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肖漫
編輯 | 李帥飛
史上最強大的 MacBook Pro,帶着惹眼的劉海屏,來了!
在北京時間 10 月 19 日凌晨的這場發佈會上,蘋果憑藉 M1 Pro 和 M1 Max 這兩款堪稱 "史上最強" 的芯片,將兩款 MacBook Pro 新品的性能帶到了新的高度——諸多接口的迴歸,也讓人看到一絲復古的意味。
不過,這兩款新品的劉海屏,卻實在是讓人有點一言難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兩款 MacBook Pro 新品之外,蘋果還發布了第三代 AirPods,以及其他配色的 HomePod mini。
M1 Pro 和 M1 Max:蘋果史上最強芯片
本次發佈會的核心產品,無疑是蘋果推出的兩款的 MacBook Pro(分為 14 英寸和 16 英寸),而它們內置的兩款芯片 M1 Pro 和 M1 Max 無疑是本次發佈會的絕對亮點。
事實上,它們也是蘋果迄今為止打造的最為強大的芯片。
先來看 M1 Pro。
M1 Pro 芯片採用了 SoC 架構,採用 5nm 製程工藝,封裝晶體管多達 337 億個,是 M1 的 2 倍以上。
CPU 方面,M1 Pro 採用了 10 核處理器,由 8 顆高性能核心和 2 顆高效率核心,官方宣稱其運行速度相比 M1 提升最高可達 70%——根據蘋果的對比數據,與 8 核 PC 相比,M1 Pro 在同等功耗水平下的中央處理器性能更可高達 1.7 倍,達到其峯值水平性能的功耗則少了 70%。
GPU 方面,M1 Pro 的圖形處理器最高配置為 16 核,蘋果表示其速度最快達到 M1 芯片的 3 倍以上;同時,M1 Pro 最高可配置 32GB 的高速統一內存和 200GB/s 的內存帶寬。
再來看 M1 Max。
M1 Max 也採用 SoC 架構,採用 5nm 製程工藝,內部共計集成 570 億個晶體管,比 M1 Pro 多出 70%,更比 M1 多達 3.5 倍,堪稱 Apple 迄今打造的最大芯片。
CPU 方面,M1 Max 與 M1 Pro 保持一致,擁有 10 核處理器——但在 GPU 方面,它配備多達 32 核的圖形處理器,圖像處理速度相比 M1 提升最高可達 4 倍。
M1 Max 芯片結構採用更高帶寬,內存帶寬是 M1 Pro 的 2 倍,使得它的內存帶寬達到 400GB/s,接近 M1 的 6 倍。也因此,M1 Max 最高可配置 64GB 的高速統一內存。
蘋果表示,憑藉無與倫比的性能表現,M1 Max 堪稱迄今為止 Mac 上最為強大的專業級筆記本電腦芯片。
在上述區分之外,M1 Pro 和 M1 Max 也有不少共性。
比如説,M1 Pro 和 M1 Max 內部均集成了 Apple 設計的媒體處理引擎,可在加速處理視頻的同時,保持電池續航時間——不過,在 ProRes 專業視頻解碼方面,M1 Max 的視頻編碼速度相比 M1 Pro 提升最高可達 2 倍,並配有 2 個 ProRes 加速器。
它們的共性還包括:
- 16 核神經網絡引擎可加速設備端機器學習功能,提升攝像頭性能。
- 全新的顯示引擎可同時驅動多台外部顯示器。
- 新增的雷靂 4 控制器可提供更高的 I/O 帶寬。
- Apple 定製的圖像信號處理器配合神經網絡引擎,利用計算視頻技術提升內置攝像頭的畫質,能令視頻畫面更加清晰,視頻中的人物膚色更加自然。
- 業內領先的安全系統設計,包括 Apple 最新的安全隔區、基於認證硬件的安全啓動以及運行時防數據利用技術。
此外,在推出 M1 Pro 和 M1 Max 兩款芯片的同時,蘋果也在操作系統層面對 macOS Monterey 進行了配合性打造,比如説對 Core ML 的優化可以藉助於強大的神經網絡引擎,以更快的速度運行機器學習模型。
當然,在應用生態方面,蘋果表示為 Mac 提供的 app 全部針對 Apple 芯片進行了優化,並可基於 Apple 芯片原生運行,目前已經有超過 10000 款通用 app 及插件可供選擇使用。
最後需要説明的是,M1 Pro 和 M1 Max 並不是為了替代 M1 芯片而來,而更像是這款芯片的強大進化版本——它們也構成了一個層次分明的芯片組合,為 MacBook Pro 的整個產品條線提供了更明晰的價格區間。
可以説,通過 M1 Pro 和 M1 Max,蘋果再次拔高了它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的超然地位。
MacBook Pro:劉海屏 “雖遲但到”,14999 元起
除了首批搭載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MacBook Pro 還採用了全新的外觀設計。
MacBook Pro 外觀參數:左邊為 16 英寸 ,右邊為 14 英寸
從外觀來看,MacBook Pro 採用全新散熱設計的鋁製外殼,擁有 HDMI 接口、MagSafe 充電口、SD 卡插槽、三個 Thunderbolt 接口。
在鍵盤區域,MacBook Pro 取消了 Touch bar 設計,採用較為原始的全尺寸功能鍵盤。
另一重要變化在於屏幕區域,2021 款 MacBook Pro 採用劉海屏設計,兩側的邊框為 3.5 mm,頂部的菜單欄向上並移開,包裹在相機周圍。
