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時裝風情畫(四),本地薑牛仔傳奇

mensuno HK 於 26/06/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今年4月,除了Joyce Boutique退市、Esprit撤出香港外,曾是本地牛仔褲品牌傳奇的Texwood Apple Jeans位於旺角的旗艦店亦結業,讓人不勝唏噓。Levi's、Wrangle等如今稱霸牛壇的品牌,原來在70、80年代的香港並非獨當一面,不少本地薑例如Texwood Apple Jeans、York以至後來轉型為成衣品牌的Bang Bang等,在當年香港年青人的心目中,可能比歐美日品牌佔著更重要的潮流地位。

JOEL LEUNG
EDITOR-IN-CHIEF
TEXT / YAFFA LAM PHOTO / 網絡圖片


Apple Jeans︰蘋果成熟時

現在不少年青人都喜歡去Apple Store朝聖,在80年代,本地潮人一樣喜歡去旺角亞皆老街的「蘋果店」朝聖,但這個蘋果不是賣電腦手機,而是牛仔褲。我還記得,在我成長的80年代,Levi's 501牛仔褲還未是潮物,反而如果你身穿一條Texwood Apple Jeans石磨藍牛仔褲,那才是潮流的象徵。那個年頭,是連Beyond樂隊都會由頭到腳穿著Apple Jeans的牛仔衫褲,為品牌做代言人的。

翻看歷史,Texwood德士活集團由本地商人譚兆於1972年創立,最初以製衣廠起家,其後創立了自己的牛仔褲品牌Apple Jeans,並於1985年在旺角亞皆老街設立總店,然後在1993開始進軍國內市場。

最初Apple Jeans的風格完全模仿Lee、Levi's、Wrangle等美牛經典品牌的西部牛仔形象,來作市場定位。當年他們的廣告刻意找來外國人模特兒做主角,取景亦在黃沙萬里的美國西部拍攝,讓我從沒發覺它其實是本港土炮品牌,完全捉對了當年潮人崇美的心態。直到1988年品牌找來Beyond樂隊拍攝廣告(當時Beyond仍是五人樂隊,故此後來離隊的成員劉志遠亦有出現在廣告中),才開始建立品牌的本土形象。

80至90年代是Apple Jeans的高峰期,那年頭的牛仔褲潮流是石磨藍(stone washed)當道,牛仔褲要經過各種洗水及石磨處理,那款式才能大賣。Apple Jeans剛好搭上這潮流列車,以首創各種著名的石磨藍牛仔褲款備受追捧,被年青人視為潮物。繼Apple Jeans的成功後,母公司Texwood德士活再創立Jive積牌牛仔褲,同樣以stone washed為賣點,更找來「三哥」苗喬偉為廣告代言。在廣告中駕直升機並左擁右抱美女的苗喬偉有這樣一句slogan︰「積牌牛仔褲,我最欣賞!其次,就係女朋友。」

不過好景不常,進入了千禧年代之後,Apple Jeans漸漸把重心由香港移到國內,設計風格遷就了內地市場口味,以至失去了香港新一代年青人的支持,潮牌形象自此一去不返……

York︰潮流變色龍

講完Apple Jeans,自然不能不提另一本地牛仔褲傳奇York;而說到York,又怎能遺漏當年紅極一時的「變色龍」喇叭牛仔褲呢?這款在80年代rave仔rave女差不多每人均擁有一條的牛仔褲,憑著獨特而搶眼的漸變色染布及洗水效果,當年瘋魔香港,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York Jeans的日新公司在1969年由香港人周華焯創立。不要搞混,他不是周焯華,不會「洗米」,但獨特的洗水及石磨藍,卻是他把York打造成潮流品牌的撒手鐧。除了變色龍牛仔褲,York 654石磨藍洗水牛仔褲亦是被捧為經典的神級褲款,當年的鋒頭不輸給Levi's 501。York 654牛仔褲更不惜功本地採用日本進口牛仔布料,比後來香港興起的日牛潮流不知行前了多少年!
York在80年代鋒頭一時無兩,全盛期在香港擁有8間分店、150個零售點,其旺角西洋菜街的本店更是經常人頭湧湧。品牌當年找來還是學生妹的何嘉莉做廣告模特兒,連有「學生王子」稱號的鄧光榮都曾主動幫品牌做宣傳,品牌亦經常在年青人雜誌《Yes!》賣廣告,吸引了大量的學生哥粉絲。

不過時移世易,York的潮流光環不再,甚至已漸漸被人淡忘。創辦人周華焯已年屆83歲高齡,但依然堅守著York的旺角本店,依然堅守著牛仔褲的不死精神,值得大家尊敬。

Bang Bang︰為時代發聲

在香港的70、80年代,還有一個對年青人影響深遠的品牌,名叫Bang Bang。它以製造及售賣牛仔褲起家,但卻不像Apple Jeans及York那樣只專注牛仔褲,而是發展成一個以牛仔褲及網球服款式為主的潮流服飾品牌。另外,它之所以有巨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它除了售賣時裝外,還贊助了當年極受歡迎的年青人電視節目 《Bang Bang咁嘅聲》,更成立了Bang Bang唱片公司及電影公司,甚至出品過即食麵,全方位地輸出時尚、音樂、電影及飲食等流行文化。

Bang Bang品牌的創辦人為葉玉卿的哥哥葉志銘,當年成功把Bang Bang這名字打響至家傳戶曉,而且狩獵範疇甚廣。旗下的Bang Bang影業曾出產過《跳灰》、《狐蝠》、《茄哩啡》、《牆內牆外》及《文仔的肥皂泡》等幾部新浪潮電影,對推動本土70年代前衛文化居功不少。可惜,由於葉志銘當年野心太大,投資範疇太廣,以致後來資金周轉不靈,到80年代初終於捱不住被迫賣盤,Bang Bang這名字從此在潮流界消聲匿跡。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9%A6%99%E6%B1%9F%E6%99%82%E8%A3%9D%E9%A2%A8%E6%83%85%E7%95%AB%EF%BC%88%E5%9B%9B%EF%BC%89-13808)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