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M1 版 MacBook Pro 評測:不高估,但這性能還是很離譜

愛範兒 於 27/11/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本次 M1 版 MacBook 評測為視頻內容,歡迎大家前往 B 站愛範兒觀看

以下為視頻文字稿,部分內容稍做調整。


「你掃我,還是我掃你?」

萬萬沒想到,iOS 應用如今跑在了一台 Mac 上,而這一切發生的緣由,來自這顆蘋果自研芯片——M1。


過去一週,我們體驗了蘋果新發布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搭載了蘋果自己的 M1 芯片,而不再使用英特爾處理器。

這就涉及到架構轉換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目前 PC 市場裏有兩種最常見的架構,一個是英特爾所代表的 x86 架構,另一個,就是蘋果 M1 芯片使用的 ARM 架構。


不同的架構有不同的指令集,而不同的指令集也對應着不同的應用程序,它們彼此間並不通用。

如何讓 M1 芯片的 Mac,可以順利運行之前 X86 架構下的軟件,就成了本次蘋果最大的挑戰。

但我們還是沒有料到,蘋果第一次在電腦上用上 ARM 架構,居然就做得如此之成熟。


比如説 Office 三件套,WPS、Chrome、微信、QQ、網易雲音樂,以及 Adobe 家的 PS、LR、AE、PR 等等,這裏面的大部分應用,都是要藉助編譯器才能運行,但我們也沒有遇到過不兼容,不能安裝的情況。


這裏所説的編譯器,就好比一個「翻譯助手」,它能夠將之前英特爾的指令,轉譯成 M1 芯片可以「聽懂」的代碼,來實現兼容。

但轉譯版應用還是會有一些小 BUG。比如我們在 M1 版 Mac 上跑 PR,就遇到了畫面撕裂,以及失真的情況,我們檢查了不是素材的原因,而更像是軟件本身的問題。


現在大型生產力應用也在加緊適配蘋果的新架構。包括微軟的 Office 三件套、Edge 瀏覽器,還有 Google 的 Chrome 瀏覽器,以及 Adobe 家的 Photoshop,都已經把適配版軟件提上了開發日程表。

如果你關心自己正在使用的應用是否有適配,也可以直接登陸這個網址 doesitarm.com,搜索查看。


這些已經適配的應用 ,會從原來的英特爾版變成「通用」版,這代表它們可以同時在英特爾和蘋果芯的 Mac 上運行,不僅 BUG 少,也會更快速,更穩定。


PhotoShop 就是一個典型。我們在 M1 版 MacBook Pro 上使用轉譯版,最開始掃遍了幾個常用功能,都沒發現問題,直到用上了自動摳圖….


這精度確實有點慘了,其實這個錯誤並不會在之前的英特爾版 MacBook 上出現,明顯是兼容性的問題,幸好 adobe 已發佈了適配 M1 芯片的 PS 版,我們又測了一遍,摳圖功能就正常許多了。


至於蘋果自家的後期應用 Final Cut Pro,以及開發工具 Xcode,都已經第一時間適配了 M1 芯片,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在 13 英寸 M1 版 MacBook Pro,以及 2019 款的頂配 16 英寸 MacBook Pro 上的使用差異。

首先是 Final Cut Pro,兩台機器都可以流暢預覽 4K ProRes 422 HQ 視頻格式,以及 H.264 編碼的三軌視頻,但進入到四軌後,M1 版 MacBook Pro 就出現了卡頓的情況,16 英寸似乎是沒啥壓力。


差別更大的體現在 H.265 編碼上,這裏我們選擇的是一條雙軌高幀率的視頻素材,兩台機器都會有卡頓現象,但一切換到單軌高幀率部分,M1 版 MacBook Pro 就會比隔壁的 16 英寸順暢些。

我們還將這三條視頻渲染輸出,可以看到,M1 版 MacBook Pro 的優勢仍然是在 H.265 部分,速度直接反超了 16 英寸,但在 ProRes 以及 H.264 的部分,16 英寸 MacBook Pro 還是有 10-20 秒左右的速度優勢的。


看來在日常使用上,如果你是拍攝 H.265 的視頻素材比較多,M1 版 Macbook Pro 會是你的首選機型。

當然啦,這種滿足,也僅限於你去剪輯一些發佈到社交媒體上的 Vlog 視頻,或者是簡單的素材拼接。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要是換成需要大量後期處理的多軌道視頻,M1 芯片還是會有些力不從心。


但老實説,這個結果已經很不錯了。你要知道,和 M1 對比的,可是在價格上比它高出整整一倍的 16 英寸頂配版,但兩者不僅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還互有勝負。

這其實就像是木桶效應一樣,M1 版的木桶有一塊板特別特別的長,那就是 H.265 的視頻素材處理,長得相當恐怖,而 16 英寸 Macbook Pro 則擁有更堅固的木桶,但如今只是崩了一個口子,就被很多人唾棄,多少有點以偏概全的感覺。


接下來是 Xcode 編碼。這次我們邀請了我司工程師小哥,在 M1 版 MacBook Pro 上使用 Xcode 編譯客户端源碼,編譯耗時為 55.27s,archive 打包耗時 210.97s。

