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上天的 3D 打印設備,為何大家都不買賬?

TECH2IPO 於 25/10/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最近,MakerBot 新發布了兩款 3D 打印設備(分別為「Replicator+」以及「Replicator Mini+」),併成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儘管售價高達 2499 和 1299 美元,但這兩款產品的出現還是讓人們萌生了 3D 打印時代即將走入千家萬户的美好幻想。

3D 打印的概念最早出現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從出現至今,這項技術一直保持着極高的熱度。我們目睹了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經歷了相關概念股的騰飛、下落繼而再創高峰,也見證了影視和科幻作品對其神乎其神的描繪。但時至今日,3D 打印技術的應用卻依舊不温不火。為何這項看似一片光明的技術在進入消費市場的過程中會屢屢碰壁?家庭用户真的有需要用到 3D 打印技術嗎?

(圖片來源:all3dp.com)

熱火朝天的 3D 打印技術,是真火還是虛旺?

儘管相關概念和股票被炒得不亦樂乎,但 3D 打印技術的應用似乎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火爆。理論上,這項技術具有相當廣闊的應用前景,不論是工業、醫療、建築、汽車、航空還是食品領域都適用。

但在現階段,3D 打印技術在上述領域中的應用佔比仍處於較低水平,媒體的報道也大多停留在針對前景的想象和分析階段。即便是在孕育出這項技術的工業領域,3D 打印設備更多還是被應用在設計和建模環節,並沒有廣泛參與到整個生產過程當中。

據 Gartner 公司預測,3D 打印設備在 2016 年的出貨量將達到 455,772 台,相較於 2015 年將會上升 2 倍有餘(15 年出貨量為 219,168 台)。隨着火熱的浪潮繼續上演,Gartner 公司的研究副總裁皮特·巴斯利爾(Pete Basiliere)表示,3D 打印的規模已經不能被界定為一個細分市場。

但 Gartner 公司也在報告中指出,輔助製造和軍工行業的應用將會成為 3D 打印設備推廣的核心驅動力,在 2500 美金以下的消費級別市場則以教育機構和企業開發、營銷及創新部門的採購為主。由此可見,3D 打印想要步入千家萬户似乎並不容易。

在去年 4 月份,在消費級 3D 打印領域備受關注的 MakerBot 公司發佈了裁員消息。MakerBot 宣佈削減 20% 的僱員,關閉三家打印設備零售店,並對業務進行重組。此前,公司創始人兼時任 CEO 布里·佩蒂斯(Bre Pettis)曾宣佈脱離 Makerbot 業務,轉而前往 Stratasys 公司擔任新的職位(當時兩家公司正處於整合期)。

在今年 4 月份,MakerBot 宣佈了將 3D 打印設備外包給 Jabil 公司的決定,原本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製造業務將會關停,相關人員也會被辭退。諷刺的是,MakerBot 的 CEO 喬納森·亞格洛姆(Jonathan Jaglom)曾指名道姓批評以蘋果公司為首的美國企業,指責後者在美國設計,卻在其他地方生產製造的行為。

在近期新產品發佈後,MakerBot 還特意發佈了官方聲明,指出公司在未來的重點將會放在商用打印設備上,消費級別的打印設備將會以教育界為目標,大眾市場似乎受到了「冷落」。骨感的現實迫使亞格洛姆承認:3D 打印的大眾時代尚未到來。

(圖片來源:unimelb)

3D 打印設備為何在家用市場頻頻遇挫?

隨着熱潮的推演,各種各樣的 3D 打印設備廠商在過去兩年中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被拍死在岸上的也絕不在少數。即便是 Stratasys 等龍頭也陷入了只掙股價,不掙利潤的怪圈。一旦這種趨勢持續下去,3D 打印勢必會成為又一個充斥着泡沫的熱錢的投機行業。

為何 3D 打印設備一直難以叩開消費級市場的大門呢?

第一個攔路虎自然是居高不下的使用成本。3D 打印設備的使用主要涉及三類成本,分別是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和操作成本。

首先是經濟成本。即便是 Replicator Mini+ 這款以消費級市場為目標的設備,其售價也高達 1299 美元,設備的耗材價格也遠遠超出了合理程度。而且目前的 3D 打印設備普遍存在模型多樣化欠缺和精度不高等問題,這就決定了其難以滿足量少且需求個性化的大眾市場。

其次是時間成本。3D 打印需要經歷三維設計、切片處理和打印等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涉及到較為複雜的工藝,整個過程下來需耗時頗長。舉個例子,僅僅是打印一個有現成計算機模型的簡單小物品就需要花費 5 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打印的過程還會伴隨着讓人難以忍受的噪音。在凡事講求效率的今天,過度耗時無疑是一個極其致命的弱點。

最後是操作成本。即便是面對消費級市場的 3D 打印設備,操作者也必須學習設計和 CAD 軟件的相關知識,否則將難以入門。

除了使用成本以外,市面上 3D 打印設備的質量也令人堪憂。在去年 7 月份,MakerBot 的第五代打印機甚至還因為質量問題而捲入過集體訴訟事件。據當時的報道顯示,涉事打印機的噴頭價格為 175 美元,但其壽命卻只有 200 至 500 小時,相當於每打印十幾次就要更換一次碰頭。

耗材的性能、穩定性和適用性也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 3D 打印設備還存在耗材類別偏少的問題,可供選擇的打印材料只有石膏、樹脂、塑料、陶瓷和金屬等 10 多種,且價格普遍比較昂貴。再加上模型缺失等問題,3D 打印設備顯然難以滿足個性化、複雜化、高難度的大眾需求。

在上述幾大難題的困擾下,MakerBot 的設計部門主管馬克·帕瑪(Mark Palmer)坦言自己對公司過去所提出的「讓 3D 打印設備走進千家萬户」的目標感到慚愧。

(圖片來源:all3dp.com)

大眾化的 3D 打印設備,或許還為時尚早?

在生活中,我們最不缺的就是新事物和口號。在毫無徵兆之下,一件又一件的新事物總會從我們眼皮底下湧現,並如同神靈般向眾人宣示:「從今以後,你們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能承擔起這項使命的向來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很不幸,家用 3D 打印設備暫時還不具備成為其中一員的資格。

導致產品不受待見的原因有兩大類,一類發生在供給端,主要表現為產品做得不夠好;另一類則發生在需求端,主要表現為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並不旺盛。而家用 3D 打印設備明顯兩者兼備。

為了搶奪先機,MakerBot 等廠商總是傾向於將不成熟的設備推向了大眾市場。然而,一次打印過程所牽涉的環節實在太多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漏都有可能使所有努力功虧一簣。面對這樣一款昂貴且效果沒有保證的產品,消費者顯然不會感興趣。

另一方面,消費者自身或許也沒有作好迎接家用 3D 打印設備的準備。大部分人對 3D 打印設備的印象還停留在新鮮有趣的階段,他們並不清楚這類設備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也不具備操作這類設備所需的知識背景。由此看來,大眾化的 3D 打印設備在現階段也許只是一個偽命題。

儘管如此,廠商大可不必因為 3D 打印設備尚未叩開大眾市場的大門而感到失落。放眼望去,現在整個 3D 打印市場尚處於相對空白的狀態,面對這片藴藏着無限商機的新藍海,廠商又何必一意孤行,苦苦揪住大眾市場不放呢?

本文作者 阮嘉俊,首發於頭條、微信號:50 度硅-面向上層精英的早午餐讀物,未經直接授權禁止轉載(標註出處也不可以)。如需轉載,請與微信號 t2ipo001 聯繫,並註明來意。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