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家,才能真正稱得上「未來之家」

愛範兒 於 03/03/2023 發表 收藏文章
這兩年家居類指南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尤為火爆。在外打拼的的打工人,或多或少都憧憬有一個温馨的小窩,一旦有機會都會滿懷雄心,給自己和家人添置幸福感。

在愛範兒編輯部,同事們在給新居裝修時,都特別熱衷搭建一套智能家居系統,作為科技編輯的我們往往會對未來的家冒出一些美夢時刻:

希望打開家門的氣息就像走進森林的清晨;

希望沙發上堆得亂烘烘的衣服能有陽光的味道;

希望冰箱裏昨天存放的食物吃起來依然新鮮如初;

希望吃飽喝足後打開淋浴頭一秒就能洗上熱水澡……


然而當你推開家門,迎接你的可能是美夢破滅的時刻。

同事小津就因為智能家居險些造成家庭危機。智能門鎖半夜彈出提醒,在廚房釀酒卻觸發了全屋的消防報警,糟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來自另一半,小津丈夫對智能家居一竅不通,這些問題都要她自己解決,兩人的摩擦也逐漸增多。

小津的經歷令人思考,當我們為科技產品發佈會上的新技術歡呼併為此買單時,是不是忽略了一些比參數性能更為重要的事情——人的感受


無論是智能家居還是一件普通的家電,在家這個空間內本質都是與人交互的產品。而我們常説家的温馨和幸福感,很大程度取決於這個交互體驗。

智能家居從最初的概念萌芽到發展成現在的千億級市場規模的龐大產業,雖然已經歷了近 30 年的發展,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門檻依然不低。

光是 HomeKit、Zigbee、藍牙、Wi-Fi 等各種繁雜的協議標準,就已經讓大部分人無從下手。還有目前市場上各種品牌和產品之間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協議,兼容性較差,一旦買錯智能設備就變成「智障」。

這種體驗無異於開盲盒,你不知道打開的是一個貼心懂你的智能管家,和給你帶來午夜驚魂的賽博貞子。

因此我們認為智能家居需要一次進化,不需要不斷做加法,反而要以最簡單的模樣出現,讓人們可以邂逅生活中那些未曾體驗的美好。

動「真感情」的智能家電

1997 年,比爾蓋茨花 6.5 億打造用計算機控制一切的智能別墅,在當時也只能算一個獵奇新聞。

現在,大家已經開始使用手機或智能音箱遠程控制空調、熱水器等家電,我們對智能家電已經不再陌生。

只是過去的智能家電,大部分是冰冷的,只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

隨着中國進入第四消費時代,我們從追求物質主義開始轉向追求體驗和精神享受——生活在升級,智能家電也在升級。

智能家電的未來創新,也應該從「看熱鬧」「能滿足」,走向「會關懷」。


可當下智能家電品牌,廠商大都還是以性能參數作為核心賣點。其中美的卻另闢蹊徑,它提出了「人感科技」的概念——不只是滿足用户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更要關懷其與家人的具體使用體驗和感覺

聽起來多少有些玄乎,其實就是以人作為萬物尺度,將人的感受作為產品設計優先級最高的需求。

比如説我們一般以為洗衣機能把衣服洗乾淨就夠了,但其實不僅於此,像我身邊一些剛剛成為寶媽奶爸的朋友,除了需要洗得乾淨,還要穿得放心、穿得舒服。

同事阿祥的寶寶剛滿一歲,寶寶穿的衣服都需要貼身柔軟,如果寶寶還穿了沒洗乾淨、沒消毒殺菌或者沒晾乾晾透的衣服,就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他直言自從換上美的「舒適膚感元氣洗烘套裝」後,這些問題就輕鬆解決了——洗衣機搭載 COCO 元氣棒,抑菌又阻垢,獨有的快淨洗程序,快速潔淨衣物的同時,還能殺菌和抑菌;乾衣機搭載三效除菌烘和四重毛屑過濾,讓衣物更加的舒適貼身,衣服也真正有了「舒適膚感」。

而在夏天,當空氣中瀰漫着悶熱,阿祥會很糾結家裏要不要開空調,倒不是擔心電費太貴,而是擔心冷風直吹引起家人的不適;冬天同樣也煩惱,就算有地暖,離暖氣片近就熱,離遠點穿少了又容易受涼。年邁的父母,剛滿一歲的兒子,都是他要考慮的。

