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行業,開發週期長並不等於高質量,相反,那常常帶來讓人失望的結果。但是,Owlboy 是一個例外。從 2007 年宣佈到今年的正式發佈,這個 2D 風格的遊戲開發了 10 年之久。不過,遊戲發佈後,立刻得到各方的高度評價。挪威的 5 人團隊 D-Pad Studios 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Owlboy 的開發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衞報網站的採訪中,關卡設計師 Arian Bauer 解釋説,2010 年,遊戲工作室才正式成立,而且,直到 2012 年,他們使用的遊戲引擎才得到了優化。同時,在遊戲開發期間,工作室還與音樂家 Savant 合作了另一款遊戲。
不過,這些都不是遊戲延期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目標高,野心大,而且,我們決定不走捷徑,也不偷工減料” Bauer 説。
10 年前,D-Pad 的聯合創始人、藝術總監 Simon Anderson 開始構思這款遊戲。當時,他想要證明 2D 藝術優於 3D 藝術。“ 當項目開始時,Wii 承諾要改變人們玩遊戲的方式,像素藝術被視為過時的東西,而不是一種藝術形式,” Anderson 説,“因此,在 2D 全面復興之前,我想要展示這種藝術形式的優勢。”
在玩《超級馬里奧3》的時候,Anderson 獲得了一個靈感。“當你得到浣熊裝,你能夠在蹦跳後緩慢落下,但是,如果你能夠一直飛下去呢?” 然後,他開始考慮遊戲角色如何飛起來。
“我考慮了許多方案。比如噴氣揹包。遊戲角色是個昆蟲。我還考慮過,遊戲人物是個女孩,晃動辮子飛起來,” Anderson 説,“然後,我的女朋友建議説,遊戲角色應該是個貓頭鷹。突然,一切都落到了正確位置。貓頭鷹將會穿着斗篷,就像是翅膀。通常來説,貓頭鷹是知識的象徵。”
如今,許多獨立開發者都開始採用像素藝術,但是,這通常是為了節省時間,而不是探索這種技術的潛力。“我意識到,由於各種原因,尊重這種藝術形式的人越來越少了,” Anderson 説,“我想要把 Owlboy 作為一種展示方式,讓人們看看像素藝術應該如何做,儘可能少地使用‘欺騙手法’。”
他承認,過分注重細節並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商業策略”。D-Pad 可以把 Owlboy 做出 8 Bit 的復古風格,或使用 3D 模塊,重用素材,而不是“一個像素一個像素”的製作,但是,那不符合公司的理念。
“通過 Owlboy,我想要證明,這種遊戲仍然有人制作,而且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 Anderson 説,“人們想要這種類型的遊戲,但要製作它們,你需要很強的敬業精神,就像是上世紀 80 年代或者 90 年代那樣。”
圖片來自衞報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