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與地獄只差一線,世上最讓人聞風喪膽的四大賽車場

mensuno HK 於 17/08/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自從汽車被發明以來,賽道便成為了它們展示實力的最好舞台,這裡比車展更赤裸裸和真實,沒有矯揉造作,只有硬碰硬的比拼。這裡的觀眾不會在意誰家車廠的座椅縫線更加精細,能贏得鮮花與掌聲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快,和更快。
擁有「綠色地獄」之稱的紐伯靈賽道(Nürburgring)。

 
因賽而生

追溯有歷史記錄的汽車賽事,最早是在1894年,法國舉辦了一場從巴黎到波爾多的里程賽賽事,全程127公里。有了比賽,應運而生的自然是賽道。然而,歷史上最早商業營運的賽道,並不是如今世界四大賽道或者銀石賽道這些熟悉的名字,而是美國威斯康辛州West Allis市的Milwaukee Mile(密爾沃基一英里)賽道,這條賽道在1903年9月11日成功舉辦了世上第一場商業賽車。也許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汽車比賽賽道,但它卻是下面介紹給你的那些知名賽道的雛形。
以勒芒24小時耐力賽聞名的勒芒(Le Mans)賽道。

綠色地獄  紐伯靈賽道

歷史悠久的紐伯靈賽道(Nürburgring)修建於1920年,地處德國科隆市西北約80公里處。賽道總長28.265公里,具備四種不同的線路配置。除了使用全部賽道的「全路線」(Gesamtstrecke)外,還經常被拆分成全長22.810公里的「北環」(Nordschleife)、7.747公里的「南環」(Südschleife)和長度僅有2.281公里的「終點線環」(Zielschleife)三條賽道。紐伯靈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以「真理之環」聞名於世的北環賽道,這是世界上最難駕馭的高速賽道,路線蜿蜒曲折,彎道多達177處,垂直落差高達300米,於是這賽道亦有「綠色地獄」之稱。

在這個汽車產品大爆發的年代,每款高性能汽車問世,品牌向用戶炫耀車子性能時,除了擺出0-100km/h加速的數據,最具說服力的便是在北環跑出的單圈戰績。在1976年前,北環也曾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廝殺的戰場之一,然而因賽道難度過高,不僅賽車手們頻頻抱怨,對電視轉播也造成了極大困擾。更重要的是,由於地勢險要,一旦發生事故,救援隊根本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諸如此類種種原因,F1組委會最終被迫取消了北環分站賽。

雖然北環在F1組委會面前失寵,但紐伯靈與F1的淵源並沒有結束。於1982年,賽道終於迎來了一次重大的重建—對終點線附近的區域重新規劃,建造一個能夠滿足頂級汽車賽事的封閉場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GP-Strecke。賽道一經建成,就吸引了各大賽事主辦方的目光,最終於1984年,F1正式重返紐伯靈。
你以為故事到此便結束?事實卻並非一帆風順。由於賽道方過分著意之前北環賽道難度過高的教訓,於是在修建GP-Strecke賽道時又把賽道設置得太簡單了,甚至簡單到讓F1賽手感到無聊。於是,1985年紐伯靈再次被F1除名。後來,經過對GP-Strecke的不斷改建與完善,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賽車場地,一直扮演著F1、德國大獎賽等著名賽事的賽道角色。

鐵血之路  勒芒賽道

勒芒(Le Man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約200公里,這裡能夠聞名於世,完全歸功於那條全長13.5公里的環形賽道——勒芒賽道。勒芒賽道由高速公路和封閉式街區公路組成,最出名的賽段是長達6公里的直線跑道。賽車們在勒芒比賽中的平均時速超過200公里,直線賽段更是能夠攀升至時速390公里,這種情景,你在其他任何比賽中都無法見到。勒芒賽道雖然特別,但真正讓它聞名天下的,還是這裡每年6月舉辦的單項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

這項賽事可以追溯到1922年10月,當時法國西部汽車俱樂部(ACO)決定在勒芒賽道舉辦一場與眾不同的比賽——針對量產車型的耐力賽。這項賽事拼的不僅僅是速度,更考驗了車手與賽車的耐力與韌性。1923年5月25日,第一次比賽正式舉辦,這項賽事最終引來33名車手參賽。雖然規模不大,但勒芒賽事開始在賽車界嶄露頭角。

