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和他的好朋友、OneWeb 創始人 Greg Wyler,在追逐一個狂野的夢想:在太空上建造高速衞星網絡,讓數十億人還沒能上網的地球人用上互聯網。
這個夢想,至少目前看來,科幻的成分要大些。
不説速度,先説説延遲
延遲是衞星網絡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用衞星網絡發個郵件可能尚可接受,打電話會比較艱難,網絡遊戲就更別想了。據連線報道,Musk 和 Wyler 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讓衞星運行在近地軌道,大概離地 100-1250 英里,這樣一來延遲可以從 500 毫秒降低至 20 毫秒,幾乎與地面寬帶相當。
為了降低延遲,就必須犧牲單個衞星的覆蓋面。由於貼近地面,信號輻射範圍將遠遠小於“飛的更高”的地球同步軌道衞星(22000 英里),也就意味着公司需要發射更多的衞星來彌補這個缺陷。
OneWeb 打算地毯式鋪設衞星網絡,用 648 顆衞星在低空軌道實現無死角覆蓋。另一方面, Musk 的計劃更加瘋狂,他準備扔 4000 顆衞星上天。
不但卡,而且貴
在太空瘋狂,就需要天文數字的投入。
早在 1990 年,比爾蓋茨聯合早期通信創業者 Craig McCaw 和一位沙特王子創辦了 Teledesic。當時這家野心勃勃的公司想發射 840 顆衞星,項目卻在 2002 年“爛尾”。這個明星團隊的失敗讓我們無法對衞星網絡過分樂觀。
雖然如今發射衞星的成本比 1990 年低了不少,但由於近地軌道方案所需的衞星數量增加了幾十上百倍,平攤下來成本很可能更高。後來者、新生代的互聯網創業者Mark Zuckerberg也曾提出通過 Internet.org 為全球提供上網的方案,不過由於成本太高,該項目也已被擱置。
由於這種衞星網絡最初的願景就是為本來沒條件上網的人提供網絡資源,價格肯定不能高,也就對這場“星際爭霸”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無法進行的可行性測試
如果説誰能真的建出這麼一個衞星網絡,那很可能是 Greg Wyler。他創立的電腦配件公司 Silent System,在 1999 年賣了 1 億美元,隨後又創立了網絡服務公司 Tarracom,賣了 2000 萬美元,時間流轉到 2007,他創立了衞星互聯網公司 O3b。
O3b 通過中地球軌道衞星提供互聯網,兼顧覆蓋率和延遲,能將延遲控制在 150 毫秒,也不需要幾百顆衞星。與 WebOne 不同,目前 O3b 的業務只面向互聯網提供商,不直接面向終端用户。
Wyler 告訴 BusinessWeek,目前 OneWeb 有了個成本控制方案,無需用户各自安裝碟形天線,而是通過在公共設施(如學校、醫院)安裝天線,讓用户通過 WiFi 接入互聯網。
衞星網絡的前景是美好的,哪怕是偏遠的山村,甚至是深山的隱士,都有望與世界互聯。問題是,沒做出這麼一個衞星網絡時,根本無法測試這個概念是否行得通,以及到底要花多少錢。
題圖來自《星際穿越》
插圖來自 Vimeo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吳 垠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