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設計團隊失去 Jony Ive 後,從設計至上邁向實用主義

愛範兒 於 16/11/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在十月底,蘋果公佈了 2022 財年第四財季業績報告,與外界大環境的走低不同,蘋果依然逆市增長。

第四財季,蘋果營收為 901.46 億美元,淨利潤為 207.1 億美元,均創下了紀錄。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蘋果公司財報當中的數字一直都像是股民期待的牛市一般,一路飄紅。

我們看待蘋果公司財報當中的營收、利潤等等成績,也逐步沒了具體概念,它對於普通人的意義也只不過是一長串的數字。

就拿接近 1000 億美元的營收來説,它甚至比一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都要高。注意的是這並非是第三世界的那些小國家,而是超越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

▲ 以一敵三  圖片來自:EconomyApp

在十一月,亞馬遜股價大跌,Meta 忙着裁員,而 Google 利潤持續萎縮的大環境下,蘋果接近 2.4 萬億的市值已經超越了 Meta、亞馬遜和 Google 公司市值的總和。

倘若把參考對象放到國內的話,蘋果的市值幾乎是許多行業龍頭公司市值的總和。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蘋果公司在科技行業,甚至在所有行業當中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高歌猛進下,亦有隱憂

理論上來説,取得如此的成績,無論是投資人,分析師,還是科技評論者,甚至是我們普通消費者對蘋果公司報以正面的評價。


但在上述財報公佈之後,卻出現了一些負面的消息,投資者分析師認為蘋果 iPhone 和服務賣的還不夠好,沒有顯示出更好的增長潛力。

而科技網站則認為創紀錄的利潤和營收,並不能「改變」現在的蘋果,贏得人們對它的信任。

▲關於 MacBook Pro 屏幕劉海的一則 meme 圖片來自:reddit

身邊的一些一直追隨蘋果的粉絲,也表達即便有着如此光鮮亮麗的財報,現在的蘋果產品越來越不像蘋果了。

其實不僅是外界對蘋果有着不同的聲音,蘋果內部好像也發生了頻繁的人事變動。


同樣是在 10 月底 11 月初,蘋果大概有 5~6 位高管離職或者退休,其中一些職位已經交接,但仍有一些職位的繼任者暫時還是未知狀態。

  1. 在線零售副總裁安娜·瑪西亞森(Anna Matthiasson)離職,由數字體驗和電子商務高級總監凱倫·拉斯姆森(Karen Rasmussen)繼任。、
  2. 首席信息官瑪麗·登比(Mary Demby)正常退休,消息稱將會由一位 Facebook 老將接任。
  3. 蘋果副總裁 David Smoley 將退休。
  4. 蘋果首席設計師伊萬斯·漢基(Evans Hankey)將會在半年之後離職,繼任者不明。
  5. 蘋果首席隱私主管珍妮·霍瓦斯(Jane Horvath)離職,去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
  6. 蘋果採購副總裁託尼・布萊文斯(Tony Blevins)因不良言論離職。

▲ 左:蘋果硬件設計主管 Evans Hankey,右:蘋果軟件設計主管 Alan Dye 圖片來自:Apple

其實無論是 Steve Jobs 時代,還是現在的 Tim Cook 時代,蘋果高層的變動其實都屬於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人事的調整,也意味着產品線的變化,記得 Steve Jobs 從 NexT 迴歸到蘋果之後,也是通過大範圍的人事調整,才塑造了蘋果當今的幾大產品線。

但在第四財季之後,如此頻繁的高層變動,十分異常。甚至一些常年跟蹤蘋果消息的作者,也猜測似乎也影響到了蘋果年底的新品發佈節奏。

▲ 圖片來自:TheVerge

按照年中的消息,在 9 月初發布 iPhone 14 系列之後,10 月份帶來新 iPad Pro,而 10 月底或者 11 月初將會迎來 M2 Pro、M2 Ultra 芯片以及相應的 MacBook Pro 更新。

在高層變動之後,一向對蘋果新品發佈時間估算成功率很高的 Mark Gurman 也表示蘋果延期了相關新品發佈,預計將會延期到明年初或者春季發佈。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名單當中,接任 Jony Ive 成為首席設計師的 Evans Hankey 也赫然在列,雖然有了接近半年的緩衝期,但繼任者仍舊不夠明朗。

▲ Jony Ive

以及近年 Jony Ive 離開蘋果並創立 LoveFrom 公司之後,其實仍與蘋果保持着聯繫,也會為蘋果產品貢獻幾分設計作品,至於採不採納話語權可能就不在 Ive 這裏了。

同時,蘋果產品近年來的風格趨向於實用,曾經極強的設計感也逐步轉向了向功能化妥協,設計部門的話語權逐步減弱。


雖然不明 Evans Hankey 的離職原因,但有很多猜測表明,設計團隊在蘋果內部的地位和權力逐步被削弱,曾經的光環不再,由此的落差感不排除是一個緣由。

其實不止是 Evans Hankey 這位首席設計師選擇離開,設計團隊的一些資深設計師也離開了 Apple Park,有趣的是這些設計師也先後入職了 LoveFrom,追隨着 Jony Ive 的腳步。

