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見乾貨:蘋果公司在其全新 MacBook 上選擇更為強大的 USB Type-C 接口作為整機唯一接口,這種設計興許會疏離用户,但是業界分析師認為蘋果公司是在引領未來 PC 設計的新潮流。
圖示:蘋果公司最新款 MacBook 整機竟然支配有一個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可同時滿足充電、音視頻輸出(Display Port、HDMI 和 VGA)以及數據傳送功能。
無論準備好與否,蘋果公司全新 MacBook 的極簡的接口設計或將引領 PC 設計的新潮流。
整機只有一個接口,有沒有搞錯!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在今年新發布的各式消費電子產品上逐步嶄露頭角。作為一款多功能接口,用户可用來連接外置移動硬盤、將電腦視頻傳輸至電視機或其他外置顯示器甚至是為設備充電。
儘管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極其靈活,但終究只是一個接口而已!對於那些想連接諸如打印機、網線、外置移動硬盤、攝像頭、顯示器、鍵盤鼠標、電視機、遊戲控制器、平板電腦等其他周邊設備的用户而言,一股淡淡的憂傷湧上心頭。
作為蘋果用户,你不得不適應這種更加依賴無線技術 PC 設計的發展方向,蘋果專屬設計的無上至尊感以及現實使用的苦逼痛苦感在用户心中不斷翻滾。面對最新款 MacBook 極度簡化的接口設計以及振奮人心的無線性能,Endpoint Technologies 公司分析師羅傑▪凱(Roger Kay)表示,「他們總是走在行業最前沿。」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蘋果公司總是能引領人們展望未來。就在全新 MacBook 發佈會當天,就單接口設計,蘋果公司全球營銷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表示,「筆記本電腦的未來在於擺脱各種線纜,告別插拔線纜用以連接設備。」
蘋果公司的歷史實際上也是革除過時技術的發展史。話説在 1998 年發佈一體式 iMac 電腦時,蘋果公司就拋棄了老舊的蘋果桌面總線連接器(Apple Desktop Bus connector),取而代之的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 USB 來連接鍵盤鼠標,此外蘋果公司還頗具爭議地拋棄了當時主流的軟盤驅動器。而現如今蘋果桌面總線連接器和軟盤驅動器早已被掃到歷史的故紙堆裏去了。回想 2008 年發佈 MacBook Air 時,蘋果公司竟然將高端 MacBook Pro 上的 CD 驅動器和以太網接口拋棄,而這些舉動進一步促進了全球應用的下載量以及人們通過 Wi-Fi 收看 Netflix 上的視頻內容。
出於未來之考慮,蘋果公司或許或改變主意向 MacBook 增加多一些接口,如同當年修改 MacBook Air 的設計一樣。但就目前而言,蘋果用户要麼儘快適應單接口設計的現實要麼直接買其他的筆記本電腦產品。
蘋果用户的新煩惱
改變對於蘋果的死忠用户來講是痛楚的,全新的 MacBook 的設計很難兼顧所有人的需求,售價 1299 美元起,你還能要求什麼呢?