對比下,2019 款的頂配 16 英寸 MacBook Pro,編譯耗時為 66.26s,archive 打包耗時 285.24s,所以 M1 的速度優勢還是挺明顯的。

工程師小哥還告訴我們,之前的編譯、打包等工作,都可以在新版 Xcode 上正常進行,只是在初次使用時,可能需要對某些編譯配置進行調整。


但因為我們這台 MacBook Pro 是最低配,在我們測試 Xcode 過程中,8GB 的內存還是暴露出空間不足的情況。


最後是遊戲對比,我們直接用古墓麗影暗影來做測試,兩台機器都選擇了默認的中等畫質水準,16 英寸 mbp 靠着 AMD 獨顯,還是會更遊刃有餘一些,基準測試下的平均幀率結果,比 M1 版高出了 15 幀左右,想用 M1 玩 3A 遊戲的同學,還是儘早打消這個念頭。
還有一種應用,是 M1 芯片獨享的類型。


在 M1 版 MacBook 的應用商店裏,我們可以直接搜索到 iPhone 和 iPad 的應用,而這個頁面,也只有在 M1 芯片版 Mac 上才會出現。

在 Mac 上直接運行 iOS 應用,也是本次蘋果換芯希望達成的結果,因為只有當 iPhone、iPad 和 Mac 都使用同樣架構的芯片,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底層的打通,運行相同的軟件。

有了手機應用,Mac 的使用場景就豐富很多了,這意味着你可以一邊上網,一邊辦公,然後再開個抖音和淘寶,摸兩份魚。


但在 Mac 上直接使用 iPhone 應用挺費勁的。窗口太小,不能放大,只有一部分 iPad 版應用才支持調整窗口。

何況,iOS 應用本身是為多點觸控設計的,但 Mac,可是隻有一個光標。


其實,蘋果也為這些 iOS 應用提供了一個「觸控替代」功能,等於是把 Mac 觸控板當成一塊觸屏,然後再將你手指點按的位置映射到應用上,但這種操作非常不直觀,感覺就像是在玩弄一個提線木偶,還不如拿鼠標點點點。


最後一點是實用性。像 B 站、愛奇藝這類視頻應用,在瀏覽器裏全屏觀看,明顯會比用手機端好,不過,在 Mac 上用 iPad 版微信,玩玩小程序,刷個朋友圈,以及,搶紅包,還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隨着 M1 芯片的登場,這次新 MacBook Pro 還順帶解決了兩個「歷史遺留」問題:散熱,以及續航。


測温儀讓我們看到了這驚人的一面,16 英寸 MacBook Pro 在處理 Final Cut Pro 視頻時,就像是從機身尾部噴出了兩條小火龍,但在 M1 版 MacBook Pro 這邊,整個機身都是温的,就是那種可以直接放到大腿上的温度,而且你也聽不到風扇轉動的聲音。

很多時候,我一度懷疑它機器裏面是不是沒有散熱風扇的存在。

同樣的生產力場景,M1 芯片卻可以靠更低的功耗來完成,續航的差距自然也就被漸漸拉開了。三段視頻處理完,16 英寸 MacBook Pro 就掉了快一半的電,而 M1 版 MacBook Pro 僅掉了不到 20% 的電。

若是出門使用,簡單碼字,開個瀏覽器,完全可以不帶充電器,支撐從早到晚一天的使用。


再來看看這開蓋亮屏的速度,瞬間點亮,瞬間喚醒,完全和手機一樣。

2015 年,蘋果推出了一台 12 英寸的 MacBook,整機只有 920g,比當時全副武裝的 12.9 英寸 iPad Pro 還要輕,也讓很多人驚歎,蘋果居然可以將筆記本電腦做得這麼精緻。

但這也是一個妥協的產品。因為內部空間太小,它只能去用英特爾的酷睿 M 系處理器,還沒法去配散熱風扇,導致在性能上捉襟見肘。


最終,12 英寸的 MacBook 系列只經歷了兩次升級,就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它的很多輕薄化嘗試,比如蝶式鍵盤,USB-C 口,還有階梯電池,其實都沿用到了之後的 MacBook Air 還有 Pro 上。


時至今日,蘋果拿出了自己的芯片,以更低的功耗,更強的性能,完成了一次對英特爾 X86 架構的逆襲,而當年生不逢時的 12 英寸 Macbook,説不定也會迎來一次重生。

今年的 M1 版 MacBook Pro 值得買嗎?就結果而言,蘋果確實給出了十足的誠意,大部分 Mac 用户甚至不會察覺到架構變化,對使用體驗帶來的影響,同時還能享受到續航、散熱的改善,這其實也是我們最樂於看到的結果。


當然,今年才換了 Mac 電腦的同學,也不用覺得自己是 49 年入國軍,因為對蘋果來説,M1 芯片只是拉開了 Mac 變革的序幕,多等一兩年,新外觀,新形態,新生態,以及更成熟的軟件適配陣容,都將讓 Mac 擁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