蘋果設計團隊,走下「神壇」

倘若把曾經的蘋果比作權力的遊戲裏的君臨,Steve Jobs 是坐在鐵王座上的國王,那 Jony Ive 和其設計團隊就是國王之手與內閣成員。


彼時的蘋果設計團隊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 Jobs 自傳以及《After Steve》這本書中幾乎都描述了,Steve Jobs 在生前最常去的就是設計部門,他也與 Ive 一起奠定了蘋果的設計風格。

也正是由於 Jobs 對設計的痴迷,以及對工業設計的高要求,讓設計需求高於其他一切做產品的部門,甚至不惜犧牲利潤。


初代 iPhone 的鋁合金、康寧大猩猩玻璃,以及 MacBook Air 的一體 CNC 切割,都是如此的產物。

設計部門有着空前的話語權,彷彿一款產品所有的生產、創意都需要圍繞着設計來定。

但隨着 Tim Cook 接過 CEO 的擔子,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角色,他並不想 Jobs 那般時常走進設計部門的辦公室,也鮮與設計團隊就產品提出意見或者建議。

《After Steve》這本書中,甚至直言,Cook 好像並不關心產品的設計,讓這些曾經公司內的精英有些失落。


不出意外,此後蘋果的工業設計就由 Jony Ive 獨挑大樑。要知道 Ive 更像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工業設計師,即便受 Jobs 薰陶多年,但迴歸到產品設計當中,Ive 還是更喜歡按照自己的感覺走。

隨後的蘋果出現了蝶式鍵盤、全 USB-C 接口 MacBook Pro、以及 Apple Pencil、Magic Mouse 等等讓人又愛又恨的產品。

這些在工業設計領域引領了獨一無二的設計風潮,確立了蘋果的極簡設計理念,但其實並不怎麼實用,尤其是 MacBook Pro 可謂是「譭譽參半」。

▲ Apple Park

隨着 Ive 逐步淡出蘋果設計團隊,着重於 Apple Park 項目當中。而蘋果的一眾產品線也開始由設計至上轉向實用主義。

蘋果的產品也不再由「設計團隊」主導,而成為一個涉及設計、軟件、硬件製造、芯片部門多部門共同定義。

並且為了挽回專業級用户的信任,蘋果也罕見的創立了一個 Pro Workflow 工作流顧問組,以此來更好的洞察專業用户的需求。


於是在新 MacBook Pro 上,我們看到了更多接口的迴歸,更好的散熱配置,以及不再為了輕薄設計而妥協功能的趨勢。

在 MacBook Pro 取得一致好評之後,蘋果的設計部門也逐步從以往的有着絕對話語權的部門,轉變成一個關注成本收益的普通團隊。

其實,這也是 Steve Jobs 離開之後,蘋果公司一直在做的一個大方向上的轉型。

▲ Mac 已基本完成轉變

不再依靠着幾位天才的洞察,逐步變成一個羣體協作,以及有着常規研發流程的傳統科技公司。

也正是如此的變化,讓蘋果在幾年之內有了如此的規模。可以説是從靈光一現的單個產品成功,轉變成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並兑現出了應有的價值。

蘋果或正在經歷轉型陣痛

在蘋果歷史上,大範圍的人事變動基本上都是圍繞着 Steve Jobs 的離開和迴歸。

Steve Jobs 離開蘋果,加上蘋果的一些策略的改變,讓蘋果的產品少了幾分靈性,變得繁複,同時在新 CEO 的領導之下,蘋果沒有專注於消費市場,而是與當時的巨頭爭奪企業級市場。


蘋果逐步隕落,優勢消耗殆盡,迎來了 Steve Jobs 的迴歸,精簡產品線的同時也精簡了團隊,如此也誕生了 Mac、iPhone、iPod 等影響至今的產品。

而最近蘋果設計團隊,以及高層的流動,其實也對蘋果產品造成了一些風格上明顯的變化。

少了幾分極致,多了幾分實用,少了些許優雅,多了些務實。iPhone 14 Pro 系列上的靈動島,MacBook Pro 變得更厚重,MacBook Air 告別楔形設計,實際上都是為了好用做得一些改變,即便有些難以讓所有人都認同這個改變。


隨着今年對團隊快速的調整,以及務實風格的偏向,恰好處於 iPhone、iPad 外觀換代,以及傳聞中 Reality Pro 虛擬現實設備誕生節點,這個設計與實用轉型期的結果,可能會很快出現相應結果。

或許,蘋果未來的產品,可能會與現在蘋果的發佈會一般,關乎設計的少一些,關於性能、規格、功能的方面更多。而設計團隊,也不再成為一個有着特權的獨立團隊,而成為造就蘋果產品鏈條上的普通一環。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蘋果  Jony Iv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