專為蘋果 USB Type-C 接口而設計的 Digital AV Multiport Adapter 多功能轉換器可讓 MacBook 用户在給電腦充電的同時連接 HDMI 顯示器以及主流 PC 常用的 Type A USB 連接器(標準 USB 接口),售價 79 美元(約合 495 元人民幣,而大陸官方售價 588 元,略坑)
蘋果公司推行 Thunderbolt 接口很多年,對於那些經常使用到諸如 Thunderbolt 接口的海量各種外接設備的專業人士而言,對於那些在給電腦充電的同時通過以太網適配器來將數據備份至外置存儲設備的用户而言,可能真得去尋找其他筆記本電腦。對於那些經常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並且經常通過優盤裏的幻燈片來做投影展示的用户而言,還真得去另購 79 美元的 Digital AV Multiport Adapter 多功能轉換器。
IDC 分析師湯姆·梅內裏(Tom Mainelli)對此表示,「很肯定的説,很多用户一定會抱怨。但這是進步的代價,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商業角度來看,蘋果會戰勝對手最終勝出。」
蘋果打破『雞和蛋』悖論
TechKnowledge 首席分析師麥克·菲巴斯(Mike Feibus)認為,蘋果公司是唯一一家能夠解決『雞和蛋』悖論的科技公司,一方面一項新的技術只有在用户接受之後才能使用的,但另一方面新的技術在設備上得到廣泛採用之後用户才有可能接受。
菲巴斯表示,「無論什麼情況下,蘋果的鐵粉和死忠們定會購買新的產品。在忠實蘋果粉的感召以及蘋果公司的影響力下,勢必會推動行業圍繞單接口限制來開發新的配件和產品。從長遠來看,全新的 MacBook 有助於推動實現更為豐富的無線設備以及高級的 USB 擴充基座產品。」
對於那些仍有疑問的用户,料想蘋果的迴應也是「嘎嘣脆」。想在電視上看電腦上的視頻內容,為何不用 AirPlay?你想共享傳輸文件,為何不用 AirDrop?想通過手機移動網絡來上網,為何不用 iPhone 建立一個熱點;想聽音樂,為何不嘗試一下無線音響和耳機呢?
整個行業都在向無線連接方式發展,看看微軟最新的藍牙鍵鼠套裝 Designer Bluetooth Desktop,內置低功耗藍牙連接,徹底擺脱 USB 接口。另外攝像頭的無線化發展,也讓用户逐步擺脱對 USB 連接線和存儲卡讀卡器的依賴。現如今我們擁抱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其實意味着我們越來越適應於基於網絡的服務來同步數據而非連接線纜。
對於那些需要連接諸多連線設備的用户而言,最好還是放棄 MacBook,選擇 MacBook 或者其他接口豐富的 Windows 電腦產品。
一個接口代替所有
圖示:在新款 MacBook 上,唯一的 USB Type-C 接口將扮演五個角色,分別是 USB、DisplayPort、電源、HDMI 以及 VGA。
幸運的是即便 Windows PC 的用户也曾享受過接口設計變革的福利,畢竟 USB 還是一個產業。一系列廠家還是圍繞着兼容 Windows PC 來開發相應的周邊產品,就更別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者其他任何有數據傳輸和電源需求的消費電子產品。取而代之的並非兼容 Mac 電腦的硬盤盒抑或支持 Thunderbolt 其他設備,畢竟 USB 太普及了。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也需要廣泛普及。
USB-C 接口(蘋果公司的官方稱謂)就和在Android手機上流行的 Micro USB 接口差不多大小。USB-C 的好處在於支持正方兩面插入,不像傳統的 USB 接口,每次插入之前還得分辨正反面。隨着今後 USB-C 接口的普及,兩頭都配有 USB-C 接口接頭的線纜將會逐步流行起來。
全新的 USB-C 接口設計將會秒殺引發「視疲勞」的各種 USB 規格的連接線纜,比如 Standard-A、Standard-B、Mini-B、Micro-B、Micro-B USB 3.0 以及 Standard-B USB 3.0。最令人頭疼的標準就是有太多標準可供選擇。
單一 USB-C 接口設計除了能滿足蘋果一向追求的極簡設計風格之外還能帶來一些實用的功能特性,比如 USB Power Delivery,能夠實現大容量電池(相較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快速充電。此外還能傳輸視頻信號,無需購買相應的連接線纜或者轉化器來迎合主流的視頻接口,比如 HDMI。更為令人稱道的則在於快速的數據傳輸性能,相較於 USB 3.0 5 Gb 每秒的數據傳輸速度,符合 USB 3.1 規範的 Type-C 的數據傳輸速度可達 10 Gb 每秒。這種以一個接口代替所有接口的設計理念更加符合 USB 通用串行總線中「通用」的含義。
Thunderbolt 被打入冷宮
圖示:蘋果公司的 Thunderbolt 可輕鬆在外置顯示器和存儲設備中實現 4K 視頻編輯,但是目前無法在新款 MacBook 中使用
