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的名字呼喚愛情,在世界盡頭找到巴赫的樂曲

mensuno HK 於 05/06/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十二年過去了,暢銷小說《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終於推出了續集 《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 “Find Me”),總算為全球引頸期盼的讀者,在充滿懸念的2020年帶來一點慰籍。那首貫穿兩書的巴赫《隨想曲》,你聽了嗎?

TIMOTHY KWOK
LEAD-IN IMAGE / 電影劇照


作家艾席蒙(André Aciman)於2007年出版的小說《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細膩筆觸刻劃了主角間雖短暫卻銘心的相知相遇,更巧妙地探討了愛情的多樣性,橫掃多項美國文壇殊榮,包括《出版人週刊》及《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編輯最愛及注目好書、美國Amazon網路書店年度好書及最佳小說首作等。
PHOTO / 電影劇照

 
引人入勝的禁忌之戀更招來電影改編,同名電影獲2017年度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等四項提名,最後更勇奪最佳改編劇本大獎。
PHOTO / 電影劇照

無論是書迷還是影迷,看到續集,總是會最關心主角將情歸何處。但秉持著慎防劇透的精神,我只能透露,那首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出現的定情作品—— 巴赫《離別親愛的哥哥隨想曲》( “Capriccio on the Departure of his Beloved Brother”) 將再次在續集裡響起,更喚醒了男主角Oliver心底的某一部份。
PHOTO / carnifest.com

 
德國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在年青時留下的這首《隨想曲》,普遍認為是小巴赫為了他那個將要僑居斯得哥爾摩的兄長雅各(Johann Jacob Bach)而寫;但近年卻屢有音樂學者指出,這更像是作曲家為了道別他的畢生摯友埃德曼(Georg Erdmann)而創作。十幾歲的巴赫,巧妙地透過音樂闡述了他對「離別」的體會;而「離別」一課,正是人生中最沒把握卻仍必修的學分,希望巴赫這首《隨想曲》能陪伴你在離別後,再次找到在世界盡頭的那個他。


Timothy Kwok

已退休貓奴,不務正業的古典鋼琴家, 忘記怎麼做研究的音樂藝術博士, 經驗很淺的古典音樂電台節目主持,先後於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院校任教的大學講師。

土生土長香港人,興趣和職業都是聽音樂,深信好的音樂不分年代國界領域,但總能帶你回去你心中的那片星空。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4%BB%A5%E4%BD%A0%E7%9A%84%E5%90%8D%E5%AD%97%E5%91%BC%E5%96%9A%E6%84%9B%E6%83%85-13873)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