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司不怎麼「性感」,卻很激勵人心

虎嗅網 於 27/10/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虎嗅注:本文來自 Forbes.com,由虎嗅編譯。這裡介紹的是幾家來自數字媒體、大數據營銷的公司——只是作者想到的。而放眼全球,並非媒體頭條、卻令人興奮的科技公司“大有人在”。就國內報導而言,我們也厭倦了成天BAT的媒體內容,萬分希望看到一些更鮮活的公司案例。它目前不一定是多大的生意,有多性感的故事,但它的技術、觀念、模式與產業站位,足以讓人兩眼放光、看到未來飄起的衣裾。
[/quote]

數位科技裡最有趣的一點就是顛覆能力。如今規模已經不再是技術創新和發展速度這兩點的競爭對手了。不過通常我們要認識一種新技術還是得靠科技巨頭,例如蘋果、亞馬遜、 Facebook 、 Google 、微軟和 IBM 等等。無論在哪一天看新聞,頭條都是其中的一家公司做了什麼事。

令人慚愧的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公司卻幾乎從未出現在新聞頭條裡。它們往往被放在一些偏僻的版面,或者僅在幕後開發技術,這些公司的 LOGO 並沒有天天出現在我們眼前。雖然如此,它們的價值還是很重要,也同時在從事令人激動的開發。

以下就有這樣的五家公司:

1. Naspers

大多數的媒體公司都位於大城市,比如紐約、倫敦和洛杉磯(當然,也有一些新公司在舊金山灣區)。但是在南非開普敦有一家叫Naspers的公司,從事數位媒體行業,市值大約有300億美元,粗略估算與 Yahoo 或 Viacom 差不多。
Naspers 是一家有百年歷史的老公司,最初出版報紙和雜誌,目前仍舊有三分之一的營收來自實體出版業務。1997年公司進入數位領域,在南非本國成立了一家 ISP (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公司,並於2001年具先見之明地投資了中國的騰訊。

自那時起, Naspers 就成為了一股全球新興市場的力量(當 eBay 進入波蘭市場的時候, Nasper 旗下的 Allegro 在一年內把 eBay 擠出了市場)。從非洲到亞洲、東歐再到南美, Naspers 在許多數位商務領域上都處於領先地位。

然而 Naspers 在北美和西歐沒有太多動作,但是卻是 Facebook 早期的投資方之一(透過對 Mail.ru 的併購)並且很可能在未來投入更多資金。然而目前看來, Naspers 似乎對自己的市場地位非常滿意。

2. Nuance Communications
2011 年 10 月 4 日,蘋果連同 iPhone 4S 一起發表了 Siri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語音辨識技術的問世已有一段時間了,但是 Siri 為此技術首次被應用在一款主要的消費性產品中。語音技術的創新介面原已廣為人知,而蘋果又更推進了一步。

然而推動 Siri 的許多技術,是由 Nuance Communications 所開發的,該公司也被公認為語音辨識系統的領導者。 Nuance 並不是一家新創公司,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的 Kurzweil Computer Products 。 Nuance 目前的營收接近20億美元,市值60億美元。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我們可以預期 Nuance 將會在未來扮演核心角色。當微軟、 Google 和其他公司都建立了令人驚艷的自有平臺,  Nuance 卻幾十年來始終專注在技術開發,並且持續維持頂級的業界水準。

一旦蘋果決定動用大量預備金進行收購, Nuance 將很可能是最先目標。

3. Mattersight
在70年代,太空計畫開始獲得人們的關注,那時 NASA 的科學家必須處理一個棘手問題:如何減少在外太空,太空人共用狹小空間,產生衝突所造成的風險?任何的不和睦都可能放大,對飛行任務造成嚴重破壞,也很危險。

於是 Dr. Taibi Kahler 加入了團隊,他發明了一種透過談話模式(speech patterns)和詞語選擇(word choice)測試基本人格類型的方法,甚至比最全面性格測試還出色。這方法就是如今眾所周知的 PCM (process communication model),已經被廣泛用於相容性評估。

Mattersight (eLoyalty前身 )則結合了 PCM 與語音辨識,來提高客服中心的效率。透過在顧客撥打客服的同時進行程式演算,在短時間內,評估顧客的性格,便可以在下一次將顧客分配給相容性高的客服接聽。


這項技術目前已經被運用在超過五萬個,每月處理數百萬通電話的客服中心座位上。下一次在聽到 「為保證服務品質,本次通話可能被錄音」的時候,別以為在監聽的是一個人類!

4. Insightera
任何一個看過在網上風行的 LUMAscapes (廣告生態體系圖)的人都會發覺,一個用於追蹤社群網路上消費者行為的龐大基礎設施已經形成了。從提供協力廠商資料的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s 到網路廣告,有上百家公司參與其中。

但是,撇開所投入的大量資金和技術資源不談,這個項目只有相對少數的公司從中獲利。正值發展的中小企業,從這個旨在消費者行銷的龐大系統得到的少之又少。

Insightera 正在改變這一點。該公司的軟體能夠調出入站流量( inbound traffic) 的 IP 位址,將這些IP位址和公司資料庫進行比對,評估目標的地理位置和行業資訊,判斷有哪些內容是最適合他們的。 Insightera 還能夠追蹤他們未來的瀏覽行為,將銷售流程最佳化。


5. Narrative Science
big data (巨量資料)是現今科技世界的寵兒,普羅大眾皆喜歡故事性,一個是鑽研試算表,一個是沉浸於一本小說裡,大部分的人都樂於選擇後者。

Narrative Science 尋求的就是將這兩種銜接起來的方法,使用人工智能演算技術撰寫具有人類風格的文字,將結構化資料(也就是你在Excel裡看到的那種)變成故事內容。這樣一來,客製化的報告就能在幾秒內生成,而不需要幾星期的時間,甚至可以直接從資料集合中生成。


一切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其實你很可能已經讀過一些 Narrative Science 製作的內容了,只是從未意識到而已。Forbes (富比世) 使用該公司的服務製作了收益預覽,還有許多的體育網站也使用他們的技術,將比分資料轉成即時賽事回顧。

未來展望
雖然這些公司還沒有在新聞頭條上出現過,但是它們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公司代表了以下三個將會推動未來科技的潛在趨勢。

——其他廠商的興起:美國和歐洲地區只有全球10%的人口,卻占全球經濟產量的一半。隨著數位技術模糊了國境,我們將看到更多像 Naspers 這樣的公司在發展中市場打造成功的生意,甚至能夠跟全球巨頭相抗衡。

——科技的民主化:從歷史上來看,科技公司始終關注的是大企業客戶的大系統。但是,中小型公司卻有非常不同的需求,對於像 Insightera 這樣填補空白的公司來說,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專業工作的自動化:未來十年可能波及最廣的一項變革就是,人工智慧技術不斷應用在曾經被看作是只有人類才可以做的工作上。

從 Mattersight 公司的性格測試到 Narrative Science 的內容生成,人類正在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和工業革命改變了體力勞動一樣,許多高度專業性的智力工作將會逐漸自動化。我們都得適應。就在所有人仍舊關注著科技龍頭業績的同時,我們應該牢記,對每一個像 Google 或蘋果的領航來說,背後都存在著上千家我們從未聽說過的公司,致力於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更有效率和更愉快。


資料來源:虎嗅網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