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平台也做耳機,到底誰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36氪 於 24/10/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國內耳機市場一直被國外產品佔據着。

據《2015-2016年中國耳機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的耳機市場上,森海塞爾以13.93%的關注率位居榜首,鐵三角和AKG緊隨其後,分別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第四位到第十位的品牌分別是Sony、漫步者、飛利浦、捷波朗、碩美科、魔聲和Beats。可以看出,前十熱門品牌幾乎都被歐美以及日本品牌所包攬,國產品牌難覓蹤跡。


36氪此前對耳機市場的報道,2014年,全球耳機市場的銷售量達3.06億,產自中國的佔95%;市場規模達到66億美元左右,耳機品牌廠商毛利率超過50%,但是中國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簡稱,製造商按客户指定的設計製造,俗稱“代工”)廠商的卻毛利不足10%。

市場調查公司FuturesourceConsulting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耳機出貨量達3.313億;零售市場規模達到112億美元,平均零售價為34美元。

廣闊的市場空間與豐厚的利潤不斷刺激着眾多國內商家的神經。近年來,國內不斷有新的耳機廠家出現,想要打破國內耳機市場上國外品牌佔“大頭”的格局。

2016年9月,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對外確認網易雲音樂正在融資的消息,並表示將向硬件、演出等多元化方向發展。

10月18日,網易雲音樂投資的“音伏IN-VOICE”音樂耳機在杭州正式發佈,並將於10月21日在淘寶眾籌正式上線。網易雲音樂另一位副總裁李茵也出席了發佈會,也可以看出對其的重視。


網易官方科技媒體報道,網易雲音樂此次是重金投資音樂耳機硬件,被業內認為是從硬件終端搶奪入口的一次戰略性佈局。

音伏CEO鍾航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網易雲音樂用户數突破2億,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急需通過硬件產品實現新的擴張,因此雙方迅速達成合作。

網易雲音樂本次動作,意義深長,也宣告着耳機市場再現一股生力軍。

以在線音樂平台的身份入局耳機等音樂硬件行業,網易雲音樂並不是第一家。2015年9月,酷我推出無線耳機K1,同年12月,酷狗推出無線耳機M1。

音伏IN-VOICE首款耳機IVOC-100售價599元。幫助音伏融資的羅希表示:“音伏IN-VOICE將在內容和音質上下手,定位在五六百元、原本不被青睞且一直亮點空白的中端耳機市場。”



同樣將目光瞄向國內中端耳機市場的還有國內眾多的手機廠商。各大手機公司在發佈新品的時候,手機儼然成了常客。

  • 錘子推出售價199元的入耳式耳機。
  • 一加一加推出售價99元的銀耳耳機、售價 399元的金耳耳機。
  • 小米推出小米圈鐵耳機,售價99元。陸續推出499元的小米頭戴式耳機。
  • 魅族也推出了頭戴式耳機,售價399元。
  • 華為推出榮耀引擎2代耳機,售價129元。

......

近年來,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對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説,耳機作為一款毛利潤達到4-5成、而且能與手機交叉銷售的配件,是一個非常好的贏利點。

更何況還有幾家以MP3製造發家的手機廠商(步步高、魅族等),做耳機更是“不費吹灰之力”。


知名耳機品牌Beats的“明星+耳機”模式也在國內得到了效仿。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汪峰投資創辦的FIIL,想要借鑑“小米模式”來打造中國的Beats。此外,羽泉、周杰倫等都投資了耳機公司。

市場上還存在着另外一批國內耳機廠商——耳機代工廠。比如蘋果的代工廠鴻海,美國Beats的代工廠正崴,為德國拜亞動力耳機做貼牌的聲美,為德國歌德耳機做過貼牌的威Sony克等耳機代工貼牌廠商等等。憑藉着做代工積累的技術優勢,代工廠商也逐漸開始開發自主品牌。

在線音樂平台佔據着內容優勢,手機廠商有渠道優勢,代工廠商有技術優勢。誰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耳機市場中分一杯羹呢?

