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a 950 評測:不愧為微軟最佳,只是還不夠好

TECH2IPO 於 24/1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微軟的 Lumia 950 已經開始發售,這款搭載了 Windows 10 移動操作系統的設備瞬間成為了評測界的寵兒。面對鋪天蓋地的評測文章,微軟公司的帕諾斯 · 班乃(Panos Panay)在微軟公司的手機博客上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引用我們將 Windows 操作系統一貫的熟悉體驗和強大的硬件設備結合了起來。這款設備擁有驚豔的屏幕效果,用户可以從中獲得顛覆性的使用體驗。我們為 Lumia 950 配備了 Continuum for Phones(可以讓你的手機一秒變電腦)以及 Lumia 設備專屬的 Windows Hello 測試版等創新功能。為了確保 Lumia 950 的市場競爭力,我們還行業領先的成像處理技術。Lumia 950 完全為了提升用户的效率而生,操作直觀、響應迅速的 Lumia 950 足以成為市面上最具生產力的設備。

但現實真的就像班乃所説的一樣嗎?通過觀看各類在線評測,我們不難理解微軟公司對這款設備的期望之大。目前微軟公司在某些領域中已經處於落後地位,在這樣的局勢下,Lumia 950 必定難成用户的首選設備。


瑪麗 · 喬 · 弗萊(Mary Jo Foley)在 ZDNet 上對 Lumia 950 的設計進行了評測。Lumia 950 的外殼使用了堅固的聚碳酸酯材質。和金屬材質相比,這種材質可以使機子變得更輕,在跌落的時候也可以更好地吸收衝擊,缺點是會顯得機子檔次不高。

引用(Lumia 950)並不是一款全金屬的設備。在聚碳酸酯材質材質的包裹下,機身的塑料感較為明顯。儘管聚碳酸酯材質材質的觸感並不差,但作為 Lumia 設備的鐵桿粉絲,坦白説我寧願犧牲一些重量上的優勢以換取一個全金屬的設備外殼。

Lumia 950 的重量只有 150g,機子握在手上感覺非常輕便,重量的分佈也很均勻。用户可以對設備的背面進行更換(默認為黑色或白色),現在第三方廠商已經開始出售更具個性化的背殼。

彼得 · 布萊特(Peter Bright)在 Ars Technica 上對 Lumia 950 的細節進行了評測。毋庸置疑,Lumia 950 是微軟公司的旗艦機型,這點從出貨量上不難得知。很可惜,作為一款高端機型,Lumia 950 仍遠達不到用户的期望。僅僅向 Google 公司的 Nexus 設備看齊是遠不足夠的。

引用(這樣的配置)夠用嗎?顯然,Lumia 950 的配置即便在高端機型中也非常主流。Lumia 950/950XL 的設置分別參照了 Google 公司的 Nexus 5X 和 Nexus 6P 兩款旗艦機型,甚至連屏幕尺寸(兩款機型分別為 5.2 英寸和 5.7 英寸)以及處理器(分別為高通 808 和 810 型號)的設置也一樣。Google 公司的兩款機型在 RAM(Nexus 5X 機型的 RAM 僅為 2GB)和屏幕分辨率(Nexus 5X 的屏幕分辨率為 1920×1080)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毋庸置疑,Lumia 950 確實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旗艦機型,至少也是微軟公司出產的機型中最好的一款。

Lumia 950 的硬件也和 Nexus 5X 大同小異,因此其 3D 性能的表現應該也與 Nexus 5X 水平相當。但兩者所使用的驅程存在明顯差異,Lumia 950 的 Gfxbench 使用 Direct3D,而 Nexus 5X 則使用 OpenGL,但驅動程序的差異並不會對設備的表現造成明顯影響。儘管有人反映 Gfxbench 本身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覺得出錯的原因在於 Direct3D 驅程的不足。

當然,3D 圖形芯片的作用在於使應用(主要是遊戲)的顯示效果變得更加驚豔。不得不説,相對於 PC 版而言,移動版 的 Windows 10 缺失了許多關鍵功能。

邁克 · 普洛斯彼羅(Mike Prospero)非常看好 Lumia 950 的屏幕,這是 Lumia 950 的一個主要賣點。Lumia 950 配備了一個高分辨率屏幕,色彩再現效果極佳。美中不足的是屏幕的總體亮度稍有欠缺,但由於 Windows 10 系統所使用的字體非常清晰,因此可以很好地彌補屏幕的固有缺陷。

引用Lumia 950 的驚豔之處在於其配備了 5.2 英寸的高清 AMOLED 顯示屏,屏幕分辨率達到了 2560 x 1440(564 ppi)。Lumia 950 的屏幕配置和三星 S6 Edge 相當,比 Nexus 5X 的 1080P 面板要更為鋭利。

