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膠片賣藥片,富士是怎麼活了我們不認識的樣子?

愛範兒 於 02/04/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一個新冠病毒,炸出一波神奇的公司,知道了口罩巨頭 3M 和霍尼韋爾主業不是口罩後,最近我們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一點。

▲  圖片來自:Bangkok Post

最近有關新冠肺炎治療的新聞中,一種名為「法匹拉韋」(Avigan)的藥物成為新的焦點,3 月 17 日我國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證實法匹拉韋在新冠疫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良好。

話音剛落,次日東京股票市場的富士膠片漲停。沒錯,法匹拉韋正是由富士膠片研發的流感藥,「腹肌南波灣」的那個富士。

富士可不是因為疫情突然點亮藥物研發技能樹的,熟悉這家公司的人對這則新聞也不會感到意外,畢竟富士轉型已超過十年,雖然名字中還帶有「膠片」二字,但昔日的膠片巨頭如今已是一家擁有綜合性醫療保健和電子業務的多元化公司。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猜中數字化浪潮,只是富士轉型的開始

富士膠片在攝像界的實力無需贅述,從膠片時代的綠盒子到數碼時代的 GFX,一句「腹肌南波灣」説明一切。

許多覆盤文章都將富士的華麗轉型歸結於富有遠見的變革,因為富士在 80 年代就制定了數碼化戰略,為可能的轉型作足了準備。難道柯達沒能提前判斷形勢嗎?

事實上,柯達工程師史蒂芬·沙森在 1975 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時,該公司就意識到這種電子設備會威脅到自家的主業膠片的發展,乾脆停止了相關研發。

柯達和富士,一個猜中了開頭,一個猜中了結尾。

▲ 圖片來自:Unsplash

柯達放棄數碼相機研發後,傳統膠片依然維持了十幾年巔峰期,市場上形成柯達和富士爭霸局面。直到 2000 年,膠片相關的業務貢獻了富士近 60% 的營業利潤,但屬於傳統膠片行業的好日子,也就此到了盡頭。

隨之而來的數字革命席捲全球,膠片的銷量一落千丈,十年內下滑了 90%。膠片時代,以柯達在 2012 年申請破產保護這一頗具黑色幽默意味的結局落幕。

但如果只是從膠片到數碼,富士轉型的故事不會像今天這般傳奇。

▲拍立得是富士尚存的為數不多的傳統影像業務 圖片來自:xxx

儘管因為及時佈局,富士在數碼時代不乏佳作,只玩無反也不妨礙它成為最優秀的相機廠商之一,但不同於技術壁壘高不可攀且利潤豐厚的膠片,數碼相機市場的竟然要大得多,利潤更低,因此即使沒有在這波浪潮中被拍在沙灘上,富士也沒打算把寶全押在數碼相機領域,應該説,它能夠屹立至今,多虧了化粧品和醫藥這兩項寶藏業務。

跨界:老技術新用途

富士膠片的跨界從化粧品開始。

你可能對富士的化粧品並不陌生,品牌名叫「艾詩緹」(ASTALIFT),是一款主打抗氧化、含有膠原蛋白成分的護膚品,官方微博的介紹是這麼寫的:「源於富士膠片 70 年科研結晶,融集團在膠原蛋白、抗氧化、納米技術、光控醫療領域積累的科技技術研發而成。」

▲ 圖片來自:富士官網

膠片技術怎麼還能和護膚扯上關係?實際上兩者在技術上的差距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大,膠片生產中至關重要的抗氧化,也是護膚品最為看重的功效,護膚品中常見的膠原蛋白,也是膠片的重要成分。而本質上,化粧品與膠片研發都與高分子化學密不可分,因此富士多年的技術積累在新的行為找到了用武之地。

艾詩緹誕生於 2007 年,並於 2011 年進入中國市場,在網絡上時常能見到種草文,如今該品牌旗下還有防曬、彩粧、護髮等產品,算是日本藥粧的後起之秀,可見成績相當不錯。

既然開始賣化粧品,那麼跨界到製藥就更顯得順理成章,何況按照富士的規劃,護膚品本來就是醫療產業鏈打造的第一個環節。

▲ 富士早期的產品中就有 X 光膠片 圖片來自:富士官網

説起來,富士與醫療的淵源比化粧品要深得多,1936 年就開始生產醫學 X 光膠片,第一台數碼 X 射線成像診斷系統也出自富士,轉型後的富士,則把原本用於膠片生產的技術用到了藥物研發上,比如用納米分散技術實現藥劑無需溶於酒精的分散,以檢測異物。

▲圖片來自:富士官網

總之,在化學方面深厚的技術儲備,是富士得以轉型的重要原因。

但在醫藥行業,除了依靠自身技術,併購也不可少,富士這些年在醫藥領域也是大手筆不斷,2018 年的花費 8 億買下 JXTG 控股的兩家生物子公司,去年又斥資 8.9 億美元買下了丹麥的 Hillerod,這次大出風頭的法匹拉韋也來自富士 2008 年收購的富山化工,該筆交易花了富士約 12 億美元。

富士的醫藥業務最早受到關注,正是因為法匹拉韋,和最早被視為抗新冠救星的瑞德西韋最初是為抗擊埃博拉一樣,法匹拉韋一開始也被用於治療埃博拉。2014 年該病毒肆虐時,法匹拉韋對一些患者起到了作用,一度讓富士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富士的野心也不止是傳染病研究,他們針對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早期患者的藥物也已在歐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階段。

在醫療硬件領域,富士也不忘充分發揮其圖像處理技術的優勢,將數碼相機技術引進到醫學診斷成像系統中,這也是其醫療業務的核心。

既不是膠片企業,也不是數碼相機企業

今天的富士,的確如 CEO 多年以來描述的一樣,「既不是膠片企業,也不是數碼相機企業,應該把它理解成一家『綜合信息技術公司』。」

這一點在收入構成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 圖片來自:富士 Q3 財報

醫藥保健業務也已成為富士的業務引擎,醫療健康及高性能材料在 2019 財年前三季度(2019 年 4 月 1 日-2019 年 12 月 31 日)銷售額達 68 億美元,佔總營收 42.88%,遠超傳統影像業務的 24.41 億美元,以印刷系統、打印機為主的文件處理業務則成為另一個重要的業績支柱。

與其説富士延續了 80 多年的影像業務越來越沒有存在感,倒不如説富士為自己多年的技術積累找到了新的變現方式,有了賣化粧品和製藥的鋪墊,今後富士再進入什麼新領域想必也沒什麼好奇怪了。

題圖來自:Unsplas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