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25 個科技界天才,將決定未來世界的格局

TECH2IPO 於 18/05/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創見乾貨:

這 25 個天才,從各個角度對現有的產業,科技造成了有效的衝擊。他們要麼代表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新思想,理念,要麼裹挾着一種橫掃四方的前沿技術。總而言之,未來世界的格局,將由這 25 人所決定!

很快,軟件將有能力知你所想,甚至使用數據來向你出售東西。數字化的經濟將蔓延覆蓋到全世界(但不是那種「Uber 通吃一切」的結局「。科技產業到最後會滲透到各行各業,人工智能將習以為常,也終將走向開源。但是,未來並不會憑空出現,現在的人們現在必須去做一些事情來推動整個世界前進。以下的 25 個人都是在技術、創新、社會前瞻層面有着頂尖的成就,能將明日世界帶到你的眼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 25 個人將決定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未來。

「加密」領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MOXIE MARLINSPIKE

創始人 | OPEN WHISPER SYSTEMS

對於那些手伸的比較長的政府來説,「監管」將成為一項越來越難以辦到的事。在 2014 年的 11 月,由 Facebook 所擁有的服務 WhatsApp 在它的 Android 應用上做了一次非常大的調整。它加密的信息,甚至是 Facebook 官方都無法將其解密,該公司無視了法庭發來的無數條命令。(Facebook 確認:將未加密的信息進行傳輸是將用户的隱私置於危險境地之下)。

但是 Crypto 軟件並不是出自 Facebook 員工之手。它的創始人是 Moxie Marlinspike 和他的軟件機構 Open Whisper Systems。三年前,Marlinspike 還是 Twitter 的安全領域的大神級人物,後來辭掉了工作,致力於讓互聯網安全能夠惠及到每一個人。這也是為什麼他允許任何公司來免費使用他所開發的技術。WhatsApp 已經將自己的加密服務擴展到了 iOS 及其他各大主流操作平台,惠及人數達到了 2 億 2 千萬人。






按照國家分類,互聯網流量中加密的流量所佔的比例分佈。

來源: Google 透明度報告, 於 2016年 3 月 21 日獲取。

為了進一步凸顯「即時滿足」,供應鏈需要全面的控制





STEPHENIE LANDRY
副總裁, AMAZON PRIME NOW | AMAZON

Amazon 長期以來都將「增長」的重要性放在「利潤」之上。在將近 22 年的生涯中,公司已經傾其所有資源,打造出來了一個不斷蔓延開來的物流基礎設施,能夠讓你即時地拿到任何你想要獲得的商品。為什麼你想要買廁紙,點下付款按鈕之後還需要等待數天時間呢?

Stephenie Landry,此人是決定了你能夠獲得這種「即時得到感」的幕後推手,作為 Amazon Prime Now 的副總裁,她提出了公司該如何實現「一小時配送服務」,又是如何將這個概念一步步具體化,如何進一步組織一個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

Landry 這麼説道:「在 Amazon,我們有一種叫做『逆向工程作業』的方式。我們寫了一份媒體聲明,表示我們即將給向世界宣佈推出什麼服務。當時我在草擬這份聲明,揣摩如何表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寫下了『魔法般』這三個字。」

自從 2014 年的 12 月這項服務上線以來,它先後登陸到四個國家,遍佈全世界各大的 30 多個超級大都市中。當然,與此同時還有一種傳言愈演愈烈:「Amazon 同時還在打造一種全世界範圍內的運輸網絡,而 Prime Now 只是為了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的一個實驗平台而已。」它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做到商品供給鏈的全控制,從中國和印度的工廠出發,一直到你家的門前,每一個環節都牢牢掌控在 Amazon 的手裏。這項宏大的計劃裏不僅僅有卡車、貨運飛機、無人機、還有數以萬計的工人在倉庫裏面工作。如果 Prime Now 所指向的未來已經呼之欲出,那麼,UPS 和 FedEX 真的得掐掐自己的指頭看自己還有多少日子好過了……

從第一天開始,初創公司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就要做到最大





在 Facebook、Google、Twitter 公司中,現在已經有了一定比例的黑人程序員。也許你還希望這些公司搬到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這是美國最多元包容的城市了,興許科技公司的多元化能夠更加明顯一些,但這可説不好。科技圈裏以白人程序員為主流的偏見和自傲也許會將奧克蘭原本生機勃勃的多元文化扭曲破壞掉。

幸好還有 Freada Kapor Klein,她會確保上述的擔心不會演變成現實。她曾經是辦公室軟件的開拓型公司 Lotus 的早期經理,後來是位於奧克蘭的 Kapor Capital 的一位合夥人。在一月,這名風投公司宣佈:它所投資的這些初創公司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應該致力於打造一種多元文化,具體而言,比如在季度的投資人彙報中彙報目前「多元化文化戰略的進展」,又或者是選擇某些工具,開啟某些培訓項目,讓招聘環節,乃至遞延到工作過程當中存在的某些偏見得以消解。

