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尚極簡主義的未來,我們不再需要 APP

TECH2IPO 於 04/04/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有一款應用程序可以實現這個功能。」

自 2008 年以來,這個常用語的出現標誌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當然,應用程序的火爆也不無道理。許多編程教程都聲稱可以在數週內讓你學會應用開發所需要的技巧,面向新手的編程訓練營也隨處可見。許多不甘落後的公司也在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並將其視為一種效果絕佳的宣傳手段。應用程序是如此火爆,甚至連一些街區的餐飲店也開始着手打造自己的菜單應用。

在 2008 年,應用商店正式上線。蘋果公司是第一個應用風潮引領者,這家公司的應用商店讓可以下載並安裝在手機上使用的精美應用變得流行。實際上,集中式分配軟件的概念並不新穎,在蘋果公司推行這種模式之前已經有許多掌上設備及台式設備在使用集中式分配模式。蘋果公司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完美地將時間因素和技術因素結合到了一起。在 2008 年,iOS 系統已經可以支持 3G 功能,面對該系統的開發環境也十分成熟,設備的顯示效果更是驚人。但最重要的是,iOS 系統擁有過硬的技術支撐。移動應用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們是傳送最新內容和服務的最佳方式,其絕佳的性能可以確保用户得到滿意的體驗。

用户並不會過分關注應用的工作原理,他們在玩《Angry Birds》的時候只會關注如何將小鳥發射得更加準確,在自拍的時候也只會關注如何獲取更佳的拍照效果。不久後,可以下載及運行酷炫應用的 iPhone 變得廣受歡迎,而 Android 設備也緊跟其後。隨着智能手機的價格門檻進一步下降,網絡也變得越來越迅捷,移動設備的處理器性能也越來越出色,應用程序的風靡可謂正當其時。

既然一切都合乎情理,那麼問題出在哪裏?

其實並不存在問題一説,只是説我們可以擁有一種比應用程序更加有效的方式。顯而易見,移動應用的成功離不開快速網絡和高性能處理器的結合。但現在,科技的進步已經超越了這個範疇,應用的體量也已經超過了合理的程度。今天想要在應用市場求得生存空間並不容易,最關鍵的兩個因素在於內容的可傳送性和可被發現性。

內容的可傳送性和可被發現性

每一位智能手機用户都曾經在某種程度上體驗過如下情景:某些快餐店或者商鋪會提供 20% 的優惠幅度,以鼓勵顧客下載並安裝其應用,有些社交應用也要求非用户在查看朋友更新狀態前先下載應用。許多朋友會向你推薦一款「足以改變你一生」的應用,應用商店的排行榜上也充斥着各式各樣的應用,但在下載前你還是會有所遲疑。面對那些需要支付才能下載使用的應用時更是如此。





這個問題具有兩面性,第一面是內容的可傳送性。用户的注意力正變得越來越分散,耐性更是越來越差。付費應用在過去是一種魔術般的存在,它們可以為用户提供迅捷、流暢的體驗,但今天卻已經變成了一種承諾般的存在。你或許會感到難以置信,但現在想要用户下載一款新應用,你需要給到他們一個可信的理由,例如一段掏心置腹的話語,甚至還需要擺出自己的孩子。你只需會想一下慫恿朋友下載某款信息應用的過程,便不難理解。公司普遍希望通過儘可能簡單、迅速的方式將內容和服務傳送到客户手上,但隨着安裝的障礙變得越來越明顯,內容和服務的傳輸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我們的屏幕空間就是新的舊金山,空間實在是太可貴了。

第二個問題是內容的可被發現性,這是一個相對微妙的概念,一些科技行業的記者也曾明確闡述過這點。許多廣受歡迎的應用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面向移動設備,這些應用會在一個封閉式的平台上提供出色的內容。如果你想要查看朋友的 Instagram 圖片,你自己也必須要下載 Instagram 的應用。筆者相信即便是在今天,還有許多提供有用內容的應用還是沒有面向瀏覽器的通道。在這麼一個碎片化的互聯網環境下,有創造性的原創內容被封鎖在一個獨立平台上,這樣的互聯網絕非我們熟悉和喜愛的互聯網。

應用的鏈接和檢索功能尚可,只是還不夠優秀

我們已經分析了問題所在,下面讓我們看看解決方法吧。你或許會對應用的鏈接功能感到不太熟悉,每一次當你在其他應用點擊一個 YouTube 視頻鏈接的時候,YouTube 應用都會自動彈出並播放視頻,這個就是應用的鏈接功能。Google、蘋果和 Facebook 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這個功能,應用的鏈接功能可以確保內容以最佳的方式呈現。這個功能確實不錯。

和鏈接功能相輔相成的是應用的檢索功能。Google 和蘋果公司會在查詢詞條中為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展示窗口,此前被封閉的內容可以通過 Android 或 iOS 的「Spotlight」功能呈現。





這兩種方法似乎完美解決了可傳送性和可被發現性這兩大問題:用户在進行搜索操作時,基於應用內部的內容會在搜索結果中出現,點擊內容的用户會被引導至應用的下載頁面。

但這裏還存在一個問題,如果應用並不支持鏈接和檢索功能,我們該怎麼辦?應用的檢索功能要求內容提供商持續進行操作,因為在默認設置下,他們的內容並不會在網頁上出現,這一點和基於網頁的內容恰好相反。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應用內容可以被 Google 檢索,需要為自己的應用開發一個網頁鏡像版本,這一點在最近才有所改變,其中所包含的麻煩不言而喻。而站在客户的立場上,如果説他們原來沒有安裝某個應用,他們會因為某篇文章而選擇下載並安裝嗎?這種模式所藴含的問題實在數不勝數。






你只需會想自己想要閲讀某些內容,但卻被導向至應用商店的糟糕經歷,這種經歷非常惱人。無需多言,我們需要的並不是應用,我們也不希望保留滿屏的應用,我們只是希望獲取和創造內容。

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裏呢?

