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靈耀 Pro16 體驗:4K OLED 屏幕加 30 系獨顯,釋放你的創造力

愛範兒 於 17/09/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在華碩筆記本產品線之中,有不少專為創作者而設計的產品系列,它們兼具輕薄的機身及創作性能,在許多的消費者眼中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產品系列各個都身懷絕技,有的用上了雙屏設計,讓生產力成倍提高;有的用了 4K OLED 面板,有着驚人的畫質表現。雖説進化的方向不太一樣,但它們的目的都出奇一致:讓創作者有更好的觀感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今年最新發布的靈耀 Pro16 則更接地氣了,沒有華服也沒有神器,但在這低調的外表下,潛藏着創作者更渴望的強大的芯。


大機身,小重量

當我看到靈耀 Pro16 的後綴時,在我腦海中即刻生成了它外貌的猜想圖:又大又厚又重。

然而看到實機後,我才發現我對高性能筆記本的印象該更新了。


靈耀 Pro16 雖有一塊 16 英寸的大屏幕,但重量控制得當,整機重量為 1.95KG,與競品相比大概輕了幾百克。

為了將重量控制在 2 公斤以內,靈耀 Pro16 整機採用了輕量化的合金材質,既保證了機身強度,也不徒增重量。


機身 A 面十分簡潔,鋼標上印有華碩的 Logo 和斜槓機能元素,配合低調的全黑配色,透着一絲神秘。


掀開機蓋看到的是一塊 16 英寸 16:10 寬高比的屏幕,先把其他華麗的參數放一邊,光看這個屏幕的尺寸和比例,不需多言,圍觀羣眾在心中已經為其貼上了「生產力工具」的標籤。


不過這正好符合了靈耀 Pro16 的定位。由於屏幕大,整機面積也更大,為 C 面的鍵盤預留了足夠大的空間,鍵帽間距適中,鍵盤手感乾脆,回彈及時。另外右上角開機鍵,集成了指紋識別功能,省去了輸入 PIN 碼的過程,像我這種習慣每天開關機的用户,倍感貼心。

鍵盤下方有一塊 6.1 英寸大小的觸控板,觸摸和按下的手感都不錯,觸控區域右上角有一個白色開關,輕觸後向內拖動,觸控板左上角部分會亮起 DialPad 虛擬旋鈕。


在一般場景下,我可以用它調節系統音量和屏幕亮度,而在一些專業軟件中,我可以用它代替許多快捷操作,譬如在 Lightroom 中,可以用它調節色温、亮度、飽和度等參數,參數之間切換順滑、精準。


我觀察身邊朋友發現,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習慣的工作流,面對這項用户需求,靈耀 Pro16 把自定義功能放進了系統自帶的 ProArt Creator Hub 當中,在這個用户中心裏,使用者按照自己的工作流,調整在不同創作軟件中 DialPad 虛擬旋鈕的功能。

剛為靈耀 Pro16 設置好系統和軟件沒多久出門,朋友就把我叫了出去,説有個項目需要我協助,原本猶豫的我想了想,我正好可以藉這機會測試一下它的移動辦公性能,於是我爽快答應了。

出門前收拾東西,我沒想到能把靈耀 Pro16 一絲不差地裝進我那 15.6 寸的電腦包裏,有此顧慮的小夥伴可以放心了。

極致堆料,換來極致觀感

靈耀 Pro16 的定位是「遊戲性能輕薄創作本」,我想無論你是玩家還是創作者,看到這塊屏幕之時,應該都很難找到槽點。

先瞥一眼面板規格:3840×2400 分辨率,OLED E4 材質,10bit 色階,100%P3 色域,DispalyHDR 500 True Black 及潘通色彩認證,最高 550 尼特屏幕亮度,支持 DC 調光。


對於玩家來講,它缺少高刷新率或許是一個遺憾,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拋開一板一眼沒有靈魂的參數,親身看一眼這塊屏幕,才知道這些數據都意味着什麼。

這樣一塊屏幕,在影音愛好者眼裏是塊觀影好料,而在創作者眼裏則是一塊生產力工具,加之其 16:10 寬高比,既可以同屏放下更多軟件,也可以在一個軟件裏呈現更多按鍵和素材,你一旦用過,再也不會懷念舊機器。


最近在院線上映的電影並不多,而我又是一個電影愛好者,每週總要看一、兩部電影解解饞。自從有了靈耀 Pro16 之後,我用它重温了一遍《極速車王》。

開篇,馬克達蒙飾演的 Shelby 馳騁在勒芒賽道上,夜晚燈光昏暗,路面還飄着冷霧。靈耀 Pro16 的 OLED 屏幕面對這種場景,呈現出恰到好處的光暗對比,且不丟失暗部細節,帶領觀眾迅速帶入到角色世界裏,輕鬆營造出沉浸感。

