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念 iPhone 上的 3D Touch 嗎?來看看手機上的「非必須」功能

愛範兒 於 24/03/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2017 年,面對當時國產手機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魅族推出了一款配置了後觸屏的手機——魅族 Pro 7。這塊 1.9 英寸的後觸屏,讓用户在利用背面攝像頭自拍時仍能看到自己,就算反放手機時也能及時收到各種信息提示。


電話、短信、上網,這些是當今手機科技無論如何發展,都絕對不可拋棄的核心功能。除此之外,越來越強的性能,越來越高清的攝像頭和佔屏比越來越高的屏幕也成為近 10 年手機發展的共有趨勢,人們從不懷疑這些進步會停滯,也從不擔心這些功能會消失。

但手機有那麼一些需要搭配硬件才能施展的能力,像魅族的背屏一樣,或許因為使用等級不那麼優先,使用人數較少,導致其在手機功能的裝配上「可有可無」,它們有沒有存在必要性,等你來判斷。


紅外遙控
1955 年,Zenith 電器公司員工尤金•波利發明了最早的電視遙控器——「FLash-Matic」,這種遙控器使用可見光照射電視機的接收區域,來達到換台,靜音和電源開關等功能,但這種遙控器必須對準電視才能使用,其靈敏度也受到房間明暗的影響。


一年後,同一公司的羅伯•愛德勒發明了超聲波遙控器——「Zenith Space Command」,這款遙控器解決了上述干擾問題,卻會被一般超聲波干擾,並且會對部分人和寵物造成不適。

直到 80 年代,紅外線半導體裝置才被髮明出來,使用紅外線進行遙控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傳輸距離遠,成本低等特點,因此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都採用紅外線遙控器。


然而進入千禧年後,使用遙控器的設備實在是太多了:電視,機頂盒,空調,風扇,空氣淨化器等等,每一件設備都配備一台遙控器,使人眼花繚亂。

這時候擁有紅外遙控功能的手機就派上用場了,譬如現在的小米手機就自帶「萬能遙控」功能,只要選擇相應的設備和品牌,手機就可以自動進行匹配,從而達到「多種設備,一台遙控」的成就。


「萬能遙控」覆蓋的電器品牌十分全面,使用起來準度和功能也和原來的遙控器差別不大,真正對得住「萬能」二字,以手機為遙控,既方便又省電池,還免去了翻來覆去找遙控器的煩惱。

要使用手機的紅外遙控功能,手機上必須有紅外線傳感器,那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手機是否擁有紅外遙控功能呢?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觀察手機頂端有沒有像攝像頭一樣的發射器。


具備紅外遙控功能的大多是華為、小米、HTC 的中、高端機型,而蘋果甚至沒有一款手機擁有這個能力,其唯一的紅外控件僅用於面部識別和紅外距離感應。

紅外遙控沒有全面鋪開的原因在於如今越來越多電子設備都利用藍牙或者 WIFI 代替了紅外進行無線傳輸,而手機越來越高的配置所需要的空間也越來越大,不少廠商就選擇像放棄 3.5 MM 耳機接口一般,放棄了紅外傳感器來給性能騰出更多的位置。

相比藍牙和 WIFI,縱使紅外線技術似乎已經成為「舊時代」的產物,但因為其成熟的技術和悠久的使用歷史,至今依舊有着極高的普及率,而擁有紅外遙控功能的手機帶着它這份「向下兼容」的包容力,架起了由模擬時代走向數字時代的橋樑。

NFC 功能

NFC 全稱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中文全稱為近場通信技術,最早誕生於 2004 年,NFC 與 IC 卡運用的集成電路技術類似,都是在一個極短距離內接觸進行快速響應的功能,具備使用方便、響應迅速的特點。


擁有 NFC 功能的手機,能夠在非網絡環境下,搖身一變,成為多種 IC 卡片的集合體。

目前 NFC 最適用的 3 大用途是:公交卡、門禁卡和銀行卡。當我們坐公交、開門禁,進行移動支付的時候,只需要拿出同一台手機靠近設備感應,便完成了各種以往需要掏出不同卡片才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使用公交地鐵卡已成為習慣,不想用 NFC 手機替代時,NFC 功能依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直接充值。

公交地鐵卡總免不了要定期進行充值,如果遇上高峯期,甚至要去繳費窗口排隊。有了 NFC 之後,我們可以直接將公交卡貼在手機背部,進行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充值,平時運用還將節省不少找能充值的便利店的時間。


此外 NFC 還有一個冷門功能——數據傳輸,只要把兩個手機的 NFC 功能打開並貼在一起,就可以進行圖片,音樂,視頻等文件的傳輸。

如此方便的 NFC ,為什麼在中國一直不温不火呢?其原因在於引入時間的尷尬——NFC 功能在 2004 年誕生,而中國正式提出全面推進手機 NFC 支付是在 2009 年。


NFC 引入後因各種終端設備技術間的不支持、不適應,以及「滴」手機支付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在中國培養起來等原因,兩年也未在中國鋪開市場,結果在 2011 年,隨着智能機攝像頭精度的提高,二維碼功能崛起了。


比起使用 NFC 需要在手機上植入芯片和改造 POS 機等硬件,二維碼只需要在 app 上「掃一掃」就可以實現移動支付,這無疑讓 NFC 進入了一個尷尬的處境。

即便如此,NFC 仍有其獨到的作用,譬如充當門禁卡以及公交卡直接充值,有些高校還支持使用帶 NFC 功能的手機刷飯卡、水卡。更重要的是,手機掃描二維碼需要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NFC 在斷網的環境下,充當移動支付的補充手段還是十分便利的。

