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單位Paramodel,將玩具變塗鴉

mensuno HK 於 27/12/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來自大阪的藝術單位Paramodel由兩位日本藝術家林泰彥和中野裕介組成,他們那獨特的藝術形式「超模型塗鴉」(Paramodelic Graffiti)在藝術圈赫赫有名。如果你有幸乘坐東日本鐵路公司推出的新型觀光列車「現美新幹線」,也能看到他們的作品。在車廂的兒童區,他們創造了一個將玩具、藝術作品與遊戲結合的遊戲區,孩童們在那裡玩得樂此不疲。

充滿町工廠精神

1971年出生於日本東大阪的林泰彥,適逢日本戰後經濟高速發展期,東大阪市鎮上、街道上都聚集了數量眾多、密集的「町工廠」,從事各行各業的小型生產,類似於中國「前店後廠」的作坊模式。「我家也有一個町工廠,做產品磨具的,從小在這樣的地方長大,每天看著爺爺和父親做這些東西。」

「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很像現在的中國,愈建愈多的高樓,也有和中國一樣的空氣污染,還有很多新生兒。」林泰彥回憶,在孩提時代,他就喜歡將「町工廠」的材料和玩具組合在一起,做出一些甚至連自己都看不懂的東西。

後來他進入工藝美術類高中,畢業之後直接受聘到設計公司。那時的林泰彥心想,與其成為上班族,不如努力成為一個藝術家,於是他考進了京都市立藝術大學。2001年,林泰彥與同級生中野裕介創建了藝術組合Paramodel。中野學的專業是日本畫,林泰彥學習的是概念藝術和綜合媒體設計。在讀書時,兩人都加入punk樂團 ,都喜歡美國20世紀70、80年代的龐克樂隊Ramones,於是二人成為好友。林泰彥說︰「作為一個日本畫畫家,中野會因為對於傳統日本畫這套體系不感興趣而感覺被孤立,而我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實驗藝術沒有一席之地,也會感覺孤立。因為這種邊緣化,我們走在一起,想做一些讓我們感到興奮的事,與固有的系統保持一定距離,使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媒介和意象。」
《遊戲:空間繪畫》 2017 沒大沒小的世界 麓湖·A4美術館,成都,中國

《Tommy Kushi》 2007

他們的名字Paramodel結合了天堂(Paradise)、矛盾(Paradox)和模型(Model)幾個單詞——這也是他們在進行創作時所追求的三個觀念。Paramodel這個詞語正好非常準確地描述他們的作品和創作宗旨。

林泰彥介紹︰「我們沒有明確的分工,在創作上不是缺一不可的關係,會在一起合作創作,也會各自行動,似乎很曖昧,又非常日本化。」這樣的關係就像《哆啦A夢》的漫畫家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即便在藤本弘去世後,其弟子也繼承其衣缽,至今仍有新作品不斷推出。

「我們有點兒參考這種組合的方式,將兩個不一樣作品風格組合在一起。」林泰彥介紹,Paramodel最初創作的是影像作品,也為動漫電影製作背景裝置。為了表現出一種現實和虛構之間並置且戲劇化的效果,開始在動畫片裡使用一些虛幻的角色,他們就開始使用玩具,比如玩具汽車、火車和飛機。 「這些玩具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那時比較注重通過玩玩具產生的畫面或者完成後出現的像裝置一樣的效果。」

通過玩的行為創作

儘管Paramodel兩位藝術家各自的才華和興趣鮮有交匯,但他們朝著同一種想象,用各種玩具部件,比如塑料車軌和迷你玩具車,搭建出錯綜複雜又精妙的天堂模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全球著名的玩具製造商Tomy,也就是我們熟悉的Thomas小火車。他們利用一系列媒介,包括玩具、飾品、動畫、繪畫、雕塑和影像,展示出一個充滿詩意又矛盾的玩具天堂。

