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我們已經不止一次被提醒,一些沿海城市和小島正面臨下沉被淹沒的風險,在未來某天就會消失不見。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 2100 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 1 米。因為兩極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近來有科學家指出這個數字將翻倍變成 2 米。
而「度假天堂」馬爾代夫的海拔最高處,只有不過 2.4 米。
▲ 曾經旅遊營銷號對馬爾代夫的描述是「椰林樹影,水清沙幼,坐落於印度洋的世外桃源(cr. 麥兜)」,近幾年卻必須加上一句 「再不去就沒了」。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Self-Assembly 實驗室團隊和馬爾代夫島嶼保護組織 Invena 合作開展了一個名叫「Growing Islands」的項目,希望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拯救這些危險邊緣的小島。
他們設計了一種水下坡道,大小約為 3m x 3m,今年 2 月在馬爾代夫進行放置試用,希望借海浪跟洋流帶來沙子積聚,讓小島「長出」新的陸地。
▲ 原理大概是這樣,相當於讓海水做免費的勞動力搬運沙子
在數百次的實驗室模擬之前,MIT 研究團隊在馬爾代夫發現因海浪運動而形成的沙洲「生長」速度較快,幾個月時間就能堆積到約 2 米高,於是複製這個模式做出了水下坡道。
所謂的水下坡道其實由一袋袋沙子組成,包裹用的是帆布和可生物降解材料,成本較低,而且不會對海洋環境帶來太大的傷害。
它們的存在是為了模仿珊瑚礁的地形,幫忙留下沙子,把臨時的沙洲變成永久存在的島嶼陸地。
研究人員 Skylar Tibbits 指出,對於海平面上升,目前主要的解決思路可能是修建堤壩,填海建人工魚礁,或是將深海的砂石開挖出來搬運用。但這些方案都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可能會傷害到海洋生態,另一方面,這些都是能源密集型的大工程。
與其想辦法對抗,不如將地震、龍捲風、山體滑坡、海嘯等毀滅性的力量用來建造,這就是 Tibbits 提出的另一種思路。
引用這是一種比人造基礎設施更優雅的解決方案,也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建造方法。
▲ 比如説波浪能發電,也是將大自然的力量用於創造
接下來一整年,MIT 都會繼續通過衞星圖像、無人機鏡頭和物理測量等方式進行監控和收集數據,研究季節和位置變化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使效果最大化。
而據稱,除了讓現有的小島「長出」陸地,水下坡道甚至能幫忙「種出」新的島嶼。Tibbits 相信如果這套方案能成功發揮作用,它將會非常強大。
説不定真能拯救全球的海岸線。
題圖為 2009 年馬爾代夫總統在水下開內閣會議,圖自《芝加哥論壇報》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