USB Type-C 和無線連接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而英特爾開發的用於連接硬盤驅動器、大型存儲陣列、顯示器以及擴展底座的 Thunderbolt 的高速連接器則遭受冷落。
自 2011 年蘋果公司在其 MacBook Pros 上引入 Thunderbolt 以來,後續幾乎所有的 Mac 電腦(這其中包括高端 Mac Pro 電腦)都出現了 Thunderbolt 的身影。此次全新 MacBook 上單一 USB-C 接口的採用宣告着 Thunderbolt 時代的結束。
除蘋果公司之外,Thunderbolt 也獲得了一些合作伙伴,比如早期的宏碁(後續棄用了 Thunderbolt)以及戴爾在今年為其 M3800 工作站產品加入對 Thunderbolt 的支持,需要指出的是該產品也是為了最大程度確保 Mac 用户逐步適應 Windows 操作系統。所以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Thunderbolt 的糟糕的表現同英特爾 2012 年在連接技術大會上的口號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英特爾 Thunderbolt 營銷和計劃總監傑森· 齊勒爾(Jason Ziller)曾高喊,「我們的長期目標就是在未來三到五年中,讓 Thunderbolt 被全球大多數 PC 採用。」
但實際上 USB 在市場的主導地位以及強大的增長能力扼殺了 Thunderbolt 成為主流的可能。考慮到 Thunderbolt 20Gb 每秒的傳輸速率,針對視頻編輯的需要,蘋果公司極有可能會在其 Pro 系列的 Mac 電腦中保留 Thunderbolt 一段時間。而對於其他非視頻編輯的用户而言,USB 3 以及相應的無線技術足夠用了。即便 Thunderbolt 在與主流 USB 的競爭中徹底失敗,蘋果公司也有很多相應的技術來完成過渡。
文章來源:How Apple's embrace of the new USB points to world without wires,本文由 TECH2IPO /創見 樑超編譯
資料來源:TECH2IPO
圖示:蘋果公司最新款 MacBook 整機竟然支配有一個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可同時滿足充電、音視頻輸出(Display Port、HDMI 和 VGA)以及數據傳送功能。
無論準備好與否,蘋果公司全新 MacBook 的極簡的接口設計或將引領 PC 設計的新潮流。
整機只有一個接口,有沒有搞錯!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在今年新發布的各式消費電子產品上逐步嶄露頭角。作為一款多功能接口,用户可用來連接外置移動硬盤、將電腦視頻傳輸至電視機或其他外置顯示器甚至是為設備充電。
儘管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極其靈活,但終究只是一個接口而已!對於那些想連接諸如打印機、網線、外置移動硬盤、攝像頭、顯示器、鍵盤鼠標、電視機、遊戲控制器、平板電腦等其他周邊設備的用户而言,一股淡淡的憂傷湧上心頭。
作為蘋果用户,你不得不適應這種更加依賴無線技術 PC 設計的發展方向,蘋果專屬設計的無上至尊感以及現實使用的苦逼痛苦感在用户心中不斷翻滾。面對最新款 MacBook 極度簡化的接口設計以及振奮人心的無線性能,Endpoint Technologies 公司分析師羅傑▪凱(Roger Kay)表示,「他們總是走在行業最前沿。」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蘋果公司總是能引領人們展望未來。就在全新 MacBook 發佈會當天,就單接口設計,蘋果公司全球營銷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表示,「筆記本電腦的未來在於擺脱各種線纜,告別插拔線纜用以連接設備。」
蘋果公司的歷史實際上也是革除過時技術的發展史。話説在 1998 年發佈一體式 iMac 電腦時,蘋果公司就拋棄了老舊的蘋果桌面總線連接器(Apple Desktop Bus connector),取而代之的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 USB 來連接鍵盤鼠標,此外蘋果公司還頗具爭議地拋棄了當時主流的軟盤驅動器。而現如今蘋果桌面總線連接器和軟盤驅動器早已被掃到歷史的故紙堆裏去了。回想 2008 年發佈 MacBook Air 時,蘋果公司竟然將高端 MacBook Pro 上的 CD 驅動器和以太網接口拋棄,而這些舉動進一步促進了全球應用的下載量以及人們通過 Wi-Fi 收看 Netflix 上的視頻內容。
出於未來之考慮,蘋果公司或許或改變主意向 MacBook 增加多一些接口,如同當年修改 MacBook Air 的設計一樣。但就目前而言,蘋果用户要麼儘快適應單接口設計的現實要麼直接買其他的筆記本電腦產品。
蘋果用户的新煩惱
改變對於蘋果的死忠用户來講是痛楚的,全新的 MacBook 的設計很難兼顧所有人的需求,售價 1299 美元起,你還能要求什麼呢?
