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白拍電影都主要是娛樂行先,當中展示的並不是精密科學。不過,假都應該假得真少少,咪太過離譜……
關於打打打爆爆爆的大場面
迷思(一):空戰的空想
《星球大戰》、《星空奇遇記》等大製作,定必以一次大場面的空中大戰作高潮。當中的太空船都會有橫向傾斜的飛行動作,這與靚佬湯的成名作《壯志凌雲》(Top Gun)中的空戰場面十分相似。飛機要做出橫向傾斜的動作時,機翼、副翼和方向舵的表面會產生一系列氣流運動。這些氣流運動結合起來,能使飛機向轉彎方向做橫向傾斜,機身則繼續向前推進。不過這在沒有空氣的宇宙中是無法做到的,太空船是在真空中飛行是見證了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即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所以如果太空船要轉彎,就必須向預定前進方向的反方向噴射火箭推進器,如果飛行員希望向右轉,火箭推進器會向左噴射,甚麼機翼、方向舵等東西全部用不著。
迷思(二):未來標準武器
不論大型太空戰船,抑或白兵們的軍事裝備,激光槍肯定是不可或缺。在所有這類的槍戰中,觀眾都可以見到一束激光由槍管飛出來,並擊中目標(這一part就視乎你是不是主角啦),問題不是中與不中,而是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應看到那束激光的。激光是一束經過高度聚焦的光,當中光粒子是朝著同一個方向運動的,因此激光束是不可見的,而在真空中,其實只能看到光束在擊中目標時發出的閃光,即是小小的一點。情況就是在一間沒有灰塵的房間裡用激光指示器指向牆壁,只能在牆上看到一個光斑。那束激光是戲劇效果,試想想觀眾在正邪大決戰時甚麼也看不到,他們肯定不滿意。
迷思(三):震撼的大爆炸聲音
大戰一輪後,壞人的太空基地都是在一聲巨響中灰飛煙滅。可惜,聲音是無法在太空中傳播的,聲音是一種縱波,能量是通過氣體、液體或固體分子的振動來傳播的。在太空的真空環境是沒有用來傳播聲波的分子的,所以是不會聽到任何聲音。又所以《異形》(Alien)的電影海報上的標語說的一點都沒錯:「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不過,試想想觀眾在看到爆炸時,任何聲音也聽不到,片商就會聽到心情在爆炸中的觀眾大叫回水!
阿梅,地球很危險……但外星都唔係安全
迷思(四):行星是甚麼構造?
在星戰粉絲最不喜歡的《魅影危機》中,一眾主角要潛入水底,來以穿過Naboo行星的中心作捷徑,當他們一浮上海面時,已經是行星的另一端。看起來很刺激,但這又不符合我們對於行星的認識,因為行星不可能同時具有岩石的表面和水質的核心。根據作家Jeanne Cavelos在她的《The Science of Star Wars》一書中提出,Naboo很可能是由一般的岩石聚合而成的,在岩石間存在著可供水流過的洞穴。然而,重力會使各個部分互相吸引,而且它們會發出熱量,若是如此,所有洞穴都將坍塌,水也會消失,Naboo很可能會成為像地球那樣層次分明的球體。但又坦白講,《星戰》的宇宙是完全由魯卡斯創作出來,佢想點都得未必需要跟上帝設下的物理理論。
迷思(五):在火星呼吸自由空氣
電影的火星通常設定為一個沙漠,然而,火星是一個冰冷而荒涼的星球,曾有過流動的水,至今以冰的形態存在於兩極和永久冰凍帶中。在十幾年前的《Red Planet》中,當太空人降落在火星上後,必須在火星表面步行很長時間才能與太空站。此時,他們近乎耗盡了氧氣,眼看就快要窒息而死之際,其中一位在絕望中打開了頭盔面罩,放手一搏,竟然能夠呼吸!他們發現火星的大氣層竟然含有氧氣。的確,火星是由一層稀薄的大氣層包圍,不過當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到目前為止,火星還沒有可支持人類生存的氧氣……Sorry!
