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is 公司推出首個外科手術機器人

TECH2IPO 於 11/06/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最近批准了第一個由 Auris Surgical 公司研發的醫用機器人。Auris Surgical 公司是由機器人行業領導者 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曾製造了廣為人知的達芬奇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所創立的一家初創公司。這種遠程操控的 ARES(Auris 機器人內窺鏡系統)機器人在今年五月獲得了 FDA 的批准,可用於疾病診斷和治療。





此前業內認為 Auris(自稱為成立於矽谷的一家科技公司)一直致力於開發一種可以消除白內障的機器人顯微系統,事實上該公司已經獲得了該領域的多項專利。然而,這家公司有更宏大的抱負,包括製造下一代手術機器人,並且讓機器人可以應用到醫療過程的方方面面。通過進一步研讀 Auris 公司科學家申請的專利,我們不難發現該公司現正專注於腔內手術領域的研究,例如外科醫生可以通過病人的口或者其他部位將柔性機器人放入到人的體內,從而了解人體咽喉、肺部和胃腸道系統的狀態。事實上,該公司已經在美國本土之外的其他地方成功進行了至少一例這樣的臨床試驗。由於腔內手術並不涉及大傷口或者全身麻醉,因此對於那些無法承受正常手術創傷的病人來説,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消息。據美國胃腸和內鏡外科醫師協會估計,針對肥胖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腔內療法將使得美國每年有上百萬人受益。

傳統的內窺鏡前端裝備有微型攝像頭,在攝像頭獲得的圖像的幫助下,外科醫生可以通過操作控制桿和轉盤來對內窺鏡進行手動控制。一些特定的程序需要醫生在特定的位置進行操作,使得內窺鏡可以藉助 CT 或 X 射線透視來進行檢查。Auris 公司推出的 ARES 機器人獲得了 FDA 的批准,可作為纖維支氣管鏡,用於查看和治療肺部疾病。這款機器人看起來和 Medrobotic 的 Flex 機器人系統類似——Flex 在 2015 年獲得了 FDA 的批准——是一種腔內機器人,裝備有外科手術工具,可以對人體的喉嚨進行相應的手術處理。Auris 或許並不想承認 ARES(或許在正式推出時會採用另一個名字)其實和專利申請中描述的系統是同一個系統。在專利申請中,該公司是這樣描述該系統的,「儀器設備操作的互換性讓機器人系統可以執行不同的程序。任何只需要一項工具或者不需要工具的程序都可以通過柔性內窺鏡完成。」Auris 公司的專利申請中提到的工具包括激光、鑷子、針、抓取器和手術刀等,這將會幫助外科醫生完成幾乎所有的手術,例如活檢組織、胃修復和腫瘤切除等。「一旦這種設備出現在市場上,外科醫生將會想出很多的新的方式來使用這種設備。」Drajeske 説。






和達芬奇機器人一樣,Auris 的機器人也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外科醫生可以通過 2D CT 掃描最終形成的 3D 圖像來遠程控制機器人,並且通過電磁傳感器、加速度計、甚至自動視頻跟蹤器等來對設備進行定位。Ariel Waldman(作者、數字人類學家和 Science Hack Day 聯合創始人)目前正在為 Auris 公司研究相應的硬件和軟件接口。Waldman 認為該系統是「手術機器人領域的新突破」。

雖然 Auris Surgical 公司在美國臨床試驗數據庫中的表現並不搶眼,但事實上在 2014 年末,該公司贊助了哥斯達黎加聖何塞(San Jose, Costa Rica)的一家醫院進行了有關機器人支氣管鏡的小型臨床試驗。首席研究員 José Rafael Rojas Solano 博士介紹道,「這次臨床試驗是我們首次在人類身上進行測試,該測試中採用的機器人可以採用支氣管鏡對患者進行診斷,從而判斷患者是否出現支氣管病變或肺部是否疑似出現癌症。」該研究表明,Auris 研發的機器人可以在參與試驗的 15 名患者的氣管中發揮相應作用,而且不產生副作用。在最終確診的具有癌症的 9 位病人中,該機器人獲得了其中 8 位的活檢組織。「這項研究使得這種非常有應用前景的技術在肺癌的診斷和治療領域邁出了第一步。」Solano 説。





自 2007 年成立以來,Auris 的成長非常迅速。該公司在去年從許多著名的投資商中獲得了 1.5 億美元的投資,包括 Lux Capital 和 Mithril Capital Management。在 4 月份 Auris 花費 8000 萬美元收購了另一家外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公司漢森醫療(Hansen Medical)。儘管漢森醫療的機器人導管和血管機器人並不如達芬奇機器人那麼成功,但是漢森醫療擁有大量的相關專利,這將會為 Auris 進軍柔性機器人市場鋪平道路。Auris 公司自身也擁有很多有趣的專利。該公司去年公佈的一項專利申請描述了一種可用於外科手術機器人的三維座標系統,這種系統包括一種「內部護欄」,可以防止外科醫生從病人身體內部對病人造成傷害。「我非常期待該公司下一步會有什麼樣的新動作,我很想知道該公司是否會進一步考慮某種形式的監管自主權,我相信只要該公司願意,他們一定可以實現。」伯克利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實驗室負責人 Ken Goldberg 説。

文章來源:Spectrum IEEE. 由 TECH2IPO / 創見 林雲簫 編譯,首發於創見(http://tech2ipo.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