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台計算機能夠騙過人類,讓他們相信它就是一個人的時候,就能夠被稱作智能。
作者 | Andre Ye
編譯 | 叢末、蔣寶尚
引用編者按:對於艾倫·圖靈,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作為人工智能鼻祖,圖靈的諸多觀點即便經過幾十載歷史歲月的洗禮,依舊閃發着智慧的光芒。
他一生成果豐碩,其中對於人工智能頗具劃時代意義的論文當屬《計算機器和智能》。他在該論文中提出的圖靈測試至今還在啟發着當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而其對於九個反對機器擁有智能的觀點的反駁,如今看來,依舊深刻而高遠。
憶古思今,我們才能更好地為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鋪路、續航。
機器能夠思考嗎?
艾倫·圖靈在他1950年發表的論文《計算機器和智能》中給出的回答是:能。
(雷鋒網)
在這篇論文中,圖靈對九個反對機器智能的論點進行了反駁,具體包括:神學論點“鴕鳥”式論點數學論點意識論點種種能力限制的論點創新論點神經系統連續性論點行為變通性論點超感知論點圖靈這些在1950年就被記錄在冊的觀點,囊括的概念遠超如今在技術上的應用,這也在彰顯着圖靈的天才式智慧。
一、圖靈測試
艾倫·圖靈承認,“思考”這個詞的定義能夠被用來支持也可以被用來反對機器的思考,並且真正上升到解釋層面。對於“機器”和“思考”,我們應該儘可能用接近它們的普通用法的方式來定義這些詞語,但是這種方式是危險的。
因此,他選擇創建圖靈測試,開啟了回答“機器是否能思考”這一問題的實驗。圖靈測試也被稱作“模仿遊戲”,需要三個人來玩這個遊戲:一位詢問者、一個人以及一台機器。
這三個玩家都在獨立的房間中,並且只能通過打字進行交流。詢問者的目標是辨別哪個玩家是人類,哪個玩家是機器,他可以問任何想問的問題。機器的目標就是讓詢問者做出錯誤的判斷,而人類的目標則是讓詢問者做出正確的判斷。
圖源自圖靈測試(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圖靈在論文中寫道,他估計到2000年,詢問者在5分鐘時間的提問後做出正確判斷的概率不會超過70%(機器到2014年才真正通過這項測試)。通過了解圖靈對評估機器智能提出的這一測試,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圖靈對於以下九個論點的反駁。
二、九大觀點vs圖靈的反駁
1、神學論點
論點:思考是人的不朽靈魂才擁有的能力。上帝賦予每一個男人和女人以一顆不朽的靈魂,但從未將它賦予任何其他的動物或機器。因此,動物或者機器不能思考。反駁:簡而言之,如果上帝真是萬能的,那他完全可以賦予機器以靈魂,也完全可以賦予大象一顆靈魂,並且還能讓1等於2。然而歷史證明,宗教本身就缺乏事實證明。伽利略時代就有人借用宗教經文作為論證,提出了一個觀點:太陽圍繞地球旋轉。之後這一觀點被事實證明反駁了。對於如今的這一神學論點,也是如此。
2、“鴕鳥”式論點
論點:機器思考的後果太令人恐懼了。但願機器永遠不會擁有思考能力。反駁:作為人類,我們都傾向於相信我們比其他生物更加優越。雖然幾乎沒有人會口頭表達這一觀點,但是這是所有其他觀點的核心動力,例如神學觀點便植根於“人類高於一切”的觀點。這種“鴕鳥”式的一廂情願的論點,與其説是一種事實論據,還不如説是對人類自身的一種安慰。
3、數學論點
論點:在數學邏輯裏有一些結論,可以用來證明離散狀態的機器的能力有限。這些結論中最著名的是哥德爾定理,該定理表示,任何一個足夠有力的邏輯系統既不能證明陳述是對的,也不能證明陳述是錯的(即正式的系統或機器都無法生成所有的算術公理)。這些發現解釋了圖靈機器有一些不能完成的事情,即邏輯系統能夠完成的事情存在侷限性。而人類智能並不像邏輯系統這樣受到限制,因此邏輯系統和機器並不是智能的。反駁:人類智能是否就沒有像機器這樣的侷限性呢?現實是,我們並不知道人類智能是否存在限制,而判斷機器是否會受到與人類智能一樣的侷限的唯一方法,便是“模擬遊戲”。與此同時,一台能夠自己發明證明方法(如處理語法)的機器,具備生成算術公理的能力。機器有可能犯錯,而人類亦如此。
4、意識論點
論點:任何機器都沒有情緒,不能感覺到快樂,也不能感覺到悲傷、沮喪,但是擁有智能的人類明顯可以。因此,機器不可能是智能的。反駁:這一觀點否認了圖靈測試的有效性——如果機器能夠智能地談論它所創作的十四行詩,那麼它就是智能的。
關於情緒的探討只能證明其他人和我們有一樣的感受。經過修改,智能不由思考的內在過程來定義——內在過程因不同的實體而異,而是由這一過程的交流和輸出來定義。按照這種觀點最極端的形式,你若要肯定一台機器是否能思考,唯一的途徑就是成為那台機器並且去感受自己的思考活動。同樣地,要想知道某人是否在思考,唯一的途徑就是成為那個特定的人。因此,如果我們不願意承認機器擁有意識的屬性,那我們必然也不願意承認其他人類也具有意識。
這個觀點也許是符合邏輯的,但若真是這樣,那思想交流就太困難了。A會説,“A在思考,而B不在思考”。而B會説,“B在思考,而A不在思考。”我們犯不着為這個觀點爭執不休,我們不如客客氣氣地認為大家都在思考。
5、種種能力限制的論點
論點:直到一台機器能做X,才能説它是智能的,X可以是:善良,有幽默感,墜入愛河,享受草莓,犯錯誤等等。
反駁:這些論點都沒有任何經驗支持,僅僅是基於歸納。人類會在他的一生中看到成千上萬的機器,閲“機”無數之後,可能會得出結論:所有的機器都是醜陋/美麗的。這相當於一個英國孩子不學法語的原因可能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説英語。
無法享受草莓和奶油就不是智能的觀點來自“意識論”,即機器必須像人類一樣行動才能算作聰明。機器不會出錯的説法也是“奇怪的”,據説審訊者只需給他們幾道算術題就能把機器和人區分開來。在這種情況下,機器可能會故意把這些問題搞錯。
聰明的AI能夠通過圖靈測試,極度聰明的人工智能知道不能通過測試
