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星 14 Pro 體驗:2.8K OLED 屏加光追獨顯,從此愛上創作

愛範兒 於 06/06/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時過境遷,我們終於看到了硬核性能輕薄本的身影。


其實高配輕量的筆記本,並不是「機械降神」式的存在,而是品牌廠商汲取市場需求的聲音,不斷攻克技術,一步一腳印趟出來的成果。

「用起來不卡」也早已不是輕薄本受眾唯一的訴求,他們評估性能釋放時,也希望輕薄本能幫助到他們日常工作、創作中。

近期上手的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最高搭載第十二代英特爾® 酷睿™ i7 處理器,在星系列輕量化的特性基礎上,加上了 2.8K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和呼聲極高的光追獨立顯卡,這是我們大眾用户一直期盼的,輕薄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和解。
令人一見鍾情的好屏幕

關於這部機器最亮眼的,是開蓋後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它的屏幕。

讓我們簡單看一眼面板規格:2.8K、OLED 、HDR 500nits、10bit 色深、100%DCI-P3、90Hz 刷新率、VESA True Black HDR 400 認證,這樣水平的參數沒想到會成為輕薄本的配置。


暫且拋開賬面數據,事實上就屏幕觀感來説十分抓人,身邊同事看到這塊屏幕時,無不問道:“這是 OLED 嗎?”

一來屏幕色彩豔麗、亮度頗高、可視角度極大,看上去應該是 OLED 屏幕,問出來是想確認心中的答案;二來這還是個反問句,意思是:

引用「這個價位的筆記本能用上 OLED 屏幕?」

這塊 14 英寸的屏幕選用了 16:10 的寬高比,這個比例正變得越來越主流,工作時可以同屏放下更多軟件,打開 Excel 表格也能看到更多行數,省去了來回拖動頁面的麻煩。


當我坐在這塊屏幕前,我會不自覺地想要用它去修圖,把前幾天雨夜裏拍的照片放進 Lightroom,背景裏的暗夜,襯起水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在極高對比度下看着頗有質感。

引用若不是夜色夠暗,霓虹燈的彩色也沒那麼耀眼。

換句話説,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所用屏幕的色彩表現力極強,放在不同的人手裏,都能展現出它的價值。


正如前面提到的,視覺創作者會愛上它的高色域/色彩表現力,圖片顏色豔麗但不失準,OLED 屏幕天生便有的高對比度能讓暗部保持黝黑,細節不再泛白,肉眼所見與修圖所得達成了統一。


而作為影迷的我,也愛它那 2880×1800 的分辨率,在設置中開啓「高動態範圍」功能後,能讓 HDR 片源再添幾分質感,屏幕的最高亮度 500nits,在光亮環境下我依舊能看清屏幕的每一分細節。

▲動圖有壓縮,電影比例為 2.39:1,屏幕比例為 16:10

另外,對於遊戲玩家來説,更能感受到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這塊屏幕 90Hz 高刷新率的順暢動態,及小於 1ms 快速響應的優勢。再配上 12 代酷睿與光追獨立顯卡,遊戲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簡單地講,這台機器之所以能被叫做「Pro」,一半功勞要歸功於這塊屏幕,它對於用户體驗而言有着立竿見影的提升效果,有了這塊屏幕作為基礎,後續其他方面的性能提升才有了更大意義。

而 Pro 的另一半功勞,是其性能核心賦予的。

戰鬥力滿滿

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最高搭載第十二代英特爾® 酷睿™ i7 處理器,14 核心 + 20 線程,標壓高性能,輕薄之外,戰鬥力也拉滿,12 代英特爾® 酷睿™,核多異構,高能新世代。


而我拿到的這台是光追獨立顯卡配置,搭載了英特爾酷睿 i5 處理器,性能模式下整機最高功耗釋放穩定 50W,搭配 16G 雙通道高頻內存,面對多任務併發處理,也不會出現卡頓。

引用道路不僅寬敞,還有多條車道,還怕堵嗎?