自此之後,勒芒賽道雖然由於種種原因經歷了幾次改建與搬遷,但始終在有條不紊地發展著,擴大著自己的規模與影響力,直至1955年。這一年勒芒迎來了人類賽車運動史上最慘烈的一次事故,也是賽車史上永遠難以抹去的傷痕。當時效力Mercedes-Benz車隊的Pierre Levegh在直道上與Lance Macklin駕駛的Austin Healey賽車發生碰撞,Pierre Levegh的賽車失控後直接撞到防護欄上,車手Levegh當場死亡,賽車解體後撞落看台上的人群以及後續造成的火災,帶走了現場83名觀眾的生命。至此,ACO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賽道安全。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勒芒賽道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建,以確保賽手能夠更好地發揮車輛的性能。
以舉行Indy 500賽事聞名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峽谷街區  蒙地卡羅賽道

蒙地卡羅賽道是摩納哥公國的一條街區賽道,因此,也被稱為摩納哥賽道。這是一條歷史最為悠久的賽道,早在F1賽事正式成立之前,這裡便開始舉辦大獎賽,以摩納哥這地命名的摩納哥大獎賽便是在這裡誕生的。

蒙地卡羅賽道全長3.34公里,是F1分站賽中最短的一條,也是最難駕馭的一條。相比其他賽道,這裡不僅極其狹窄,而且佈滿了彎道與高難度的上下坡,使車手很難在這裡進行超車。蒙地卡羅賽道有多窄?著名的前F1車手Nelson Piquet Jr.就曾比喻,在這裡參賽猶如在客廳裡騎單車,重要的是,這個比喻其實並不誇張。在這裡比賽,F1車手不僅需要忍耐僅能以時速46公里過彎的「最慢彎角」洛斯髮夾彎(Fairmont Hairpin),同時也要克服能以時速260公里過彎的高速彎道,而最讓人頭疼的是這兩個彎道相隔並不遠。
世上最著名的街區賽道:蒙地卡羅賽道。

 
當然,蒙地卡羅賽道最出名的還是它的風景和與眾不同的場地。在平時它只是普通的街道,只有在比賽期間才會被臨時改建成比賽場地,加上其「面山臨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構成了美麗如畫的風景。

速度之環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

這條坐落於美國印第安納的著名國際賽道,起初是用300萬塊磚頭砌成的,因此車迷還給它起了一個親切的暱稱——「磚廠」。賽道最初啟用於1909年,歷史非常悠久,在1950至1960年間還舉辦過11次F1大賽,一級方程式賽車在磚路上飛馳的畫面,想想就覺得有意思。 1961年,為了與時並進,這條賽道才被改鋪為柏油路面。

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在車迷眼中看起來簡單,甚至因為其簡單的賽道線路被稱為「橢圓賽道」。但其實在F1車手眼裡,波利斯賽道極其複雜——橢圓賽道築有永久的水泥護牆,車手在賽道上拼搏時需要時刻面對至少一側的水泥護牆,而且在一個高速橢圓彎道中車手需要直面水泥牆,在橢圓大直線加速賽道上更是連緩衝區也沒有。要知道,F1賽事是強制賽車採用有紋路輪胎的,這樣一來在抓地力得不到最大優化的情況下,對賽手的技術與心理都是一個艱鉅的考驗。

當然,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出名的原因,除了那令車手膽寒的賽道難度,還因為這裡每年舉辦的Indy 500(印地方程式賽)。對於美國人來說,F1也好、房車大師賽也好,都遠沒有Indy 500的「肉搏」戰具備吸引力。

 

TEXT / 花拾    EDIT / 王君珺 & JOEL LEUNG

PHOTO / 品牌提供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演藝圈戴錶指南
鐘錶界「黑歷史」(下)
Porsche Panamera 4S
戴隻怪誕藝術品上手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81%96%E5%9C%B0%E8%88%87%E5%9C%B0%E7%8D%84%E5%8F%AA%E5%B7%AE%E4%B8%80%E7%B7%9A-7915)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