耳機行業的“微笑曲線”



所謂“微笑曲線”是指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意指在製造業的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分別是研發與銷售,處於中間環節的製造附加值最低。


曲線左端凸顯的是研發價值,主要體現產品的設計層面。右端凸顯的是銷售,在市場劃分較為明確的情況下,國內廠商需要考慮的則是怎樣佈局渠道進行營銷。

聲音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感受。對獲取聲音的耳機來説,研發的門檻逐步降低。如何獲得國內消費者的認可至關重要。因此,品牌、宣傳、渠道等營銷手段在微笑曲線中佔據更大的比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具有技術優勢的代工廠商發展不容樂觀。此外,做代工與自主研發品牌天生相互矛盾。國內知名耳機代工廠富士高的一名經理向36氪解釋,品牌廠商並不願意找這樣的工廠代工,擔心自己的研發成果泄露。

國際知名耳機廠商Beats是依靠營銷來發家的代表。Beats誕生於2008年,由美國説唱歌手Dr.Dre和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長Jimmy Lovine聯手創立。兩位創始人擁有明星資源優勢,一開始便將佩戴耳機與明星的個人形象連接起來。同時,也大成本請明星出鏡宣傳,例如勒布朗·詹姆斯、LadyGaga、Eminem等,將Beats植入MV、電影和體育比賽現場。

那個鮮明的“b”字Logo,也逐漸形成一股潮流,Beats大獲成功。

國內效仿者則沒有那麼幸運,“明星+耳機”模式發展並不出彩。今年10月,周杰倫創辦的耳機品牌TiinLab併入了1MORE;汪峰每年花三四千萬元研發費用,在渠道上與天貓、什麼值得買合作,銷量也沒有太大起色,他本人也開始做起了另外一個項目imixdio。

各大手機廠商則是藉着自己的手機銷售渠道鋪貨,但出貨量往往會與手機銷量綁定,體量很難走高。

不過,小米耳機的製造商1More似乎走出了一個不錯的路子。


1More成立於2013年,是小米生態鏈上的第一家企業。1More剛開始為小米手機等品牌生產耳機,後來推出自有品牌,走雙軌並進的模式。一方面藉助手機廠商的渠道銷售產品,保證耳機的出貨量與營收。另一方面自己做營銷(找來四屆格萊美得主,吳莫愁、潘曉婷等明星,與中國好聲音、時尚芭莎、Misfit等合作),建立自己的品牌。根據1More公佈的數據,目前耳機出貨量近3000萬副。

9月7日,蘋果發佈的iPhone7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改用Lightning數字接口,併發布了首款無線耳機AirPods。國內Android手機廠商也紛紛開始取消3.5mm的耳機藉口,華為、魅族、LG等個別型號已有配置的USB Type-C接口。

這一變動,也預示着耳機的科技含量將越來越高。3.5mm是模擬信號輸出接口,iPhone7採用的Lightning數字接口和Android使用的USB Type-C將本來安裝在手機中的音頻解碼器轉移到耳機裏。

在高技術耳機的基礎上,在線音樂平台擁有大量的無損音質音樂,切入耳機市場則具有天然的優勢。此外,軟件產品激烈的大量用户,也是豐富的優質資源。走軟件與硬件的綁定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但就目前來看,仍舊需要市場的驗證。

“巨頭”轉身,中端市場成血海,智能耳機或成風口?



中國用户購買耳機具有嚴重的兩級分化。低價耳機(100元以下)與高價耳機(1000元以上)佔據大多數。前者幾乎全是中國品牌,但利潤空間非常有限。後者則被海外品牌掌控。

瞄準了這個空白,新晉的國內眾多耳機廠商的定位都是中端市場,產品的售價大多在百元到千元之間。

這一場景很容易讓人回想起來前幾年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狀況。早前在智能手機行業,國內的市場也一度被三星、Sony等海外平台佔據着,後來隨着國內品牌如中華、酷聯等老牌廠商及小米、步步高等新秀入場,則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佈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六名分別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LG、vivo。其中有3家是國內品牌。


那,國內的耳機廠商能重走智能手機的發展道路嗎?

國外品牌也開始“轉身”,呈現出“低端化”的趨勢。四大耳機品牌開始加大低端耳機的投入,AKG推出售價千元的耳塞式耳機N20,拜亞動力推出售價200元的DP100。

中國耳機的發展將會更加艱鉅。

2016年1月,市場調研公司GrandView Research發佈的智能耳機行業報告預言,未來7年智能耳機市場將高速增長,並在2022年行業收入達到74.8億美元,其中無線耳機在2014年已佔到智能耳機總利潤的75%,未來將以超過20%的複合年增長率繼續成長。

對於國內耳機廠商來説,或許是一個機會。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