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構「無性別時裝」,訪問3位時裝界行內人

mensuno HK 於 06/01/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近年來,「性別流動」這個概念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的意識中,許多品牌相繼推出一系列男女皆宜的服飾,統稱為「無性別時裝」,它泛指男女通穿的服飾。但仔細想想,這概念看似清晰,實則模糊。有的設計更只是將衣服盡可能寬鬆,讓男女皆能穿著,但這便是「無性別時裝」嗎? 真正的「無性別時裝」該怎樣定義?它在香港的被接受程度與發展潛力又如何?這次,我們邀請了時裝編輯 Calvin Wong、Ponder.er 創辦人/設計師 Derek Cheng與 JOYCE 採購總監 Michael Mok,分享一下他們對「無性別時裝」的看法。

HALEY LAI
LEAD-IN IMAGE/ Ponder.er


「無性別時裝」可追溯至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了尋求著裝打扮自由的時代,當時已有 Pierre Cardin, Yves Saint Laurent 等時裝大師開創先河,設計出突破傳統性別條框的服飾。然而,這場「反傳統風潮」並沒有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雖則如此,「無性別」的概念卻在時裝界埋了根,成為一部分設計師的設計方向,也受到不少歌手與演員的愛戴。

隨後,時裝界在 80 年代普遍重返性別界線清晰強烈的設計,令「無性別時裝」普及化。英國時裝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早前宣布倫敦時裝週將不再劃分男女裝;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 )亦在紐約時裝週增設「中性/非二元」的設計類別。

 
Calvin Wong, 時裝編輯

何謂真正的「無性別時裝」?

「男裝女穿」或「女裝男穿」這個概念,無可否認模糊了男女裝的界線,但純粹交換男女衣著,就代表「無性別」嗎?對此,時裝編輯 Calvin Wong 認為不應流於對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撇除「性別」去做設計。他說:「這種設計思維本身已經有預設,是最淺層的無性別時裝。除了內衣褲外(因男女身型有別),真正的無性別時裝,應該不將「性別」作為考慮因素去設計,而是以『創意』和『美感』優先。」

 
當某些設計師推出寬鬆或沒有固定形狀的衣物,就把其品牌貫稱為「性別流動」,這又合理嗎?

奈何,或許是在看著作只看精裝版,學技能只報速成班的速食文化低下,大眾亦只停留表面,沒有嘗試深入了解這個文化,以致「對無性別時裝的接受程度十分初級」。


「Y/Project 用的方式就十分聰明和有效,Glenn Martens 特意在吊牌加入『Unisex Sizing』,同一件衣服有男女尺碼的參考,方便兩性消費者選購,這樣無論男女消費者便不會抗拒。」如此一來,便能以較柔和的手法,「教育」消費者,將這個概念潛移默化地融入大眾的時裝,也許消費者某天打開衣櫥時,會恍然察覺到自己一直添置,經常性出現在日常穿搭的都是「無性別」的單品。

「當然,他本身的設計就十分中性,而非隨便將裙子加入男士尺碼就叫無性別,這是設計能力的問題,另當別論。」

 

Derek Cheng, Ponder.er 創辦人/設計師

「無性別時裝」在香港的定位與社會接受程度?

時裝在大部分人看來都是前衛、新鮮的。但 Derek Cheng 表示其實整個體系都是很守舊。「有很多買手經常問我們,賣的究竟是男裝還是女裝?,我心想:『現在還有分的嗎?』。 可想而知,有多少人仍被舊有的思想依符著。」

Derek Cheng 和其團隊在肺炎於全球爆發的一個月前在巴黎設置陳列室,第一次親身向世界各地的人和買手介紹 Ponder.er。他指歐洲與日本的買手很迅速便了解到品牌的概念,但來自中國內地或香港的則認為 Ponder.er 不太符合他們的市場需求,只因中國及香港時裝市場仍要明確地界定男女裝。他亦表示這個情況在香港尤其嚴重,他們比上海人的思想還要守舊,開放程度更低。

「Ponder.er 今季 SS21 的主題是受 Cowboy(牛仔)啟發,物料也是我們過往採用過的物料。但在某些買手的角度來看,把我們定義男裝還是女裝是一個難題。」

在物料的選用上, Ponder.er 以絲綢、輕巧的棉布等柔和織品等柔軟的物料替代, 牛仔、工裝和皮革這類硬挺的物料。Cowboy 是 19 世紀時,一群在美國西部開拓荒野的男性,被美國人稱為「馬背上的英雄」。如此硬朗的形象配以柔軟細緻的物料,反差感塑造「無性別」的時裝。


Michael Mok,JOYCE 採購總監

你認為 「無性別時裝」的未來是甚麼?

「無性別時裝在香港的接受程度仍然比較低,相比起外國,台灣或上海,香港開始有點兒落後。如果『教育』一下,我認為會有更多人接受這個文化。」

「一些 80 年代的藝人,例如梅艷芳與張國榮,都會經常穿着 Unisex 的衣服走出來,但這個年代就少了這樣的藝人。」對啊!那時的張國榮嘴上塗紅唇膏、腳上穿紅色高跟鞋,一身貼身的裝束,在舞台上展現嫵媚的舞姿;梅艷芳也穿上西裝外套,以一頭清爽俐落的短髮,出現在《似水流年》的唱片封面上。但為何時代進步的同時思想卻似越來越保守?

假如「無性別時裝」的趨勢只走向男性穿著女性化單品、女性穿著男性化單品,其實會否過早定義了這個概念,而令它的發展空間愈趨狹窄?「我個人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 genderless clothing(無性別時裝)出現,好像我們(Joyce)近期也開始將某些大品牌的男女裝放在一起,加上現時的大趨勢已遍向中性/無性別(同一件衣服男女皆宜),不少外國牌子都會這樣做。但其實最終都是取決於大家的心態,衣服始終只是一件死物,自己如何演繹才是重點。」

是否有留意到,女穿男裝一般稱為「中性化」,而男穿女裝則被稱為「女性化」,憑著這兩個概念詞,能感受到男性穿著相對更為侷限。其實只要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時裝界更偏向於讓女性展現剛陽的一面,卻忽略了讓男性展示陰柔美的可能性。我是覺得,應當如 Michael 所說的「只要你喜歡一件衣服,我們便不會理會你是哪一個性別」。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9%87%8D%E6%96%B0%E8%A7%A3%E6%A7%8B%E3%80%8C%E7%84%A1%E6%80%A7%E5%88%A5%E6%99%82%E8%A3%9D%E3%80%8D-15184)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