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房導覽|攝影師James Mollison以《Where Children Sleep》反映孩子生活環境

mensuno HK 於 05/01/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你的睡房是個怎樣的空間?數年前看過電影《抖室》(Room),狹小而破舊的房間,就是小主角Jack五歲前的全世界。現實或許沒那麼誇張,但睡房的確與我們成長息息相關。近年流行各式各樣的Room Tour短片,生於肯亞並於英國成長的攝影師James Mollison,於2007年開始走訪世界各地,拍下逾100個孩子與他們睡覺的地方,帶大家進行另類的「Room Tour」,探索世界彼端的「睡房故事」。

群體突顯個性

PHOTO / JAMES MOLLISON
一張照片未必夠代表性,但一堆相同題材的照片卻能集腋成裘,一起呈現更強的張力。熱衷於關注人類、社會民生議題的James,善於以原創概念及群體特性表達主題,如2008年的《The Disciples》是於演唱會前後拍下歌迷們的照片並組合於同一頁內,嘗試展現每一個歌手的歌迷有何共通點;2015年的《Playground》則於不丹、肯亞、尼泊爾等國家定點拍下孩子們放學時在校園互動的畫面,並以交疊相片的形式呈現校園之於社會,以至對各國生態的投射。

PHOTO / JAMES MOLLISON
除了孩子們的房間,關注人權的James也曾以類似形式,與雜誌及品牌策劃《What Refugees Carry With Them》及《My Child Matters》等攝影企劃,關注難民及發展中國家的癌症兒童,希望以藝術作品喚起社會關注。

人皆生而平等?

PHOTO / JAMES MOLLISON
十多年前,James受到意大利國際培幼會的邀請,紀錄發展中國家兒童的生活。平日慈善機構拍攝的照片大多都是孩子們對著鏡頭燦笑,或是以哀求的眼神凝望鏡頭。或許照片能感動受眾,但James卻有感難以透過照片了解孩子背後的故事。後來他在構思過程中,憶起睡房與他童年時的連繫,意識到「睡房」這個地方很大程度能顯示一個人的性格及成長背景,因此開展了長達十多年的拍攝計劃。

PHOTO / HOXTON MINI PRESS
2010年,James出版首本《Where Children Sleep》,並於最近再出版《Where Children Sleep Vol.2》。攝影集以鮮明的黃色作封面主色,加上充滿童心的夜光效果繪圖,乍看之下或會以為是歡樂的兒童繪本,但兩本書中卻藏著逾100個James透過機構、朋友介紹、在網絡社群、甚至在街上找到的,來自日本、泰國、中國、肯亞、烏克蘭、約旦河西岸等世界各地的兒童以及他們睡覺的地方的照片。相集內每頁右邊紀錄孩子睡覺的地方,左邊則為孩子的肖像照,並在下方配上一段描述。孩子們的肖像照未有直接在他們的房間拍攝,而是採用全白背景,表示每個小孩都值得平等對待。

100種生活

PHOTO / JAMES MOLLISON
「All children have to sleep, but not every child has a bed.」之所以使用「睡覺的地方」而非「睡房」形容孩子們的居住環境,是因為有些小孩沒有自己的房間,甚至只能以一張床墊為家;有些孩子曾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卻被戰爭或天災褫奪家園——同樣在蒙古烏蘭巴托,八歲的Tsengelmaa居住在以煤炭及木材生火的蒙古包,空氣污染問題最嚴重時,她連睡覺也要戴著口罩。而七歲的Ariya則住在豪華公寓,擁有不少女孩夢寐以求的粉紅色城堡主題睡房;一個沒透露姓名的四歲男孩,與家人從羅馬尼亞流亡至意大利後,因沒身份證明文件而被迫流落街頭,只能以一張破舊的床褥為家。六歲的貝都因人Bilal在舊居被以色列政府摧毀後,只敢與家人擠在戶外的毛毯上睡覺⋯⋯

PHOTO / HOXTON MINI PRESS
除了貧富懸殊問題外,James也在近期出版的Vol. 2中探討種族及性別議題,如九歲的Nemis頂著一頭亮麗的紅色長髮,房內既有男孩喜歡的比卡超及超級馬利奧玩偶,同時放滿女裝假髮、高跟鞋、化妝品及華麗的裙裝。受到《RuPaul’s Drag Race》啟蒙,Nemis自七歲開始開始打扮成變裝皇后,就算大部份同學不理解他的興趣,仍立志長大後要成為四處表演的變裝皇后。

一線曙光

PHOTO / JAMES MOLLISON
早前James在美國Lyman Allyn Art Museum舉辦Where Children Sleep展覽,其作品被分享至網上討論區。人們嘗試在沒有詳細註解的情況下,單憑孩子的房間一同猜測、討論他們的背景:四歲的Jazzy已參加逾百個選美比賽,房間內佈滿她在比賽贏得的后冠。風光背後,雖然Jazzy表示享受被當成公主,人們卻擔心她會被物質支配,失去童真;同樣四歲,來自東京的Kaya擁有逾30條公主裙,打扮精緻,但一家三口生活條件不算優渥,Kaya那些精緻可愛的裙裝,其實全都出自其母親的巧手⋯⋯James以一張肖像照及房間的照片訴說每個孩子的故事,卻同時告訴大家,我們不能單靠表面斷定一個人。

PHOTO / JAMES MOLLISON
儘管成長背景懸殊,但不論環境好壞,大部分孩子也憧憬著未來——自三歲就需在礦石場工作的Indira立志成為尼泊爾舞者;年僅14歲卻已三度懷孕的Erlen或需輟學照顧即將出生的孩子,卻仍希望將來能成為獸醫⋯⋯正如James所言,房間與孩子的成長息息相關,但世上某處卻有些人遭逢著我們從未能想像的經歷。但即使面對未知,這些孩子們依然未有感到絕望、對世界保持好奇,也會詢問James其他孩子的生活環境如何。就像James鏡頭下的房間,就算生活條件再惡劣,都總有一點光。

延伸閱讀:回到機舖|法國攝影師Franck Bohbot《Back to the Arcade》窺探遊戲機中心前世今生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s://mensuno.hk/life/%e7%9d%a1%e6%88%bf%e5%b0%8e%e8%a6%bd%ef%bd%9c%e6%94%9d%e5%bd%b1%e5%b8%abjames-mollison%e4%bb%a5%e3%80%8awhere-children-sleep%e3%80%8b%e5%8f%8d%e6%98%a0%e5%ad%a9%e5%ad%90%e7%94%9f%e6%b4%bb%e7%92%b0)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