後來阿祥換上了美的「全屋舒適體感中央空調」,不同於普通空調,這台空調讓房間的温感變得平滑穩定,給人一種近無風般的舒適體感,背後是來自這台空調 3 千多個散流微孔出風的控風系統。它還集成了地暖、新風、加濕和除菌淨化系統,能讓整個房間都有着無波動的暖氣,家人們在家就能呼吸到有着新鮮感和潔淨感的大自然空氣。


至於冰箱,我這個經常在家做飯的上班族更是深有體會,打開冰箱,各種肉類、蔬菜、水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撲鼻而來,還沒做飯,食慾就已下降了不少。

來自美的的「清新感淨化冰箱」就能很好照顧到我的需求。冰箱內置的 PST+智能淨化技術,做到了一級淨化,讓食物入口就更有清新感;首創的脈衝殺菌技術,能穿透包裝,3 分鐘實現 99.99% 除菌,實現了潔淨感,直接和異味與細菌説拜拜。

這對我意味着可以存放更豐富的食材,尤其是生鮮蔬果這類不易保鮮的菜。第二天打開冰箱取菜時,我還能聞到清新蔬果味,還不用擔心細菌破壞食物,大大提升了我的用餐體驗。


我們發現,為了實現這些新產品的技術,美的和全球頂尖科研研究院合作,5 年間足足花了 500 億的科研投入在裏面——美的花這麼大成本在科技上並不意外,要真正做好智能家電,技術自然是最底層基礎。

而這些尊重「人的感受」的的家電,讓我第一次覺得家電也可以有「人情味」。


從美的為產品注入的「人感科技」可見,智能家電若只聚焦技術的競爭,一味追求更高的性能和更多的功能,已經無法無法滿足如今的消費者。

技術的變革不是為了顛覆一切過往,搶盡鋒芒,而是在推進更好技術的同時,也充分照顧到用户的情感需求,迴歸照顧「人的感受」初衷,讓用户感受到「人情味」,心甘情願接受「改變」,這才是科技應該有人文温度。

幫你思考的智能管家

比爾蓋茨之前在《未來之路》中就預言:

引用不遠的未來,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房子一樣不合潮流。

智能家居系統的核心在於智能,我們認可的「智能」,正從自動開燈走向萬物互聯,讓智能家居更加開放和互聯互通的 Matter 協議也正逐步落地,它將讓所有智能家居都能結合在一起。


語音音響下個指令,洗衣機就會自動洗衣服;當我們離開家時,所有的燈、窗簾會自動關上,掃地機器人會自己幹活……

但就像開頭提到的,智能家居的操作依舊不夠簡單。智能家居的本質是要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而不是讓人們為了使用智能家居而去學習各種複雜的操作。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像《鋼鐵俠》裏面的智能管家賈維斯?從 ChatGPT 這樣的大模型產品上似乎已經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曾在 1947 年就提出了一個假説:機器也許有一天能像人類一樣思考。雖然目前即便是 ChatGPT 和人類思考邏輯依然有差異,但的確在很多場景下可以幫助我們思考。

好的智能家居可以為人思考,提前考慮到用户的需求並執行,讓用户的操作接近於零。而美的「人因智能」更進一步,它的核心不是讓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而是為人類思考。


美的把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自動駕駛的「人因科學」引入智能家居領域,打造一種打造因人而異的智能交互情境,具體來説你在一天的實際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6:00 全自動光敏窗簾拉開,40 分貝音樂模擬自然醒,起牀啦!

💧7:15  先走到飲水機前,喝一杯 58° 無沙無氯無菌的健康温水,手機 app 上正實時着顯示家裏水質的報告,嗯,還不錯。

🍳8:00 打開 30 分鐘快手食譜,速成一頓美味新鮮的早餐。

👔9:00 叮!衣服自動洗好了,1 秒內就把消息推送到手機,晾衣架不用我去開,就自己聯動開啓了。
🤖️10:00 出門上班~全自動機器人開始自動清理家裏的垃圾碎屑,太乖了。

🪴12:00 中央空調和加濕器開始自動潔淨加濕,讓整個房間恢復大自然的清新。

🌡️14:00 只用 2 分鐘, 120 平的房子裏的空氣舒適度,都能重新調節到最適宜家人們的度。

😯15:00 手機突然遠程收到「可疑入侵」的閃電傳照,噢原來是快遞員放快遞在家門口了。

👂18:00 終於下班了!家門一打開,音箱就開始自動播放我愛聽的播客——今天是姜思達。

🍱19:00 拿出冰箱裏的新鮮菜餚,繼續跟着手機 app 雲端的智能菜譜,1:1 復刻米其林大廚的美味晚餐,so easy!