而且華碩針對這塊 OLED 屏幕,在軟件層面做了一些保護措施,譬如引入屏幕保護機制、像素偏移等等,我們不需要天天為屏幕壽命而操心,少了選購和使用過程中的心理負擔。

最近一週的使用過程中,我對這塊屏幕慢慢產生了依賴性,唯一令我不適的,是這亮面設計。

在我協助朋友進行外景拍攝的過程中,我將圖片導入機內進行修圖,不料屏幕反射出我背後的藍天,多少影響了觀感,我只好把屏幕儘量壓低。


好在屏幕亮度最高可達 550 尼特,我在户外環境中也能看清屏幕,不至於影響工作效率。

另外它內置一塊 96Wh 容量的鋰電池,日常使用續航成績可達 9 小時,應付短途出差也不是問題。

能玩 3A 遊戲的工作機

剛上手靈耀 Pro16 之時,它厚度之薄,令我誤以為它只有集顯,查看配置後才發現,原來它擁有 AMD 鋭龍 9 5900HX 和英偉達 RTX3050Ti 的性能配置,其實已經摸到了遊戲本的門檻。

3DMark 跑分也從側面驗證了我的看法:CPU 成績尚可,GPU 略遜,不過也足夠向主流 3A 遊戲發起挑戰了。


二話不説,我打開了 Steam 和 Xbox,立馬下載了幾款熱門遊戲。

首先是《CS:GO》,我把畫面特效都調成高畫質,分辨率選 2K,一場遊戲下來,幀數在 160-190fps 之間浮動,對於我這類休閒玩家來説,絕對夠用。

接下來是《控制》,它那類 SCP 的世界觀非常吸引我,即便早已全流程通關,但還會不時翻出玩一玩,不過在這款遊戲中,靈耀 Pro16 的 GPU 遇到了天花板,在分辨率選 2K、全高特效並開啓 DLSS 的情況下,幀數維持在 40fps 上下,尚算可玩,但距離流暢還有點距離。

我進而將遊戲特效調至中等,幀數瞬間提升至 60fps。

▲《控制》2K 中等畫質 + DLSS

最後一款用於測試的遊戲是《刺客信條 奧德賽》,雖説它已是三年前的遊戲,卻非常耐玩,比起最新作《刺客信條 英靈殿》,我更喜歡在古希臘城邦裏瞎逛。言歸正傳,我在《奧德賽》中,選了 1920×1200 分辨率、高畫質,然後進行評估跑分,結果顯示平均幀數可達 59fps。


由此看來,我如果想要在出差期間,到了酒店隨手玩一玩,這樣的需求它還是可以滿足的,但終歸不是正經的遊戲本。如果要我在輕薄機身和極致性能之間二選一,我還是趨向選擇前者。

然而回歸到它的「老本行」,面對創意類工作時,它的表現更加搶眼。

這篇文章所拍圖片,都是我用靈耀 Pro16 進行後期處理的,它處理其起 A7M2 拍攝的 RAW 格式圖片絲毫不費力,用 DialPad 虛擬旋鈕進行參數調整也能及時響應,效率很高。直至幾十張圖都修完,我都只能聽到輕微的散熱風聲,似乎這挑戰對靈耀 Pro16 而言還是太簡單了。


於是我把它借給了同事,用於在《我們把 iPhone 13 Pro 先「做」出來了》中出現的渲染場景。

我與他一同加班肝片,導入模型、貼圖、渲染一氣呵成,最後伴隨着風扇猛烈工作的聲音,就像是為我們吹響了任務完成的號角,動畫渲染完成。若少了靈耀 Pro16 提供的獨顯性能,我們的工作進度還得延長。

現在回想起來,我那時還在這台機器上開着 Photoshop,多虧了它自帶的雙通道 32GB DDR4 3200MHz 的內存,要是內存不足導致軟件崩潰,可能沒法給大家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了。

在我們的認知世界裏,白領和遊戲玩家是兩個目標相當明確的羣體,他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前者要求筆記本夠輕夠薄,後者則是性能越強越好。

創意工作人羣則不太一樣,什麼都想要,既要強性能,以應付高強度任務;又要輕薄機身,好讓出差等外出場景變得不那麼痛苦。


靈耀 Pro16 站在前輩的肩膀上,看到了這部分羣體需求的複雜程度。
於是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精緻且強大的靈耀 Pro16。它或許能成長為創作者身旁的「口袋妖怪」,與主人一同扛過一重又一重的難關。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華碩靈耀 Pro16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