Paramodel真正第一次亮相,可以追溯至2004年他們「超模型塗鴉」系列作品之一《天空色的塑料軌道》(Sky Colored Plastic Route),林泰彥使用Plarail(Tomy推出的鐵道模型系列)塑料軌道和火車進行創作。整個展覽的場景會讓觀者感覺這就是一個可能會暫時擱置的建設工地,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使用兒童玩具作為創作素材完成作品。這件作品確定了「超模型塗鴉」系列最基本的方法論。在《天空色的塑料軌道》這件作品中,被稱之為「白盒子」的展覽空間裡,地面、牆上和天花板上都爬滿了藍色的塑料路軌。
《如何製作Paramodel》 2012 APT7

在此之前,Paramodel創作的裝置作品也就由一、兩個人完成,但創作這件作品時,參與創作的人數就變得很多,他們既是參觀者又是創作者,來到展廳參觀的觀眾都能參與其中,動手創作。林泰彥製作了一件影像作品,可以看到作品從開始到撤展的整個過程;另一方面,《天空色的塑料軌道》對於空間的利用方式也和其他作品有區別,出現全立體的裝置作品。林泰彥說︰「通過玩的行為創作作品,這一想法一直延續至今。作品是一點點兒連接的行為和過程,這件作品就具有自身的方法論和系統性。」

林泰彥用於創作的這些產品和玩具,正確玩法是將路軌連接起來,然後讓列車行駛;但《天空色的塑料軌道》則是一種錯誤的使用方式:路軌代替顏料、畫筆,用它們製作出一種場景,軌道被安放在各個地方,玩具散落成不同的形狀,它們看起來像「畫」,也可以看作成一個場景,這是這件作品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Paramodel航線-萬寶至馬達280 #001 》 2010 920×1150×50mm

林泰彥用來創作的這些玩具是在20世紀80、90年代之前被創造出來,在製作原理上,它們和現在的CG電腦動畫技術非常相似,正是這樣的特性讓他深感興趣,也沿用至今。在林泰彥的作品中,玩具吊車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吊車是擴張和未完成的象徵,處於『進行中(work-in-progress)』這樣的狀態,就像現在的成都,隨處可見。」增殖性、擴張性在林泰彥的作品中非常重要,有時候作品在展示期間,創作和搭建仍舊持續。這一想法和他從小成長的環境密切相關,一直都處在做的過程,保持著拆、做、拆、做的循環……這是林泰彥強調的製作過程。林泰彥表示,「這樣會讓我自己感覺到創作和作品本身就一直在增長。」
《Paramodelic - 塗鴉 2014》 2014 Paramodel密歇根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密歇根,美國

影響大於日本動漫

林泰彥的作品追求一種「共通性」,它們建基於標準化的生產品,它們標準、可隨意拼接、組裝。從現有的標準化的工業產品中,他延伸出一套極端嚴謹的規則。一方面是體現工業化產品複製黏貼的特徵;另一方面也體現我們現在所處的大量工業產品時代的一種特性。這樣的現狀和美國20世紀50、60年代的作品具有很強的相似性——直接使用工業製成品,林泰彥的創作和普普藝術(Pop Art)直接相關。

Andy Warhol對日本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動漫創作上,有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藝術家,村上隆把日本畫和動漫聯繫在一起,Paramodel是將現成品玩具和藝術創作結合在一起,雖然有一些作品和日本動漫相關,但對於林泰彥而言,普普藝術、抽象表現主義和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對他的作品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其中尤以普普藝術和極簡主義藝術對他影響最大。
《Paramodelic-塗鴉 2009》 2009 亞洲藝術雙年展 2009:觀點與「觀」點 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日本國立國際美術館策展人中井康之在《Paramodel與極簡主義藝術》一文中講到,如果要追尋他們藝術創作的根源,那麼20世紀末期最為重要的藝術運動「極簡主義」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Paramodel的作品代表日本高度發展的交通網絡,或者是高速鐵道系統。「他們以模型的方式,呈現從一個密集的社會群中演變而出的一種城市生活模式。」
《謊言,也是基礎的模型》 2014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年展 2014:碎片-未完的開始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東京,日本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陳曉 演員的歸屬感
媽!我真係唔識分! Twice推新聖誕歌9位少女應怎認?
人道工作者葉維昌 走過烽火大地
心型乳貼佢貼得起 美模Nina Daniele的風騷性感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97%A5%E6%9C%AC%E8%97%9D%E8%A1%93%E5%96%AE%E4%BD%8Dparamodel-8736)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