壓感屏

作為一名繪畫愛好者,我最初接聽到 「 壓感」二字是在選購用來板繪的數位板時:拿着一支筆在一塊黑色的東西上畫,居然可以在電腦上呈現出各種隨心所欲的線條,如此方便、直接、流暢,真是前所未有的驚喜體驗。


後來,這塊黑色的板子變成了可以顯示圖像的平板屏幕和數位屏,再後來,手機上也開始搭載能根據手指按壓力量而作出不同反映的壓感屏了。

蘋果公司最初在 iPhone 6S 上加入了支持壓感功能的屏幕以支持它的 3D touch 功能,而 3D touch 功能在 iPhone XR 以後的手機中被 Haptic Touch 所取代。Haptic Touch 實際上一款根據按壓時長來感知壓力事件的軟件技術,並不需要搭載傳感器硬件來支持。


Android 手機方面,華為、魅族、等品牌都曾經在壓感屏方面做過探索,如華為 P9 Plus、魅族 PRO 6 等高配機型都搭載有壓感屏。


那麼壓感屏幕對於一款手機來説,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後面又為何被各大廠商放棄使用呢?

其實無論是 Android 還是從蘋果手機,壓感屏的用處都是大同小異的,以按壓力度的大小代替一些虛擬按鍵和和手勢操作是最常被用到的地方。

以蘋果手機為例,用户用得最多的是重壓打開應用快捷菜單、輸入文本自由移動光標、圖片預覽和小白點鎖屏。在桌面中,使用較強的力度按觸 app 圖標即可彈出快捷菜單,與平時輕按是觸發桌面佈置與 app 的刪除情況並不相同。


其實相比於在一些便捷性上的貢獻,壓感屏更加重要的能力應該體現在對書寫筆跡的還原上,這也是壓感被創造出來的初衷。所以真正必須用到壓感的其實是一些藝術創作類 app,例如不久前提到過的 《Procreate Pocket》


這些繪畫類 app 往往需要通過感受畫手們時刻變化着的筆觸壓力來呈現粗細、濃淡不一的筆鋒,所以有壓感屏的支持十分重要了。然而手機屏幕的大小比起平板設備來説,實在是太捉襟見肘了,因此真能用上手機壓感屏作畫的機會並不多。


我們知道現在手機壓感屏的熱潮已經退卻,市面上已經很難在找到支持壓感屏的手機了,高昂的成本以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況是它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無論多麼強大硬件都需要好用的軟件來支持,而壓感屏的較高成本致使這項技術只能見於蘋果和 Android 的部分高配小眾機型,從而很難調動 app 生產者去開發與之配適的應用。加上未來的手機屏幕有向摺疊屏發展的趨勢,目前的壓感硬件還沒法與柔性屏幕相適應。

3D 拍攝組件

想要拍出具有縱深的影像數據,或者進行 3D 掃描,只靠一顆攝像頭是不行的。3D 拍攝組件是一組配合起來使用能感知攝影對象的縱深能力的手機硬件。結構光、 ToF(Time of Fight)或者激光雷達是目前手機 3D 攝影感知縱深的幾種方案。

▲ 小米和榮耀的副總曾就應該用結構光還是 ToF 產生過爭論

以應用 ToF 技術的手機為例,在調用 3D 拍攝能力時,手機將通過發送紅外光束,並計算光束從發出到被物體反射的時間差來完成畫面縱深測距,從而來換算物體與手機的距離,獲得深度信息,這些信息再與傳統攝像頭拍攝的影像進行匹配,於是有了 3D 影像。

▲ 原理展示圖來自網絡

2017 年 9 月,蘋果發佈新機 iPhone X,前攝搭配 TrueDepth 傳感器開啓了在手機上應用深感捕捉技術的先河,隨後小米、華為、OPPO、vivo 等廠商也緊跟步伐,在 2018 年陸續推出搭載了 3D 攝影組件的手機。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面容識別是 3D 攝像組件運用得最出彩的功能之一。面容識別技術其實早在 Android 4.4 時已經有了,但當時技術不成熟,所以只要用一張相片就可以騙過手機了,3D 攝像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彌補了平面面容解鎖的不足。

除了協助面容解鎖,手機上的 3D 攝影組件還能搭配 app 實現深度測量、運動捕捉(用於體感遊戲)、實景掃描建模等功能。


目前大部分手機的 3D 攝影組件都是要麼在前(用以人臉識別)要麼在後(用於深感攝影),使用前攝進行掃描時很難看到畫面的情況,掃描的結果並不理想,下圖已經是用 iPhone11 的前置鏡頭嘗試了多次以後才能呈現的結果。


上面這些提到的這些「硬功能」雖然並非所有手機都配備,但是已算是少數里面的多數了,而像背部水墨屏、摺疊雙屏、投影等則更是罕見。

▲ 從上至下分別是:海信 A6、VVETIME 以及 LG G8X 手機

儘管這些花裏胡哨的功能時常引發人們對「手機是否應該配備它們」的討論,但我想正是它們在一些生活的小細節上發揮出的驚喜效果,讓手握設備的用户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小確幸以及滿足那份希望與眾不同的虛榮心。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iPhone  3D Touch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