多元化只能從多元化中而來。曾經,其他的風投公司跑來問 Kapor Klein:「我們該如何跟不同的創業者打交道。」她回道:「從你自己的公司開始。」確實,在 Kapor Capital,一半的合夥人都是黑人,超過三分之二的投資團隊不是黑人就是拉丁美洲人。在它所投資的 112 家公司裏,將近 60% 的創始人都是來自少數族羣。儘管上述的數據能夠多多少少説明一些「多元化」的成績,但是面前的道路仍然曲折漫長。

根據最近的一次報道:黑人女性所創辦的初創公司中,只有 11 家公司收到了來自外部的,超過 100 萬美金的投資。而這 100 萬美金都是來自這三個投資人,而 Kapor Capital 就是其中的一家公司。




公司內部多元文化演變趨勢

來源: Kauffman Index


轉基因對於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RANDAL KIRK

總裁 & CEO | INTREXON

Randall Kirk 一直以來幫助傳統醫藥公司完善銷售工作,從此賺取了幾十億美金。就比如説,他所創辦的 New River 公司,開發了一種盈利性的 ADHD 藥物 Vyvanse,之後該公司以 26 億美金的價格被收購。如何結合了他之前的這段經歷,他最新的公司看上去就有點兒不靠譜了。這家公司名叫 Intrexon,它收購了幾家頗具爭議,一直虧錢的「合成生物學」機構,它們都是在專門研究開發一些「轉基因」技術,比如一些基因被修改的生物體「蚊子」和「三文魚」。

Kirk 説道:「分析師並不了解我們的公司。」事實上,他也不怎麼在意分析師的看法,因為他的戰略是指向遙遠的未來。Kirk 相信:GMO 才是主宰未來的關鍵,為此,他願意花時間去等待。同時,Intrexon 還投資到一些畜牧業上,通過修改 DNA,讓農場主能飼養出質量更加上乘的動物。

Kirk 也許真的是抓到了某個前所未有的機遇。在 11 月,「食品及藥物管理機構」在經過了長達 20 年的評測研究之後,終於同意了「轉基因三文魚」的上市。(當然,超級市場也有權利來決定他們是否要進這樣的轉基因食品)。同時,Zika 病毒(一種經由蚊子來傳遞的病毒)的爆發讓人們再次重視起來轉基因解決方案:比如轉基因後的蚊子再也不會繼續繁殖後代。

對於 Kirk 而言,這些解決方案是人類必須要面對的,在如今這個日益惡化的氣候環境,以及爆炸式的人口增長中生存下來,這是唯一的途徑。

無線運營商的壟斷就此終結





NICK FOX

副總裁, 通訊產品部門 | GOOGLE

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手機運營商再也不主宰一切,唯一決定因素是信號強度!Nick Fox 就把我們向那裏推了一把。在使用了他所給的解決方案之後,我們的智能手機將無縫切換在各個網路中,從「蜂窩網絡」切換到「Wifi」,從「T-Mobile」切換到「Sprint」,這取決於到底誰的信號更好!

Fox 曾經複雜 Google 公司中的 Project Fi 項目,如今,公司最新款的 Nexus 智能手機上就應用了這項技術,這項 21 世紀的無線服務可以自動讓你的智能手機在各種類型的網絡中無縫切換,從而讓手機時刻處於連接質量最理想的網絡環境中,無論是你的電話,還是短信,通訊的效果會實現非同一般的快速和穩定。Fox 説道:「這種連接性就像是水一樣。」

更重要的是,享受到這樣的服務你只需要每個月花很小的一筆錢,完全不需要你每個月購買那異常繁瑣複雜,且價格昂貴的套餐了。於是,顯而易見,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地位就下降了。唯一需要邁過的門檻是:電信運營商必須同意這種切換,這當然需要時間,而在未來,似乎他們並無其他更多的選擇。智能手機制造商將會把這種方案內置在手機中,而消費者肯定會為此爭取他們理應享受到的權益。

其實現在已經發生了。Apple 現在就允許 iPad 用户很方便地測試不同的電信運營商,並從中進行選擇。不難想象,下一個發生改變的平台就是 iPhone。感謝 Fox,我們即將駛向一個電信運營商不再是巨頭的世界。

編程的黃金年代,就是現在!