🍴19:30 點燃灶具,煙機自動排煙,涼霸自動吹風,大熱天做飯也不會一身汗,做完飯全身一點油煙味都沒有,贊贊贊。

📷19:50 烤箱可以自動識別食物熟度,調節烹飪曲線,還能幫我分享美食延遲拍攝視頻到朋友圈,貼心!

📢20:00 一樓喊聲「吃飯啦」,二樓 0 延遲播報語音,我家的小朋友們蹭蹭蹭下樓了。

🏃21:00 運動時間到,踩上跑步機,空調自動變低兩度,有氧運動也更舒服了。

🚿22:00 運動完去洗個熱水澡,軟水機已經提前軟化水質,洗完澡感覺整個人都鬆弛了起來,這時聯動軟水機的洗烘套裝也開始行動了,明天一早又能穿上柔軟舒適的衣服。

👶 22:30 開始困了,先去哄孩子睡覺,雲管家早就自己學習好了小朋友的習慣,燈光、空調、加濕器通通聯動開啓哄睡模式,音箱播放起動畫片聲音逐漸降低,燈光逐漸變暗,1 小時後孩子進入深度睡眠,聲光自動關閉,温度升高 0.5℃,風量 1。

🌛23:00 孩子睡了,最後瞅一眼手機上這個掌控全家的 app,我也可以安心去睡了……


是不是已經很像科幻電影裏的場景?

不過隨着智能家居套系連接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互聯的體驗的順暢則至關重要,這也是智能家居最容易翻車的地方。

不少智能家居系統都有自己的接口標準和數據平台,如果想要全屋智能家居和家電都實現聯動和數據共享,就得在家裏安裝不同的控制設備,不僅操作繁瑣,流程複雜整不明白,還指不定哪個環節就有安全隱患。

這也是基於「人因智能」科技中最讓人驚喜的升級。全套智能家電只要連接到同一網絡,就會自己搜尋設備自配網,一鍵就能讓全屋家電互聯互通,實現了「」的速度。同時各個設備之間也自己學會了「找朋友」,在不同的場景需求下,不同的家電能智能協作,解決了「」的問題,多樣化的智能家居也能「聰明」地工作,智能家居真正實現了「傻瓜式操作」。


這樣的互聯互通體背後,主要來源於他們的 3 個技術:

1.Quick-Connect 全棧物聯技術,關鍵詞是快。聯網僅需一步的物聯芯片、家電行業全品類 Spec 自主定義、雲邊端全鏈路體系搭建,是軟硬件快速聯動和保證隱私安全的強大基礎。

2.Home-Space 全域超感技術,核心是準。通過毫米波雷達、紅外熱感應以及 BLE 傳感套件,不僅能精準識別人,甚至是靜態人體,還能感知周圍細微至 0.1 度的温差,更能兼容多種傳感器。

3.Self-Evolve 主動學習技術,內核是主動。這能讓智能家電通過 IFTTT 場景引擎加上行為數據預測,給我們帶來更主動的智能管家服務。被動智能自此轉為主動智能,技術才能真正為每個人解決個體的問題。

在這三大技術下誕生的一個個生活情境,真正讓傳統基於空間、時間維度的智能家電服務,上升到了關注感受的維度,滿足了我們生活中的真正需求。

在科技行業,AI、5G 和 IoT 在過去幾年正迎來爆發式的發展,智能家居則是這幾項技術落地共同的終端,是未來生活的趨勢,但是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如何讓智能家居真正貼合用户的個性化需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的人因智能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讓萬千情境,因人而異。千人千面的智能家居套系將人與家電的交互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賦予了智能家居更多新的可能,讓每個用户都能享受到最適合自己的明日生活,更代表了智能家居發展的重要趨勢。