迷思(六):生炸小行星
《絕世天劫》(Armageddon)超級緊張刺激,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將在幾天內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這顆和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一樣大的小行星,它的衝擊力可以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滅絕,太空總署派出了一隊鑽井工人升空,他們必須登上小行星,鑽出一個深大洞,將核彈放入其中,然後引爆。爆炸後小行星就會裂開幾份,碎片就會與地球擦身而過,全人類得以拯救。嗯……其實呢,大多數小行星只有幾千米闊,如果小行星真的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天文學家一定能在衝擊地球前多天就被發現,情況就是一架雙層巴士向你衝過來,你在兩三個街口外已見到,不會在十步之內才知道。另外,在影片中的小行星表面粗糙,有如刀鋒的峭壁,還有大峽谷,其實據太空船NEAR拍得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愛神星(Eros),以圖片可見一些坑洞外,它的表面相當平整。
量子物理學突擊測驗
迷思(七):講到唔明的反物質
《星空奇遇記》中的企業號太空艦,是靠「正物質/反物質」反應堆提供動力。反物質顧名思義,就是與正物質的量子排列剛好相反的。當正物質與反物質接觸時,它們會相互抵消,並產生巨大的能量。對於星際旅行而言,這也許是最有效率的能量供應方式。理論上,在宇宙形成時,正物質與反物質應該是等量的。不過,到目前為止,宇宙主要由正物質構成。那麼,反物質到哪裡去了呢?這一點要問上帝先有答案,而以目前科技,我們知道在粒子加速器中可以製造出微量的反物質,但製造成本是非常昂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星空奇遇記》的時代,製造反物質的技術已變得價廉物美,而且方便得如現在手機的尿袋般。
迷思(八):一眼就識破的重力問題
根據牛頓的說法,重力是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牛頓重力定律認為,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兩個物體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重力隨相關質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物體間距增大時減小。在太空穿梭時就是進入了無重狀態,不過在不少太空電影中,太空船上會有人造重力裝置,使人在飛行中仍然可以處於正常(地球的)重力。其實現在仍未可以製作出人造重力裝置,而目前所知的製造人造重力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太空人放在輪狀環境中進行旋轉,產生向心力。使乘客產生重力感,與遊樂場中的「洗衣機」機動遊戲產生的離心力有異曲同工之效。
迷思(九):對黑洞的謬誤
《星際啟示錄》中,主角為減輕太空船的重量而自己跳入黑洞,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竟然冇事!其實人類能夠在黑洞中存活嗎?黑洞是一個重力極大的物體,由一顆壽命將盡的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坍縮後,其核心部分的密度極高,產生的重力極大,包括光的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任何掉進黑洞的物體都會被重力拉長得像意大利粉般,存活不會是一個可能性吧。而我們對黑洞都有著誤解,首先,黑洞並不是一個隧道,凡掉下去的都會給內部的重力撕個粉碎;而黑洞並不是一部巨大的吸塵器,將附近的一切都吸進去。它只會把落入黑洞視界內的物體才會進入吸進去,所以如果太陽變成一個黑洞,地球受到的太陽重力將仍然與現在相同。地球只會繞著這個黑洞運行,和現在繞太陽運行並沒有差別……
迷思(十):等待的蟲洞
