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妖氣對動漫為何有“十萬個不滿”?

虎嗅網 於 21/08/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採訪:李拓、羅硯
7月21日,成立6年的有妖氣舉行了首次發佈會,主角則是兩天後即將開播的動漫劇《雛蜂》。不過與一般互聯網企業在現場拼命安利產品的行為不同,有妖氣COO董志凌對動漫行業進行了猛烈吐槽,也令現場有了別樣的歡樂氣氛。

有妖氣為何有這麼多不滿(我們姑且將有妖氣平台上崛起的動漫IP“十萬個冷笑話”的概念借來一用,代稱為“十萬個不滿”)?在這種惡劣環境中,他們又做了些什麼?中國動漫的機會是否潛伏在這些吐槽之中?當時,虎嗅君與鄰居有妖氣COO董志凌在發佈會後做了一場對話。

董志凌專門提到,之所以有妖氣“有勇氣”能説出一些對業界的真實看法而別人不能,很大原因在於有妖氣的成長路徑與定位跟國內的動畫公司不一樣,“在動畫行業我們的角色是版權方、是平台,這導致思考的問題就不太一樣,所以有時候是會顯得有點無情。”但“我們希望能夠成為整個行業裏面一些問題的‘推手’,去第一把推一下。”

以下是虎嗅與董志凌的對話摘編。

單元製作價格在飆升,但底層並沒產業化

文化產業在資本熱潮之下開始被迅速催熟,而動漫行業的腎上腺素水平也在飆升,製作成本開始不斷上漲,甚至出現“抬價大戰”。到虎嗅採訪時(7月22日)為止,有妖氣推出的《雛蜂》的製作單價已經達到3萬元/分鐘,而且成本還在攀升。製作費迅速上升是福是禍?這個趨勢是否已見頂?對於潮水般的金錢湧入動漫行業,隱憂又是什麼?

虎嗅:確定你們《雛蜂》製作費是每分鐘三萬嗎?

董:不確定,我們現在加到四萬,有可能還會往上加。但是去年看的時候,有妖氣的成本就是行業最高價了。現在聽到好多的價格比《雛蜂》的價格要高,成本要高。中國人做事就是這樣,錢的事不能輸給別人,不能輸在起跑線——怎麼可以在起跑線上就能輸給有妖氣呢。

這一年的變化趕上中國的三十年的變化,我們在做“十冷”的時候當時價格是一萬多塊錢多一點,那時候業界是平均是兩三千;後來一年我們大概是兩萬塊錢一分鐘的時候,行業大概是一萬塊錢;當我們變成三萬的時候,大家瘋了,説“我們要超過有妖氣”。為什麼沒有公佈價格,因為我們的價格還在漲,如果現在公佈最後數據,那是騙人的。

虎嗅:你覺得製作費上漲這事兒,對這個行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董:每個行業的發展,首先是無人問津階段,第二是開始繁榮階段,第三是泡沫階段,第四是泡沫之後的平衡階段。最後一定是高,然後不合理,開始下降,達到一個平衡。每個公司不一樣,作為後來者,如果在錢方面都輸給先驅者,我們有什麼資格跟前面的人較勁?人家是跑車,你是爛車,你永遠都跟不上,你就別追了,你直接在起跑線撤離就可以了。現在大家表達“我有錢燒”的心態從來沒有如此強烈,加價就是這種心態,也可以理解。

虎嗅:您的意思是價格還沒有見頂的時候。

董:對。但是我覺得行業裏面的人也不會太瘋狂,再往上升的話,會導致極度不平衡的價格體系,這是極度有害的。目前我們只是把價格提高到了一個平均水準上來,如果你再往上加是屬於日本行業內的高水準,你再高瘋狂一點是什麼水準,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中國出現一百億票房的片子,我可以肯定五個億美金投拍的片子一定很自然就出來了。

與中國動漫相比,日本與歐美動漫產業的強大,除了因為人才強盛,更重要的是模式差別:產業化決定了動漫行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一兩個人做幾分鐘的實驗短片很容易,但若成規模地生產,仍然做不到,這是阻礙中國動漫發展的最現實、最迫切的問題。
虎嗅:你剛才講新模式和舊模式的區別,新舊模式之間具體的差別在哪?