製造年輕人的新家居美學

對於家居產品,設計無疑是年輕人最關心的點之一。你會發現市場上的爆款產品,大都是功能與設計完美結合的產物。


畢竟,當下是「審美即是內容」的時代,年輕人為設計和視覺買單,已經並不鮮見,劉悦笛在《生活美學》中就提到過,當代生活和藝術正在「審美泛化」,生活正藝術化,藝術也正生活化。

當生活和藝術越來越一體,我們關注審美,實際上關注的是生活品質的外在呈現,是生活日常的秩序感,還有精神層面上的享受。


要談美的這三個點,得從美的這次正式發佈的整個「美的 INFINI・無際套系」來看。

外觀呈現上,整套新品目前已經推出了墨影灰、極地白兩種顏色,都是自然原色,富有現代美學,極簡大方,也很百搭。

產品組合上,全嵌冰箱、洗烘套裝、洗碗機、蒸烤箱、微蒸烤箱、風管機、小多聯等多類產品都可以渾然一體,巧妙融合進牆壁。

所有家電的整體性看起來更強,也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有種無形擴容的感覺。

家裏就算是小空間,也顯得整潔而有秩序。


設計細節上,值得一提的點是美的再次透露出的人文關懷。

簡單來説,就是人機工程學設計的落地,以及對生活細節的關注。

比如整體洗衣機箱都一改尖鋭的利角,變成舒潤的圓角;10% 傾斜角的管線機,與枱面保持了整齊的水平線,不會高低不平;油煙機正好深度 380mm 可以避免炒菜撞到頭……

美的稱全屋空間為「無際空間」,設計語言為「輕柔幾何」「自然原生」「靈動交互」,認為其可以「構建人與空間的共生融合,創造無限自由的視覺精神享受,提供無限可能的有感生活」。

「無限自由」和「無限可能」雖然聽起來比較虛幻,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大眾的傳統家電設計,也能有更多現代和輕巧的新面貌。


科技人文新交互,以人為尺度

在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裏,我們都未曾停止過對「未來的家」的想象。

1911 年,托馬斯 · 愛迪生在《邁阿密都市報(Miami Metropolis)》上預言:「21 世紀的嬰兒將會躺在鋼製的搖籃中搖晃,他的父親將坐在鋼椅上,身旁是鋼製的餐桌,母親的閨房則用各種華麗的鋼製傢俱裝飾。」


對當時的愛迪生來説,一個鋼製的房子便是他對先進科技的全部理解。從工業革命邁向信息時代,我們對於未來家庭的想象逐漸變得更加豐富。

今天,5G、AloT、WiFi7、視音頻 AI 算法、泛智能跨界融合……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今年只會如浪潮襲來和普及,讓智能家居走上加速的快車道。


但技術能不能成為真正的生產力,卻要打上一個問號。

當萬物加上一塊屏就稱之為「智能家居」,難免有人稱其為智商税;當為智能而智能的家電越來越多,雖然吸引了一波敢於嘗新的年輕人,但他們炫耀一次過後就不會再回購,還把它們都擺上了閒魚;當越來越多智能家居產品成本高、穩定性差、體驗差,整個市場口碑必然會受其影響,只能各家自掃門前雪。

這中間的鴻溝,主要在於技術卻並沒有真正為人所用。

新的科技因為沒有真正融入我們生活,反而給我們帶來了更多限制和累贅。

當下的智能家居進化,其實要做的是「破夢」的工作——不要把用户當笨蛋,不要把消費者當韭菜。智能家居得從「弱智能」到「強智能」,從高高在上和虛頭巴腦中,真正思考如何關注人的感受,真正落地走進日常。

美的作為家電頭部廠商,正快速推動中國家電市場的智能化,就像一團星星之火,已經準備好了燎原。

這家一直以來重視技術驅動的企業,以「人感科技」殺了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創新的另一面——在智能家居領域,讓科技和人文終於有了新交互。

在這些讓科技具有人文關懷的實踐裏,藏着一些無法用標準和數字衡量的事物。


這也是一個未來的信號——智能家居的再一次進化,需要在推進更好技術的同時,更能照顧到使用者的情感需求,讓用户下的每一次選擇都有尊嚴和價值。

智能家居市場同樣需要更重視如何「以人為本」,才能在普及的層面再上一個新台階,讓更多大眾真正過上實在的智能生活。

畢竟在這個人生幾近 1/3 的時間都待着的家,是我們最有潛力接近未來的地方。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