又是《星際啟示錄》,人類利用土星軌道附近的一個蟲洞進入另一個行星系統,彎曲了空間,讓超遠距離旅行可以在瞬間完成。不過現在仍未有發現蟲洞,可以縮短旅行行程時間的也只是限於原理層面,並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新紀元必備:外星人圖鑑
citizenM Tower of London
Red Hood造型改圖
漫遊宇宙靠想象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9C%89%E9%97%9C%E7%A7%91%E5%B9%BB%E9%9B%BB%E5%BD%B1%E7%9A%8410%E5%80%8B%E8%BF%B7%E6%80%9D-6018)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於打打打爆爆爆的大場面
迷思(一):空戰的空想
《星球大戰》、《星空奇遇記》等大製作,定必以一次大場面的空中大戰作高潮。當中的太空船都會有橫向傾斜的飛行動作,這與靚佬湯的成名作《壯志凌雲》(Top Gun)中的空戰場面十分相似。飛機要做出橫向傾斜的動作時,機翼、副翼和方向舵的表面會產生一系列氣流運動。這些氣流運動結合起來,能使飛機向轉彎方向做橫向傾斜,機身則繼續向前推進。不過這在沒有空氣的宇宙中是無法做到的,太空船是在真空中飛行是見證了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即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所以如果太空船要轉彎,就必須向預定前進方向的反方向噴射火箭推進器,如果飛行員希望向右轉,火箭推進器會向左噴射,甚麼機翼、方向舵等東西全部用不著。
迷思(二):未來標準武器
不論大型太空戰船,抑或白兵們的軍事裝備,激光槍肯定是不可或缺。在所有這類的槍戰中,觀眾都可以見到一束激光由槍管飛出來,並擊中目標(這一part就視乎你是不是主角啦),問題不是中與不中,而是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應看到那束激光的。激光是一束經過高度聚焦的光,當中光粒子是朝著同一個方向運動的,因此激光束是不可見的,而在真空中,其實只能看到光束在擊中目標時發出的閃光,即是小小的一點。情況就是在一間沒有灰塵的房間裡用激光指示器指向牆壁,只能在牆上看到一個光斑。那束激光是戲劇效果,試想想觀眾在正邪大決戰時甚麼也看不到,他們肯定不滿意。
迷思(三):震撼的大爆炸聲音
大戰一輪後,壞人的太空基地都是在一聲巨響中灰飛煙滅。可惜,聲音是無法在太空中傳播的,聲音是一種縱波,能量是通過氣體、液體或固體分子的振動來傳播的。在太空的真空環境是沒有用來傳播聲波的分子的,所以是不會聽到任何聲音。又所以《異形》(Alien)的電影海報上的標語說的一點都沒錯:「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不過,試想想觀眾在看到爆炸時,任何聲音也聽不到,片商就會聽到心情在爆炸中的觀眾大叫回水!
阿梅,地球很危險……但外星都唔係安全
迷思(四):行星是甚麼構造?
在星戰粉絲最不喜歡的《魅影危機》中,一眾主角要潛入水底,來以穿過Naboo行星的中心作捷徑,當他們一浮上海面時,已經是行星的另一端。看起來很刺激,但這又不符合我們對於行星的認識,因為行星不可能同時具有岩石的表面和水質的核心。根據作家Jeanne Cavelos在她的《The Science of Star Wars》一書中提出,Naboo很可能是由一般的岩石聚合而成的,在岩石間存在著可供水流過的洞穴。然而,重力會使各個部分互相吸引,而且它們會發出熱量,若是如此,所有洞穴都將坍塌,水也會消失,Naboo很可能會成為像地球那樣層次分明的球體。但又坦白講,《星戰》的宇宙是完全由魯卡斯創作出來,佢想點都得未必需要跟上帝設下的物理理論。
迷思(五):在火星呼吸自由空氣
電影的火星通常設定為一個沙漠,然而,火星是一個冰冷而荒涼的星球,曾有過流動的水,至今以冰的形態存在於兩極和永久冰凍帶中。在十幾年前的《Red Planet》中,當太空人降落在火星上後,必須在火星表面步行很長時間才能與太空站。此時,他們近乎耗盡了氧氣,眼看就快要窒息而死之際,其中一位在絕望中打開了頭盔面罩,放手一搏,竟然能夠呼吸!他們發現火星的大氣層竟然含有氧氣。的確,火星是由一層稀薄的大氣層包圍,不過當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到目前為止,火星還沒有可支持人類生存的氧氣……Sorry!
