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谷歌 X 實驗室,曾被蓋茨唱反調,氣球互聯網要載入史冊了!

雷鋒網 於 25/01/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北京時間 2021 年 1 月 20 日 21 時 02 分,美東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攜帶着 60 顆 Starlink 衞星的獵鷹 9 號火箭再次升空。


在第 8 分 30 秒左右,SpaceX 又一次成功實現了海上回收。


這是 SpaceX 今年首批發射的 Starlink 衞星,實際上,SpaceX 的衞星數量已突破 1000 顆。不僅如此,現如今獵鷹 9 號兩次發射之間的最短週轉時間也從原先的 51 天縮短至 36 天。

在部署衞星互聯網上,SpaceX 的表現越來越成熟穩定,遙遙領先於其他玩家。

其實,要打造互聯網,除了大費周章發射衞星,還可以通過氣球來實現——這個腦洞並非天方夜譚,它來自科技巨頭 Google。

Google 打造「氣球互聯網」的嘗試始於 2013 年,但最新的消息是:這一項目要逐漸關停了。

“最後説一句再見”

「氣球互聯網」項目的官方名稱為 Project Loon,由 Google 子公司 Loon 負責。

當地時間 2021 年 1 月 22 日,Loon CEO Alastair Westgarth 發佈了一篇題為 Saying goodbye to Loon(和 Loon 説再見)的博客。


博客中,Alastair Westgarth 表示,Loon 的旅程即將結束。感謝所有相信我們的人,感謝我們將世界各地的人連接起來的使命。(Loon’s journey is coming to an end. Thank you to everyone who believed in us and our mission of connecting people everywhere.)

Alastair Westgarth 簡單講述了他和 Loon 的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自己關注的一個攝影師 po 了一張 Loon 氣球在新西蘭上空漂浮的照片,在電信行業工作了 30 餘年的他感到驚奇、敬畏。過去四年裏,他終於有幸領導 Loon 完成使命,擴大世界各地的連接。

Alastair Westgarth 也點明瞭 Loon 項目終結的原因。

一直以來,Loon 立志於做到的一點便是連接十億用户——他們所處的地區或是偏遠落後,或是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為人們提供通信服務。雖然 Loon 已經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但還不能把成本降得足夠低,無法將業務長期、可持續地進行下去。

在博客最後,Alastair Westgarth 這樣寫道:

引用我想對所有人説一聲由衷的感謝。從發射到着陸,從硬件到軟件,Loon 團隊彙集了世界級的策劃者、建設者、修補者、思考者、創新者和實幹家。我們甚至在全新的領域培養了自己的專家,比如氣球導航、平流層飛行、氣球發射和回收。創新之路漫長而不可預測,雖然這並不是我四年前加入 Loon 時所設想的結果,但我仍然為 Loon 的成就無比自豪,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8 年機遇與挑戰

2013 年 6 月,Google X 實驗室首度公佈 Project Loon。

不同於我們常規認知中的樣子,Google 的氣球由聚乙烯塑料製成,直徑 15 米,高 12 米,內置信號收發站、太陽能電池板、GPS 定位設備等。一般情況下,氣球在距地面 20 公里的、網速風向都比較穩定的平流層飛行。


氣球首次公開試飛的地點是在新西蘭,截至 2014 年年中,氣球已累計跨越了 150 多萬公里,並開始嘗試在巴西西北部地區的一個村莊提供短暫的網絡服務。

這之後,Project Loon 在收發數據方面逐漸開始採用 LTE 技術,確保人們通過手機直接連接並訪問互聯網,也讓網絡吞吐量獲得大幅提升。

2016 年 8 月,Project Loon 換帥,基於衞星的寬帶服務提供商 WildBlue 聯合創始人、X 實驗室前 VP Tom Moore 成為 Project Loon 主管。

這一人事變動反映了 Project Loon 在商業化方面的想法——Google X 實驗室負責人 Astro Teller 表示,Tom Moore 寶貴的行業經驗將帶領實驗室項目登上商業的舞台。

然而,僅在 6 個月後,這一設想便落空了。無線天線公司 Quintel 負責人 Alastair Westgarth 接替曾被委以重任的 Tom Moore,出任 Project Loon 主管。

不過,雖然氣球的飛行里程不斷增加、與之相關的技術不斷髮展,充滿新意而又野心勃勃的 Project Loon 看似頗有進展,但其實卻行之未遠,終於在 2017 年下半年,Project Loon 抓住了一次機會。

當時,颶風 Maria 襲擊了加勒比海地區,波多黎各當地的移動網絡基礎設施因此受到了巨大損害,網絡中斷了。

於是,Project Loon 團隊決定與波多黎各政府、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美國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等政府機構和一些夥伴合作,為當地提供援助。最終,包括有線網和無線網在內,波多黎各地區的電信設施覆蓋率達到了 63%。


同年 12 月,X 部門宣佈將與一家電信企業合作,為印度南部安得拉邦設立一個基於無線的高速互聯網,Project Loon 由此有了新的業務進展。

到了 2018 年,Project Loon 有個重要的變化——從 X 實驗室“畢業”,一個單獨的 Loon 公司成立,開始獲得外部融資,這也是 Alphabet 的一個賭注。

實際上,Project Loon 並不像看起來那般容易,除了技術和設計,Project Loon 還要受到各地區空中和通訊政策的多重製約。例如:氣球在平流層漂浮可能與民航飛機發生衝突,為此氣球的高度被限為 20 千米。

早在 2013 年,Bill Gates 也曾對 Project Loon 唱反調:

引用向偏遠貧困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對當地人民起不到實質性幫助。

最終,Alphabet 做出了放棄 Loon 的決定。

X 實驗室負責人、Loon 董事會主席 Astro Teller 曾説過一句話:

引用沒有人再願意接過這個重任。

“這並非是失敗” 

《連線》雜誌報道,在過去的 6 個月裏,Loon 面臨着兩大挑戰:一是實現氣球互聯網的技術飛躍,二是在商業上證明人們願意為此付費。

2020 年 12 月 2 日,Loon 團隊工程師們的一篇 Nature 論文展示了氣球互聯網背後的新技術。

分析表明,在氣球飛躍太平洋的 39 天裏,表現出了比以往更好的性能,原因在於,基於最新人工智能系統,氣球能夠更快地計算出最佳導航路徑,在目標區域上飛行的時間更長,消耗的能量更少,也提出了此前未曾想到過的導航動作。


回顧過去 10 年,很多落後地區都已通過 Loon 聯網,互聯網普及率從 75% 上升到 93%——剩餘的小部分人要麼買不起接收 Loon 信號的 4G 手機,要麼甚至都不相信上網是否值得。因此,Loon 不太可能為 Alphabet 帶來更多的利潤了。

可見,技術在不斷進步,商業環境卻不那麼有利了。

但無論如何,Astro Teller 不會稱之為失敗。



他説:

引用Loon 是一個成功的實驗。所謂的失敗應該是,數據告訴你眼下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正確的,但你還是在做。

據説,目前還有幾十個氣球在空中飄着,等到 Loon 團隊將它們一一找回時,這一項目也就終於落下了帷幕。

引用來源:

https://www.wired.com/story/plaintext-alphabet-pops-loons-balloons/

https://techcrunch.com/2021/01/21/google-alphabet-is-shutting-down-loon-internet/

https://loon.com/

https://medium.com/loon-for-all/loon-draft-c3fcebc11f3f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付靜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