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2020︱解答泳賽鯊魚衣被禁的迷思 「科技禁藥」又是甚麼回事?

mensuno HK 於 30/07/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東京奧運今屆泳賽非常緊張,特別是「學霸混血美人魚」何詩蓓為香港奪得歷史上的第兩面奧運游泳獎牌,更打破亞洲女子選手的紀錄。成功背後,她下的苦功亦不少,除了訓練之外,一套功能性佳的裝備更是重要因素。可能大家早年都在各大泳賽中看到「鯊魚衣」的蹤影,可是最後卻被國際泳聯(FINA)結果檢討後修例,禁止選手穿著,「科技禁藥」背後的迷思,你又知不知道?

loading

競賽泳裝的演變史
其實一百多年前的奧運會,男女泳手是穿著全身式的羊毛泳裝,直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才出由Speedo研發的競賽泳衣,選擇以絲製成的防滑交叉肩帶設計,更省力的設計,令這款泳衣成為主流。


PHOTO /IG@legacyofthelakes

PHOTO /IG@speedo

尼龍的出現更是改變了整個競賽泳裝的質料,主要特性則是耐用、輕量以及不吸水。隨著科技的發展,大部分的運動品牌都開始研發更有效減低水阻的泳衣。


PHOTO /IG@speedo

鯊魚戰衣的誕生

在2008年時,泳衣廠商Speedo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協助下,研發了一套俗稱「鯊魚衣」的LZR Racer連身泳衣,最大的賣點是無縫設計,有效減低水阻達3%,採用的浮水物料聚氨酯令浮力更強,「鯊魚衣」上的「壓力區」更減少肌肉和皮膚振動,令泳手保存更多能量。在「鯊魚衣」出後的兩年間,泳賽選手共刷新了147次世界記錄!當時德國選手比特文(Paul Biedermann)在北京奧運中,因穿上Arena鯊魚衣X-Glide,在200米自由式擊敗在京奧橫掃八金的美國「水神」菲比斯,破世界紀錄奪冠,至今紀錄仍未打破。事後比特文直認自己游出這樣的成績亦因為泳衣的功勞,表示希望在沒有泳衣下也能擊敗「水神」。


PHOTO /IG@m_phelps00

PHOTO /IG@speedo

科技的爭議
由於當時不同的廠商開始瘋狂仿效推出自家品牌的鯊魚衣,在2009年的3月,瑞士泳手艾莎瑪(Therese Alshammar)在打破50米蝶泳記錄後,被揭發在鯊魚戰衣內多穿了一件緊身泳衣,達到壓逼身體及鎖留空氣的效果,令身體提升浮力,最後當然被判成績無效和被取消資格。隨着破紀錄成為常態,到2009年世錦賽,國際泳聯(FINA)決定介入選手們「科技禁藥」的問題,從當時400個泳衣款式中淘汰剩198款可在比賽使用,不過之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最終國際泳聯在2010年在2010年7月的世錦賽中,宣佈所有選手必須穿著天然或是合成物料製造的紡織物料泳衣,正式將鯊魚衣禁止。


PHOTO /IG@speedo


PHOTO /IG@siobhanhaughey01

男泳手泳褲規定長度只能從肚臍到膝頭;女泳手則不能遮掩頸部和膝頭,並不能穿著拉鏈設計的泳裝。

PHOTO /IG@speedo

科技 vs 運動
自鯊魚衣的出現,就成了國與國之間的科技比賽,彷彿令運動員的訓練付諸流水,不禁令人反思,大家在觀看的是科技長展示還是選手們的努力成果?


PHOTO /IG@siobhanhaughey01


PHOTO /IG@siobhanhaughey01


PHOTO /IG@siobhanhaughey01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其實回歸體育初心更為重要,在每場比賽中,讓人看得熱血的還是運動員那份艱苦訓練出來的水準吧!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s://mensuno.hk/uncategorized/%e6%9d%b1%e4%ba%ac%e5%a5%a7%e9%81%8b2020%ef%b8%b1%e8%a7%a3%e7%ad%94%e6%b3%b3%e8%b3%bd%e9%af%8a%e9%ad%9a%e8%a1%a3%e8%a2%ab%e7%a6%81%e7%9a%84%e8%bf%b7%e6%80%9d-%e3%80%8c%e7%a7%91%e6%8a%80%e7%a6%81)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