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池技術沒有系統性進步 都是拿錢在賭

36氪 於 19/12/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本文作者朱玉龍,汽車行業工程師。

最近認真收集了一些關於電池方面的信息和相關報告研究作品,對中國的電池產業情況做一些探討,其實通過這些材料,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變故。

2015年

騙補與否的事情,我們不再多討論。核心還是整個發展方向,根據墨先生還有一些公開發布的信息我們來看一下:
1)比例

  • 2015年乘用車方向的電池只佔了27%
  • 純電大巴+純電專用車佔據了快70%的電池用量


2)錢

乘用車補貼是按車來算的,國補3.15~5.4 W,這些錢基本與電池的產值相當。

  • BEV乘用車 13.7W× 5 W = 68億
  • PHEV乘用車 6.3W×3.15W=20億

所以我們可以把地補理解為後續的維護和一定的利潤,以及承擔8年/15萬公里的一些後備資金。


然而純大巴、純電動專用車,帶來的260億的產值,誰來兜底呢?

引用大巴補貼政策,國補按照40W估算,400億+

BEV大巴 342億

PHEV大巴 60億

專用車 62億

我們這些做乘用車的沒在意大巴,真看了大巴,你發現電池廠都是靠着商用車吃飯的。


3)技術方向的比例

現在在強調技術,也在強調產能,有兩個緣故:LFP太多,用在客車上的也太多


三元電池不能用在大巴之上,還是為國內電池產業70%的產能予以一年的時間來換口氣,如今除了客車的安全技術條件,也就看電池本身的安全水平來定奪後續的情況。

看上去大家都掙錢了,其實發展的持續性存疑,本身就是潮退之時,還有車企在上面弄虛作假,這個事就不好交代了。

4)供應鏈的戰鬥力

你可以想象,由於上面情況,大部分電池企業還都是面向大巴、專用車,甚至是給大家想象很好的物流車。面對乘用車企業的要求這個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上圖的數據來自參考文件1,和下面的圖是有出入的,後面我自己通過細緻的數據查證出來,做個源數據推斷,希望能對中國的數據做深層的挖掘,才能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大巴無以為繼,需要轉過去做乘用車,傳説,今年的情況是400億補貼資金,我們可以根據前10個月的銷量來核算比例。


我們拭目以待,研究這個表,等馬上要出來的補貼細則。


5)產能

8G的產能,我們可以對不同公司的產能預測放在一起來對比。這是較早2016年7月份報告裏面的。


再看看下面的最新的一份報告,各家產能都拉大好多。

備註:有幾家最近投的,不在此內


8GWh的目標,其實是以與國外電池企業拉齊來考慮的鼓勵方針:

1Gwh=2億美金,8Gwh就得16億美金

如果未來大量的大容量純電長期給要還行,如果有點風吹草動,這事不好玩啊。

小結

在新能源和電池這個領域,首先還是要根據數據算賬,技術的零星進步,如果沒有系統性的進步,都是拿錢在賭啊。

參考文件:

墨柯、於清教:中國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發展現狀及預測(一)(二)(三)

墨柯:2015-2016鋰離子電池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朱玉龍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