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QUARTZ,TECH2IPO/創見 陳錚編譯,譯文創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在去年九月份推出了 GrowthHackers.com 網站,在其中我們對於那些較快成長的創業公司進行了剖析。我們想要藉此解答那些行業之外的人疑問:這些創業公司為何能如何迅速成長?因此我們對於那些公認的成長最快的公司如 Uber、Snapchat、Linkedln、Hubspot 以及 Evernote 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們在網上搜尋了大量關於這些公司的訪談、視頻和新聞報道,並且針對每一個公司的案例研究都採用了多種來源的資料。通過這些基礎的研究工作,我們從中發掘出是那些因素促使這些公司取得,以及它們的逆向增長引擎為何。當然我們得出的結論不能保證是 100% 正確的,但是這項研究收到了大量積極的反饋,因為之前從未有案例如此詳細地剖析了創業公司的增長動力從何而來。
現在我們已經對於 10 家創業公司進行了案例分析,我想要與你們分享從這些取得難以置信的增長的創業公司中學到的事情。希望這些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啟發,並且在你開創自己的事業時起到一臂之力。
第 1 課:離開產品談公司成長都是耍流氓
你可能已經聽過許多產品匹配市場需求的説法,並且它們都有很好的理由。我們所研究的 10 間創業公司都具有一個獨特的增長引擎——它們的相同點是都擁有一款「Must have」產品,這產品為公司帶來了忠實用户,而這些樂於使用產品的忠實用户就成了公司賴以獲取成功的基於與快速發展的動力。
比如説 Linkedln,它是在覆蓋了大多數用户之後才成為了「Must have」產品,而像 Evernote 則是填補了某些市場空白。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經援引過的一句話的是這樣説的:「公司失敗的兩大原因就是在不該蠻幹的時候大刀闊斧,在應該進取的時候膽小慎微。」產品是公司成長的基石,沒有好的產品想要獲得持續增長是不可能的。
第 2 課:成長永無止境
我們所研究的 10 家公司的共性就是非常專注於增長,而不僅僅是嘴上説説而已。他們將人力、資源以及精力都投入到了能夠促進公司增長的業務當中。Linkedln 可以説是這方面的代表,該公司在過去的 10 年中都一直專注於獲取持續增長。Linkedln 的實踐給我帶來了啟發:成長不應有止境。
不僅僅是在過去的十年中專注於獲得成長,如今的 Linkedln 還一直在用創新推動其增長引擎。該公司也走過彎路,但是他們依舊保持着激情去尋找下一個、下下一個增長點。
第 3 課:公司成長不能依賴營銷
縱觀這 10 家創業公司,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採取了傳統的營銷策略。你從未聽説他們花大精力做搜索引擎付費廣告或者是郵件營銷,當然了,其中不少公司也採取了上述兩種營銷方式,但是這些營銷手段不會為公司產品帶來變革,創業公司也無法從中獲得可持續增長。
與此相反,你會發現這些成長最快的創業公司有着自己特別的策略去驅動增長,其中有一些包含在市場營銷當中,但是更多的是依賴於其自身產品所帶來的發展機會。
這些創業公司的手段多樣,比如 Square 推出的能夠與黑色 iPhone 形成鮮明對比的白色讀卡器,或者是像 Evernote 那樣為了適應新的 App store 而重新設計產品,這些都已經超出了傳統的營銷範圍。對於公司來説,單靠營銷團隊是無法起到這種支撐作用的。
創業公司想要依靠符合用户需求的項目取得真正的增長,首先仰仗的是技術與產品團隊,然後才是營銷。相反,像 Groupon 那樣在廣告上花費大筆預算的公司是無法獲得持續增長的。
第 4 課:跟風是一記歪招
這些在自己所處垂直領域取得突破的創業公司沒有一家是依靠模仿行業中現有模式成長起來的。他們選擇的都是走自己的路,而且經常讓外人摸不着頭腦他們想幹啥。Hubspot 針對新員工培訓項目收取費用,人人都覺得這是大錯特錯,結果僅此業務就為他們帶來了巨大巨大的成功。
Yelp 沒有走付費評論和依靠美食評論家的老路,而是將全部精力都投注於打造本地美食社區上面。在當時該行業中的主流模式是像 City search 這些巨頭們所使用的付費評論模式,在大家看來 Yelp 打造本地社區的做法簡直就是傻瓜才幹的。
第 5 課:不要好高騖遠
在 Wealthfront 的聯合創始人安迪•拉克里夫看來「初創公司永遠有自己的鴻溝需要跨越」,意思就是創業公司在發展早期專注於自己所處的利基市場是非常重要的。我所研究過的所有快速成長的創業公司都是按照這個類似的思路在發展自己的事業。不論是像 Snapchat 那樣專注於高中生和大學生,還是像 Square 那樣專門做中小企業的生意,或是像 Belly 一樣只以芝加哥城區的零售店為客户,他們都意識到有的放矢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