CHRIS LATTNER

高級總監,程序員工具 Apple

在 Apple 公司,Chris Lattner 領導的開發團隊給我們帶來了 Swift,這是一款全新的編程語言,讓程序員能夠再一次感受到編程的強大。使用這些語言,工程師將有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造出運行速度快如閃電的軟件。在過去,他們在「速度」和「軟件質量」上不得不擇其一,而如今,程序員能做到魚和熊掌均可兼得。

Swift 一開始是為 iPhone、iPad、Mac 平台的程序所準備的。之前程序員們得花好幾年的時間來開發軟件,所使用的語言是以 Apple 為中心化,年代久遠的 Objective-C。正如 Google 的 Go 和 Mozilla 的 Rust,Swift 將開發速度和運行速度給結合了起來。在 12 月,Latterner 和 Apple 將這個項目提升到了全新的層次,他們發佈了 Swift 的開源版本,這樣程序員可以藉此開發出更多的衍生版本,能夠運行在各式各樣的操作系統當中。

Lattner 表示:「我們想讓 Swift 遍地開花!」。鑑於它的靈活性和速度,它會的。

增強現實其實並不貴,它觸手可及





MERON GRIBETZ

創始人兼 CEO Meta

真正成熟的增強現實技術似乎離我們還很遙遠,隔了好多年的距離。專家都在説:「要搞定硬件本身就是很困難的,更困難地是讓這項技術徹底成熟起來。」更別説這裏面還得有一些非常酷炫的內容才可以。

但是 Meron Geribetz 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在 2012 年創辦了增強現實公司 Meta,當時他還在一邊學着神經科學和計算機學,一邊將這個公司送入了世界頂級孵化器 Y Combinator 的加速器項目中。他依託 Kickstarter 這個平台,發佈了他的第一台頭戴設備 Meta 1,於 2014 年送到了程序員的手上。
在今年早些時候,Gribetz 宣佈了第二個版本 Meta 2,它將於今年的下半年向程序員發售,價格是 949 美金,這還不到微軟同類型產品 Hololens 價格的三分之一。Meta 2 的獨到之處在於,它必須通過線跟計算機相連才能工作,而它的視域更寬,更好的手勢操作體驗。

目前該公司已經融資了 2300 萬美金,遠遠低於 微軟和 Magic Leap 的融資規模,它們已經吸引了 14 億美金。當 Meta 已經開發設計出來自家的頭戴設備,它把自己手頭的大部分資源都放在了開發增強現實領域的最卓越的軟件上。Gribetz 相信,最初的用户將會是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醫療領域的專業人士,只要是跟增強型 3D 模型打交道的工作人員都會因此而享受到好處。

在線流電視將走向全球





LISA NISHIMURA

副總裁,原創紀錄片和喜劇部門 NetFlix

全世界都願意沉浸在電視劇的狂歡盛宴中,久久不願離去。正是 Lisa Nishimura 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了這點,才使得 Netflix 可以一躍成為覆蓋全世界的在線流媒體巨頭。任何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觀賞到最優秀的紀錄片。

在 Netflix 的早期,Nishimura 就開始四處蒐羅一些電影進行收購,比如斯堪的納維亞的恐怖電影以及日本動漫,那個時候 DVD 還是主流。而如今,她更願意在聖丹斯電影藝術節上去挑選電影,又或者跟某個電影製造人聯手開發一個項目,只要是能夠打造一個集合了非虛構特點,舞台脱口秀節目內容的內容庫,她都願意去嘗試,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個內容被挑選,製作出來以後,會被翻譯,加工,推廣,傳播到全世界。

這樣的做法確實已經奏效了。Nishimura 一方面自己在尋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而她的團隊正在利用數據來分析解讀大眾的思維,找出我們真正喜歡看的影視劇有哪些。

智能無人機將不需要一名專業的駕駛員





ADAM BRY

聯合創始人兼 CEO Skydio

你也許已經聽説過了無人自駕駛汽車,那麼現在嘗試迎接「無人自飛行飛機」吧!等等,難道無人機現在不就是在自己飛行着呢嗎?好吧,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也不是。如今市面上的無人機,從 A 點飛到 B 點完全是基於 GPS 座標,但是絕大部分這樣的無人機並不能做到像是無人自駕駛汽車那樣做到遊刃有餘地導航,在面對突如其來新的路況和信息的時候做到有效及時的反饋。

這也是工程師 Adam Bry 能夠切入這個領域的角度。他在 Google X 的無人機運輸項目 Project Wing 上面研發了一年半的時間之後,他與其他人一起,聯合開發了真正實現無人自飛行的無人機,將它帶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

現在很多公司已經開始用無人機來進行建築工地的測量,風車勘探以及婚禮照片拍攝等工作了。但是往往它們都需要一名經驗豐富,熟練的無人機駕駛員來完成這些工作。而 Skydio 給我們帶來的無人機,任何一個非專業出身的菜鳥都能夠輕鬆駕馭。

