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靈耀 X 雙屏體驗:這副屏絕不是大號 TouchBar

愛範兒 於 25/02/2021 發表 收藏文章

都説手機的形態越來越公式化,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而筆電這邊風景獨好:有極致性能遊戲本;有榨乾任何多餘重量的超極本;還有糅合前兩者特色的雙修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在形態上進行多種嘗試的產品,這期體驗的主角-華碩靈耀 X 雙屏,便是其中一員。

開蓋前,它長得就像是我多年的老朋友

正面延續了華碩 ZenBook 系列的偏心同心圓設計,右側的 ASUS 圖標自中心向外擴散,一圈又一圈的拉絲同心圓就像是小石頭落入湖中激起的漣漪一般。

▲ 隨機附贈一個皮質保護套


金屬拉絲的 A 面並不像我想象中那樣抗指紋和油污,反之,若想保持它最美的一面,需要經常為它擦拭。


先來看一看靈耀 X 雙屏的側面。

左側是 HDMI 和兩枚雷電 4 接口,右側有一枚 USB 3.2 Gen 1 接口、3.5mm 音頻接口和 Micro SD 卡卡槽,接口數量頗為全面,基本涵蓋了日常需求。


機身重量和厚度亦有驚喜,厚度為 15.9 mm,重量在 1.5KG 上下。

▲ 厚度大概相當於兩部手機

開蓋有驚喜,雙倍驚喜

打開蓋子,原來它藏有兩塊屏幕:B 面主屏和 C 面上半部分的副屏,命名為 ScreenPad Plus。

機身尾部的小小 ErgoLift 鉸鏈會把整個機身抬起,同時副屏也會抬起 7°,方便用户觀看。


華碩最新的 AAS Plus 風洞技術被引入到靈耀 X 雙屏上,出風口設置在鉸鏈處,而副屏底部隱藏了進風口,正常情況下,副屏抬起可以為其擴充進氣量。這樣的設計着實體現了其優勢,即便在遊戲過程中,C 面也不會出現燙手的情況,甚至沒有温熱感,熱風都隨着主屏被往上吹。


我倒是有點擔心長時間使用後,副屏底部會積灰且難打理。

副屏的面積是主屏的一半,這也意味着,C 面的鍵盤會比常規筆電的鍵盤小很多,同時變小的還有觸控板。


C 面從未如此擁擠過,沒有一絲留白的空間,以至於英特爾的貼紙都變得只有小小一張。


鍵帽與鍵帽之間的縫隙較窄,但按鍵有着上乘的敲擊手感,落差明顯,反饋及時,可以説是碼字工作者的福音,這點還是蠻令人意外的。

鍵位進行了專門的設計,我花了一週的時間才習慣過來,現在點選右下角的方向鍵時,終於不會錯按到觸控板的左右鍵了。

觸控板的面積只有靈耀其他產品的 1/3 之大,不過滑動和靈敏度方面還算不錯,若覺得觸控板實在太小,可以進入副屏的設置界面,將三指點擊進入觸控模式的功能打開。以後外出忘帶鼠標時,可以用副屏代替觸控板進行更加精準的操作。


雙屏作為這台機器的最大特色,主屏是一塊 1920×1080 的 14 英寸觸控屏,四邊較窄,屏幕左右兩邊距離外框僅 3.5mm,進而讓主屏屏佔比達 93%,最高亮度為 400nits。


觸控副屏的尺寸為 12.65 英寸,屏幕比例是罕見的 32:9,分辨率為 1920×515,清晰度不遜主屏,亮度也與主屏看齊。


從參數上看,這塊副屏不像 TouchBar,顯示素質並未因定位而妥協。兩塊屏幕的觀感相當統一,顯示細膩,色彩明亮準確。主副屏都通過了 PANTONE 專業色彩認證,適合於經常與設計、調色工作打交道的用户。

有了這塊副屏,意味着我在寫作、修圖、排版時,都能更高效地去處理各項事務。且兩塊屏幕都支持華碩 4096 級壓感手寫筆,不過筆需另購。

寫作時,副屏可以打開瀏覽器和微信,引用參考內容和摸魚兩不誤(bushi),再加上出色的鍵盤手感,讓我很是喜歡在這上面碼字。

排版時,主屏用於顯示咱們後台,副屏顯示文檔內容,插圖更方便。

華碩提前考慮到這種使用場景,所以為用户準備了預設工作流,官方名稱是任務羣組,最多可設 4 組。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在裏頭放進幾種常用的 app,連開啓後的默認位置都可以具體設置。


而在使用 Adobe 全家桶軟件時,副屏界面會進入對應的控制面板,顯示出各種旋鈕和滑動條,讓調節參數這個原本枯燥無味的交互更具可玩性。

搓着副屏的旋鈕,修圖修出了 DJ 的感覺。


雖然這樣的操作更加直觀和方便,然而需要進行細緻的參數修改時,譬如將「曝光度增至 0.78」時,還是手動輸入參數來得更直接。

華碩儘可能地為 Screen Pad Plus 創造着使用場景,延長它的使用時間,而不只是一塊大號 TouchBar。在沒有外接顯示器的條件下,這塊副屏切實地幫到了我。