迷思(六):生炸小行星
《絕世天劫》(Armageddon)超級緊張刺激,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將在幾天內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這顆和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一樣大的小行星,它的衝擊力可以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滅絕,太空總署派出了一隊鑽井工人升空,他們必須登上小行星,鑽出一個深大洞,將核彈放入其中,然後引爆。爆炸後小行星就會裂開幾份,碎片就會與地球擦身而過,全人類得以拯救。嗯……其實呢,大多數小行星只有幾千米闊,如果小行星真的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天文學家一定能在衝擊地球前多天就被發現,情況就是一架雙層巴士向你衝過來,你在兩三個街口外已見到,不會在十步之內才知道。另外,在影片中的小行星表面粗糙,有如刀鋒的峭壁,還有大峽谷,其實據太空船NEAR拍得圍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愛神星(Eros),以圖片可見一些坑洞外,它的表面相當平整。
量子物理學突擊測驗
迷思(七):講到唔明的反物質
《星空奇遇記》中的企業號太空艦,是靠「正物質/反物質」反應堆提供動力。反物質顧名思義,就是與正物質的量子排列剛好相反的。當正物質與反物質接觸時,它們會相互抵消,並產生巨大的能量。對於星際旅行而言,這也許是最有效率的能量供應方式。理論上,在宇宙形成時,正物質與反物質應該是等量的。不過,到目前為止,宇宙主要由正物質構成。那麼,反物質到哪裡去了呢?這一點要問上帝先有答案,而以目前科技,我們知道在粒子加速器中可以製造出微量的反物質,但製造成本是非常昂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星空奇遇記》的時代,製造反物質的技術已變得價廉物美,而且方便得如現在手機的尿袋般。
迷思(八):一眼就識破的重力問題
根據牛頓的說法,重力是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牛頓重力定律認為,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兩個物體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重力隨相關質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物體間距增大時減小。在太空穿梭時就是進入了無重狀態,不過在不少太空電影中,太空船上會有人造重力裝置,使人在飛行中仍然可以處於正常(地球的)重力。其實現在仍未可以製作出人造重力裝置,而目前所知的製造人造重力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太空人放在輪狀環境中進行旋轉,產生向心力。使乘客產生重力感,與遊樂場中的「洗衣機」機動遊戲產生的離心力有異曲同工之效。
迷思(九):對黑洞的謬誤
《星際啟示錄》中,主角為減輕太空船的重量而自己跳入黑洞,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竟然冇事!其實人類能夠在黑洞中存活嗎?黑洞是一個重力極大的物體,由一顆壽命將盡的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坍縮後,其核心部分的密度極高,產生的重力極大,包括光的任何物質都無法逃脫。任何掉進黑洞的物體都會被重力拉長得像意大利粉般,存活不會是一個可能性吧。而我們對黑洞都有著誤解,首先,黑洞並不是一個隧道,凡掉下去的都會給內部的重力撕個粉碎;而黑洞並不是一部巨大的吸塵器,將附近的一切都吸進去。它只會把落入黑洞視界內的物體才會進入吸進去,所以如果太陽變成一個黑洞,地球受到的太陽重力將仍然與現在相同。地球只會繞著這個黑洞運行,和現在繞太陽運行並沒有差別……
迷思(十):等待的蟲洞
又是《星際啟示錄》,人類利用土星軌道附近的一個蟲洞進入另一個行星系統,彎曲了空間,讓超遠距離旅行可以在瞬間完成。不過現在仍未有發現蟲洞,可以縮短旅行行程時間的也只是限於原理層面,並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新紀元必備:外星人圖鑑
citizenM Tower of London
Red Hood造型改圖
漫遊宇宙靠想象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9C%89%E9%97%9C%E7%A7%91%E5%B9%BB%E9%9B%BB%E5%BD%B1%E7%9A%8410%E5%80%8B%E8%BF%B7%E6%80%9D-6018)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