這家公司其實一直在開發機器學習算法,能夠教會無人機真正「看見」。這些傳感器不僅僅能幫助無人機避免撞到建築物、樹木、或者人身上,而且還在是執行任務的時候時刻擁有一隻「數字之眼」。Bry 説道:「有史以來,這是以第一款真正打開眼睛,並且知道自己將如何運動的無人機。不管你是在做什麼,就像是身邊總是有一個極為專業的電影拍攝人員如影隨形。」






三大消費級無人機制造商所出售的無人機數量

來源: Lux Research, Inc.
廣告業正在變成一個有關「大數據」的遊戲





ALEXANDER NIX

CEO | CAMBRIDGE ANALYTICA

Alexander Nix 想讓「瘋子」轉變成「心理學家」。根據他的説法,長久以來,營銷推廣行業中的指導性原則無非是針對不同地區的人羣來擬定不同的策略,廣告公司總是在「猜」受眾到底想要什麼。而如今,Nix 的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可以幫助廣告商們根據每一種不同的性格特點,量身打造自己的信息,從而真正實現心理學層面的形象對應。

根據公司的介紹,他們將人羣分為了不同的類型,比如心理學家經常評定人們是否開放、有自主意識、外向、和藹、焦慮的程度,它調研了全美境內的數以萬計的消費者,從而構建出來了一個統計模型,能夠在相當寬泛的地域人口範圍內預測人們將會出現的行為特點。

使用了 Cambridge 的數據,營銷人員製造出一種更具有吸引力的信息,對於那些神經敏感的人來説,也許這條信息會給他們帶來對某個話題的恐慌,而另一方面,對於易於接納事物的人們來説,這條信息側重於強調現有的這個產品或者主意是否能夠造福於社會。

下一屆美國總統競選人 Ted Cruz 在今年一直都是 Cambridge 的主要客户,不過公司還為汽車公司、零售業公司、醫療保健公司提供服務。當然,外界仍然不乏質疑的聲音,懷疑 Cambridge 的這個方法是否有效,這樣懷疑確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Nix 自己也説:「一旦廣告業徹底轉型成為了數據驅動的,廣告商要麼自己打造屬於自己的數據分析公司,要麼選擇跟某些數據公司進行合作,這將是價值幾十億美金的產業。」

為了搶奪全球汽車分享行業的統治性地位,在中國市場展開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LIU ZHEN & JEAN LIU

ZHEN: 戰略負責人,Uber China

LIU: 總裁,滴滴快的。

Liu 的家庭聚會上,場面估計會有些尷尬吧?家庭成員中,Liu Zhen 是 Uber 中國市場的戰略負責人,而她的表親,Jean Liu,是滴滴快的的總裁。前者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分享公司;後者是中國本土強有力的汽車分享領域的競爭者。

Uber 也許在全世界範圍內一直四處開花,這確實不假,但它的投資人給了它更高的估值:625 億美金。為了真正實現全球的統治性地位,Uber 必須贏得中國大陸市場,這個國家擁有 7 億 5 千萬的潛在乘客,而當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在接下來的十年逐漸進入中產階層的時候,這個數字只增不減。確實,數據就説明了一切。Uber 全球範圍內活躍度排名靠前的十大城市,中國就佔了 5 座城市。

而另一邊,滴滴快的已經佔據了中國 400 多個城市和鄉鎮,分析師表示:它目前已經佔領了中國私人叫車市場上 87% 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説,如果 Uber 想讓你相信它目前是實時響應交通的全世界領導者,那麼它在這個最為關鍵的市場上也落下了太遠的距離了……

為了展開有效的反擊,Liu Zhun 推出了一系列比較能夠結合中國本土文化的產品功能,比如 UberCommute,這是對於上班族來説極為友好的,適合中途距離通勤的叫車服務,而且也設法得到了跟支付寶的合作。(支付寶是全中國目前最流行的線上支付服務)。

當問及家庭聚會中是否存在任何的緊張關係時,Liu Zhen 一笑而過:「家庭是家庭,生意是生意,一碼歸一碼。你也不總是跟你的表親談論工作上的事吧,大家可以聊聊平日的生活,假期怎麼過,你的孩子想要考什麼學校等等內容。」

誰能想得到,這一切拉家常的背後,藏着兩個即將決定誰能主宰交通分享行業的職業經理人的對決。





全球範圍內,叫車公司的估值

來源: Uber

Google 將來最大的業務不是廣告,而是雲





DIANE GREENE

高級副總裁,企業級部門,Google。

Google 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在 2015 年,它實現了總計 745 億美金的收入,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搜索引擎廣告和線上服務。但是 Google 的未來卻和現狀有着截然不同的區別。到 2020 年,根據這家公司的説法,它在雲計算世界中所賺取的利潤將讓廣告收入及其他板塊的收入相形失色。