專為蘋果 USB Type-C 接口而設計的 Digital AV Multiport Adapter 多功能轉換器可讓 MacBook 用户在給電腦充電的同時連接 HDMI 顯示器以及主流 PC 常用的 Type A USB 連接器(標準 USB 接口),售價 79 美元(約合 495 元人民幣,而大陸官方售價 588 元,略坑)
蘋果公司推行 Thunderbolt 接口很多年,對於那些經常使用到諸如 Thunderbolt 接口的海量各種外接設備的專業人士而言,對於那些在給電腦充電的同時通過以太網適配器來將數據備份至外置存儲設備的用户而言,可能真得去尋找其他筆記本電腦。對於那些經常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並且經常通過優盤裏的幻燈片來做投影展示的用户而言,還真得去另購 79 美元的 Digital AV Multiport Adapter 多功能轉換器。
IDC 分析師湯姆·梅內裏(Tom Mainelli)對此表示,「很肯定的説,很多用户一定會抱怨。但這是進步的代價,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商業角度來看,蘋果會戰勝對手最終勝出。」
蘋果打破『雞和蛋』悖論
TechKnowledge 首席分析師麥克·菲巴斯(Mike Feibus)認為,蘋果公司是唯一一家能夠解決『雞和蛋』悖論的科技公司,一方面一項新的技術只有在用户接受之後才能使用的,但另一方面新的技術在設備上得到廣泛採用之後用户才有可能接受。
菲巴斯表示,「無論什麼情況下,蘋果的鐵粉和死忠們定會購買新的產品。在忠實蘋果粉的感召以及蘋果公司的影響力下,勢必會推動行業圍繞單接口限制來開發新的配件和產品。從長遠來看,全新的 MacBook 有助於推動實現更為豐富的無線設備以及高級的 USB 擴充基座產品。」
對於那些仍有疑問的用户,料想蘋果的迴應也是「嘎嘣脆」。想在電視上看電腦上的視頻內容,為何不用 AirPlay?你想共享傳輸文件,為何不用 AirDrop?想通過手機移動網絡來上網,為何不用 iPhone 建立一個熱點;想聽音樂,為何不嘗試一下無線音響和耳機呢?