還有一種説法是如果機器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表現出來了,可能不會被人類認可。一台試圖找到x²-40x-11=0的解決方案的機器可能會觀察自己行為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程序,以更有效地實現目的,這意味着智能機器能夠讓自己變得更智能。對機器缺乏行為多樣性的批評站不住腳,如果硬件存儲容量技術突破,隨着存儲容量的增加,機器的行為多樣性也會增加。
6、創新論點
分析引擎並不創造事物,它只能執行我們本身了解如何去做的事情。- Lady Lovelace, 1842. (Her bolding)
論點:人類的聰明之處在於人類的創造性,即可以生產出具有創意性的物品,因此機器不可能是智能的。
反駁:機器經常讓人類大吃一驚,這點類似於原創思維。
但也有反對觀點説,機器永遠不可能做新鮮的事情。圖靈曾説過,“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誰能確定“原創作品”不是眾所周知的原則的邏輯概括?不是“教學”這顆種子得出的果實?也就是説,一切都是既定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發現,給機器一個選項,讓它判斷正確與否,還不如説是在給人類一個選項,讓人類判斷正確與否。
批評可能會説,驚喜來源於我的創造性思維,並不是機器的功勞。其實這一點把我們帶回了意識上的爭論,屬於封閉的論點,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欣賞到的一些驚喜,需要同樣多的“創造性思維行為”,無論這種事件是來自一個人、一本書、一台機器還是其他任何東西。
-Alan Turing圖靈關於人的思想與機器思維的區分概念是“臨界”狀態(critical condition),圖靈説:“另一個比喻就是一個低於臨界體積的原子反應堆:輸入的想法就像從原子堆外部轟擊的中子。這些中子會引起一些反應但是最後將歸於消失。但是,如果原子堆的大小變的足夠大的時候,中子產生的鏈式反應很可能會一直進行下去並持續的增加,直到原子堆發生爆炸。
思維中是否存在這樣的現象呢?機器中呢?人的頭腦中是否存在這樣的現象?機器中呢?人腦中似乎這這樣的,他們大多數都處於"亞臨界"狀態,相當於亞臨界體積的原子反應堆。一個想法出現這樣的頭腦中,平均下來只會產生少於一個的想法。有一小部分頭腦處於超臨界狀態,進入其中的想法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想法,最終上升為一個由二級、三級和更深遠的想法組成的完整的‘理論’。動物的頭腦肯定是亞臨界狀態的,由於這種相比,我們可以問:‘一個機器能不能製造成超臨界的?’”
7、神經系統連續性論點
論點:神經系統無法作為一個圖靈機,維持人類智能的神經系統和圖靈機器之間有着本質的不同,因此機器的任何智能行為都是不可能的。
反駁:的確如此,如果機器通過了圖靈測試,那又有什麼關係麼?與反駁意識論證類似,智力/思維不應該由協調輸出的內部過程定義,而是由輸出的溝通來定義。
根據功能論者的觀點,對於智能而言,重要的不是實體的構成,而是像人類一樣能夠起作用,例如在特定條件下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也就是説,智能機器的物理屬性不應該影響機器通過圖靈測試的能力判定。
8、行為變通性論點
論點:對於人類來説有沒有一套萬能的行為規範,尚不清楚。但是為了創造一台智能機器,我們必須攻堅克難創造出這樣一套規範。
反駁:要知道是否有規則和對規則是否了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有這樣的規則的話,那也絕對超出了當前的理解領域,也許吧,正因為複雜性,給這套囊括一切的“萬能行為規則”披上了一層不存在的外衣。
同樣,如果機器智能能夠通過圖靈測試,那麼背後指導機器的規則似乎就無關緊要了。事實上,一台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本身就表明了人類行為存在一套基本規則。
9、超感知論點
論點:超感官知覺俗稱第六感,又稱“心覺”,顯然不同於耳、鼻、舌、眼、肌膚人類,擁有第六感的人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一種觀點認為機器沒有超感官知覺,所以它們不可能是智能的。
反駁:圖靈對一論點看的很重。他指出,證明人類超感知覺的唯一方法是通過經驗測試,這種方法可以用在人工智能上。
艾倫·圖靈小傳
(雷鋒網)
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回到劍橋,後曾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1952年,英國政府對圖靈的同性戀取向定罪,隨後圖靈接受化學閹割。1954年6月7日,圖靈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蘋果中毒身亡,享年41歲。
圖靈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有諸多貢獻,提出了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即圖靈試驗,至今,每年都有進行圖靈試驗的比賽。此外,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via 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alan-turings-9-arguments-for-the-intelligence-of-machines-68770174fe4e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蔣寶尚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