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器人可能讓你失業,然後你老婆變成家庭頂樑柱

愛範兒 於 06/08/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人們對於未來機器人的假設已經呈現在科幻電影中,不過,也許我們已處在這機器革命的過程中。

Mashable 的一份報道顯示,機器接替人工作的情況即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來自牛津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認為,在未來幾十年內將會有 47% 以上的工作會變成機器自動化,而這個數據來源於他們對於超過 700 種不同技術要求職業的統計分析。

你的老婆可能是未來家庭支柱

在這種分析數據中,分析人員提出了一個論調:在未來的職場中,大多數女性工作者的工作是難以替代的,而多數男性工作者的工作可能被機器替代。

牛津大學方面稱,有超過 70% 的比例機器(機器人)將會代替男性參與到工作中,而女性工作者的比例只有 0.009 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一方面以美國 300 萬卡車司機舉例,95% 以上都是男性司機,而美國的 300 萬數據量的女性工種大概是祕書和行政助理。關乎司機的問題是自動駕駛不會遙遠了,這些男性司機可能面臨失業,而女性的行政支持類工作卻沒有這種威脅。

這種對比適用於更多有性別偏見的職業。

智能機器先代替“重複性”工作的工種


男性的工作往往是體力勞動,智能機器通過結合更多的傳感器很容易學會如何揮動斧頭伐木,或者駕駛一輛保持不跟其他物體碰撞的汽車。

當然也有一些工作是機器難以替代的,如商品交易的討價還價,或靈感創作相關的工作,而類似女性工作者中,需要從客户的表情裏改變銷售技巧,分析嬰兒的哭鬧決定是否需要更換尿布,照顧好病人幫他打針等。這種工作往往需要大量主觀的數據分析以及經驗判斷。

那麼最適合機器做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他們最先適應的工作一定具有可重複性,這種工作遵循一定的流程,可構成一套標準。計算機工程師可以通過寫入代碼,編程等方式讓機器人完成這樣的工作。

比如,讓機器去檢查一個設備的狀態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而讓它去觀察一個病人現在是不是很冷則很難達到。

財富中文網曾表示,汽車和電子工業將是率先進行勞動力自動化的行業。例如,為蘋果生產 iPhone 的台灣製造業巨頭富士康預計,在接下來的 3 年內,70% 的裝配線工作將由機器人接替。

現狀

新華網一篇文章描述了日本方面的情況,有越來越多的日本本土企業,正在加大資本預算用來購買更多的機器人勞動力。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日本本土人口總數的下降,勞動力缺失,老齡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政府在這中間起到了推動作用,日本政府將為這些準備“革新”的企業提供高額補貼。

王石在上個月的一次萬科技術轉型的演講中也談到:

引用到未來第十年的時候,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不要説進入老齡化,就是今天像萬科這樣的傳統行業,很多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幹。到未來第十年,我們缺少多少人呢?預計會缺少 40%。

怎麼辦呢?只有上機器人,很多人笑説 40% 的勞動力將用機器人代替,在剛過去兩個禮拜深圳的創客大會上,相當一部分的展品是機器人,但是很多機器人制作模型不能動,萬科去參展的是無人駕駛汽車,當然無人駕駛汽車研發的時間不是很長,從制定到研發只是三年時間,但是無人駕駛汽車是可以開動的,預計明年萬科的機器人夜間巡邏保安就會投放市場。

軟銀在今年早些時候上架了自己 Pepper 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被稱為“全球首台具有人類情感”的機器人,雖然並不能負擔一些體力活,但 Pepper 已經可以和人正常交流。

這款產品在上市後被瞬間搶空,在兩天前,軟銀推出了面向企業的 Pepper for Biz,用來向企業出租機器人。企業租用它可以用來當做自動接待員,或者用它來為客户提供服務。據悉,已經有不少美國企業對這個產品表示了強烈興趣,但 Pepper 目前只在日本本土銷售。

財富中文網稱:

引用目前,中國每 1 萬名製造工人配備有 30 個工業用機器人,這一數值是 2013 年的兩倍。

專家把這項指標稱作“機器人密度”。相較之下,韓國有着全球最高的機器人密度,每 1 萬名製造工人配備 437 個工業用機器人,是中國的 15 倍,日本是中國的 11 倍,德國是 10 倍,美國大約是 3 倍。

題圖來自:mediatecher

插圖來自:wired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王 飛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