獨顯加持,遊刃有餘

從前面那張貼有 i7 標識的貼紙圖可以看出,這台靈耀 X 雙屏用的是酷睿 i7 處理器,準確的説是 11 代酷睿 i7-1165G7,配有鋭炬 Xe 集顯和英偉達 MX450 2G 獨顯,32GB 的內存和 1TB 的 SSD,是該系列的頂配產品,售價為 11999 元。

之後還會有配備 RTX30 系列獨顯的靈耀 X 雙屏 Pro 版本上市,圖形需求更硬核的創意工作者和遊戲玩家可以關注一波。

回到這枱筆電上面,這樣的配置用於驅動雙屏顯然是沒有太大難度的。面對我平日常用的 Adobe 三大件,都能很好地應付,只是初次開啓應用時需等上幾秒,之後運行流暢,切換功能響應也相當迅速。


而且這台靈耀 X 雙屏通過了英特爾 EVO 認證,意味着它在性能、續航、散熱等方面得到了英特爾的「點贊」。

相當於你在「王者榮耀」中打到了星耀,側面説明了你對這個遊戲的掌握度,已經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跟你一同開黑,大概率是可以被帶飛的。

英特爾 EVO 認證相當於起到了天梯的作用,只不過這裏的排位只有「通過」與「不通過」這兩種結果。

不僅僅是工作上常用的軟件使用起來流暢自如,即便突發奇想想要玩玩遊戲,靈耀 X 雙屏也能應付,我試探性地打開了「心靈殺手」,這款遊戲在 PC 平台上發行已有 9 年時間,不過畫面的精細程度並不輸現今的 3A 大作。

「心靈殺手」可以在這枱筆電上以中等畫質的模式下流暢運行,基本上跑滿 60 幀,沒有明顯的掉幀。值得一提的是,讀檔進入遊戲時,幾乎是秒進,沒等顯示 Loading 字樣就已經出現遊戲畫面了。

我試着再提高一點難度,把畫質選項調至高,腳下的地板和遠景貼圖都非常細膩,此時幀數偶爾會掉至 54 幀,但也還算是流暢,對遊玩體驗來説幾乎沒有影響。而看着這細節滿滿的畫面時,能讓人更加沉浸在這款遊戲的美劇敍事設計當中。


看來這款由 Remedy 在 9 年前出品的遊戲對 MX 450 獨顯而言,並未構成任何難度。於是我打開了 Forza 地平線 4。

Forza 系列作為微軟頭牌作品,固然是以最高規格的要求去製作,玩家們也用真心回報,將 Forza 捧為賽車遊戲界的常青樹。

系列最新作地平線 4 發行於 2018 年,可自定義的圖形選項眾多,當然優化也做得很好,所以我初開地平線時,就運行了其自帶的性能測試。

遊戲判斷本機適合在全高清的中等畫質下游玩,在這個模式下,遠景貼圖加載數量較少,但車輛細節和天氣系統所帶來的視覺震撼感令人滿意,幀數一直穩定在 60 不變,GPU 佔用顯示在 80% 左右。


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我把畫質模式調至高,並開啓垂直同步,算是榨乾了這台機器的機能了。回到遊戲,此時機器的風扇噪聲達到頂點(近出風口 60 分貝左右),當你沉浸在遊戲中時,這點噪聲也不算什麼了。


幀數降至 45 左右,反應有點遲滯,能明顯感受到遊戲流暢度受到了影響,而且 GPU 佔有率在 90% 以上高居不下,很快遊戲彈窗提示顯卡內存不足,顯然這個畫質對 MX450 獨顯來説有點強人所難了,然而非遊戲獨顯能有這般成績,已經叫人欣慰。

雙屏絕非噱頭,實用性與顏值兼顧

靈耀 X 雙屏的性能水平,足以讓它躋身同價位創意工作本的前列。雙屏的存在,讓你在投入遊戲過程中也不錯過任何工作上的召喚,「忙裏偷閒」,這詞用在這款筆電上再合適不過了。

上面提到的英特爾 EVO 認證, 會對筆電的續航能力提出對應要求,靈耀 X 雙屏為了應對內置兩塊屏幕時的能耗需求,給它配備了 70Wh 容量的電池。

配合 11 代酷睿的能耗優化技術,實測在瀏覽器常駐後台時,碼字 3 小時,修圖 1 小時,再看一集旺達幻視(週末,並非摸魚),電量還剩 45%,若 ScreenPad Plus 閒置時將其關閉,續航時長還能再續一點,滿足 8 小時不間斷工作基本不成問題。


附帶的電源適配器功率為 65W,能在兩小時之內將電量在 10% 以下的靈耀 X 雙屏充至滿電,外出差旅時也不至於電量焦慮了。

▲ 充電器大小比較

誠然,靈耀 X 雙屏並不是市面上第一款嘗試雙屏形態的產品,但它無疑在前輩的基礎上,加強了 ScreenPad Plus 的功能實用性和續航。

華碩還把起售價定在了 7999 元,大有降維打擊攪局之勢,或許待華碩雙屏這條路跑通之後,雙屏這種形態會被越來越多用户所接納。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華碩靈耀  ASU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