董:最主要的差別是工業化的問題。舊模式是小作坊的做法,定價是很主觀的,做事也是有一些主觀的,規模和產量很小,是不可以大量複製和擴容的。

為什麼日本動畫會很強,為什麼美國的電影影視劇行業都非常牛?是因為他們底層都是產業化,這個東西帶來了低廉的成本,寬泛的選擇,良性的競爭,以及規模化的體系,我們將來的路上需要這些。如果我們有一個很小的工作室,他能做出一個確實讓我們還覺得不錯的片子,但是他能不能量產,能不能規模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要做一分半鐘的宣傳片,我只需要兩個牛人拼一年就行了,但要拍一百分鐘的片子,你會發現這兩個牛人拼十幾年可能還拼不動。
當你少量的時候很多事情都很簡單,實驗室什麼的,沒有細菌沒有什麼東西的,一切東西都是完美的,都很簡單的,實驗室裏面的寬帶一秒鐘能下幾部片子的,實際的情況呢?在我們看是真正的行業起來一定是有生產線有規模化的能力,沒有規模化的能力沒有行業。

坐擁IP卻難加速開發

在影視行業瘋狂搶購IP的時候,人們發現有妖氣用了6年時間來積累4萬部優質動漫IP,這也是後來奧飛動漫以9.04億元收購它的重要原因。但正如奧飛影業CEO所估算的那樣,即便以1%的轉化率計,也至少有400部動漫IP可以開發,而即便是每年4部的速度,也要100年才能消化完,更何況新的熱門動漫還在不斷產生。

孱弱的中國動漫製作行業,似乎註定了有妖氣手中IP的開發速度難上加難。

虎嗅:《雛蜂》發佈會另一個主題是IP,但是4萬個IP如何開發?

董:這就是國內比較難的問題。其實有很多人願意開發,但你會發現,如果把它交到中國來,交給誰,都會做出一個呵呵的作品。你只能做出一部喜劇片,做不出一部超級英雄片,因為大環境是這樣,比較難。

怎麼辦?我們現在做法很簡單,怎麼樣做好一件事情,我們儘量自己做好一些事,中國人學和抄的速度是很快的。我告訴你,有什麼東西,你想問什麼我跟你説,告訴你對錯,拜託你學對學準,對這個行業,我們有一個培養市場,甚至是培養產業的從業人員的責任,這是需要過程的。

虎嗅:培養成本你們自己承擔?
董:我們只做一些示範出來,如果結果比較好的話我們就告訴別人,這個示範結果還挺好的,就懂了。

互聯網的引入讓整個行業加速很快

國內文化產業向來受到主管部門的多重照顧,對於中國動漫尤其如此。“導向”和“健康”成為相關文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在一向把“動漫”當“動畫”管理、將青年動漫與低幼動漫混淆的既有認知的情況下,自稱“互聯網動漫”的有妖氣,怎麼搞定政策和大眾認知?

虎嗅:政策方面如何應對?

董:我們也在平衡各方關係。有領導就問我:你們的內容怎麼樣保證他的健康、綠色?我説,是這樣的,現在年輕人很多東西只能疏,不能堵,不然誰看啊?沒有人看,那你所有做工作白做,怎麼辦呢?比如説別人暴力指數是八,我們做個六的作品,因為如果你暴力指數是三沒有人看了——首先是比別人輕,第二點是作品是我們做的,我們的尺度與引導性都可以把握。

一部片子就五分鐘,如果我説教,大家就全散場了。我的想法很簡單,首先你要把人從外國的片子那裏搶過來,你就有機會跟他們講一些道理、做一些交流,當你説的話沒有人聽的時候,你説什麼都是沒有人用的。所以通過輕度的東西引發到年輕人的興奮點,讓他們能夠關注到你,接下來的很多的引導的工作你就可以展開了,你的主動性就在了。

我們做這種事情我們會在國家允許的尺度範圍內,儘可能的爭取一些客户,在往一些正確的方向做引導,在達到文化部門和我們都想達到的一個效果,你會發現老美的東西也沒有什麼——大場面,但是看片子跟你聊聊人生,想法,世界觀,包括親情,愛情,友情,價值觀的東西,你看完之後也會覺得有點小收穫的。

虎嗅:事實上還有一些體制上問題很煩人,比如青少年動漫並不是兒童動漫,但我們把動畫當成幼兒作品,導致整個市場包括電影排片大多數是六一和暑期檔,電視台也是六點半孩子們放學了回家來看,這個從制度上已經框定了播出的時間和受眾範圍,你們怎麼跟這種政策周旋?