如果這一切真的屬實,很有可能是因為 Dianne Greene 的功勞。Google 現在還運營着有可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私人計算網絡公司,同時它的數據中心從 Oregon 延伸到了芬蘭神知道了台灣。在最近這幾年,它已經要求了很多商業領導者和程序員在這個巨大的網絡上運行自有的軟件。Google 的雲產品就是屬於 Greene 的。
在很久以前,斯坦福大學,Greene 和她的丈夫白手起家,從搜索領域出發,創辦了 VMware 公司,從此一步步獲得了科技界的聲譽。説來也巧,同樣也是斯坦福大學孕育出來了 Google。這兩者的區別是,VMware 並沒有把這項技術分享給每一個人,它把這項技術賣給需要它的公司,而這一點,正是 Google 想要主宰未來雲計算領域的關鍵途徑。

聲音,是下一代交互機制。





XUEDONG HUANG

首席語音科學家 微軟

Skype Translator,它能將語音實時地進行轉換。微軟的語音助手 Cortana,更是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話題中。這兩個產品,都是出自 Xuedong Huang 之手。他在 1993 年創辦了微軟的語音識別團隊,而也就是直到最近,鑑於機器學習領域出現的令人興奮的成就,這項技術終於要脱離科幻的範疇,走到人們的現實當中來了。如今,Huang 正在將「深度學習」技術帶向語音識別,使得這些工具對於每一個人來説都更好用。

在去年,微軟發佈了 Project Oxford 項目,這是一套有關機器學習的工具,程序員可以藉此開發屬於自己的程序。就比如説,一款能通過語音來識別人們身份的軟件;另外一款軟件可以將手寫的文本轉換成為音頻。

Huang 對此説道:「Oxford 正在將人工智能帶向全世界。」

這樣的做法有其獨到之處,跟 Google 的開源 TensorFlow 平台還有所不桶。後者只是讓人工智能走進研究人員和程序員的視野中,而如今,超過 3000 名開發人員已經使用 Oxford 工具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產品,同時,這項科技還在不斷地向前演進。

當 Huang 加入微軟的時候,他是這麼説的:「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台計算機能夠做到像人類那樣精準表達。」但是,他現在估計再過上兩到三年的時間,計算機在轉述電話領域的簡單對話上,可以做到跟人一樣出色。

華爾街擁抱「區塊鏈」





ARVIND KRISHNA

研究總監 IBM

Arvind Krishna 想要顛覆華爾街,而華爾街也樂於迎接這樣的變化。
Krishna 是 IBM 公司的研究中心負責人,同時也是 Hyperledger 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Hyperledger 是目前比特幣領域中具有極大潛力的商業想法。你可以據此看到,比特幣並不僅僅是一種數字貨幣,它還是所有獨立電腦所組成的全球網絡(被稱之為「區塊鏈」),能夠監控比特幣的存儲和交換,在這裏沒有銀行,沒有政府,沒有任何中心化的機構實體。而「區塊鏈」,不僅僅可以追蹤比特幣,還能追蹤任何具有價值的貨幣等價物,比如股票、債券、抵押物、汽車所有權、遠期交易商品等等。

換句話説,它就徹底改變華爾街目前的商業形態。Hyperledger 是一個由公司進行支持並開發的「區塊鏈」版本,華爾街只能迎合這種偉大的想法,如果選擇去抵抗,很快它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Krishna 説道:「一旦一個充滿天馬行空想象力的想法出現,你是無法讓它侷限在口頭宣傳上的。那些具有堅定信念的人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去擁抱它,只有這些人會在新浪潮的衝擊下成為贏家。」

以 State Street、JP 摩根、Wells Fargo、倫敦股票交易所為代表的金融巨頭已經齊齊地站在了 Hyperledger 所代表的技術背後,和是一個信號,藉此華爾街能夠看到矽谷正在不斷地向外輻射一些人們不得不去擁抱的新技術和新觀念,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想要不被淘汰,去直面你面前最大的威脅,這才是生存之道。

關於這堂課,Krishna 是所有人面前的最好的老師。

通信是不可或缺的





DAVID MARCUS

VICE PRESIDENT, MESSAGING PRODUCTS | FACEBOOK

副總裁,通信產品,Facebook。

當 David Marcus 在 2014 年掌管 Facebook 通訊業務的時候,只有幾千萬人在使用 Messenger,其中很多人都很生氣,質疑為什麼 Facebook 老是強迫他們下載這樣一款獨立的通訊視頻。兩年過去了,如今每個月,超過 8 億的用户都在不停地打開 Facebook Messenger。在去年,Messenger 已經開始測試一款叫做「M」的 AI 虛擬助手服務,而公司也可以在這款 App 上面推送它們自己的客户服務。Marcus 擲向未來的籌碼(當然也是 Facebook 的老闆馬克 扎克博格的眼光):很快,人們都會轉向通訊應用,讓它們去做曾經在網頁瀏覽器或者其他 App 裏所做的事情。目前這個趨勢已經在中國大陸的市場非常明顯了。人們買電影票、訂火車票、購物、全部在「微信」這款應用內實現。Marcus 會確保 Facebook Messenger 終有一天,在這個領域成為世界上最終的贏家。

