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iPhone 16 Pro 系列標配 5 倍長焦鏡頭之後,蘋果就在死磕更長焦段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最近,一位自稱參與了新 iPhone 廣告製作的爆料人向 MacRumors 投稿,爆出了 iPhone 17 Pro 機型上即將發佈的三項新功能:
首先,iPhone 17 Pro 的長焦鏡頭有可能支持最高 8 倍的連續光學變焦,推測實現方式可能與索尼在 Xperia 1 VII 上使用的可移動鏡組連續光變長焦類似。
其次,蘋果有可能會在 iOS 26 正式版中加入第一方的專業相機 app:
最後,除了現有的相機控制(Camera Control)按鍵之外,iPhone 17 Pro 還有可能在頂部邊框上再增加一枚用於控制相機功能的實體按鍵,但暫時無法確認新按鈕的操作邏輯。
圖|PCMag
而在今年早些時候,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也曾表示 iPhone 17 Pro 將在影像方面做出重大升級,比如三攝全部升級到 4800 萬像素傳感器。
簡而言之,影像系統依舊是區分 iPhone 旗艦與非旗艦款的分水嶺,而長焦鏡頭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傳感器還是變焦倍數的升級,蘋果都想讓 iPhone 拍得更清、更遠。
巧合的是,就在上週,部分提前泄露的宣傳資料表明谷歌的 Pixel 10 將會全系搭載「主長廣」的三攝組合,無印版 Pixel 10 今年的主要賣點就是新增的長焦鏡頭,並有概率會趁勢漲價。
圖|9to5Google
兩廂對比之下,事情就變得有意思了起來。
眾所周知,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智能手機市場,長年來一直保持着蘋果、三星、谷歌的「兩超一強」格局,御三家每年的標準版機型全部集中在 799 美元的價位段上,構成了每年中高端銷量的大部分:
但是這 799 美元能夠買到什麼東西——尤其是在影像部分——御三家卻是大相徑庭的。
在過往的幾年中,蘋果和谷歌兩家美國品牌始終堅持着標準版只用廣角 + 超廣角的配置。反而是東亞怪物房卷出來的三星,相對厚道一些,從 S9 開始就採用着「標準版也要給長焦鏡頭」的策略。
而今年,谷歌 Pixel 10 在相機配置上的規劃已經板上釘釘,一下子就讓蘋果變成了御三家裏面的個例——iPhone 17 將會是今年頂着 799 美元的高售價,卻無緣長焦鏡頭的標準版。
考慮到 iPhone 17 Air 特殊的產品定位,採用不同的影像策略可以理解|Techie Inspire
換言之,在如今這個以相機能力區分產品等級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可以認為:
雖然這個論點在前幾年也經常被人提起,但今年的特殊之處在於:伴隨着標準版 Pixel 10 加入三攝,蘋果終於被「孤立」,成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唯一不給旗艦手機標準款加上長焦的廠商。
反觀同時期主流國產品牌的標準版機型,在長焦鏡頭這件事上簡直卷出了花。
就拿最近一年內主流品牌的直板主產品線為例,OPPO 在 Find X8 上靠着傳感器倒置的方案,塞下了一顆等效 73mm 的三倍長焦,vivo X200 則是一顆帶 T* 鍍膜的三倍「蔡司超級長焦」,小米 15 更是在近似的體積下做到了等效 60mm 與 f2.0 的光圈,打上了徠卡的 Summilux 標籤。
傳感器倒置是目前在小體積內壓縮長焦段的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之一|OPPO 官網
在國內先進經驗的反襯下,蘋果最近幾年的「倒行逆施」就顯得更加突出了,無論是在小紅書還是小綠書(酷安),標準版 iPhone 因為沒有長焦而引發的爭論更是屢見不鮮,幾乎已經成了繞不開的固定話題:
小綠書(酷安)尚顯平和,小紅書上面的抱怨聲音甚至更大一些
這個觀察的背後,其實是我們在國內智能手機充分競爭的市場上,已經享受了好幾年的特性,正在逐漸被市場壓力變大的海外廠商學習的過程。「標準版也能用上長焦」的普惠理念,中國消費者無疑是全球最早一批享受到的。
小米 11 青春版(左)與小米 13(右),從「有長焦」進步到「可以用的長焦」
而海外巨頭開始加入國產品牌已經摸爬滾打好幾年的「長焦之戰」,背後的邏輯也是非常清晰的。長焦鏡頭的光學特性決定了,它是所有手機攝影方式中,出片門檻最低、也最能夠讓使用者獲得差別感的那一個:
沒有構圖、沒有色彩、沒有故事,但衝擊力拉滿,只有長焦能做到
這種畫面感「有長焦就拍得到、沒有長焦絕對拍不到」的特點,具像化到手機的賣點上,也就是最樸實的「你有我沒有」的區別。
而對於產品同質化嚴重、極易受供應商控制,且需要在有限的體積內實現普通人也能拍好照片的手機攝影來説,一顆長焦鏡頭,就是毫無爭議的旗艦機分水嶺。
那麼問題來了,標準版 iPhone 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配上一顆好用的長焦鏡頭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最近,一位自稱參與了新 iPhone 廣告製作的爆料人向 MacRumors 投稿,爆出了 iPhone 17 Pro 機型上即將發佈的三項新功能:
