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富貝索斯飛入太空,全民太空旅行時代要來了?

愛範兒 於 21/07/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了。

本月早些時候 71 歲的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帶領員工乘着太空船二號搶跑,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商業航天公司創始人,這多多少少讓藍色起源的創始人貝索斯有些臉上無光。

還好,就在剛才貝索斯超越了布蘭森。


經過短暫的飛行,貝索斯搭乘新謝潑德火箭系統接觸到了卡門線(距離地球 100 公里),成功飛上了太空,並且比布蘭森飛得更遠,雙方差距約 14 公里。

整個飛行過程約 11 分鐘,隨着貝索斯返航,商業載人航天旅遊離普通人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二十一年圓夢之旅,終登太空

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貝索斯早在 18 歲時就表示太空旅行是他最重要的願望之一,而就在 2000 年這位億萬富翁着手於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成立了藍色起源公司。
為了這個太空夢,貝索斯可謂是全力以赴,藍色起源的運營資金不少來自他賣掉亞馬遜股票所得,據稱每年他都要投入 10 億美元在其中,而現年 57 歲的他辭任亞馬遜 CEO 也是為了專注於航天事業。

原本在 2019 年,即阿波羅登月 50 週年時貝索斯就要飛上太空,後來因火箭安全性不達標而放棄,而今天正是阿波羅登月 52 週年紀念日,在這一天貝索斯終於實現了他年輕時的夢想——飛上太空。


和維珍銀河不同,藍色起源採用的是類似傳統火箭垂直推送的飛行方案,為了登上太空,執行此次任務的新謝潑德號已經執行了 15 次測試飛行,而第十六次這套火箭飛行系統終於迎來了 4 位真實的旅客。

▲新謝潑德火箭的名稱,來自美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艾倫·謝潑德

新謝潑德火箭系統主要分為兩部分,上端是一個加壓船員艙,根據藍色起源發佈的信息,這個船員艙的內部容積約為 15 立方米,中間是動力裝置,四周則是座椅,最多可以支持 6 人乘坐。


下端就是火箭主體了,包含了動力引擎、起落架、阻力剎車等裝置。新謝潑德火箭加速發射到接近卡門線後將與船員艙脱離,進而逐漸降低速度下落,最低速度甚至能達到 8 公里/每小時。

而且降落時還能垂直懸停,進一步調整下落位置,最大程度保證下落穩定性和安全性,這也是新謝潑德火箭系統可回收的主要部分,有效降低發射成本。

▲ 新謝潑德火箭推進裝置落地

而頂部的船員艙則將繼續滑行一段距離,直到接觸到卡門線,而後船員艙也將逐漸下落,接近地面時展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飛行速度。

船員艙的動力裝置則會在即將接觸地面時啓動,以 1.6 公里/小時的速度緩慢下落,實現軟着陸,而在之前的測試中火箭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 3675 公里/每小時。


除了貝索斯,新謝潑德火箭上還有另外 3 名乘客,分別是貝索斯的弟弟 Mark Bezos,18 歲的物理系學生奧利弗・達門(Oliver Damen)。

在首飛資格拍賣中,奧利弗的父親原本只是第二高出價人,但以 2800 萬美元拍下的那位旅客由於日程衝突未能如願,反而讓這位 18 歲的學生得以成行,真是羨煞旁人。


最後一位乘客則更顯傳奇, 82 歲沃利・芬克 (Wally Funk) ,她原本是美國水星 13 號計劃的一員,該計劃旨從有飛行經驗的女飛行員中選拔出航天員,然而政府計劃取消,沃利的太空夢想落空。

今天她搭乘新謝潑德火箭號圓夢,成為了年齡最大的航天員之一。


和維珍銀河類似,這次飛行包括貝索斯在內的 4 位乘客都沒有穿航天服,而是藍色連體衣。

這是因為作為普通遊客並沒有和航天員一樣長期經受訓練,在飛行途中或落地後容易嘔吐,如穿着航天服容易被嘔吐物噎住,反而會危險,而艙內壓強等安全問題則由依靠船員艙本身的設計避免。

