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最重要的男人,如何實現職業的三次跳躍?

愛範兒 於 27/05/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加入蘋果前,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正在倫敦,當時他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為一家英國公司設計衞生潔具,一個是去蘋果參與 PowerBook 電腦的設計。

當時蘋果的發展並不順利,而且作為一個英國人,如果答應,意味着飛越大半個地球去美國西部工作。於是對於蘋果的邀請,他很糾結。

他選擇了後者,一開始他只是作為當時執掌蘋果設計團隊的 Robert Runner 的顧問進行工作。在 1992 年,喬納森正式成為蘋果的全職員工。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故事。

那一年,他 25 歲。

信心

喬納森加入蘋果後,馬上就經歷了蘋果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債台高築,幾近破產。當時 Wired 的這本雜誌已經開始在為蘋果祈禱了:


根據 Ian Parker 前段時間為紐約客撰寫的喬納森訪談中的描述,1997年,加入蘋果五年的喬納森已經成為蘋果的工業設計負責人。但是當時他應該是沒什麼心思開心的,公司瀕臨絕境,絕望的情緒在蘋果內部不可阻擋地蔓延開來,喬納森也深陷其中。

Wired 那本雜誌發佈一個月後,離開蘋果 12 年之久的喬布斯迴歸。他要和喬納森會面。


但是失去信心的喬納森卻做了最壞打算,他甚至已經備好辭職信。而喬布斯本來也打算新招一個設計師,他甚至已經開始聯繫 IBM 的 ThinkPad 的 設計者 Richard Sapper 了,後者也對喬布斯的邀請感興趣。

如果喬納森和喬布斯就此擦肩而過未能共事,恐怕會是科技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但是 Richard Sapper 因為不想離開 IBM 轉投蘋果這間當時的“小公司”,最終沒答應喬布斯。

當時蘋果的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Jon Rubinstein 也出面挽留喬納森,他跟喬納森説,公司將會一改之前的頹勢,進而創造歷史。

而設計界傳奇人物 Hartmut Esslinger 當時作為顧問提醒喬布斯,蘋果當時所擁有的設計團隊是非常厲害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喬納森。

於是三管齊下,形勢扭轉。會談後,喬納森重拾信心,留在蘋果,成為蘋果工業設計高級副總裁。

那一年,他 30 歲。

核心

1998 年,iMac 面世,大獲成功,救活了蘋果。接下來的蘋果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花了三年時間,重新開始盈利。喬納森則繼續領導設計團隊——用他自己的話講——讓科技變得更酷。到了 2007 年 iPhone 發佈的時候,喬納森已經成為蘋果的一大核心了。

在很多公司中,產品的設計只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獨立環節而已,但是在蘋果公司,因為喬納森和喬布斯,產品的設計全程參與產品生產,這也是為什麼蘋果的產品在設計上總是能抓住消費者的眼球。

2013 年,原先負責 iOS 軟件開發的蘋果高級副總裁 Scott Forstall 離開蘋果,他的職權被重新分配。於是喬納森在執掌硬件設計的基礎上,又兼任蘋果人機交互組負責人,同時掌管蘋果硬件和軟件的外觀設計。

再後來,我們看到了 iOS 7 以及 OS X 一改之前的擬物化風格,投入扁平化的懷抱。在喬布斯離開後的蘋果,他一步步成為了產品開發的靈魂人物。

那一年,他 46 歲。

耐心

現任 Twitter 設計總監的 Mike Kruzeniski 曾經撰文透露,在大概 2008-2009 年的時候,有公司曾經想挖走喬納森,結果顯而易見,喬納森婉拒了對方。
其實想這麼做的公司並不少,這種事情並不稀罕。真正有意思的,是喬納森當時回絕的理由。他説,過去十年時間他花了非常大的力氣,讓蘋果變成一家能讓他做他一直想做的事情的公司,所以他不會離開,他在蘋果才剛剛開始。

回想那段時期,蘋果的 iPod、iMac 的設計已經非常著名,iPhone 3Gs 也已經發布,MacBook 的 Unibody 一體化設計直到現在還在沿用——能設計出上述的任何一款產品都是巨大的成功,而喬納森卻主導了上述所有產品的設計。

也就是説,那個時候,喬納森取得的成就已經足夠多了。但那一切對他來説,只是熱身。而再往前推 10 年,是 1998 年,在此之前,他已經在黑暗中的蘋果呆了 6 年。

一個設計師,如何能夠在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成為靈魂人物?答案是堅持和耐心。

如今,蘋果,這個頂着光環的科技巨頭,為這個男人創造了這樣一個職位:CDO(首席設計官)。這一年,他 48 歲。

題圖來自 9to5 Mac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陳 昊
標籤: Jonathan Iv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