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耳機出發銀河,一同跨宇宙橫越行星

mensuno HK 於 29/05/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最近聽了Dear Jane的新歌《銀河修理員》,除了MV中樸實卻迷人的夜西環美得讓人一看再看,歌詞更是神來之筆,為一眾不見曙光的樂迷帶來難得的安慰。其實在古典音樂裡不乏對銀河的描述,帶上耳機,我們就能隨時出發。

TIMOTHY KWOK
LEAD-IN IMAGE / graham holtshausen on unsplash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 (Oscar Wilde)曾寫道:「我們都在陰溝裡,但有些人在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人類對神秘的星際,以及穹蒼後無盡的宇宙總是既敬畏又好奇。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基於對銀河上不同幻想而產生的藝術作品。
PHOTO / qz.com


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 (Gustav Holst)的管弦樂作品《行星組曲》(“The Planets”)則可以說是古典音樂中探索未知宇宙的代表作。
PHOTO / janssenmusic.nl

 
《行星組曲》寫在1914至1916年間,一個世紀前的那個時代,人類可是連冥王星都還沒發現!所以霍爾斯特筆下的《行星》可不是甚麼天文學研究成果,反而是作曲家受諸行星在占星學裡的不同意義而有所啟發。全曲共有七個樂章,分別以太陽系的七大行星命名,作曲家更在每個樂章後附上該行星具占星象徵意義的標題,如火星是戰爭使者(The Bringer of War),水星是帶翼信使(The Winged Messenger),而象徵歡樂使者(The Bringer the Jollity)的木星,至今仍是深受樂迷鍾愛的樂章。

或許面對亂流,在壞透的形勢裡跌宕,除了學習互道平安、互相安慰,我們也可以一起聽著《行星組曲》仰望星空吧,「任歲月再壞,不致心慌」。

 

Timothy Kwok

 
已退休貓奴,不務正業的古典鋼琴家, 忘記怎麼做研究的音樂藝術博士, 經驗很淺的古典音樂電台節目主持,先後於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院校任教的大學講師。

 

土生土長香港人,興趣和職業都是聽音樂,深信好的音樂不分年代國界領域,但總能帶你回去你心中的那片星空。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5%B8%B6%E4%B8%8A%E8%80%B3%E6%A9%9F%E5%87%BA%E7%99%BC%E9%8A%80%E6%B2%B3-13835)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