「Gig 經濟」將呈現前所未有的活躍





EDWARD CHEN

美國地區法官 地區法庭,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地區

所謂「Gig 經濟」,就是臨時性的工作越來越多的商業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公司跟獨立的工作人員簽署臨時的合作勞務協議。

向「Gig 經濟」轉移的趨勢現在越來越明顯。根據一家機構的研究顯示:到 2020 年,美國工作者中將近 40% 的人都將是獨立合同承包商,越來越多的短期的,臨時性的工作將會大量湧現。一方面,在數字時代,勞動者越來越呈現移動化趨勢,工作可以在各種地方完成,所以「工作」和「地點」這兩者將第一次分離開來。這意味着自由職業者將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去挑選自己心儀的臨時性工作和短期項目,而僱主們也有了更加寬廣的選擇空間,目光再也不會侷限於某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了。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向「按需實時響應」的經濟轉型,比如「按需實時響應的乾洗服務」、「按需實時響應的食品配送服務」、「按需實時響應的叫車服務」。這些公司都聲稱:這個平台上的工作者不再是僱員,而是獨立的合同承包方。批評人士認為:正是這樣概念上的轉換,使得 Uber 逃脱了工作的勞動補償金補貼以及社保。

而擺在當下的事實就是:當「Gig 經濟不斷髮展」,「按需實時響應」的工作者的法律身份和地位將變得前所未有的模糊。在加利福尼亞州針對 Uber 的集體訴訟案中,我們似乎能夠得到一個較為清楚,合理的解釋。在這次案件中,美國地區法官 Edward Chen 是最後的裁定人。Uber 最近剛剛在本案件中給出了一個面向所有司機的補償方案,在他們仍然做為合同承包方的前提下,給與一些的補償措施,這似乎可以讓 Uber 從官司中抽出身來。但是鑑於法官 Chen 過往在同類型案件上的立場和態度,對於「按需實時響應的公司」來説,它們所面臨的各種結局都可能出現,唯獨不能安然無恙地逃脱制裁。

Chen 在 Uber 的案件上一直以來都是很嚴苛的,公司曾經想兩次阻撓案件訴訟進程,全部都被他駁回。Uber 曾經説本公司只是一個以軟件為平台的服務商,藉此將獨立運營的司機和乘客連接在一起,這樣的説法 Chen 並不買賬。而且他還確認了 Uber 的案件為「集體訴訟案」,這樣加利福尼亞州中數以千計的司機都可以加入進來。

UC Berkeley 大學的法學教授 Steven Davidoff Solomon 表示:「我想正是因為他在面對 Uber 上的堅決態度,才能使得我們邁向一個更加規範,美好的未來。」

當然,短期內「gig 經濟」還會呈現前所未有的動盪態勢,目前在「實時響應經濟」中,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法律問題。初創公司不能將目前的現狀視為一種常態,或者最起碼不能將此模式視為一成不變的樣板。

這個經濟模式下的資源如何調配,政策如何制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孩子的父母參與到「Gig 經濟」中的演變情況

獨立的公司將在「在線流平台」中興旺發展





TED HOPE

Motion 電影生產和開發部門總監,Amazon 工作室。

Ted Hope 作為 70 多部電影的製作方,將一輩子都投入到了獨立電影的製作生產當中。就在去年,他加入了公司,在 Amazon 中尋找到了他的天地,作為公司的工作室分支機構的負責人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這樣的選擇和安排是有理由的。如今的好萊塢,避開了中小成本的電影,更青睞於大規模大製作的電影。所以諸如 Amazon、 Netflix、還有 Vimeo 這樣的平台有了可以趁虛插入的機會,他們為獨立電影開發出來了一片基於需求響應,可以搜索的數字空間。而這樣的模式正在滿滿發揮出自己的威力。畢竟,你花上 15 美金只不過在電影院裏買到一個孤零零的座位,而當你登陸到 Amazon Prime 之後,是有機會將自己的名字列在電影製作人員的名單上的。

在今年,迄今為止,Amazon 公司已經將大把的資源砸在了知名度不高的電影製作人身上,並在聖丹斯電影節中購買了四部電影的版權。公司計劃將這些電影及其他原創內容推送給 Amazon Prime 的訂閲用户。

