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了無牽掛:「死亡 APP」可以幫你提前料理身後事

TECH2IPO 於 11/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一個年輕的男子正凝視着攝像頭,他看起來只有 20 來歲的樣子,最多不過 30 出頭。他穿着一件反絨西裝,帶着一副時髦的雙色眼鏡,在介紹自己的時候還興高采烈地揮了揮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做威爾(Will)」他對着 YouTube 的觀眾説道,「我已經死了。」

「儘管我的死亡難免讓家人感到難過,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承受太大壓力。值得慶幸的是,尚在人間的時候我曾經註冊過 Everest 的服務,這無疑是一項明智之舉。」

説完這段話後,威爾露出了微笑。在鏡頭的背景中,威爾的家人正遵循他的意願籌備葬禮。

「Everest」是一家立足休斯頓的葬禮服務提供商,他們委託「Sandwich Video」(一家洛杉磯製片公司)製作了上文關於威爾的視頻,並於今年 2 月進行了發佈。這段視頻已經成為 Everest 公司針對千禧世代的營銷活動的重要一環,這家公司希望能以此喚醒千禧世代對自己生命終結後的數字生活進行思考。

繼依託 Instagram 的葬禮服務後,現在還有許多旨在為千禧世代提前規劃生命終結後事宜的應用和數字化服務,Everest 正是其中一個。於上年秋季,互為競爭關係的「Cake」和「SafeBeyond」在一個月內相繼上線,這兩款應用都希望能夠將用户對生命終止後的計劃工作整合到一個簡單的應用軟件當中。

這類「死亡 APP」旨在為用户組織好自己的在線生涯,用户可以在上面撰寫數字化遺囑,交代葬禮事宜,舉辦多媒體追悼會以及安排自己的數字財產。這種應用可以作為用户所有媒體賬户的一個「母體」,用户可以一站式儲存所有網上賬號和密碼,以便繼承人在他們去世後使用。

考慮到目前千禧世代的線上生活已經臻於完善,這類「死亡 APP」又將如何為他們生命中的另一階段增添一個全新的層面呢?

在 2011 年,McAfee 公司曾經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美國人眼中,每個人數字資產的平均價值約為 55,000 美元。截至 2015 年,每名互聯網用户平均擁有 90 個線上賬户。據一名技術專家估算,約有 289 萬名 Facebook 用户於 2012 年辭世,且這些用户的個人頁面很可能會陷於無人接手的尷尬境地。在美國,89% 的互聯網用户會同時使用網絡社交服務。

目前 Google、Pinterest、Twitter 和 Facebook 等公司已經開始為用户提供賬户移交的選擇,他們可以在辭世後將自己的賬户移交給自己心儀的人,但這種選擇普遍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在 Facebook 中,辭世用户的繼承人不可對賬户已經發布的信息進行編輯,也不可以徹底刪除賬户。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死亡 APP」所採取的是將賬號和密碼移交給繼承人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繼承人可以得到不受限制的完整權限。除了社交媒體的賬户外,這類「死亡 APP」還可以儲存用户的線上銀行、數字報刊訂閲以及在線購物等範疇的賬户。


和過往相比,千禧世代的死亡率其實並不高。在 2013 年(最新的官方數據只更新至 2013 年),美國的千禧世代死亡率和過去相比保持恆定,年輕羣體的死亡率甚至出現了小幅下降。我們不難推測,這些「死亡 APP」的主要目標是後二戰時期於嬰兒潮中出生的那一代人。巧合的是,2013 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年齡介乎 55 歲和 64 歲之間的羣體在死亡率上有所上升。

但面對身後事的計劃服務提供商則傾向於將千禧世代當成自己的主要目標。這類商家認為隨着千禧世代步入家庭生活,他們會開始思考遺產的分配問題,一些人甚至會將死亡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當中。「死亡沙龍」和「死亡咖啡館」已經成功發展了一定數量的受眾,在 Tumblr 上甚至有用户發佈出席葬禮期間的自拍照。

Everest 表示,目前在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已經有超過 2,500 萬人使用他們的服務,許多僱主已經將他們的服務納入到員工福利當中。迫於用户所施加的壓力,Everest 於 2013 年推出了和 Cake 以及 SafeBeyond 大同小異的雲服務,以便用户在服務器上儲存數據。

「他們已經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適應了這類服務,這類服務已經變成了眾多日常服務當中的一種。」Everest 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 · 達菲(Mark Duffey)表示,「這類服務並沒有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複雜,相反,它們有助於簡化人們的生活。」

「Everplans」是另一款用於規劃身後事的應用,這家公司的一位聯合創始人表示,她是從自己的婚禮中得到這個啟發的。在對自己的婚禮進行規劃的時候,她曾經使用過「The Knot」公司的在線婚禮規劃工具。以 The Knot 以及 The Bump 為首的網站可以提前數月甚至是數年的時間為用户提供在線清單、郵件提醒(每週一次)以及家庭計劃等婚禮服務。但計劃的對象轉向死亡時又會如何呢?這些「死亡 APP」的出現很可能會驅使用户不斷更新他們的 Facebook 狀態。

「我們並不希望用户僅在計劃上花費一個小時或者是一天的時間,我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Everplans 的編輯主任吉恩 · 紐曼(Gene Newman)説道。

紐曼還表示自己每週都會更新 Everplans 賬户,他會不時收集用户的反饋意見,以查看是否有哪一項數據場景值得納入產品當中,又或者淘汰掉哪項服務。每當 Everplans 增加或者刪除了某項服務後,紐曼也會對自己的賬户進行相應調整。

「Afternote」則可以幫助用户創建關於自己的多媒體致辭,這款應用會將用户創造的致辭儲存在他們的賬户當中。如果你希望自己能以蒙太奇圖像的形式被人們惦記,Afternote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千禧世代總是傾向於用虛擬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這種傾向相比將使以圖片為主的喪葬行業實現騰飛。獨立攝影師梅勒妮 · 帕克(Melanie Parker)在近 5 年中一直以葬禮攝影作為自己的主業,她表示邀請她拍攝葬禮照片的客户平均年齡僅為 24 歲。帕克表示,儘管尚無客户將其所拍攝的照片用於葬禮計劃當中,但她確認自己的客户以千禧世代居多。

「和我交流的人會一次又一次地翻看這些照片。」帕克説道,「正如其他生命階段一樣,死亡也只不過是生命過程當中的一環。」

文章來源:theguardian,由 TECH2IPO / 創見 阮嘉俊 編譯,首發於 TECH2IPO / 創見


資料來源:TECH2IPO
標籤: cake  SafeBeyond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