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後台應用都關了也不能為你的 iPhone 省電

TECH2IPO 於 11/02/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自從我在上初三的時候擁有了第一部 iPhone,時時刻刻都想着要給它充電就變成了一種可怕的回憶。我覺得對於 iPhone 來説,其電池續航能力不佳已經變成了一種雞蛋裏挑骨頭的藉口。就好比是你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通常都會提出一個經典的問題「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大家都清楚,想要回答這種問題不需要你真的將自己批判一番陷於尷尬中,而是要好好組織一番語言,甚至是完全答非所問——「我的缺點就是工作太努力了。」通常對於 iPhone 來説,提到它電池續航能力不好也是如此的一種搪塞。

但是説真的,電池續航能力不好其實非常煩人,一部總是沒電的手機是多麼的令人惱火。所以我想盡了一切可用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與 iPhone 電量消耗進行戰鬥的主要武器就是強制關閉所有後台運行進程。

第一步:

通過按兩下 Home 鍵打開「App 切換視圖」或者是「多任務菜單」。


第二步:

將你的所有類似於水果忍者的遊戲都一掃而空。


無論你是一個手機電量總是處於瀕死邊緣的人,還是那種手機電量從來不會低於 50% 的人,也許你都已經嘗試過使用這種方式來為手機省電,尤其當你使用的是 iPhone 的時候。

遺憾的是,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完全是白費力氣,強制退出後台運行程序似乎沒起到多少省電的作用。

天大的誤解

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相信在多任務菜單中出現的 App 依然在後台運行,它們不僅會消耗手機電量,還會讓手機運行速度變慢。

但是根據一位前蘋果公司的技術人員的説法,這根本就不是真的。

引用「真相就是那些出現在你多任務菜單中的 App 並沒有在手機後台繼續運行:iOS 系統會在你最後一次從這些 App 中離開的時候就將其活動凍結,這樣你再次回到 App 中的時候就可以接着之前的使用。」

更仔細的觀察

想要知道在你的手機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如來看一下這個蘋果 App 編程指南。它描述了 iOS 中的 App 是如何執行任務的:


下面是對於 App 每個狀態的詳細解釋:


我們關心的是其中三種狀態: 活躍、後台運行以及暫停

當我們使用 App 的時候,它就處於活躍狀態裏,這時候它會一直使用 CPU 與內存。

一旦你按下 Home 鍵回到主頁面,這個 App 就進入了後台運行的狀態中,這個狀態只會持續很短時間,它不過是一種進入暫停狀態之前的過渡階段。

注意:有一些類型的 App 不會按照這種正常程序運行,它們將在後台運行更長一段時間。這其中就包括了下載播客的 App,音樂播放類 App 以及導航與定位 App。

因此,基本上任何人想要強制結束每一個 App 後台運行的做法都是徒勞無功的,他們都將已經暫停的 App 當成了仍然處於活躍中的 App。

雪上加霜的是,有理由相信強制中止後台運行 App 實際上會損害電池的壽命。下面就是前蘋果技術人員的解釋:

引用「當你關閉 App 的時候,你感覺自己將被 App 佔用的內存解放了出來。你可能會覺得這就是你想要達成的效果,但其實並沒有。當你下一次需要使用的時候再打開這個 App,你的手機就必須重新將 App 內容加載到內存中。你以為自己的做法讓手機獲得了清淨,其實這種反反覆覆的過程會對你的設備帶去更多壓力。此外,iOS 會在它需要更多內存的時候自動關閉 App 以釋放內存,所以你只不過是將手機已經做了的事情再做一遍。你應該是手機的使用者,而不是當它的監護人。」

這就好比沒有任何理由地讓汽車熄火然後再重新啟動,做這種事情只是白白浪費汽油。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按兩下 Home 鍵之後出現的多任務菜單呢?你應該將其看做是「最近打開」的 App,而不是「正在使用」的 App。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小實驗來證明這一説法:

重啟你的手機,當它啟動之後別打開任何 App,先雙擊 Home 鍵。結果仍然出了一堆 App,儘管你剛剛重啟手機後沒有打開任何 App,這些 App 依然會出現在多任務菜單裏。

總結

強制中止後台運行 App 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希望讀完本文後我們能就此達成一致的觀點。但是為何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長時間地無視了這個事實?這個問題確實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意思是,既然在 Google 上簡單地搜索一下得出的結果就能夠讓這種方法的忠實信徒明白它是無效的,為何還有人如此深信不疑?


就個人感觀而言,我認為這得出一個事實,當我們從自己所信任的人(朋友或者家人)口中得知一條看上去很有邏輯可言的信息(比如説關閉後台運行的 App 能省電),我們很少會質疑其真實性。

即便是在數字時代,只要簡單地搜索一下就能得到問題的答案,人們依然可能會輕信沒有根據的説法,成為不實信息的受害者。

文章來源:the HUSTLE,由 TECH2IPO / 創見 陳錚 編譯,首發於創見科技(http://tech2ipo.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