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3D、量子點?別給我扯這些玄乎的電視概念,HDR 技術最實在!

TECH2IPO 於 12/1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創見乾貨:4K、3D、量子點技術等等有關電視的技術名詞近年來被廠商拿來大肆宣傳,這些看起來更像是概念上的炒作,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觀感提升非常有限。而最早在手機上為人熟知的 HDR 技術出現在了各大廠商旗艦機型上,這很可能就是電視的未來,本文將具體介紹 HDR 技術及優勢。

我們可以輕易地區分電視畫面裏面的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嗎?這是因為電視屏幕抹去了很多細節,與現實的人相比,高下立判。

電視發展的下一步就是帶來更逼真的畫面,決定性的技術不是 3D,也不是像素的堆砌,而是 HDR(高動態範圍)。今年秋季,三星、LG 和Sony的高端電視機型都搭載了 HDR 技術,4K 電視帶來的變化你得靠近屏幕才能看得到,但是 HDR 帶來的觀感提升卻是實實在在的,這會成為這幾年你換電視最好的理由。

Sony、三星和 LG 今年發佈的支持 HDR 技術的電視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HDR 技術會成為標配,但是目前,售價較高,在 2000 美刀以上。

相信很多人是從智能手機拍照模式知道了 HDR 這個名詞,這給手機拍照帶來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而在電視上,HDR 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表現極高的色彩範圍,展示更多的畫面細節。其實好萊塢早已使用這類攝像機拍攝作品,包含更多的畫面信息,但是為了與普通的電視屏幕適配,很多細節在後期製作中省去了。

HDR 到底有何優勢?

HDR 到底有什麼效果?在這裏引用愛活網的一段説明:

未開啟 HDR 技術

開啟 HDR 技術

引用由於相機的動態範圍有限,在拍攝如天空與地面這兩個明暗差別巨大的場景時,只能傾向於測量其中一個場景的曝光,結果只能獲得天空亮地面暗或地面亮天空過曝這兩種情況的照片。而 HDR 所帶來的高動態範圍效果,既保留了亮度適中的天空,也可以展現清晰的地面環境。對比度高、明暗清晰、色彩鮮明,使整張照片看上去更符合我們人眼所觀察到的視覺效果。

除了 HDR 以外,還有一些其他技術能顯示這種效果。如量子點技術,能在 LCD 屏幕上顯示更多色彩;LG 還採用了一種成本更高的 OLED 技術,也能實現相似的效果。

這些電視的亮度都很高。為了更好地説明,我們引入量化亮度的單位——尼特(Nits)。回到 90 年代,那時視頻標準剛剛設立,普遍認為電視機屏幕最高亮度為 100 尼特,而正午陽光下的花亮度接近 14000 尼特。但是電視並不需要如此高的亮度,三星最新的 SUHD 電視亮度能達到 1000 尼特以上,這已經足夠了。

內容匱乏是通病 但前途光明

但有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的: 電視機生產廠商採用新技術的速度比內容提供者的速度快得多,也就是説空有先進的技術,相應的資源卻少之又少。

亞馬遜流媒體可提供少量 HDR 版本的電影,Netflix 也計劃推出 HDR 內容,但僅僅是計劃而已。線上電影商店 M-Go 也銷售 HDR 電影,其中就包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可以在三星電視上直接播放。

而且,更糟糕的是,HDR 還存在標準之爭。三星、Sony和 LG 都採用 HDR 10 標準,也就是亞馬遜正在使用的。但是杜比實驗室(Dolby Laboratories)自立門户,開發出了自己的系統 Dolby Vision,還展示了其原型機。Netflix、沃爾瑪影院服務和 Vudu 是其內容合作伙伴。

以上的問題固然存在,但是 HDR 的前途一片光明。不像 4K 內容,視頻創作者需要特定的設備才能產生內容,HDR 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內容分發者也不用捲入標準之爭,可以同時提供 HDR 10 和 Dolby Vision 內容。而且 HDR 內容不會佔太多的帶寬。二十一世紀福克斯(Twenty-First Century Fox)已經承諾所有電影提供 HDR 版本,三星也發佈了一款同時支持 4K 和 HDR 的藍光播放器。

市面上 HDR 電視推薦

在向大家推薦 HDR 電視之前,有一點有必要説明,很多 HDR 電視同時也支持 4K。很多店面都沒有 HDR 展示片源,購買之前很難看到真正的 HDR 視頻。而且,HDR 並不意味着一直維持着高亮度,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

目前可供選擇的支持 HDR 技術電視型號

如果不差錢,當然選擇今年最好的 HDR 電視——LG 9500 OLED 系統,55 英寸售價 3000 美刀、65 英寸的為 5000 美刀,最高亮度 400 尼特。這些 OLED 屏幕亮度不及 LCD 版本,但是 OLED 屏幕對比度更高,無論是 HDR 視頻還是非 HDR 視頻,都能顯示更生動的畫面。如果你覺得 3000 刀太貴了,那麼三星 JS8500 也是不錯的選擇,65 英寸版本僅售 2500 美刀。

文章來源:WSJ 由 TECH2IPO / 創見 陳剛編譯 首發於創見科技,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