我們完全可以捨棄應用程序,下面讓我們來探討這種可能性。

來自 Google 的應用流技術

面對可傳送性和可被發現性這兩個問題,Google 所給出的答案是檢索和鏈接。如果開發人員願意投入精力,用户便可以在 Google 的搜索結果中看到僅侷限於應用內部的內容。隨着移動市場越來越依賴本土的應用內容,網頁搜索方式甚至存在被邊緣化的危機,而 Google 所採取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免受這種風險。但在中國及印度等國家,有着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將手機視為唯一的內容窗口,對於這部分人口而言,面向移動設備的內容才是王道,由搜索引擎所提供的鏈接於他們又有何用?突然之間,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 Google 搜索實現的口號已不再響亮。






大約在 4 個月前,Google 公司推出了一項名為「應用流」的技術。儘管很少人會記得這項技術,但這並不妨礙其出色的表現。正如其名字所示,這項技術可以確保用户無需再和以前一樣為了瀏覽內容而被迫安裝應用。在用户點擊鏈接後,Google 會根據用户的需求直接展示出相應的內容,用户無需安裝原始應用,因為這款應用已經通過另一種方式在運行。這或許是 Google 第一次對自己的雲平台進行測試,但應用流的形式其實並不新穎。實際上,其中所藴含的技術由 Agawi 公司所有,但這家公司在幾年前成功被 Google 收購。

通過將應用流功能和應用檢索功能結合到一起,我們可以成功解放被封鎖於應用內部的信息。

來自蘋果公司的按需資源技術

Google 公司的解決方式目前尚處於實驗階段,蘋果公司也在推動開發人員朝這個方向邁進,只是蘋果公司所採取的方式沒有那麼明顯。

「按需資源」是一項和 iOS 9 共同發佈的技術,用户首先需要下載並安裝一個核心應用,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需要下載及安裝應用的衍生部分。按需資源技術更多被用在遊戲上,玩家在剛開始時只需下載必需的圖像和視頻等基本元素。隨着用户的使用越來越深入,iOS 系統會下載更高層次的組件,並刪除已經達到完整狀態的內容以便騰出空間。





這種方式和 Google 的方式並沒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但儘管如此,一旦按需資源技術成為主流,且起到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足夠靈活,蘋果公司勢必會將這種方式應用到更廣泛的層面上。不論如何,他們都會繼續探索這個妙不可言的工具,以開發出無需安裝的應用程序。

被低估的網頁應用

既然談到了蘋果公司,我們不妨重提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對第一代 iPhone 的看法。你或許還清楚記得第一代 iPhone 是一個封閉式平台,且不含任何開發者環境或第三方應用。那麼喬布斯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網頁應用。

網頁應用無需安裝,且在封閉的瀏覽器環境下,這種應用的運行非常安全。網頁應用還可以被搜索引擎檢索和展示,我們今天所探討的不就是這個嗎?但網頁應用並不是完整的答案。





筆者傾向於認為網頁應用只是喬布斯計劃開發本地應用的一個過渡性產品,但儘管如此,網頁應用的意義也絕不僅是如此。如果我們在 2008 年可以擁有和今天一樣強大的 Javascript 架構,網頁應用也許就能夠取得騰飛。看到這裏,如果你想吹捧喬布斯其實早已預料到內容的可傳送性和可被發現性問題,你大可放心往前走,因為他也許真的曾預料到這些問題。

一個沒有應用的未來

許多應用流服務正在和成熟的網頁應用技術形成競爭,本地應用和網頁應用之間的差距也正變得越來越小。然而,最顯著的差距在於網頁應用目前尚缺少本地應用的賣相和性能。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目前還不能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

但不論如何,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種與平台無關的應用流解決方案,這種方案可以真正解決內容的可傳送性和可被發現性問題。我們需要為移動設備的瀏覽器配置某種和 Java 相似的小型程序。我們可以憧憬一個這樣的未來:不論你口袋中的設備是什麼品牌,運行的是什麼系統,你都能夠以無縫的方式運行應用並查看內容,這些網頁應用的運行體驗將會和本地應用非常相似。對於開發者而言,他們所開發的應用可以在所有設備和瀏覽器中適配運行。

Google 公司開發了應用流技術,而蘋果公司則推動着開發者以雲存儲的方式保存部分應用。我們或許已經邁進了一個新時期:應用程序的安裝操作將會變得多餘,網頁應用和本地應用的界限也會變得模糊。這是一個沒有應用的未來,一個精彩絕倫的未來。
成功消化這一系列複雜、強大而又酷炫的技術的開發者會給我們帶來兼具簡化和優雅的產品,歡迎來到一個沒有應用的未來!

文章來源 :Medium,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 阮嘉俊 編譯,譯文由創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