公司還計劃一年出產 12 部到 14 部的電影,所有都會在電影院上映。在如今這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下,好萊塢選擇瞭如履薄冰的保守做法,而 Amazon 則是主動迎接風險,主動去搶佔市場先機。如果 Hope 一切都如計劃中那樣執行下去,你也許在購物車中,除了購買到的書籍、尿布、還有稀奇古怪的電子產品之外,也許還會發現下一部的《陽光小美女》電影。(注:《陽光小美女》是一部 2006 年的美國喜劇劇情公路片,是夫妻檔導演喬納森·戴頓和維萊莉·法瑞斯的電影處女作,也是邁克爾·阿恩特的編劇處女作。拍攝成本約為 800 萬美元,全球票房收入超過 1 億美元。)

面部識別技術正在評判着我們





MARNI BARTLETT & RANA EL KALIOUBY
BarLeft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Emotient Kaliouby: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及科學官

公司:Affectiva

能夠將面部表情進行解讀,並且跟蹤觀測人們情緒的軟件,目前有兩家初創公司在將其商用化的道路上突飛猛進,這兩家初創公司的背後,都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技術大咖。

Rana El Kaliouby 在劍橋大學完成了計算機博士學位,轉為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了博士後學位,之後,她創辦了 Affectiva,這是 2009 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的 Media Lab 脱胎出來的項目,三年之後,「機器感知實驗室」的「計算機面部識別小組」的領導人,教授 Marni Barlett 創辦了 Emotient 公司。
這兩家公司裏都有着傑出的工程師,他們開發出一種能夠將面部表情解讀識別的算法。為了讓這樣的算法日益完善,這兩家初創公司記錄下來了數百萬份表情,這些表情細微到了肌肉紋理的運動狀態,而不同的狀態被分到了不同的情緒類別中,比如「生氣」、「噁心」、「快樂」、「驚奇」又或者「無聊」。

第一批享受到這項技術好處的公司無疑是品牌廣告商們。Honda Motors 和 Procter&Gamble 這兩家公司都在試用 Emotient,藉此觀察人們對他們的產品的情緒層面的真實反映。Unilever、Kellogg 以及 Mars 試用搭載了 Affectiva 出品的 Affdex 軟件,將其與電腦攝像頭結合,藉此來分析消費者在看到廣告時的反應。

Apple 在今年一月份收購了 Emotient,在此後公司也沒有透露任何有關這款軟件的後續開發計劃。同時,在吸收了 2000 多萬的融資之後,Affectiva 打開了它的平台,面向所有程序員開放,任何人都能獲得軟件的使用授權,不管是遊戲製作商還是教育從業人員。這項科技的本質是相同的,但是這兩家公司所選擇的方向卻大相徑庭。

基因修改將成為一門規模空前的產業





RACHEL HAURWITZ

總裁兼 CEO | CARIBOU BIOSCIENCES

Rachel Hauritz 是從 2007 年開始本科學位的深造,她選擇的領域是科學中的犄角旮旯:一種稱之為「Crispr」的細菌免疫系統。到了 2012 年,她獲得了伯克利大學的博士學位,Crispr 轉而開始鑽研生物科技領域,具體來説,就是開發一種充滿無限潛力的基因修改工具。

不僅是學問研究上面有了更加精深的方向,她還和好幾位研究人員一道創辦了 Caribou Biosciences 公司,致力於找到跟這項技術搭配起來的商業化應用,它有可能是修改種植物,讓它能夠更好地抵禦乾旱;它還有可能是製作出來一種針對癌症治療的免疫細胞。

Haurwitz 曾經感慨道:「如果曾經有人預測我的項目能夠成為一家熱門的初創公司,但是我估計會笑暈過去的。」

在去年,幾位投資人給「Cripr」技術有關的初創公司砸了數以億計的投資。在今年,這些公司都在獲取市場份額上面有了非常顯著的成果。除此之外,Caribou 和它直接競爭對手 Editas Medicine 公司已經於美國專利和商標辦公室將不同的技術申請為專利。成為第一家能夠將 Crispr 商業化的公司,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現在每家公司都是抓緊了行動,沒有任何時間能浪費的了。






(上圖為在公共醫療領域的刊物上,Crispr 技術所提到的次數在最近幾年的演變情況)

當開源後,人工智能將變得更加聰明






YANN LECUN & GREG BROCKMAN

LECUN: AI 研究總監,Facebook

BROCKMAN: CTP,Opennai。

全世界最強大的科技公司現在都在一條跑道上,它們爭分奪秒,想要製造出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機器。但是跟人們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是,它們在競爭中並沒有藏着掖着,人工智能領域中的天才們選擇了背道而馳的做法:他們要把自己的那點兒「祕密」分享出去!