整個行業都在向無線連接方式發展,看看微軟最新的藍牙鍵鼠套裝 Designer Bluetooth Desktop,內置低功耗藍牙連接,徹底擺脱 USB 接口。另外攝像頭的無線化發展,也讓用户逐步擺脱對 USB 連接線和存儲卡讀卡器的依賴。現如今我們擁抱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其實意味着我們越來越適應於基於網絡的服務來同步數據而非連接線纜。
對於那些需要連接諸多連線設備的用户而言,最好還是放棄 MacBook,選擇 MacBook 或者其他接口豐富的 Windows 電腦產品。
一個接口代替所有
圖示:在新款 MacBook 上,唯一的 USB Type-C 接口將扮演五個角色,分別是 USB、DisplayPort、電源、HDMI 以及 VGA。
幸運的是即便 Windows PC 的用户也曾享受過接口設計變革的福利,畢竟 USB 還是一個產業。一系列廠家還是圍繞着兼容 Windows PC 來開發相應的周邊產品,就更別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者其他任何有數據傳輸和電源需求的消費電子產品。取而代之的並非兼容 Mac 電腦的硬盤盒抑或支持 Thunderbolt 其他設備,畢竟 USB 太普及了。全新的 USB Type-C 接口也需要廣泛普及。
USB-C 接口(蘋果公司的官方稱謂)就和在Android手機上流行的 Micro USB 接口差不多大小。USB-C 的好處在於支持正方兩面插入,不像傳統的 USB 接口,每次插入之前還得分辨正反面。隨着今後 USB-C 接口的普及,兩頭都配有 USB-C 接口接頭的線纜將會逐步流行起來。
全新的 USB-C 接口設計將會秒殺引發「視疲勞」的各種 USB 規格的連接線纜,比如 Standard-A、Standard-B、Mini-B、Micro-B、Micro-B USB 3.0 以及 Standard-B USB 3.0。最令人頭疼的標準就是有太多標準可供選擇。
單一 USB-C 接口設計除了能滿足蘋果一向追求的極簡設計風格之外還能帶來一些實用的功能特性,比如 USB Power Delivery,能夠實現大容量電池(相較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快速充電。此外還能傳輸視頻信號,無需購買相應的連接線纜或者轉化器來迎合主流的視頻接口,比如 HDMI。更為令人稱道的則在於快速的數據傳輸性能,相較於 USB 3.0 5 Gb 每秒的數據傳輸速度,符合 USB 3.1 規範的 Type-C 的數據傳輸速度可達 10 Gb 每秒。這種以一個接口代替所有接口的設計理念更加符合 USB 通用串行總線中「通用」的含義。
Thunderbolt 被打入冷宮
圖示:蘋果公司的 Thunderbolt 可輕鬆在外置顯示器和存儲設備中實現 4K 視頻編輯,但是目前無法在新款 MacBook 中使用
USB Type-C 和無線連接就是未來發展的趨勢。而英特爾開發的用於連接硬盤驅動器、大型存儲陣列、顯示器以及擴展底座的 Thunderbolt 的高速連接器則遭受冷落。
自 2011 年蘋果公司在其 MacBook Pros 上引入 Thunderbolt 以來,後續幾乎所有的 Mac 電腦(這其中包括高端 Mac Pro 電腦)都出現了 Thunderbolt 的身影。此次全新 MacBook 上單一 USB-C 接口的採用宣告着 Thunderbolt 時代的結束。
除蘋果公司之外,Thunderbolt 也獲得了一些合作伙伴,比如早期的宏碁(後續棄用了 Thunderbolt)以及戴爾在今年為其 M3800 工作站產品加入對 Thunderbolt 的支持,需要指出的是該產品也是為了最大程度確保 Mac 用户逐步適應 Windows 操作系統。所以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Thunderbolt 的糟糕的表現同英特爾 2012 年在連接技術大會上的口號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的英特爾 Thunderbolt 營銷和計劃總監傑森· 齊勒爾(Jason Ziller)曾高喊,「我們的長期目標就是在未來三到五年中,讓 Thunderbolt 被全球大多數 PC 採用。」
但實際上 USB 在市場的主導地位以及強大的增長能力扼殺了 Thunderbolt 成為主流的可能。考慮到 Thunderbolt 20Gb 每秒的傳輸速率,針對視頻編輯的需要,蘋果公司極有可能會在其 Pro 系列的 Mac 電腦中保留 Thunderbolt 一段時間。而對於其他非視頻編輯的用户而言,USB 3 以及相應的無線技術足夠用了。即便 Thunderbolt 在與主流 USB 的競爭中徹底失敗,蘋果公司也有很多相應的技術來完成過渡。
文章來源:How Apple's embrace of the new USB points to world without wires,本文由 TECH2IPO /創見 樑超編譯
資料來源:TECH2IPO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