首先,iPhone 17 Pro 的長焦鏡頭有可能支持最高 8 倍的連續光學變焦,推測實現方式可能與索尼在 Xperia 1 VII 上使用的可移動鏡組連續光變長焦類似。
其次,蘋果有可能會在 iOS 26 正式版中加入第一方的專業相機 app:
- 尚未確定是一個全新的 app,抑或是在 Final Cut Camera(蘋果推出的專業視頻拍攝 app)的基礎上,增加專業攝影功能。
- 該軟件是否為 iPhone 17 Pro 系列獨佔?目前尚不清楚。
最後,除了現有的相機控制(Camera Control)按鍵之外,iPhone 17 Pro 還有可能在頂部邊框上再增加一枚用於控制相機功能的實體按鍵,但暫時無法確認新按鈕的操作邏輯。
圖|PCMag
而在今年早些時候,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也曾表示 iPhone 17 Pro 將在影像方面做出重大升級,比如三攝全部升級到 4800 萬像素傳感器。
簡而言之,影像系統依舊是區分 iPhone 旗艦與非旗艦款的分水嶺,而長焦鏡頭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傳感器還是變焦倍數的升級,蘋果都想讓 iPhone 拍得更清、更遠。
巧合的是,就在上週,部分提前泄露的宣傳資料表明谷歌的 Pixel 10 將會全系搭載「主長廣」的三攝組合,無印版 Pixel 10 今年的主要賣點就是新增的長焦鏡頭,並有概率會趁勢漲價。
圖|9to5Google
兩廂對比之下,事情就變得有意思了起來。
眾所周知,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智能手機市場,長年來一直保持着蘋果、三星、谷歌的「兩超一強」格局,御三家每年的標準版機型全部集中在 799 美元的價位段上,構成了每年中高端銷量的大部分:
但是這 799 美元能夠買到什麼東西——尤其是在影像部分——御三家卻是大相徑庭的。
在過往的幾年中,蘋果和谷歌兩家美國品牌始終堅持着標準版只用廣角 + 超廣角的配置。反而是東亞怪物房卷出來的三星,相對厚道一些,從 S9 開始就採用着「標準版也要給長焦鏡頭」的策略。
而今年,谷歌 Pixel 10 在相機配置上的規劃已經板上釘釘,一下子就讓蘋果變成了御三家裏面的個例——iPhone 17 將會是今年頂着 799 美元的高售價,卻無緣長焦鏡頭的標準版。
考慮到 iPhone 17 Air 特殊的產品定位,採用不同的影像策略可以理解|Techie Inspire
換言之,在如今這個以相機能力區分產品等級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可以認為:
引用標價 6000 元卻不配長焦鏡頭的 iPhone 17,沒有資格被稱為高端手機。
雖然這個論點在前幾年也經常被人提起,但今年的特殊之處在於:伴隨着標準版 Pixel 10 加入三攝,蘋果終於被「孤立」,成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唯一不給旗艦手機標準款加上長焦的廠商。
反觀同時期主流國產品牌的標準版機型,在長焦鏡頭這件事上簡直卷出了花。
就拿最近一年內主流品牌的直板主產品線為例,OPPO 在 Find X8 上靠着傳感器倒置的方案,塞下了一顆等效 73mm 的三倍長焦,vivo X200 則是一顆帶 T* 鍍膜的三倍「蔡司超級長焦」,小米 15 更是在近似的體積下做到了等效 60mm 與 f2.0 的光圈,打上了徠卡的 Summilux 標籤。
傳感器倒置是目前在小體積內壓縮長焦段的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之一|OPPO 官網
在國內先進經驗的反襯下,蘋果最近幾年的「倒行逆施」就顯得更加突出了,無論是在小紅書還是小綠書(酷安),標準版 iPhone 因為沒有長焦而引發的爭論更是屢見不鮮,幾乎已經成了繞不開的固定話題:
小綠書(酷安)尚顯平和,小紅書上面的抱怨聲音甚至更大一些
這個觀察的背後,其實是我們在國內智能手機充分競爭的市場上,已經享受了好幾年的特性,正在逐漸被市場壓力變大的海外廠商學習的過程。「標準版也能用上長焦」的普惠理念,中國消費者無疑是全球最早一批享受到的。
小米 11 青春版(左)與小米 13(右),從「有長焦」進步到「可以用的長焦」
而海外巨頭開始加入國產品牌已經摸爬滾打好幾年的「長焦之戰」,背後的邏輯也是非常清晰的。長焦鏡頭的光學特性決定了,它是所有手機攝影方式中,出片門檻最低、也最能夠讓使用者獲得差別感的那一個:
沒有構圖、沒有色彩、沒有故事,但衝擊力拉滿,只有長焦能做到
這種畫面感「有長焦就拍得到、沒有長焦絕對拍不到」的特點,具像化到手機的賣點上,也就是最樸實的「你有我沒有」的區別。
而對於產品同質化嚴重、極易受供應商控制,且需要在有限的體積內實現普通人也能拍好照片的手機攝影來説,一顆長焦鏡頭,就是毫無爭議的旗艦機分水嶺。
那麼問題來了,標準版 iPhone 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配上一顆好用的長焦鏡頭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