整個飛行過程中,僅僅能感受 3 分鐘的失重感,但怎麼也算不上太舒適。


這一大一小,幾乎刷新了航天記錄,再加上貝索斯本人親身參與首飛,無疑將藍色起源航天旅遊服務的可信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貝索斯越過了卡門線,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早在新謝潑德號發射前,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就打起來了嘴仗,其中的爭論重點就是是否接觸到「卡門線」,即海拔 100 公里,這一高度被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為是大氣層與太空的分界線。

▲ 新謝潑德火箭太空旅行全過程

而上次布蘭森一行人僅飛過海拔 86 公里,雖然超過了美國空軍與美國航天局所規定的太空邊界線(海拔 80 公里),卻仍然被調侃根本沒到太空。

不過實際上兩者的核心體驗——失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差別,都是幾分鐘而已,更大的體驗差別其實來自船員艙本身。

維珍銀河的 SpaceShipTwo 飛船其實更像飛機,仍然要航天員操控。當然具備經驗的航天員也能在一定程度保證安全和體驗,


而新謝潑德火箭則是全自動系統,並不依靠人手動操控,這意味着船員艙 6 個座位可以坐滿,另外則是新謝潑德火箭船員艙有着碩大的窗户。

藍色起源號稱這是航天史上最大的窗户,足足佔據船員艙的三分之一,能更好地觀看太空美景,而 6 個座位又都是臨窗,觀看體驗確實會好上一些。


其實對於完成太空飛行的兩家而言,卡門線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反而是之後如何保證太空飛行的穩定性。

安全性是其中的核心要求,有報告稱大約 1% 的美國載人航天飛行出現了致命事故,而參與該報告的美國前聯邦航空管理局副局長 George Nield 則向外媒 Business insider 表示

引用風險相當高,它比乘坐商業客機飛行危險大約 10000 倍。


一個小零件的脱落就可能造成生命事故,維珍銀河 2014 年試飛時就出現了事故,造成了一死一重傷的慘劇。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給藍色起源的載人航天執照有效期也僅限於今年 8 月。

貝索斯和藍色起源為了這次飛行能安全成行,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以新謝潑德火箭系統設計而言,下端動力火箭上的環形設計和楔型翅片除了降低燃料消耗,也能進一步穩定助推器,降低動力火箭端的飛行速度。


藍色起源甚至表示通過阻力剎車,可以將動力火箭端下落的速度減半。

而用於容納旅客的船員艙則更為嚴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船員艙保持了橢圓形,這是因為迎風表面積更大,更適合降低下落速度,畢竟高速飛行下人體的不適感會急劇增加。

上文也提到了落地前航員艙會啓動動力裝置實現軟着落,最大程度上減少震動。而船員艙上的斜置座椅除了 5 根安全帶,也配有特殊的固定裝置,保證高速下人不會被甩出。


硬件上的設置還遠遠不夠,在貝索斯飛行之前新謝潑德號已經進行了多次測試,包括火箭軟着陸測試、船員艙逃逸系統與火箭動力裝置實時脱離測試等等,從 2012 年到 2021 年藍色起源一共完成了 15 次測試。

硬件設計和諸多測試才是貝索斯之所以敢於首飛的原因。

維珍銀河總裁邁克・摩西 (Mike Mosse) 在布蘭森飛行結束不久後接受了採訪,其中就提到了要對飛船進行升級,為商業運營做好準備。


對於這兩傢俬營航天公司而言,雙方創始人的航天之旅才只是一個開始,後續如何完善旅行標準流程,安全性如何提升,乃至如何與監管部門達成統一的安全審核標準,都需要一一完成。

