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說的「維基」,當然是Wikipedia維基百科是也。維基百科的偉大,相信不論是莘莘學子抑或從事各行各業之成人,於資料搜集時總看過的一個網站,海納百川的資料不僅限於單純學術或者正事,更覆蓋了我們所有感興趣的項目與範疇。簡單來講,世上所有事物,幾乎都可在維基百科之上找到一些說明。
PHOTO / Oberon Copeland @veryinformed.com on Unsplash 問題來了,這本「工具書」並不一定由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編寫,而是有著被公開自由編輯的特點;雖然有集眾人之力的好,但準確度有時卻成疑。就我個人經驗來講,有關威士忌的資料,我並不建議在維基上尋找。
生安白造?
PHOTO / IG@springbank1828 舉一個例子你便能明:翻到Springbank酒廠的頁面,於「Production」一節寫出「Springbank then dries its barley using peat sourced from Islay」;稍對Springbank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錯得離譜,因為Springbank過往使用Campbeltown本地的泥煤,近數十載則改成從高地進口,但就是從來沒有使用過Islay的泥煤。這樣重要的事實,維基百科的寫手卻攪錯了,我不知道這一條存在了多久,但假如新手都將維基當作參考書目,天知道有幾多不fact-check的人們就這樣被誤導了。
PHOTO / IG@glendronachtw 其他「精彩」例子,包括於GlenDronach的頁面內寫著「It has its own floor maltings」,不過事實卻是其傳統的Floor-Malting(地板發麥工序)其實已於1996年便已經停止。換句話說,維基百科提供了28年前才正確的老舊資訊,此簡直是低級錯誤中的低級錯誤。
類似例子比比皆是,有些是不合時宜的舊料,有些卻像「Springbank使用Islay的Peat」一樣,根本從沒發生過,可謂生安白造,憑空虛構。我時常說,假如威士忌新手靠維基百科學習,那麼便慘了,很可能會走很多冤枉路,學到錯誤資訊仍不自知。
尋訪權「威」
PHOTO / IG@davewasabi 那麼這樣講,有哪些其他有關威士忌的網站或參考書籍能夠信賴嗎?就我個人超過十年的經驗而言,答案是Yes and No。Yes的部份在於下面要分享的書籍和資訊網站,讓我獲益良多:首先,必定要提Scotchwhisky.com。這是一個由國際威士忌大師Dave Broom及Becky Paskin等主導編輯的「威士忌百科全書」,在裡頭可以找到很多關於每間酒廠的資訊,包含歷史以及製酒流程的細節等,甚至連獨立裝瓶廠商的介紹,著名的收藏家及人物專訪等都一一涵蓋,是其中一個在我找資料時最常到訪的網站。由於經營費用不足,Scotchwhisky.com於2019年末宣告停運,但慶幸的是,舊有的寶貴資料仍然可供免費查閱。只不過由於網站已停止更新,有些資料確實不夠合時;加上有關酒廠生產參數的部份,例如每間酒廠的發酵時間、蒸餾器容量等,一直都有人對Scotchwhisky.com所載數字提出質疑,所以去到數字上的最微細節,大家還是不能盡信。
同是龐大的資料庫,Whiskybase則是以索引的方式,加上公眾評論來服務群眾。由於它記錄了絕大多數曾經面世的酒,假若需要查閱任何特定酒款的資料,例如蒸餾日子與發行數量等,Whiskybase都會是非常有用的一員,它甚至可以供我們比較酒款和酒款間的規格,於研究時格外幫手。奈何其限制也跟Wikipedia很像,便是資訊大都由愛好者以義務方式提供,所以有時未必真正準確,我自己就曾有不下一次發現Whiskybase的謬誤了,所以記緊小心。
不得不提Whiskyfun及WhiskyNotes兩大著名威士忌評論家了,雖則他們是寫評論及寫品飲筆記的,但很多時候在進入講味道之前,都會寫一些該款酒的介紹,久而久之的累積之下,也算是一個可以找到不少酒款以及酒廠背景資訊的地方。而有趣的是,由於兩者都是以部落格的形式記述其品飲感受,有時回看多年前的文章,可以窺探到當時的風氣,或人們對一些事物的睇法,有機會與現在大家所認知的有著不同。而限制則是,由於是以Blog的形式進行,資料也散落在零零碎碎的頁面與篇章內,並不容易去搜索特定的東西,唯有常看,再加一點緣份,才可發掘寶藏。
PHOTO / IG@masterofmalt.trade