不幸的是,Lumia 950 的屏幕亮度卻有所欠缺。Lumia 950 的屏幕亮度僅為 360 尼特(nit),而市面上的機型屏幕亮度大部分在 430 尼特以上,其中 Nexus 5X 的屏幕亮度為 454 尼特,三星 S6 Edge 的屏幕亮度則為 536 尼特。值得安慰的是,Lumia 950 的屏幕即便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清晰地顯示內容,對於 sRGB 色域的顯示達到了 115% 的優秀水平(超過 100% 即為優秀)。此外,Lumia 950 的屏幕對色彩的還原度非常高,色彩偏差值僅為 1.9(越接近 0 越是理想)。Lumia 950 的屏幕表面使用了康寧公司的 Gorilla 玻璃,在跌落中可以很好地保護手機屏幕。

想知道 Lumia 950 攝像頭的表現如何?讓我們來看看 Windows 的狂熱愛好者保羅 · 瑟洛特(Paul Thurrot)是怎麼説的吧!Lumia 950 的攝像頭由多位前諾基亞員工攜手打造:

引用Lumia 950 的攝像頭表現非常出色,在日常使用中的表現毫不遜色於 iPhone 6S Plus。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Lumia 950 在弱光環境下的表現,不論是在户外的夜色中還是在曼切斯特(Manchester)那的燈光昏暗的酒吧中,Lumia 950 的成像表現都尤為出色。我可以這麼説:Lumia 的『死忠粉』們應該會對這款設備感到驕傲。Lumia 950 的攝影優勢可不僅僅反映在專屬的拍攝按鈕上。

Lumia 950 最大的賣點是「一秒變電腦」。儘管響應速度比不上市面上配置強悍的新型電腦,但至少它可以很好地支持用户完成基礎工作。這個功能叫做「Continuum」,丹 · 塞弗特(Dan Seifert)在 The Verge 上對這個功能作了詳細解釋:

引用Continuum 功能很好地使 Lumia 950 和 Windows 10 在市面上眾多設備(主要是 Android 設備和 iPhone)中脱穎而出,它可以使你的 Lumia 950 設備變成一台功能完備的 PC。要實現這個效果,你需要為 Lumia 950 配備售價為 99 美元的底座以及一台外部顯示器(電視亦可)。你僅需將設備和顯示器進行連接,手機的所有內容即可在顯示器中顯示。注意,這可不是簡單的外接設置:Continuum 會自動識別外接顯示器的尺寸和分辨率並自動進行適配。適配完成後,用户會在顯示器上看到 Windows 10 特有的開始菜單以及活動中心。

所有運行 Windows 系統的智能手機都有一個致命缺陷:缺少豐富的第三方應用。Techno Buffalo 的託德 · 哈斯爾頓(Todd Haselton)特意針對這個問題發表了評論,他的觀點讓人不得不服:

引用Windows Phone 平台一個廣為人知的缺點是是應用軟件的缺失,許多在其他平台上廣受歡迎的應用並不支持 Windows Phone 平台。即便是 Instagram 也僅推出了 Windows Phone 平台的測試版,而 Periscope 則壓根就不支持 Windows Phone 系統(至少官方並沒有推出 Windows Phone 版本,非官方版本存在明顯的功能缺陷)。但一些應用軟件廠商已經開始重視 Windows Phone 平台。

Slack 針對 Windows Phone 平台開發的試用版非常出色。微軟公司希望開發者明白目前 Windows 系統有超過 10 億位用户,他們希望開發者可以使用全新的工具為將應用移植至 Windows 10 移動平台上。因此,隨着時間的推移 Windows 10 的第三方應用的問題應該可以得到解決,但當下該問題仍然是 Windows Phone 平台最大的瓶頸。儘管我們所討論的問題是開發適用於更多平台的應用軟件,但我還是想要吐槽一下微軟公司自身的 Skype 應用在 Continuum 功能下竟然不能正常運行。想要其他開發者踴躍為 Windows Phone 平台開發應用,微軟公司應該做好表率作用。

不得不説,Lumia 950 是一款有趣的手機。它擁有旗艦機型的配置,但外殼所採用的卻是塑料材質(儘管是高品質塑料);它擁有 Continuum 這類突出的新功能,卻又缺少第三方應用。喬安娜 · 斯特恩(Joanna Stern)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上對 Lumia 950 下了這麼一個總結:

引用倘若手機終會取代我們的電腦,那麼我們所選擇的必將是那些已經擁有我們喜歡的應用和服務的機型。但非常不幸,目前達到這個條件的是Android設備和蘋果公司的 iPhone,而不是微軟公司的設備。前面兩類平台已經具備了微軟公司絕大部分的優秀應用和服務。

Lumia 950 的意義或許在於為微軟公司的新戰略指明方向,這是一款概念機型,而我並不推薦用户花費 600 美元去購買一款概念設備。

文章來源:Forbes,由 TECH2IPO / 創見 阮嘉俊 編譯,首發於 TECH2IPO / 創見(http://tech2ipo.com)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