Yann LeCun,Facebook 的人工智能研究負責人,現在全面承擔起來了 Facebook 這家公司進行深度神經網絡上面的探索工作。具體來説,就是通過硬件和軟件,模擬出來一個大腦內部互通互聯的神經元網絡。Facebook 利用這個神經元網絡來確認你的照片上都有誰,誰應該進入到你的信息量時間線上。最終,一些研究人員相信,神經網絡最終能夠達到某些人類才有的五官觀感。

LeCun 明確表示,這項技術絕對不是在閉門造車。「我們是通過一種開放的方式來不斷推進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如果你把研究工作披上一層神祕的外衣,很有可能很快你就掉隊了。」

在去年秋天,Facebook 就用行動證明了上面的話所言不假,它公開了運行人工智能的硬件設計。而 Google 也做了與之類似的事。

這些公司仍然只是自己在應用這些研究成果。但是如今有一家新的公司 OpenAI (背後的投資方是 Tesla 和 SpaceX 的創始人 Elon Musk),正在將「開放性」這三個字踐行到極致:在該公司 CTO Greg Brockman 的指導下,它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研究內容全部分享了出去!

OpenAI 的使命吸引到了大量從 Google 和 Facebook 跳槽過來的頂級人才。Brockman 表示:」如果你真的在做研究,你需要身邊都是優秀的人才。」很多的公司,其中包括了 Musk 的一些公司,都將能夠利用 OpenAi 的最新研究成果來加速實現各自的科技目標。

但是 OpenAi 的開放性背後還藴藏着另外一層含義:如果私人公司手上握有足夠聰明的 AI 技術,很有可能出於某些邪惡目的,人工智能技術自此走上邪路。如果能夠讓人工技術儘可能地擴散到更多的人的手中,Brockman 和他的公司相信,這將成為人類抵禦「邪惡人工智能」的最佳屏障。

「不平等」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難題





ERICA BAKER

ENGINEER | SLACK

工程師,Slack

在去年年初,Erica Baker 把 Google 的工資表給散播了出去,她當時是工程師,從這張表上人們可以看到「不公平現象」。作為迴應,她的經理把原本同事們為她正確的好幾份津貼獎金全部取消掉了。最終,Backer 選擇跳槽到 Slack 公司,而她之前的選擇也帶來了理想的效果:越來越多的 Google 員工拿着這份工資表裏的數據來尋求更加公平的僱員待遇。

Baker 不斷地揭露科技圈裏的「不公平現象」,她也希望其他人都能參與到這個話題的討論中來。

「我希望每一個自認為是同盟的人都能夠開始發聲,無論是女性還是有色人種,他們並不是製造『多元化問題』的根源,而我們現在就要解決掉這個問題。」

現在很多公司都把精力放在提升公司的多元文化上面,但是他們僅僅只是針對一些數字,對外宣稱起來比較好看而已,並沒有真正構建起來一種包容,開放式的公司文化,Baker 這麼説道。她如今已經成為了科技圈裏面標杆性的人物,鼓勵越來越多的年輕員工能夠鼓足勇氣對他們的老闆説:「目前這樣做還不足夠好。」

印度是打造下一代初創公司的孵化器





NIKESH ARORA

總裁 & COO | SOFTBANK

在印度,儘管越來越多的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甚至人數已經超過了美國,但是在那裏,電子商務產業仍然只是剛起步。所以 SoftBank 的總裁及首席運營官 Nikesh Arora 決定將公司相當規模的資源投入到這個領域,這個國家恰好也是他生長的地方。

他説道:「亞洲的年輕人正在尋求越來越好的商品和服務,所以這就是我們藉此能夠捕捉到的商機。」

他加入 SoftBank,是為了幫助 Softbank 的創始人 Masayoshi Son(孫正義)對這家日本電信巨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其途徑就是積極地投資佈局互聯網公司。你如今,Arora 已經投資了超過 10 億美金給印度的初創公司,他的投資對象包括了 OlaCabs、Snapdeal、Oyo Rooms、這些公司都是力爭要分別成為「印度的 Uber」、「印度的 Amazon」以及「印度的 Airbnb」的。他同時還投資了 10 億美金到韓國的電子商務公司 Coupang 上。他説道:「不難想象,從現在開始算,10 年之後,電子商務將重新塑造人們的消費習慣。」

Arora 相信 SoftBank 在幫助初創公司實現商業成功上比其他投資方更勝一籌,因為他組建了一支含有 15 人的精英團隊,他們都是具有豐富的創辦公司經驗的,跟他一模一樣。Aora 在美國讀完商學院之後,Arora 開始了金融領域的職場生涯。2004 年他來到了 Google,那個時候公司剛剛完成了 IPO,在他的協助下,Google 開辦了它在歐洲的銷售分支。Arora 同時還幫助 Google 成長成為了一家 55,000 名員工的全球化公司。在公司內部,他的職場上升速度只能用火箭來形容,很快就成為了公司的首席商業開發官,之後他就加入了 SoftBank。他知道如何去運營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正是這樣閃亮的履歷吸引到了一大波亞洲的創業者慕名而來。

本文來源:Wired 譯文創見首發 由 TECH2IPO/創見 花滿樓 編譯 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