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匠人精神,水泥研究所社長的二三事

mensuno HK 於 24/12/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職業無分貴賤,雖然近月來,有一種職業,被大部分香港人唾棄。但有些觀念卻難以動搖,就如我們從小被灌輸,要努力讀書,將來成為職場上令人仰望的「三師」 —律師、醫師、會計師。
不過,每一個年代也總有不願被倒模的人。相比獲得社會地位,提升生活質素,他們覺得,職業,更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沒有背叛這個時代;對得起良知,配得上擁有人的靈魂。

HO SIN WAH
FASHION DIRECTOR
TEXT / TING CHAN PHOTOGRAPHY / JONATHAN MAK



 
香港的匠人精神

Riclo,不單是手作水泥師,他也是水泥研究所(Mudlab)的社長。他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是一個匠人,擁有日本人尊崇的匠人精神,每天埋頭在工作室中,將一門手藝做到極致;但他也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對於所有香港人包括Riclo來說,貫徹「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執著也許太奢侈。「由創立泥社開始,我要兼顧的事情就不少,製作水泥作品是生活日常,但並非全部。雖然自稱泥社社長,但其實也不過是一個讓人容易記得的稱呼。因為泥社上上下下至今也是由我一人運作,由創作作品、包裝、logo設計,到拍照放上網、經營社交媒體等,也是由我一人構思和營運。」

以為「匠人」只需專注手藝上的鑽研,看來是一個脫節的想法,至少在這代的香港不是常態。「放在工作室的時間不會少,但我們並非藝術家,手作工匠除了創作還有很多事情要思考。一件由我創作的水泥家品,要由工作室誕生到進入你的家,仍有一段很長的路。特別是在這個社交媒體主導的世代,創作後如何為它拍照放上網,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花很多力氣去完成的事。」

幸好,平面設計師出身的Riclo,早年從事雜誌工作,為這一部分打下了不錯的根基。「在雜誌工作時增長了不少眼界,對於如何以自己的角度去呈現事物有一定的心得。相比只是製作出一件件水泥作品,我建立了泥社,遵從自己喜歡的日式簡約風格,無論由作品到所有包裝設計,都由我自己喜愛的事物所延伸。」的確,無論是水泥「清水模」,抑或泥社一些平面設計,以至工作室的裝潢,都讓人體驗到一份日式小確幸的感覺,以及一種讓人能夠清楚辨認到的一致性。

水泥的冰冷與熱情之間

和很多人一樣,Riclo也是一個對日本帶有獨特情意結的香港人。可能更多人鍾情的是美食與shopping,但泥社社長的記憶點,卻落在那與水泥有關的「清水模」建築。若是對建築不甚熟悉,可能弄不清常見的水泥建築與「清水模」有甚麼分別。簡單而言,「清水」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灌漿澆置完成並拆卸模板後,表面不會再作任何粉飾或裝修,而是讓它自然呈現出原始的模板質感。「我一來十分喜歡水泥簡樸的質感,同時被『清水模』建築那種不作任何修飾所呈現的天然與質樸所吸引,所以就開始了嘗試水泥的創作。」

Riclo並沒有拜師學藝,所有事情的開端就由粉飾家中的一面牆開始。開始接觸水泥,上Youtube自學,請教裝修師傅,在跌跌碰碰中完成了自己家中的那面牆。「然後,你就會想,是否能用水泥為自己做一些家具。好記得第一件做的是一張椅子,至今仍放在家裡。」

不過,「成功」在故事說出來時,只是一句,但往往現實中,卻是由很多「失敗」所累積而成。「水泥研究所(Mudlab)名字中的『研究』並不是噱頭,現在你看到泥社裡每一件作品,不論是富士山、招財貓,還是浮雕渠蓋杯墊,都是經過多次嘗試才能製作成功。「水泥的材料在坊間五金舖就能輕易買到,而一個用完的塑膠樽,也可以成為一個盆栽的模具。所以用水泥進行創作並沒有太高的門檻,但要真正做出成品來卻不容易。因為水泥成分比例、定形所需的時間、脫模的技法等等,是每一件水泥作品也不一樣的。加上水泥有對於做出細節的局限,要製作完成度高的作品,需要大量前期功夫與耐性。」Riclo指一個水泥作品由注入模具到風乾,然後脫模做出成品,可能24小時內就可完成,但由構思、製作模具到研究水泥成分比例等等,每一件作品的前期準備卻至少需要2至3個星期。

有趣的是,明明是大家日常見到的水泥,從前總是被認為給人很大壓迫感;但經過時間的沉澱,經歷了匠人耐性的灌溉後,偶然看見小小的水泥成品,卻會給人片刻的幸福感覺。彷似,那個山峰是由香薰石化成長年積雪的富士山水泥擺設,真的是城市中的一個靜土;那隻以水泥混合擴香石誕生的招財貓,是我領回來放在枱頭,喚醒我不安世的靈魂。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9%A6%99%E6%B8%AF%E7%9A%84%E5%8C%A0%E4%BA%BA%E7%B2%BE%E7%A5%9E-12362)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