小小機身下,內藏光追獨立顯卡,這個型號的光追獨顯基本上已經是這個厚度下可以塞進去的「上限」了,因此也可以認為是 14 英寸 2022 年高性能輕薄本的顯卡上限。

不過,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它對自身定位還是很明確的:主攻生產力,輔以娛樂性。

▲標準尺寸鍵盤,1.3 mm 鍵程高度適中,反饋及時

我看着這面 OLED 屏幕,首先想到的是用它進行剪輯工作,在 Premiere Pro 裏面剪輯多條軌道,並難不倒它,即便是素材眾多,操作依然流暢。

渲染時,我特地用一部時長達 2 小時 19 分鐘的全高清電影,套上 Lut 後導出,總用時 23 分鐘。

遙想兩年前的我,給一條同樣分辨率的半小時短片製作字幕,還沒加特殊效果,導出也要用上 20 分鐘,我那時還是在一台遊戲本上完成的,要是那時候我有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就不用這般費時費力了。

此外,我常常需要為策劃文章去大量地蒐集參考素材,為後續的行文做好儲備。

在這期間,數十個頁面掛於電腦後台,我開着編輯器,偶爾還會遇上修圖的需求,面對這種場景,我會到「惠普控制中心」中切換成性能模式,全面釋放 CPU、GPU 功耗,此時我在 Lightroom、Chrome、Word 文檔、編輯器中來回切換,絲滑流暢,我已經忙暈了,但好在它扛住了,從不添亂,不然燃眉之急仍未解除,火上澆油紛至沓來,那誰受得了。


度過了「打仗」似的工作日,週末自然想玩玩自己喜歡的遊戲稍作休息。

還好我玩得都是一些略顯情懷的遊戲,《控制》、CSGO、《刺客信條:奧德賽》,對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來説負荷不算太大,只要調成中低特效,並打開光追獨立顯卡的看家本事 DLSS 超採樣,基本上都能把幀數穩定在 60 幀上下,讓我偶爾也能過把輕度遊戲癮。

▲細看發現,左圖頂部牆面沒有折射出天井邊緣

實際體驗下來,即便面對高強度,我也沒有感到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有明顯發熱情況,也沒有風扇狂轉不停的聲音,顯然內部雙三相馬達風扇、雙寬幅熱管設計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升級版風扇和散熱通道可以更快帶走熱量,讓設備高能運行時保持冷靜清爽。

▲鉸鏈處設有出風口

説白了,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內核依舊保持系列初心,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才是它最渴望達到的:既有強悍性能,又能保持輕量化的外形特性,以便滿足視覺創作者、白領、學生等多種類型人羣的需求。

它站在性能與輕薄之天平的中心,在這之餘縱向提升其餘規格,以提高目標人羣的使用感受,是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全新策略。

一番體驗下來,我個人感覺這一策略還蠻成功的。

依舊熟悉,依舊輕薄

看完上面的性能體驗部分,我們再聊聊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的外表。

若單純看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的配置參數,我其實不會把它往星系列上聯想的,因為顯然它對性能的追求比之前的系列產品都更激進,很不一樣,但仔細觀摩它實際的樣子,還是感到很熟悉。


ACD 三面金屬機身保證整體質感,我摸起來能感覺出細膩中帶一點顆粒感,捧起來不贅手,畢竟它薄至 16.5mm,整機重量輕至 1.4kg。


我身邊的一些攝影師,會隨身帶一台工作備機,以應付短途出差、旅途中的應急修改需求。輕薄與性能兼備的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想來很適合給他們創意工作者當作隨行備機。

他們在工作室用台式機處理大量且繁重的任務,而出行時背上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給其他設備騰出更多空間,不用再糾結哪些要帶,哪些沒法帶。

此外,大滿貫接口也省掉了帶拓展塢的麻煩,機身設有兩個 USB 3.2 Gen1 Type-A 接口、兩個全功能 USB 3.2 Gen2 Type-C 接口、一個 HDMI 2.1 接口、一個標準音頻接口和一個 Micro SD 卡槽,應付大部分場景綽綽有餘。


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摒棄了傳統 AC 圓孔電源接口設計,雙 C 口均能充電,出差、旅行只要帶上一個支持 PD 100W 的充電頭,就能把它和手機等設備補電。還有快充功能,30 分鐘即可充電 50%,緊急時刻電量快速回血。

▲指紋解鎖模塊設置在鍵盤右下方

幾年前,我們很難想象,輕薄類的筆記本,竟然能滿足高強度的剪輯、繪圖、修圖、遊戲等需求,但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確實都 hold 住了,在我看來,這算得上是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總結

這些年裏,筆電品類裏的「性能怪獸」變得越來越小而輕,另一端的輕薄本也在變得越來越硬核,這兩個品類原本鮮有交集,但雙向奔赴下,加上供應鏈不斷精進,讓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這樣的融合產品得以成為現實。

一塊好屏配上性能核心,封裝在一個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這樣的機身裏頭,配以一個符合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價格,使這款筆記本具備了成為爆款的所有要素。一切感受匯成一句:相見恨晚。

我的思緒飄到了 4 年前,如果那時候我有一台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或許我已經藉助它成為一名全能 UP 主了吧。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惠普星 14 Pr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