在全新設計以外,MacBook Pro 的屏幕還首次採用 mini LED 顯示屏,支持 Liquid Retina XDR,峯值亮度為 1600 尼特,對比度為 1000000:1。不僅如此,MacBook Pro 支持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最高可達 120Hz。
雷鋒網從行業人士瞭解到,採用 Mini LED 屏幕的 MacBook Pro 或將再次拉昇 MiniLED 的出貨量。事實上,上半年 iPad Pro 的發佈已有力推升 Mini LED 的市場滲透率,且刷新了 Mini LED 的應用認知。
自出現以來,Mini LED 多應用於大屏產品,在蘋果採用之前鮮少被小屏產品採用,其最大的阻礙,在於技術難度。
“小屏排布比較密,光學 OD 的厚度要求更為輕薄,這些都會增加器件的精度要求以及加工難度”,一位行業人士向雷鋒網表示。
此外,基於芯片等各方面的性能調優,MacBook Pro 在續航方面也有了新提升。以視頻播放作為衡量標尺,14 英寸的 MacBook Pro 可以播放長達 17 小時的視頻,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則長達 21 小時,比上一代多 10 小時——這是 Mac 筆記本電腦迄今為止最長的電池續航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引進了更多拓展接口,用户可以選擇 MagSafe 充電口和 Thunderbolt 接口進行充電。同時,MacBook Pro 也首次添加快速充電功能, 30 分鐘可充至 50% 的電量。
售價方面,14 英寸 MacBook Pro 售價 14999 元起;16 英寸 MacBook Pro 售價 18999 元起,可選配 M1 Pro 和 M1 Max 兩種芯片——另外,M1 版本的 MacBook Pro 依舊在售,售價 9999 元起。
AirPods 3:1399 元!依舊是豌豆射手
除了 MacBook Pro ,此次的發佈會還將發佈全新的無線耳機 "AirPods 3"。
AirPods 3 採用了全新輪廓設計,支持空間音頻,配備力度傳感器、全新低失真驅動器等;支持動態頭部追蹤,能夠更加沉浸式享受空間音頻;採用防汗防水的設計,支持運動佩戴。
另外,結合蘋果定製聲學系統和 H1 芯片的性能表現,運用計算音頻技術,實現自適應均衡功能,原本搭載於 AirPods Pro 的自適應均衡器也下放到了 AirPods 3,可根據用户聽到的內容實時調整頻率。
續航方面,AirPods 3 擁有長達 6 小時的續航時間,搭配充電盒,總計續航時間可達到 30 小時。
售價上,AirPods 3 的價格為 1399 元。
伴隨着 AirPods 3 發佈,Apple Music 也迎來了更新,推出了新一級 Apple Music 訂閲服務——Apple Music 聲控方案。
據介紹,Apple Music 聲控方案可讓訂閲用户暢享囊括上千萬首歌曲的曲庫,包含數百份全新心情和活動歌單、個性化推薦和風格電台在內的豐富內容,以及曾獲獎項肯定的 Apple Music 電台節目等。
用户只需對 Siri 説出“嘿 Siri,開始試用 Apple Music 聲控”,或是在 Apple Music App 中完成註冊,即可訂閲 Apple Music 聲控方案,訂閲費用每月 5 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發佈會上還帶來了三款全新配色的 HomePod mini,分別新增黃色、藍色、橙色,與原版價格相同,為 749 元。
蘋果越來越強,但也越來越讓人想念喬布斯和 Jony Ive 了
對於蘋果 MacBook Pro 來説,這場發佈會無疑是重大的。
畢竟,通過在芯片技術上的不斷突破,M1 Pro 和 M1 Max 在 M1 的基礎上,再次展現了蘋果對於一款筆記本芯片的全新理解,並由此推動了 MacBook Pro 在設備的專業性上達到了新的高度。
同時,MagSafe 磁吸式快充接口、SD 接口、HDMI 接口的迴歸,反映了蘋果在自身產品道路上對於用户需求的聆聽和反饋——但同時,Touch Bar 被移除,則意味着這個被稱為 “雞肋” 的產品特徵很有可能徹底走出歷史舞台。
另外,從市場和商業的角度,基於現有的技術和產品優勢,新款 MacBook Pro 的更高定位和由此而來的更高價格,也反映了蘋果在價格上探和利潤獲取方面的野心。
這無可厚非,畢竟蘋果是一家商業公司。
不過,在歎服蘋果芯片技術強大的背後,新品的劉海屏成為一個槽點——有網友在看完發佈會後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表示:我都懷疑是不是 Jony Ive 之所以走,就是因為蘋果內部對設計有了分歧,之前 Ive 在的時候絕對不會有這個玩意出來的。
彷彿的確如此。
只能嘆一句:蘋果越來越強大,但也越來越讓人懷念 Steve Jobs 和 Jony Ive 在的時候了。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肖漫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