還有Whisky Exchange以及Master of Malt等著名零售商的網站,有時也會為所售酒款以及酒廠作一些介紹。不過這裡要非常小心,因為坦白講很多賣酒的也只是當作一買一賣的生意來做,而非真正熱愛威士忌,所以酒款的介紹也就只東拼西湊地複製貼上,因此找賣酒的資料作參考,謹記一定要選具有公信力的。
知識還是書中尋
最後便是書籍:《威士忌學》(Whiskiology)與《Whisky Rising》等都是我常看的書本,前者對製程科學的描寫,包括糖化、發酵、蒸餾與熟成等工序,提供了深入、具養分的參考價值,非常之有用,作者邱德夫的工程科學背景在這裡表露無遺;而後者則是由日威領頭專家Stefan Van Eycken所著,毫無疑問,是現存這世上有關日本威士忌最全面深入的記載。
其他例子譬如《日本蒸留所年鑑》、《Malt Whisky Year Book》甚至更淺白的《我的威士忌生活提案》,和無上寶鑑級的《Collecting Scotch Whisky》等都是我常看或推薦的書籍。筆者最近自己就在看一本《Peat and Whisky: The Unbreakable Bond》,作者以地質學家的角度去寫泥煤,也算是獲益匪淺。坦白講,有用的書籍太多,這裡亦不能盡錄,且很多時候書籍內的記載也未被轉貼到網絡之上,這是用互聯網搜尋威士忌知識的一大缺陷。
講這樣多,為甚麼上面當被問到「有那些書籍或網站是可以信賴」的時候,要給出「Yes and No」的答案?其實大概上面都解答了:一來,由於知識散落,並無中央、全面記載,有些事實可在A網站中找出來,有些卻要靠著B的補完,還未計及C、D、E、F、G等多地貢獻,令學習時需四出找尋資料,再作多方整合才能拼湊出你想知道的事實, 因此假如你希望可以獲得推薦一本通書,讓你簡單地可以查閱所有問題的答案,很抱歉,那麼答案肯定是個「No, sorry」。
威士忌探案
上面都講到,每個值得參考的平台、資訊網站或書籍,其實都總有著限制,縱使再權威的,有時也不可能做到100%準確,再加上各地所載的版本間有時存有著差異,所以我已習慣於資料搜集時,必須連番多作fact-check,透過不停比對來自各方來源的資訊,嘗試更加接近真相的脈絡,也因此,此為yes中但也帶點no吧;記得千萬,在威士忌的世界內,不要盡信單一來源的事。
據某個朋友的講法,這其實倒真的頗像查案,唯有對知識和真相有著追求,你才會一步步的接近珍貴的泉源。 懶惰的人可能會覺得,怎麼這麼麻煩,但喜愛威士忌的正如我,卻覺得這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
PHOTO / IG@whiskyfun
最後,坦白說,威士忌界裡面有些東西,譬如酒廠秘聞,或人物關係圖等,其實仍仰賴人們口耳相傳,是沒有任何書籍或網上正式記載的,但這些卻並不代表不真確,且可能充滿著許多有趣故事,有緣的時候,你便自然會知道。
然後,你也有些問題,不知該從那開始尋找答案嗎?啊,可以試試來找我。我叫Vincent,最叻洗杯的那個,我們下一期見。
VINCENT LEUNG
House Welley Whisky Bar 與WhiskyNow! 酒展聯合創辦人
在威靈頓街某角,天天斟酒寫字,專業吹水,洗杯達人。深信威士忌是有故事有深度,可惜墨水有限,只能盡做。
延伸閱讀:名氣釀造|名人效應加持的酒款及品牌,Metallica甚至為酒作曲?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s://mensuno.hk/life/%e8%90%ac%e4%ba%8b%e4%bf%a1%e7%b6%ad%e5%9f%ba%ef%bc%9f%e8%90%ac%e5%8b%bf%e4%bf%a1%e7%b6%ad%e5%9f%ba%ef%bc%81%e4%b8%80%e8%a6%bd%e5%80%bc%e5%be%97%e5%8f%83%e8%80%83%e7%9a%84%e5%a8%81%e5%a3%ab%e5%bf%8c)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HOTO / Oberon Copeland @veryinformed.com on Unsplash 問題來了,這本「工具書」並不一定由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編寫,而是有著被公開自由編輯的特點;雖然有集眾人之力的好,但準確度有時卻成疑。就我個人經驗來講,有關威士忌的資料,我並不建議在維基上尋找。
生安白造?