不然載人航天旅行就不像旅行了,而是一種風險不低的「極限運動」——享受失重的同時,還得冒着生命危險。

太空旅行時代才剛剛開始

其實在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之前就有公司完成了商業載人航天,只不過那時更像是獨屬富人的活動,美國富商丹尼斯・蒂託(Dennis Tito)就曾在 2001 年花費 2000 萬美元買了太空船票,通過俄羅斯太空飛船登上了國際太空站,


而包括藍色起源、維珍銀河乃至之後的 SpaceX 都是希望降低成本,讓普通人能離人類終極夢想之一——探索太空更近一些。

目前來看雖然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在商業航天旅遊方面先行一步,但這並非是絕對的,馬斯克和他的 SpaceX 仍然是該領域的重要競爭者之一。

此前 SpaceX 已經成功通過火箭將航天員送上了國際空間站,而在今年年末它還會將四位普通人送上太空,其飛行高度將達到國際空間站的兩到三倍,而國際空間距地距離為 400 公里。


不過這四位旅客的旅程中並不包含國際空間站,而是繞着地球飛行,讓旅客享受太陽昇起與落下的風景。

2023 年日本時尚電商集團 Start Today Co 創始人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還將搭乘 SpaceX 新一代的大型獵鷹火箭(BFR)飛向月球,進行為期一週的航天飛行。這可比接觸卡門線要遠的多,也更危險,對飛行器的要求也更高。

馬斯克在貝索斯登上太空之前也轉發了一組表情包,調侃貝索斯只是飛過太空邊緣而不是更高的地球軌道。


不過貝索斯和他的藍色起源也並沒有放鬆,在新謝潑德火箭系統之後,藍色起源還研發一款名為「新格倫」的火箭系統。

▲ 新格倫火箭

這個火箭的名稱來自美國航天員約翰·格倫,是美國首位進入地球軌道的航天員,藍色起源已經和歐洲通信衞星公司、衞星通信公司 OneWeb 等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使用新格倫火箭為它們完成運輸任務。

而最近的一次新格倫火箭發射定在了 2022 年,這三家民營航天之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白熱化,

而對於它們而言航天旅行除了普及意義還有着積累數據、技術實驗的目的,飛行體驗、結束後的身體數據等都將成為它們優化下一次航天旅遊的依據,這也有利於減少航天旅遊預備時間,讓它成為和商用飛機一樣的服務。


另一方面,貝索斯和馬斯克的宏願也不僅限於航天旅遊,前者希望登上月球並在其上建立工業基地,而後者則希望登上火星將其作為殖民地,太空旅遊不僅能收集人體適應數據,更能為兩者的宏願提供最直接的幫助——金錢。

以目前開啓大量售票的維珍銀河為例,它已經賣出了超 600 張船票,以 25 萬美元一張作一次不嚴謹的計算,總價值就達到了 1.5 億美元,而隨着技術的成熟時其邊際成本只會更低。

維珍銀河還表示將縮短飛行時間間隔,要在 2023 年前實現每隔 32 小時就將一批遊客送上太空,其盈利速度也會大大加快。

▲ 圖片來自:Foxbusiness

更何況太空旅遊市場是個供不應求的市場,根據瑞銀集團發佈的預測報告,到 2030 年太空旅行市場將高達 30 億美元。直觀的經濟收益將支持包括藍色起源在內公司投入更多,以實現更普及的月球探索乃至火星探索計劃。

隨着市場的運行和逐漸成熟,只會越來越多人和公司加入其中,推出相應的項目,波音公司也曾表示要和 NASA 合作探索火星,而我國的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也曾表示未來可能會開發太空旅遊服務。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發佈的《2017—2045 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中也提到了 2025 年前後,可重複使用的亞軌道運載器研製成功,我國亞軌道太空旅遊可能成為現實。
隨着兩家民營公司創始人太空飛行成功,太空旅遊時代也正式開啓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飛得更穩、更頻繁了。

文中謝潑德火箭相關圖片均來自藍色起源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貝索斯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