董:短時間內你只能形成小範圍的單點突破。舉個例子,如果《大聖歸來2》上映排片不會超過30%,包括“十冷”第一部有一個多億票房了,第二部按照市場的發展,按照品牌的累積和營銷,基本上是你在一億五到兩億起的,第二部的排片應該不會低於15%到20%,我們希望是是20%以上的排片,而且應該不難。我們要學會用市場的方法對話。

今年雖然“喜羊羊”稍微弱了一點,但是“十冷”加“大聖”兩個作品超出預期,今年才過一半,理論來説還有年底還有一波機會,《功夫熊貓3》要來了,估計又很精彩。

整個動漫市場快速變化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有一點和原來不一樣的是,互聯網的引入讓整個行業加速很快,我們與日本大概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差距,但是按照互聯網的模式,在不缺錢,不坑人,有一批好產品陸陸續續的出來,行業的整個產業結構慢慢形成的情況下,五年到八年可能就達到我們之前想二十年達到的效果。加速的功效一定是存在的。

虎嗅:大家經常談到我們動漫的畫風問題:小鼻子、大眼睛大嘴巴,和傳統的龍眼睛、長頭髮很不一樣,當年的水墨動畫真的是徹底滅絕了,這種看法我們是有沒有在意過?

董:觀眾最終是看兩個東西,第一看故事,第二個看畫面,在我看來,類似《功夫熊貓》的歐美的動畫片是嚴重不符合亞洲人審美的,如果我們按照審美喜好來説是比較喜歡日韓的審美,他們在畫風風格塑造上就覺得很親切;第二點你也會發現一個事,當行業真的繁榮之後,什麼畫風都有的情況下,你要的中式畫風或者是復古畫風或者是什麼,他自然就形成了,根本不用擔心。我們也在説一個東西,現在大多數的三維動畫都存在一個小問題,他是以歐美作風做的三維動畫,因為這套體系是歐美人做的,中國人哪有那麼長的臉和那麼清晰的輪廓,因為這次《大聖歸來》的主題是猴子,你明顯覺得這個猴子臉長,這個是美式的審美,大家不在意,因為大家知道他是孫悟空。

虎嗅:我們跟王微聊一次,他在做《小門神》到現在快做兩年了,這精雕細琢的情形也跟互聯網科技行業差不多,科技圈在講“匠人精神”,有妖氣這邊則講工業化流程。你怎麼看二者的區別?

董:我覺得很重要一點是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匠人。每個產業的核心那人不是匠人,真正的在流水線生產是不需要的——根本不需要。每個產品的產品經理有這個匠人精神就足夠了,要那麼多幹什麼呀。如果你對一個產品的設計是沒有追求,產品本身就不會有生命。

如果這片子做出來不行,你怎麼來取悦觀眾?《十萬冷笑話》也是一樣,第一部《十萬冷笑話》分鏡出來,我看着看着睡着了——這是我的片子,第一次就睡着了,是什麼情況,很害怕,但是成片出來就是太棒了。你對這個產品有要求的,有追求的,同時做出來的產品能夠讓你滿意的話,才能夠讓整個市場滿意,這種匠人需求在整個日本是很普遍的了。整個日本對於很多東西都會有很多的追求,我一定要把什麼東西做到最好,他們傳達這種文化,但是在中國就很不一樣,很粗糙。

虎嗅:有妖氣之前是一個漫畫的平台,現在走到了一個動漫平台,你覺得有妖氣在這些年哪些事沒做成?

董:沒有做成不太多,我們當年做的雜誌就沒有做成。很多人以為我們是做死掉了,我們是主動放棄了,安心去做其它的事吧。我們覺得這個事玩不轉。我覺得不變的是至少到現在來説,用一句很俗的話是初心沒有變。做好一部作品,不管這個作品是以書本形式、以動畫形式還是以電影形式,這個初心是沒有變的,以及我們對作家的尊重,對想要推動行業的發展,而且是想要改變中國動漫這份心沒有變。

我們希望創作者永遠只做創作的事情,不要去跟錢打交道,不要去開公司,不要去做生意,你會變成個生意人,慢慢的因為各種原因你可能就沒有創作的初心,你可能就做不好一些作品,在行業見得太多了——原來是一個作者後來幹融資去了,原來是一個作者開工作室去了,最後他不畫畫,變成老闆了,這個很可惜。以前張導,現在都是張老闆,張導變成張老闆最大的區別是在於,他的作品再也沒有當初的熱情那種想法在裏面了。

本文頭圖:《雛蜂》動畫截圖。

虎嗅個人微信號huxiu302,歡迎勾搭,勾搭時註明工作背景(如創業者、營銷人)哦


資料來源:虎嗅網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