PHOTO / IG@springbank1828 舉一個例子你便能明:翻到Springbank酒廠的頁面,於「Production」一節寫出「Springbank then dries its barley using peat sourced from Islay」;稍對Springbank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錯得離譜,因為Springbank過往使用Campbeltown本地的泥煤,近數十載則改成從高地進口,但就是從來沒有使用過Islay的泥煤。這樣重要的事實,維基百科的寫手卻攪錯了,我不知道這一條存在了多久,但假如新手都將維基當作參考書目,天知道有幾多不fact-check的人們就這樣被誤導了。
PHOTO / IG@glendronachtw 其他「精彩」例子,包括於GlenDronach的頁面內寫著「It has its own floor maltings」,不過事實卻是其傳統的Floor-Malting(地板發麥工序)其實已於1996年便已經停止。換句話說,維基百科提供了28年前才正確的老舊資訊,此簡直是低級錯誤中的低級錯誤。
類似例子比比皆是,有些是不合時宜的舊料,有些卻像「Springbank使用Islay的Peat」一樣,根本從沒發生過,可謂生安白造,憑空虛構。我時常說,假如威士忌新手靠維基百科學習,那麼便慘了,很可能會走很多冤枉路,學到錯誤資訊仍不自知。
尋訪權「威」
PHOTO / IG@davewasabi 那麼這樣講,有哪些其他有關威士忌的網站或參考書籍能夠信賴嗎?就我個人超過十年的經驗而言,答案是Yes and No。Yes的部份在於下面要分享的書籍和資訊網站,讓我獲益良多:首先,必定要提Scotchwhisky.com。這是一個由國際威士忌大師Dave Broom及Becky Paskin等主導編輯的「威士忌百科全書」,在裡頭可以找到很多關於每間酒廠的資訊,包含歷史以及製酒流程的細節等,甚至連獨立裝瓶廠商的介紹,著名的收藏家及人物專訪等都一一涵蓋,是其中一個在我找資料時最常到訪的網站。由於經營費用不足,Scotchwhisky.com於2019年末宣告停運,但慶幸的是,舊有的寶貴資料仍然可供免費查閱。只不過由於網站已停止更新,有些資料確實不夠合時;加上有關酒廠生產參數的部份,例如每間酒廠的發酵時間、蒸餾器容量等,一直都有人對Scotchwhisky.com所載數字提出質疑,所以去到數字上的最微細節,大家還是不能盡信。
同是龐大的資料庫,Whiskybase則是以索引的方式,加上公眾評論來服務群眾。由於它記錄了絕大多數曾經面世的酒,假若需要查閱任何特定酒款的資料,例如蒸餾日子與發行數量等,Whiskybase都會是非常有用的一員,它甚至可以供我們比較酒款和酒款間的規格,於研究時格外幫手。奈何其限制也跟Wikipedia很像,便是資訊大都由愛好者以義務方式提供,所以有時未必真正準確,我自己就曾有不下一次發現Whiskybase的謬誤了,所以記緊小心。
不得不提Whiskyfun及WhiskyNotes兩大著名威士忌評論家了,雖則他們是寫評論及寫品飲筆記的,但很多時候在進入講味道之前,都會寫一些該款酒的介紹,久而久之的累積之下,也算是一個可以找到不少酒款以及酒廠背景資訊的地方。而有趣的是,由於兩者都是以部落格的形式記述其品飲感受,有時回看多年前的文章,可以窺探到當時的風氣,或人們對一些事物的睇法,有機會與現在大家所認知的有著不同。而限制則是,由於是以Blog的形式進行,資料也散落在零零碎碎的頁面與篇章內,並不容易去搜索特定的東西,唯有常看,再加一點緣份,才可發掘寶藏。
PHOTO / IG@masterofmalt.trade
