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見乾貨:維基百科號稱是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的百科全書,但是這種自由在某些人(白人男性)身上體現的更為充分,而相對於少數族裔與女性,在維基百科中所受到的偏見也是不少,不僅相關詞條長期缺失,即使提交了有時候還會被刪除,更會引發大大小小的編輯戰。想要消除這種偏見問題,唯有讓更多的女性與少數族裔參與到詞條的編寫中來,如果別人不為你書寫歷史,那麼就由你自己為自己書寫。
在快速查找並且瀏覽一個詞條內容方面,維基百科已經成了無可爭議的王者。但是作為一個心懷遠大理想旨在「囊括所有人類知識總和」的網站,維基百科似乎還缺了點什麼,那就是對人類發展做出真正的貢獻與成就。
研究證實,由於詞條編輯者自身抱有的偏見,維基百科上的內容也因此帶上了偏見色彩。大部分的詞條編輯者都是抱有技術主義傾向、生活在基督教徒為主的北半球發達國家、使用英語的白領男子。根據一項經常被引用的研究顯示,超過 90% 的維基百科編輯者為男性。就是這些人決定了將「美國女性小説家」的詞條列表從「美國小説家」頁面中移除。由於維基百科中存在的偏見問題已經如此明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已經撥款 20 萬美元針對該問題進行相關研究。
一些維基百科的編輯者主動承擔起了解決偏見問題的重任。在過去的幾年中,維基百科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多次「edit-a-thons」活動(譯者注:該詞語是由「edit」與「marathon」組合而成,意為人們聚集在一起針對一個特定的題目進行集中編輯或者是內容輸入,其中內容多與文化、藝術、女權等相關),在這些活動中他們鼓勵大家都來學習如何編輯那些平常被人忽略了的詞條,併為這些詞條貢獻內容。在今年 3 月由「藝術與女權」展開的圍繞國際婦女節的一場 edit-a-thons 活動中,吸引了來自 75 個國家與地區的超過 1500 名參與者。而小型的 edit-a-thons 活動則遍佈全美的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大學。
「為了能夠代表一部分少數羣體發言,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到維基百科的編輯中。」紐約斯卡姆堡黑人研究中心的副館長 Maria Liriano 如是説。
在今年 2 月,斯卡姆堡中心圍繞黑人歷史月開展了主題為「黑人生活」的 edit-a-thons 活動,有大約 60 名志願者參與其中,他們在維基百科頁面上擴充了大量相關詞條,並且針對與黑人文化有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補充了新的內容。其中就包括了紐約哈林圖書展覽會(譯者注:美國最大的非裔美國作家圖書展銷會)以及服裝設計師 Judy Dearing(譯者注:非裔美國設計師、舞者)。
「這些話題能被更多人談論,我為此感到興奮不已,」Liriano 説:「有色人種能夠明白在維基百科上存在着認知鴻溝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去糾正它。」
Liriano 還談到如果想要持續改善這種維基百科中存在的偏見問題,最棘手的部分就在於如何讓這些參與到 edit-a-thons 活動中的新手編輯者可以反覆參與編輯工作。而這一點也是其他維基百科編輯者共同的心聲。
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運營維基百科、維基詞典、維基語錄、維基文庫等一系列相關網站,它現在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這些網站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參與編輯的人羣更具多樣性。維基媒體基金會社區資源主管 Siko Bouterse 説:「前人針對這一點已經有過非常細緻的研究,在很多社羣中女性的閒暇時間要少於男性。」
而在維基百科上添加信息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情,提交一個編輯頁面需要經過多個步驟程序的確認,因為每一次的編輯改動都必須保證有着正確的來源。如果有人不遵循這些既定的程序編輯詞條,那可能就會引發另一次編輯改動,而這個你也不知道來自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的編輯者會將頁面恢復到早期版本,或者是刪除一整個新增頁面。
