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殖逛香港,懷念舊殖民地建築

mensuno HK 於 28/09/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其實這是今期unoReport的延伸,在為香港鐵路搜集歷史資料時,發現於英治時代也有一場建築保衛戰,就是70年代決定尖沙咀火車站的命運,結果雖然民間大力反對,舊建築還是拆掉了,只留下鐘樓,及現在放在百周年紀念公園水池旁的幾根石柱。由當日開始,不少特色建築拆得就拆到今天留下的所剩無幾,在大家爭去大館的同時,也要不時到別的地方逛逛,緬懷一下舊殖民地建築。

何謂香港殖民地建築

甚麼都不講,先講怎樣去界定「香港殖民地建築」。在很多人的心中,香港殖民地建築就是一些二次大戰前的西式古典建築。不過,嚴格來講,所有香港在1841年割讓給英國到1997年主權交回中國這段期間建成的建築物,都屬於香港殖民地建築。所以,香港的殖民地建築並不限於古典建築,中、西、古典、現代也包括在內。

為甚麼一般人會以為香港殖民地建築,就只是指戰前受到西方古典主義影響而設計的建築?原因是二次大戰後,位於亞洲的英屬領土,如印度、緬甸、馬來亞、新加坡等,都在4、50年代先後獨立。在獨立前,這些深受西式古典建築風格所影響的殖民地時代建築依然存在。獨立後,這些新國家開始後殖民地時代的發展,而新建築是依照戰後才全球普及化的「現代主義」而設計。因此,這些亞洲前英國殖民地的建築較容易以「古典」或「現代」來區別,香港則較為特別,因為在英治時代,建築風格就跨越古典與現代。

 
港英建築四分類
作為在亞洲的英國殖民地,香港的不同之處是它的殖民地時代,從19世紀中至20世紀末,因此同時包括了古典與現代的建築設計,亦因而難以風格區別。但如果能把這些建築從香港不同時代來分類,就會更易理解。

 
第一代:維多利亞時代
維多利亞時代是指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位期間,即19世紀至20世紀初所建造的建築,設計特色是簡樸務實,大體上受到古典主義影響,如建於1846年的前駐港英軍司令官邸(現今的茶具博物館)和建於1844年的前美利兵房美利樓(原址位於中環,90年代整座建築物的外牆石件重置於赤柱),它們均非由建築師所設計,而是由受訓於工程與測量學的皇家工兵團(The Royal Corps of Engineers)的軍官負責設計與督工。另一例子是建於1855年的原港督府(二戰日治期間被清拆及重建),是由當時在任的政府測量總監所設計和督工的。到了這個時代的末期,香港很多建築物已改由專業的建築師設計,但是依然「大體古典」,某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第二代:愛德華時代

1901年愛德華七世登基,開始了愛德華時代。所以上個時代流行的建築設計,都跨越至當代的初期,形成了一種叫新古典主義的特色。此時建築師已經成為一個獨立專業,不少建築亦顯示出清晰的美學風格,當中有安妮女王復興式(Queen Anne Revival)與愛德華巴洛克式(Edwardian Baroque)。安妮女王復興式的設計特徵有:荷蘭式山牆、紅磚牆和以白色粉刷的橫向灰泥裝飾帶(white painted stucco banding)。如在1906年落成的前香港細菌學院,即是現在的香港醫學博物館。建築外形宏偉、古典巨柱、三角形山牆、圓拱頂或塔樓都是愛德華巴洛克式,如果不明白,可以去看看在1912年落成於中環的前高等法院(現為終審法院) ,也是此美學風格。

 
第三代:戰前現代時期

這段期間,西方建築美學為了要擺脫二千多年來古典建築的影響,初嘗現代化的設計革命,於是產生了兩種同期流行的美學樣式:簡約古典主義風格(Stripped Classicism)和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簡約古典主義是以古典建築為基礎,不過減除了多餘的裝飾,強調簡約、宏偉和莊嚴,因此常用於政府建築物,尤其是在極權主義的國家,在香港也有這類風格的建築,最方便見到的,就是建於1932年的舊灣仔警署。而藝術裝飾就是在現代化設計之上更上一層樓,與古典主義進一步脫離,強調簡潔外形,裝飾簡化得只剩下三角幾何或簡單線條。已清拆的舊匯豐銀行大廈和舊中銀大廈也是本地最佳例子,摩登流線型式(Streamline Moderne)就是把Art Deco再去蕪存菁,如設計簡單的舊灣仔街市及舊中環街市,兩大樓的所謂修飾,就是建築物上所有牆角轉成圓角而已。

 
第四代:戰後現代時期

二次大戰後,由戰前德國的包浩斯設計學院(Bauhaus School of Design)所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建築(Modern Architecture),終於在50年代開始在全球發揚光大。香港於50、60年代發展的現代主義建築屬於「早期型」,而70年代和之後的屬於「後期型」。現代主義建築特別強調它不是一種「風格」,因為設計必須源自建築物的用途和功能,不能有不切實際的裝飾,這類建築源自包浩斯設計學院,俗稱為「包浩斯風格」建築,不過,這是錯誤的名稱,應叫為現代主義風格。早期現代主義的建築例子有分別建於1953年和1964年的前必列啫士街街市和燈籠洲街市,更加經典的就是前中區政府合署和1962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至於後期現代主義建築,多建於80、90年代,例子在全香港比比皆是,暫不作介紹了。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In the name of Marvel 聖誕醜冷衫一樣有睇頭
Game界冷飯王越出越有 CAPCOM下年有咩炒?
戀殖逛香港 尖沙咀建築之行
《鐵道員》長褸制服最經典 鐵道員制服的二三事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88%80%E6%AE%96%E9%80%9B%E9%A6%99%E6%B8%AF-10257)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