説,你用一隻眼睛依舊可以看到完整的圖像,即便是某個場景中你關注的是變化的對象,你還可以斜視去看遠處的事物。這是因為這些虛擬物體並不是由傳統的像素構成,而是由光構建,然後投射到你的視網膜上。這與在 3D 屏幕上所顯示的二維 VR 圖像相比,更接近於人眼本身的成像原理。

是不是真的光場成像?

實際上,像 Lytro 相機公司推出的 Illum,拍攝成像後可再次對焦。不管是 Illum,還是其他光學設備,首先要獲得場景中的光線強度和方向,從而才能在事後進行調整。而對於 Avegant 的產品,他們並不是捕捉投射到物體上的光線,而是用光線創造出自己的虛擬物體。

該公司稱他們一邊研發光學技術,一邊完善 Glyph。他們稱,對基於 DLP (數字光處理)投影技術小型化的研究使他們對如何更好地處理 AR 顯示有了深入的思考。

近處和遠處事物的成像對比

“我們研發出透明顯示已經很長時間了,”Avegant 聯合創始人 Edwar Tang 告表示。然而,顯示屏的圖像顯示質量要麼很差,要麼很貴,難以生產和銷售。這種設備通常應用於軍事領域,像售價 40 萬美元的 F-35 飛行員頭盔。“我們提出了一種可生成光學的方法,使我們做出多種焦距。不僅成像質量好,而且能夠承擔成本。” Tang 説道。

不過,Avegant 沒有明確告訴我,他們的產品到底和 HoloLens 有哪些不同,Tang 只是稱微軟更多地依賴於虛擬現實公司們都喜歡的標準 3D 技術。(微軟從未披露它的“光學引擎”是如何生成虛擬圖像的,所以微軟是否使用了光學技術還無法明確給出答案。)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 曾批評 HoloLens 的 AR 成像,他稱 Magic Leap 的技術要更好,並且與人眼捕捉光線的方式更匹配。但我們對 Magic Leap 的產品依舊一無所知。

顯然,大家都在期待更好成像技術的應用,但要真正用於到 AR 頭顯上,確實還需要時間。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田苗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