還有Whisky Exchange以及Master of Malt等著名零售商的網站,有時也會為所售酒款以及酒廠作一些介紹。不過這裡要非常小心,因為坦白講很多賣酒的也只是當作一買一賣的生意來做,而非真正熱愛威士忌,所以酒款的介紹也就只東拼西湊地複製貼上,因此找賣酒的資料作參考,謹記一定要選具有公信力的。
知識還是書中尋
最後便是書籍:《威士忌學》(Whiskiology)與《Whisky Rising》等都是我常看的書本,前者對製程科學的描寫,包括糖化、發酵、蒸餾與熟成等工序,提供了深入、具養分的參考價值,非常之有用,作者邱德夫的工程科學背景在這裡表露無遺;而後者則是由日威領頭專家Stefan Van Eycken所著,毫無疑問,是現存這世上有關日本威士忌最全面深入的記載。
其他例子譬如《日本蒸留所年鑑》、《Malt Whisky Year Book》甚至更淺白的《我的威士忌生活提案》,和無上寶鑑級的《Collecting Scotch Whisky》等都是我常看或推薦的書籍。筆者最近自己就在看一本《Peat and Whisky: The Unbreakable Bond》,作者以地質學家的角度去寫泥煤,也算是獲益匪淺。坦白講,有用的書籍太多,這裡亦不能盡錄,且很多時候書籍內的記載也未被轉貼到網絡之上,這是用互聯網搜尋威士忌知識的一大缺陷。
講這樣多,為甚麼上面當被問到「有那些書籍或網站是可以信賴」的時候,要給出「Yes and No」的答案?其實大概上面都解答了:一來,由於知識散落,並無中央、全面記載,有些事實可在A網站中找出來,有些卻要靠著B的補完,還未計及C、D、E、F、G等多地貢獻,令學習時需四出找尋資料,再作多方整合才能拼湊出你想知道的事實, 因此假如你希望可以獲得推薦一本通書,讓你簡單地可以查閱所有問題的答案,很抱歉,那麼答案肯定是個「No, sorry」。
威士忌探案
上面都講到,每個值得參考的平台、資訊網站或書籍,其實都總有著限制,縱使再權威的,有時也不可能做到100%準確,再加上各地所載的版本間有時存有著差異,所以我已習慣於資料搜集時,必須連番多作fact-check,透過不停比對來自各方來源的資訊,嘗試更加接近真相的脈絡,也因此,此為yes中但也帶點no吧;記得千萬,在威士忌的世界內,不要盡信單一來源的事。
據某個朋友的講法,這其實倒真的頗像查案,唯有對知識和真相有著追求,你才會一步步的接近珍貴的泉源。 懶惰的人可能會覺得,怎麼這麼麻煩,但喜愛威士忌的正如我,卻覺得這是非常好玩的一件事。
PHOTO / IG@whiskyfun
最後,坦白說,威士忌界裡面有些東西,譬如酒廠秘聞,或人物關係圖等,其實仍仰賴人們口耳相傳,是沒有任何書籍或網上正式記載的,但這些卻並不代表不真確,且可能充滿著許多有趣故事,有緣的時候,你便自然會知道。
然後,你也有些問題,不知該從那開始尋找答案嗎?啊,可以試試來找我。我叫Vincent,最叻洗杯的那個,我們下一期見。
VINCENT LEUNG
House Welley Whisky Bar 與WhiskyNow! 酒展聯合創辦人
在威靈頓街某角,天天斟酒寫字,專業吹水,洗杯達人。深信威士忌是有故事有深度,可惜墨水有限,只能盡做。
延伸閱讀:名氣釀造|名人效應加持的酒款及品牌,Metallica甚至為酒作曲?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s://mensuno.hk/life/%e8%90%ac%e4%ba%8b%e4%bf%a1%e7%b6%ad%e5%9f%ba%ef%bc%9f%e8%90%ac%e5%8b%bf%e4%bf%a1%e7%b6%ad%e5%9f%ba%ef%bc%81%e4%b8%80%e8%a6%bd%e5%80%bc%e5%be%97%e5%8f%83%e8%80%83%e7%9a%84%e5%a8%81%e5%a3%ab%e5%bf%8c)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