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八十年代好時光(三),家用新科技產物

mensuno HK 於 29/05/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ANSON TANG
EXECUTIVE EDITOR
TEXT / ANSON PHOTO / 網絡圖片

VHS錄影帶制式

雖然錄影帶並不是80年代的產物,但錄影帶之所以能夠在80年代普及,跟日本JVC研發的VHS制式大有關係。70年代,流行的錄影機制式只有Betamax及VHS。許多人批評前者生產技術過於複雜,成本亦高;而後者可錄製時間較長,門檻較低,另外JVC又將VHS授權給Zenith、RCA等其他電子產品公司,讓它們生產低成本的錄影機,而地下色情片市場也使錄影帶迅速普及。綜合以上種種,最終VHS將Betamax擠出了家用市場。

個人電腦

70年代之前,電腦都是專業運算工具,也不能放在桌上,體積大得需要佔用一間房。多得Intel的microchip技術,使電腦的生產成本大大地降低,電腦也從此開始走向千家萬戶。當中教主Steve Jobs開創的蘋果電腦Apple II系列,正正就是針對家用市場。另一家英國科技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IBM,公司名已話你知主打商用市場),見Apple II(及之後的Apple IIe)立足於家用市場,好想分一杯羹,於是在1981年推出PC系列(Personal Computer)。自此,電腦漸漸開始流行,雖然最初也只是用作打機(個mon綠色但照玩)而已。

Walkman

70年代尾Sony為記者研發小型錄音機Pressman,慢慢到由音響部修改成體積更小的錄音機,再變成80年代的Walkman,1980年2月開始在全世界開始做銷售。強調年輕活力與時尚,並創造了年輕人人手一部的「隨身聽」文化,不要告訴我你從沒有擁有過一部!而Walkman也延伸出日後的Discman(CD Walkman)、MD Walkman的推出,還有MP3機、iPod等發明,也是建基於由Walkman開始的邊行邊聽的習慣。

攝錄機

經過幾個月的抗疫戰,若你真的乖乖留在家中,沒有參與邊爐家族、唱K群組,或跟莫華倫合唱,大家都應該成為了健健康康的Master of Netflix。不論在《全裸監督》 或是《Stranger Things》 ,攝錄機都是戲中基本道具,經常出現。山田孝之用來拍AV的是Betacam,是之前提及過的Betamax專業版,機身龐大但質素較高,多用在專業界別。至於《Stranger Things》Jonathan用的則是家用攝錄機,用VHS帶,那時開始不少人都在拍下於畢業、旅行、生仔等等經歷人生重大事情時的片段,但從來都不會重溫,最佳例子就是你放在床下底的婚禮video。

CD

80年代香港的音樂文化建基於黑膠及卡式帶,CD這東西,普及時間應該是90年代。不過一些Hi-Fi發燒友,如我老爸,在80年代初就已經冒著俾老婆扭耳仔之風險,用數千元(當時是好多錢了)買部CD機回家,從此音樂走向數碼化。有趣的是,雷射唱片最初被訂為能容納74分42秒的音樂,是因為Sony副社長大賀典雄堅持不能讓歌劇在幕中中斷,並且需得納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而當時已知最長的第九交響曲演奏版本,長度為74分鐘,於是就以此為光碟容量標準。

即棄菲林相機

有很多東西的出現,是有連帶關係的。若果菲林一小時自動沖曬服務從未出現,那麼即用即棄菲林相機也應該不會流行吧。這東西的賣點是方便,在手機還未有攝影功能的世代(當時連手機也未流行),忘記了帶相機出門時,隨便買一部,影完36張菲林後立刻拿去沖曬,不到一小時就有成果可見。沒有這個連帶的便利,即棄菲林相機也未必能流行起來,因為這發明都是為貪方便的人。若真是愛攝影的,就算是傻瓜相機身旁點都會有一部吧。

 
Cartoon Time 放學後動漫時間

宇宙大帝

此作誕生於合體機械人熱潮期間,當時《超力電磁俠》、《V型電磁俠》、《宇宙飛龍》等都已經播畢好幾年,兒童節目時段也由《跳飛機》變為《430穿梭機》,《宇宙大帝》就是這時段出現的第一套卡通。故事其實不重要,不外乎是三個大小差不多體型的機械人,加一架戰機,結合成為宇宙大帝,同怪獸大打一場,然後用劍斬死對手。另外,因為這卡通的主題曲(香港版原唱係威利…),被改了一句「神奇大帝穿咗個窿」後,然後個個同學仔都立刻變身林夕Wyman,甚麼歌也改詞一番。

電子神童

細細個當然會打機,同朋友對賽鬥打機也算是一個潮流,雖然當時科技未研發到可以同時雙打,但亦可以鬥攞高分。此卡通就是以打機鬥高分為主軸,對手可以是人或電腦,最後仲要打到上太空。主角哨牙仔石野嵐就正正是電競運動員的始祖,當中他又會鍛練出不同絕招,出手之快可以磨擦到支joystick著火,更可用念力去控制。早兩年重新推出造型figure,靚到想買。

機甲艦隊

聽這個名字,沒有人會想起這是甚麼卡通,但若跟你說這就是十五機合體,記憶就應該立刻返晒嚟。這是目前為止日本機器人動畫史上最多合體數量的機械人,而十五架戰機又可以分為五架一組小結合。故事大概是講宇宙拓荒時期,地球戰艦帶著這十五架戰機在太空遇上外星人,然後又是一集又一集的戰鬥。有趣的是,此作被美國人看上了,買了版權,再crossover百獸王,拍了幾集special。

山T女福星

高橋留美子的第一部長篇連載作品,1981年改編成電視動畫,之後又出過OVA與劇場版。其中由押井守執導的劇場版第2集《Beautiful Dreamer》非常有名,堪稱《山T女福星》劇場版之最。本作可以說是日本萌系的始祖,對動漫界的影響深遠。不過故事不外乎男女主角的一般生活瑣碎事,較女生向。主角阿琳的完美身材,加上永遠的三點式,足足性感了二百多集,對於血氣方剛的男生來說看得甚為過癮

幻變奇兵

80年代中,香港多了播放美國卡通,變形金剛、He-man、G.I. Joe都非常出名,但亦有一些比較不太受歡迎的,基本上連美國也只播了一兩季而已。好像《M.A.S.K.》,無綫翻譯為《幻變奇兵》,最大看點是片中正邪雙方各成員所駕駛的車輛,每一輛都可以變形成為滿載武器和裝備的戰鬥狀態。還有各人所戴的特種頭盔或面具,都有隱藏高科技武器,或有著不同的特殊功能。

科學探險隊

日本人好喜歡把不同知識加入卡通之中,此卡通也不例外,以時光旅行方式去解釋世界古文明、神秘事件、遠古傳說等故事。最有趣的就是以動畫結合特撮製作,劇情以動畫表達,但一到水上基地或是戰車出動,就變成了特撮,真實感大增。另一特點就是當中的幾部戰車都可以變形,分別變成飛機、鑽地車及潛水艇。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87%B4%E9%9D%92%E6%98%A5%EF%BC%9A%E5%85%AB%E5%8D%81%E5%B9%B4%E4%BB%A3%E5%A5%BD%E6%99%82%E5%85%89%EF%BC%88%E4%B8%89%EF%BC%89-13605)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