即使是在 edit-a-thons 活動中也會出現「編輯戰」(譯者注:編者們將條目重複地改來改去,以此代替討論)的情況。Sarah Stierch 長期參與編輯維基百科詞條,她也組織了多次 edit-a-thons 活動,她就曾經在 2012 年遭遇過一場激烈的編輯戰。有人為美國女植物學家 Clara Hasse 建立了一個詞條,在 20 世紀初期這位植物學家曾經發現了一種影響柑橘類植物的病毒。但是沒過幾分鐘,一些編輯者就認定應該刪除該頁面,他們給出的理由是 Clara Hasse 在學術地位上只是一個男性植物學家的研究助理而已,她的「知名度」還不足以讓她擁有自己的百科頁面。
「這太令人沮喪了。」Stierch 至今回憶起來依然感覺憤憤不平。不過 edit-a-thons 活動中的志願者們能夠通過快速添加更多內容來挽救這個頁面。
在涉及到女性與少數羣體時,對於「知名度」的認定在類似的編輯戰中是雙方爭執的主要焦點,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維基百科詞條。在為某人建立詞條時,編輯者需要證明這確實是有價值的,也許她曾經是重大新聞的主角,或者是他的作品被博物館所收藏。但是有很多在歷史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女性與少數羣體留存於世的檔案較少,他們通常一再被忽視了,甚至連他們的功績也被記在了別人的名下。這就是為什麼將這些人從塵封的歷史中挖掘出來並展示在網上,成為「囊括所有人類知識總和」的維基百科的一部分是如此困難。
「我們必須要糾正女性在維基百科中的地位,要比平常更多地引用這些詞條,為其添加更多信息,為其建立充分的數字化歷史記載,還需要有更多的書籍與文章提到她們。」Stierch 進一步説明:「因為男人通常是不會為女性著書立傳的,所以女性必須要為女性書寫歷史。」
維基媒體基金會也試圖為改善這種狀況提供幫助,它最近撥款 25 萬美元想要促進維基百科中的性別多樣性,這被稱作激勵計劃。在今年 3 月該計劃從世界各地的個人以及團體處徵集到了 266 個方案,基金會要對這些創意一一審定,看看那些方案可以接受資助。
就在去年,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很大一部分資助給予了一個名為「南半球」的組織,該組織計劃在維基百科中提供更多的關於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內容。維基媒體基金會還贊助了「藝術與女權」2015 的 edit-a-thons 活動並資助其建立一個相關網站。對於那些小型的 edit-a-thons 活動,基金會或者是其當地分會將會為參與者提供飲料與食物。
但是即使維基百科已經盡力去組織各類 edit-a-thons 活動,在喚醒人們參與編輯的意識以及提高其編輯能力上還遠遠不夠,這些活動還不足以解決維基百科所面臨的困境。
「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是不現實的。」Maia Weinstock 多年來一直為了 Ada Lovelace Day 組織 edit-a-thons 活動,該紀念日來源於 19 世紀的先鋒計算機科學家 Ada Lovelace 的生日。(譯者注:Ada Lovelace 為詩人拜倫之女,她在 1843 年公佈了世界上第一套算法。Ada Lovelace Day 現在是用來慶祝女性技術和科學工作者。)
但不幸的是,那些在 edit-a-thons 活動中新加入的編輯者大多不會成為活躍的維基百科貢獻者。當你再次檢查那些在 edit-a-thons 活動中加入的新編輯者的創建記錄時,你會發現在幾個月後僅有少數一些人繼續活躍於維基百科之中,不斷地完善他們之前所提交的詞條。
在分析其中原因時,Stierch 認為沒有時間參與編輯只是一方面因素,而維基百科自身的男性文化可能也會將 edit-a-thons 活動中的參與者排除之外。維基百科中被編輯的詞條通常都會在討論頁中被各種爭論,在討論頁中編輯者們會就是否要改動一個頁面中的內容發表意見。有時候這種意見的探討會升級成激烈的爭論,比如在「玩家門」(譯者注:涉及一位女性遊戲開發者的性醜聞)事件的相關頁面中各種爭論就非常尖鋭。要知道那些患有直男癌的白人男性可不會是脈脈温情、彬彬有禮的,他們在討論頁上留下的評論會非常直白尖鋭。
Stierch 説:「當你在一個男性主導的網站中,女性的用户體驗就沒人關心了。」作為對這些尖鋭評論的迴應,她在維基百科中創立了一個名為「茶館」的旨在友好探討學習的小角落。
Siân Evans 是「藝術與女權」活動的組織者,她也希望能夠看到維基媒體基金會針對性別、種族和其他方面的問題做出更多研究,「通過在維基百科上編輯詞條來反映社會政治現實。」
「我認為維基百科正在認真的考慮解決這些問題,畢竟他們現在是有組織的。」
文章來源:HuffingtongPost,原作者 Sara Boboltz,TECH2IPO/創見 陳錚編譯
資料來源:TECH2IPO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